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課怎麼上?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2020-11-27 騰訊網

大大君說

今年秋季學期,全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也新增了一門必修課程:科學課。過去,科學課只在三年級及以上中高年級開放,這也是科學課首次「提前」到一年級來上。

一年級科學課上什麼?幾節課下來,小豆丁們還適應嗎?科學課又該怎麼上?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部分小學了解情況。

教材:更加倡導探究式學習

據悉,與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新版的課程標準將科學課的性質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地位更加重要。

課程目標除了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外,還新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和社會變遷的影響,在科學技術的研究實驗中考慮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

在教學內容方面,新修訂課標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內容,更加重視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

「認識空氣」「水沸騰現象的觀察」「西瓜蟲有耳朵嗎?」……在教育部今年下發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這些來自生活的科學現象,都成為生動的教學案例。新課標要求學生學會通過多種方法尋找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解決問題,倡導探究式學習。

課堂:多媒體教學與實驗課程結合

「往兩張紙中間吹氣,你們猜紙會往哪個方向飄?」「往外飄!」「不,我覺得會掉在地上」……這是記者日前在華師附小體驗的一節一年級的科學課堂,這堂課是在專門的科學實驗教室進行,一節課上,老師演示了幾個小實驗,涉及到了大氣壓、光反射等物理知識,同時還邀請孩子們參與實驗結果預測和實驗的過程,不少小朋友都興致盎然。

「在一年級開科學課程,最大的困難就是孩子們還不識字。」華師附小一年級科學課老師葉國輝表示,在課件設計上,都儘量從一年級孩子的角度考慮,文字內容少且都標註拼音,更多的是圖片、視頻等多媒體結合的課程,並且穿插了很多拓展性的實驗課程。

記者翻看《科學》教材發現,該教材內容分「植物」和「比較與測量」兩大模塊,並設有「科學閱讀」。編排以圖片為主,文字量很少。課本中的知識點都是身邊的自然科學。如在「植物」單元,由「說說我們知道的植物」「找找大圖中哪些是植物」等部分組成。

「對比三年級和一年級的教材可以發現,其實知識架構基本是一樣的,只是一年級的相對簡單。」葉國輝表示,一年級的小朋友注意力相對沒有中高年級學生那麼集中,思維相對跳躍,因此,老師在課程準備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找到能夠吸引住孩子們的地方,貼近學生。「其實課堂上做和氣壓、光反射等知識有關的實驗,不是為了讓孩子聽懂,而是為了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科學,從而可以愛上科學,所以在我的課上,引導和設疑佔了80%,剩下的20%則簡略地講講原理。」 葉國輝表示,一年級的科學課,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啟發孩子對科學的熱愛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初的出發點,現在幾節課下來,效果還不錯:「現在孩子們都還挺喜歡這門科學課,因為都覺得實驗有意思,內容比較輕鬆。之後上到相對枯燥的『測量』部分,我也打算帶孩子們到戶外去測量他們感興趣的東西,譬如滑梯,這樣也會比照本宣科的效果好很多。」

師資:有學校專門聘請專職老師授課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結合實際合理配置小學科學教師,逐步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教研人員隊伍。記者採訪了解到,由於廣州各學校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既有專職科學課老師,也有兼職的老師,兼職的科學課老師大部分有數學、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相關專業背景。

在華師附小,有三名專職科學課老師,葉國輝就是其中一員,去年受聘。據悉,在今年開課前,葉國輝已經參加了相關的新教材培訓和基本素質培訓,此外也在暑假期間與全省和全國範圍內的老師和學校交流,了解和借鑑其他學校在科學課上的做法和準備。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設外語學校則在去年聘請了科學老師研究劍橋科學課程的內容,以「實驗項目」為名給孩子們進行科學知識的補充。今年科學課任課老師配備了兩位老師,由一名英語碩士畢業的老師和專職科學老師進行雙語上課。

目的:保護好奇心,培養科學探索精神

「過去,科學課在整個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小學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科版《科學》教材主編鬱波表示,「此前我們在課程開發、師資培訓、教材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滿足不了國家發展需要以及孩子們和老師們的需求。」

「一年級更應該開發科學素養,這對接下來中高年級的科學課程銜接也是有好處的。」目前在小學階段教授科學課程的專職科學老師黃健聰表示,以往三年級才開始上科學課,由於學生此前的知識面不同,教學的時候會出現部分學生跟不上,部分學生吃不飽的問題,而如今在一年級的起步階段便開設科學課程,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不少老師表示,一年級開設科學課程,有利於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在孩子們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

文字:羊城晚報記者 葉志垚

編輯:艾琳

溫馨提示

學大大是《羊城晚報》的教育官方微信平臺。關注大大君,及時獲取「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相關熱點新聞等。趕快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者搜索「羊城晚報學大大」關注大大君吧!

相關焦點

  • 一年級的科學課該怎麼上
    浙江在線杭州8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蒙和)知道一年級要開科學課後,許多新生家長對此既好奇又忐忑,唯恐孩子太小,接受不了高大上的「科學知識」。昨天,錢報記者採訪了杭州多位一線科學老師,幫大家找答案。
  •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麼教才科學?
    增設專門的科學課使科學教育更系統規範,但學校原有的實驗活動不會取消,而是重新調整校本課程,使兩者有機結合。「如一年級上冊的測量問題,在數學課上也有涉及,希望能進行整合,節省課時來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相比於學習原理性知識,一、二年級科學課程更注重接觸和體驗。
  • 一年級新設科學課 新生要種植物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一年級科學課本封面及內頁  一年級新生要種植物  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溫州網訊 9月開學,小學一年級將新設科學課,新課本已運抵溫州。昨天,市教育教研院專家稱,該教材「有兒童的視角,有實踐的、科學文化的視角」。
  • 寧波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 今年的新生用新教材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昨天,記者通過各方證實,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這裡當然包括寧波的學校了。為什麼突然要開課了?接下來會有哪些變化?
  • 孵化蝴蝶卵、養蚯蚓…… 一年級科學課都上些啥
    上周,經教育部確認,從2017年秋季開始,所有小學一年級都要開設科學課。錢報教育微信升學寶第一時間報導了這條新聞,引來眾多家長和學校負責人的關注。   家長關心的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太小,科學課會不會聽不懂?會不會給家長和孩子增加額外的負擔?   也有些學校負責人給我們留言。
  • 浙江小學一年級要開設"科學課"學習內容很有趣
    做個實驗來看看&nbsp&nbsp&nbsp&nbsp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nbsp&nbsp&nbsp&nbsp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 時隔16年 科學課重新回到小學一年級的課堂
    你能不能穩得住  科學課回來了。曾寶俊的許多同事非常興奮,紛紛要求到一年級教科學,儘管跨學段教課會讓他們的工作量增加一倍。「這是個全新的領域,而探究和嘗試原本就是科學老師的天性。」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師資依然是這門並不年輕的學科面臨的嚴峻問題。
  • 中小學"人教版"等教材被取消 科學課成必修
    據了解,9月新學年開學,全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並修訂課程目標。此外,中小學起始年級將採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語文教科書。科學課成小學一年級必修課 重點培養科學素養今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將從小學一年級起開設科學課,科學課也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
  •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
    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有好奇心,但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 小學低年級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實踐性」則體現在學生使用探究式學習方式像科學家研究科學問題那樣親身經歷、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理解科學知識,學習科學方法,並能夠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 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三問科學課進課堂
    新華社北京9月5日電 題:科學課怎樣上更科學?而且,新課標把小學科學課劃分為1至2年級、3至4年級、5至6年級三個階段,階段知識更細化。同時,學習評價體系也由之前的行為表現評價、紙筆測試評價、綜合評價等轉變為課堂教學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以及總結性評價。  記者翻看教育部部編的一年級科學課課本發現,一年級的科學教材只有植物、比較與測量兩個單元,目的在於幫助孩子認識周邊的植物和辨別生活中常見的材料。
  • 一年級科學課到底怎麼上?先立規矩再講課 強調觀察、體驗、動手
    ……  近兩周,記者奔波於杭州多所小學當一年級科學課的旁聽生。通過現場的課堂觀察,以及和科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上科學課對於部分學校的老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比如高新實驗學校從建校起,一年級學生就開始上科學課了,那時浙江還沒有對應的教材,因此用的是美國的版本;半山實驗小學則是依託於自然體驗課程,把一年級的科學課上得更加豐富了。
  • 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學什麼?
    往年科學課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才有,從本學期開始,科學課與語文、數學一樣,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成為基礎課程,教育部對科學課的重視程度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新學期已經開始,南京小學一年級的科學課學什麼?低年齡的孩子們對這門新增的課程興趣如何?紫金山記者昨日上午走進南京外國語學校青奧村小學,跟一(6)班的孩子們一起坐在教室裡,上了他們班的第一節科學課。
  • 安徽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新生開設《科學》課
    「以前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是識字的教學完成後才會安排漢語拼音的學習,隨後穿插課文和識字的學習。但實際上,據我們了解,不少一年級新生在幼兒園和暑假都學過了拼音,這也為孩子們入學時更好地實現『幼小銜接』打下基礎。」  她解釋,這是為了幫助孩子們建立對漢字原初的感覺,一上學第一印象就學漢字,而不是拼音字母。「現在很多學校小學一年級就學英語,如果先學漢語拼音,孩子們很容易和英語混淆。」
  • 小學科學課到底有多重要,再不重視起來,你將要為「科學」買單!
    來杭州之前,完全沒想到科學課在南方竟然如同語數英般存在在小學初中孩子們的課堂裡。它的重要,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超過了這些年非常狂熱的英語。它將地理、物理、化學和生物相結合,給到孩子們的是一個新奇而豐富的大自然。
  • 用16年回到一年級
    曾寶俊的許多同事非常興奮,紛紛要求到一年級教科學,儘管跨學段教課會讓他們的工作量增加一倍。「這是個全新的領域,而探究和嘗試原本就是科學老師的天性。」    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師資依然是這門並不年輕的學科面臨的嚴峻問題。    2011版課標修訂工作組在調研中就發現,很多學校沒有科學課教師,「什麼都教不好的老師,就被派去教科學」。
  • 科學精神,從一年級抓起
    為了從小提升孩子們的科學素養,從今年秋季學期開始,科學課起始年級從三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在課程性質上納為必修。 新調整的科學課有哪些變化?怎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 「孩子真幸運,一年級就有科學課。」石家莊市一位小學生的家長李紅普說,孩子從小就對變幻無窮的各種自然現象感興趣。
  • 小學一年級新生將迎科學課 不少教材大變樣
      杭州路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到第一天上了一堂科學課。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魏海洋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孟達報導  半島都市報8月25日訊 今年新學期開始後,青島小學一年級將新增一門科學課。從原來的小學三年級開始授課,提前到一年級每周開設一節,並被列為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的「基礎性課程」,如此備受重視的科學課到底上些什麼呢?8月25日,青島杭州路小學新生報到後,老師就帶孩子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趣味科學課,讓小豆丁們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和無窮奧秘。  8月25日上午,位於瑞昌路135號的青島杭州路小學開始熱鬧起來。
  • 搭配上這個物質科學課,更完美~~
    為保持課程的系統性,怎麼篩選合適的知識點?怎麼用最直觀的方式展示給孩子們?如何協調老師想要傳遞的科學知識和孩子接受程度 ?經過持續地修改、溝通、優化,終於把將每章節的知識點和小學階段的科學知識結合起來,確定了我們的課程大綱。
  • 今年9月我省小學一年級開設科學課·都市快報
    做個實驗來看看 小朋友從小要學會觀察、記錄和做實驗 教育部最新消息,2017年9月起,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少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同時公布。 昨天,快報記者從浙江省教研室了解到,今年秋季開始,浙江一年級小學生確實要上科學課了,而在之前,小學科學課是在三年級開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