一年級科學課到底怎麼上?先立規矩再講課 強調觀察、體驗、動手

2020-11-24 浙江在線

  聽濤小學102班的孩子課後得到黃豆獎勵

  彩虹城小學學生正在測量葉子的長度

  半山實驗學校老師帶學生在校園裡觀察植物

  高新實驗學校學生在課堂上種豆苗

  若是要問一年級的孩子:科學是什麼?他們給出的答案五花八門——

  是算術嗎?是高科技嗎?

  科學是魔法。

  可以研究小草啊、小花啊、樹啊什麼的,還有浮力!

  可以做實驗!

  ……

  近兩周,記者奔波於杭州多所小學當一年級科學課的旁聽生。通過現場的課堂觀察,以及和科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上科學課對於部分學校的老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比如高新實驗學校從建校起,一年級學生就開始上科學課了,那時浙江還沒有對應的教材,因此用的是美國的版本;半山實驗小學則是依託於自然體驗課程,把一年級的科學課上得更加豐富了。

  也有學校表示,還沒摸出門道,老師們還在研究中。

  採訪中,不少老師透露,第一次走進一年級科學課堂時,心裡確實有些忐忑。「語文、數學老師知道怎麼跟一年級孩子溝通,但我們沒經驗。」而事實上,這樣的擔心持續時間並不久。文清小學的田乘老師在給孩子上科學第一課時,拿出了一個氣球,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

  一年級的科學課

  先立規矩再講課

  一年級的孩子,剛從幼兒園進入小學校園,很多都是懵懂的狀態。所以大部分小學會在開學前兩周,給孩子安排幼小銜接的課程,主要是給孩子立規矩,也便於孩子更快適應小學生活,有利於後續上課。

  育才教育集團文溪小學是西湖區今年新開的一所小學,學校科學教研組長洪霜雖然教齡只有三年,但對一年級孩子的科學教學,已經摸出了一些門道。「孩子年齡小,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所以規矩要立好。」洪老師解釋,就是要針對孩子的特點來教學,一年級的孩子普遍有很強的表達欲望,但不善於聆聽。所以在教學中,會刻意讓他們學會聆聽,課堂上洪老師採用分組教學的模式,兩兩一組,你說他聽,他說你聽。讓孩子既能表達自己的觀點,也能聽到不一樣的聲音。

  九蓮小學科學教研組組長鄭海華,是孩子們眼中的「魔術師」,因為他上課的時候,常會從口袋裡、講臺下拿出一個有趣的教具用於教學,可以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從而提高孩子課堂聽課效率。

  「小朋友對自然的敏感度,遠超過我們預想。」半山實驗小學的科學老師張麗萍,現在教一年級科學,課堂上,從孩子們口中說出的紀錄片名字、去過的地方,常常出乎她的意料。針對一年級的銜接特點,她把科學課融進了幼小銜接過程中,校園裡遍布著許多植物,正好可以在一年級孩子進校園做參觀時切入進去。「先讓孩子們有個概念,校園裡都有哪些常見植物,再過一段時間,紫薇花要開了,就可以給孩子留個懸念,紫薇花開時會是什麼顏色。」張老師習慣一步步去引導孩子認識植物,比如摸一摸葉子,聞一聞氣味,有的孩子會撿起地上的落葉,饒有興趣地說要拿去做標本。

  把觀察、體驗

  和課堂知識點結合起來

  採訪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的科學課氛圍比較輕鬆,常常和室外活動相結合。強調觀察、體驗、動手操作。

  當記者在聽濤小學校園裡找到科學老師林波時,他正帶著308班的孩子觀察操場邊的大樹。孩子們分組觀察不同的大樹,五、六人的小組內部分工明確,一人觀察樹幹,一人觀察樹葉,一人負責記錄,更有負責監督的小組長。這不,一位小組長正幫助觀察樹幹的小同學在做拓印,一隻手將紙在樹幹上鋪平,另一隻拿著鉛筆均勻地畫線。「你還可以畫密一點,紋路更清晰。」小組長說。十五分鐘的室外觀察完成後,同學們有序地回到班級討論並完成記錄。

  聽濤小學的科學課上,為了講植物的生命,科學教研組長林波老師特意讓孩子們帶著假花來上課,有的為了仿真還噴上了香水。原來,林老師是想讓孩子們找不同。哪些是植物?如何分辨這些是植物?假花是植物嗎?假花放在森林裡就變成真花了嗎?面對老師連環炮似的問題,一年級的孩子們開動腦筋,答案一個接著一個:「真花會有蜜蜂採蜜」、「假花的花瓣是硬的,真的花瓣是軟的。」「植物會生長,也會死亡」……最後,在林老師的引導下,同學們自己總結出植物的特徵。

  而高新實驗學校106班的科學課堂上,科學老師陳麗娜把一大盆發芽的綠豆苗帶進了教室,讓孩子們觀察,接著四個孩子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發一個小土盆,一顆綠豆苗,一根小木棒,要求小組合作,把綠豆苗種好。等大家完成得差不多了,再問孩子,種植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問題,有什麼收穫?這時候,孩子們的小手就舉得很積極了,有人說,土太硬,小苗歪倒了。話音剛落,就有孩子提出了解決方法:那就提前把土盆搖一搖,讓土鬆軟一點。也有孩子發問,把土填好了,為什麼還有根露在外面?這時又有一位孩子分享自己的經驗,說可以把土挖得深一點,把小苗種得深一點。

  就這樣,通過讓孩子觀察、動手操作,陳老師把課本上的知識點教得很靈活,接下去的幾周,孩子們還將配合活動手冊,把小組的豆苗一直養下去,觀察下去。

相關焦點

  • 一年級的科學課該怎麼上
    從電子版課本上看,小學新生要上的第一堂科學課,是「我們知道的植物」,包括「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找找大圖中哪些是植物」、「塑料花是植物嗎」、「種一棵植物」。  課本編排以圖片為主,文字量很少。即便是零起點的孩子,也不存在閱讀障礙,知識點都是身邊的科學,都不難掌握。
  • 一年級新設科學課 新生要種植物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一年級科學課本封面及內頁  一年級新生要種植物  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溫州網訊 9月開學,小學一年級將新設科學課,新課本已運抵溫州。昨天,市教育教研院專家稱,該教材「有兒童的視角,有實踐的、科學文化的視角」。
  •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麼教才科學?
    此次科學課重回一年級、並且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或將有助於解決上述困境。  據東城區科學教研員路虹劍介紹,今年東城用的是湘版教材,一年級教材的內容含量上來說要少一些、淺一些,但活動性卻加強了,「如一節課以一個活動貫穿,讓學生充分展開觀察,互相交流討論;而不像以前,涉及較多步驟、要素,留給孩子的觀察交流空間小。」
  • 一年級科學課怎麼上?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大大君說今年秋季學期,全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新增了一門必修課程:科學課。過去,科學課只在三年級及以上中高年級開放,這也是科學課首次「提前」到一年級來上。一年級科學課上什麼?幾節課下來,小豆丁們還適應嗎?科學課又該怎麼上?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小學了解情況。
  • 孵化蝴蝶卵、養蚯蚓…… 一年級科學課都上些啥
    上周,經教育部確認,從2017年秋季開始,所有小學一年級都要開設科學課。錢報教育微信升學寶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條新聞,引來眾多家長和學校負責人的關注。   家長關心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太小,科學課會不會聽不懂?會不會給家長和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   也有些學校負責人給我們留言。
  • 寧波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 今年的新生用新教材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昨天,記者通過各方證實,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這裡當然包括寧波的學校了。為什麼突然要開課了?接下來會有哪些變化?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學習內容很有趣
    做個實驗來看看&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nbsp&nbsp&nbsp&nbsp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 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迎科學課 不少教材大變樣
      杭州路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到第一天上了一堂科學課。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魏海洋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報導  半島都市報8月25日訊 今年新學期開始後,青島小學一年級將新增一門科學課。從原來的小學三年級開始授課,提前到一年級每周開設一節,並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如此備受重視的科學課到底上些什麼呢?8月25日,青島杭州路小學新生報到後,老師就帶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趣味科學課,讓小豆丁們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和無窮奧秘。  8月25日上午,位於瑞昌路135號的青島杭州路小學開始熱鬧起來。
  •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有好奇心,但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綜合性」則表現為: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和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這四大領域知識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聯繫;小學科學課與數學、語文、綜合實踐等並行開設課程之間的關聯與互動;在技術與工程領域,新課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創造發明、設計製作自己的「產品」,養成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
  • 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學什麼?
    往年科學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才有,從本學期開始,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成為基礎課程,教育部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新學期已經開始,南京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學什麼?低年齡的孩子們對這門新增的課程興趣如何?紫金山記者昨日上午走進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跟一(6)班的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裡,上了他們班的第一節科學課。
  • 小學科學課到底有多重要,再不重視起來,你將要為「科學」買單!
    杭州老母親們真的在科學這門科目上操碎了心。那麼,如此豐富的科學課,到底是什麼呢?還記得在我們小時候,與體育美術一樣有趣的「自然課」嗎,它就是如今科學課的前身。在自然課上我們可以挖土、撿葉子、做標本、抓昆蟲、觀察熱脹冷縮、嘗試用放大鏡點火。在自然課上,我們總用大半堂課的時間遊走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尋找大自然的影子。自然課上涉及到的很多知識,我們講不出太多的細節和原理,但我們樂在其中。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另外,從今年秋季起,全國小學一年級新生的課表上將出現一門全新的必修課程——《科學》。昨天,記者探訪臨泉路第二小學,該校今年在新生中首開科學課,並專門設置「科學實驗室」讓新生們體驗科學樂趣。  變化一:先識字後拼音,先學「天地人」再學「a o e」  翻開小學語文新教材,原本佔據第一課的「a o e」被「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取代,9月1日上小學的孩子們將先認漢字,開學一個多月後再學拼音。
  • 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三問科學課進課堂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題: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這種重視程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新的科學課程體系有哪些變化?科學課現存短板如何補齊,怎樣更科學上好科學課?  新科學課程體系有哪些變化?  記者梳理發現,科學課進入小學課堂其實已經有16個年頭。
  • 今年9月我省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都市快報
    做個實驗來看看 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同時公布。 昨天,快報記者從浙江省教研室了解到,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而在之前,小學科學課是在三年級開始上的。
  • 科學精神,從一年級抓起
    石家莊市四中路小學一年級的小學生們領到嶄新的《科學》課本。 記者 馬 利攝 □記者 馬 利 使用放大鏡、觀察蒲公英、給物體分類……9月1日,石家莊市四中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們從老師的手裡接過嶄新的《科學》課本。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科學素養的積澱。
  • 時隔16年 科學課重新回到小學一年級的課堂
    郝京華在一次講座上提到,小學科學進入學校只有兩三百年的時間。「當科學無處不在的時候,科學教育才開始正式興起。」她說,「起初的科學教育只是一些實用性的科學知識,包括怎麼修理抽水馬桶。」  接下編寫任務後,曾寶俊很長時間內都惴惴不安。
  • 專職老師每年增加仍然缺口較大,小學科學課在摸索中努力前行
    東西湖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區每年都會新增10餘名專任科學課老師,以解決科學課教師不足的問題。採訪中記者還發現,新城區不少學校師資力量缺乏更明顯。蔡甸區一所學校有30多個班級,一年級每周一節科學課,其餘年級每周兩節,全校僅兩名兼職科學老師,還要負責學校的一些行政工作,很多時候上課就是播放視頻,很少動手實踐。目前,科學課面臨的另一尷尬是器材不足。
  • 《一年級》體驗式教學 強調操守升華感情共鳴
    在大學4年沉澱與積累的這段時光中,表演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廣泛提供給學生多種體驗機會,而不只是停留在書本理論的教學上。    正是基於此,《一年級》大學季裡又一堂「特別的表演課」就是「體驗式教學」,為了讓學生們在人物練習中更好的抓住當下人物的特點,老師們甚至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帶著學生去各地進行職業體驗。
  • 中小學"人教版"等教材被取消 科學課成必修
    據了解,9月新學年開學,全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並修訂課程目標。此外,中小學起始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科學課成小學一年級必修課 重點培養科學素養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科學課也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
  • 小學科學課內容豐富有趣 就是有的材料不好找
    她帶孩子去花鳥市場買過金魚,賣家強調要3天換一次澄清過的水,不然金魚會缺氧。「孩子回來後記得可準了,不僅按時換水、餵食,還記錄它生長環境的變化,小觀察員的架勢可足了。」  科學老師上觀察課  自掏腰包買了45瓶水  部分家長為科學課的材料絞盡腦汁,其實科學老師備課也不輕鬆。「準備工作耗時耗力。科學課老師準備實驗器材的工作量,是平時上課的3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