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課本封面及內頁
一年級新生要種植物
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溫州網訊 9月開學,小學一年級將新設科學課,新課本已運抵溫州。昨天,市教育教研院專家稱,該教材「有兒童的視角,有實踐的、科學文化的視角」。另外,市區多所學校透露,學校新招聘了科學老師並多輪培訓,在教學上將結合家庭實驗、植物種植等趣味活動。
一年級的科學課,沒書面作業,只有趣味活動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材分別為《科學》和《科學學生活動手冊》,它們由教育部審定、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一年級上冊《科學》課本共43頁,有「植物」和「比較與測量」兩個單元。
第一單元「植物」,其中有要求學生種一棵植物、觀察葉子、記錄植物生長、思考植物的作用等。第二單元則有比較大小、用不同的物體來測量、做一個測量紙帶等內容。
「從一年級就開設科學課,一是國家對早期科學教育更加重視。二是從國際上看,美國等國家從幼兒園起就進行科學教育,並將科學視為核心學科。」市教育教學研究院小學(學前)教研室主任施昌魏說,溫州選用的教材,也是全國大多數地方選用的教材,科學性、趣味性、操作性非常強。
該教材有三大特色:
-採用大單元結構,不再是傳統的一節課一個內容,而是一個單元圍繞一個科學主題,包含7~8節連貫性的內容,通過1~2個月時間,幫助孩子深入聚焦某一方面科學活動。
-教材的教學指導性、操作性強,每個單元都設置聚焦、探索、研討、拓展四個階段的教學導線,教授老師和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強調跨學科學習,將科學與語文、美術、數學等其他學科相融合,比如「植物」、「比較與測量」兩個單元都附「科學閱讀」,體現了與語文的關聯與互動,「比較與測量」單元更體現了與數學的關聯和互動。
「一年級的科學課是生動的、有趣的、好玩的,沒有書面作業,只有趣味活動,倡導在做中學,在遊戲中學,在體驗中學;老師會比較辛苦,需要準備大量教具,做到人人有實驗材料,人人參與實驗觀察,很多教具得自己動手做。」施昌魏說,今年小學三至六年級使用現行科學教材不變。小學二年級科學課程從2018年9月開始開設。
有學校決定把科學課和「家庭實驗室」結合
一年級新設科學課,學校自然要早準備。市實驗小學、籀園小學等學校昨透露,師資是最重要的,暑假他們都新招聘了科學老師,多數老師已經接受了多輪的學科培訓。
各校在備課上也費了不少心思。例如,科學課的「教室」與眾不同,家庭、社區、公園、田野、科技館等都將成為「課堂」。
籀園小學科學教師薛老師說:「一年級科學教材雖然比較簡單,但對老師是挑戰,把課上得生動有趣很重要。我們經過研討,決定把科學課和『家庭實驗室』結合起來,讓科學走進學生家庭。」
「我們學校一年級的科學教學將關注孩子觀察能力的培養,比如布置一些觀察活動的作業。同時,學校特別為低年級開闢了一個新實驗室。」市實驗小學科學老師廖貴慧這樣說。
來源:溫州都市報
張新彤/文趙亮/圖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