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體驗式教學 強調操守升華感情共鳴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這是一個特殊的大學生群體,他們所選擇的專業備受大眾矚目同時也須通過社會更嚴格的選拔制度;他們不僅擁有先天的外表優勢還兼具非凡的藝術天賦;他們的專業學習實踐更多過於理論,他們未來的工作是在真真假假間遊走;他們今日的角色是唯一的自己,他們明日的身份則是世間各種不同體態、不同職業、不同性格、不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人或物;他們未來是一名演員,現在是一名表演系進修生。

    而這是一檔聚焦這類特殊群體的特殊節目,湖南衛視《一年級》大學季完整呈現上戲大一表演系新生的成長曆程,真實記錄普通學生蛻變成明日之星的演化經歷。從播出的多期節目看來,《一年級》大學季不僅在擔任著傳播者的角色,也在做著教育者的工作。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學以致用,節目期期都能引申出值得討論的教育熱點,本周,節目更是站在表演這一特殊的專業上,實踐了著名戲劇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表演理論。

    「表演包裹情感」 《一年級》上演「體驗教學」升華情感共鳴

    表演者的「聖經」——《演員的自我修養》一書為俄國-蘇聯傑出的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著,他也是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的創始人。這個體系系統總結了「體驗派」戲劇理論,強調「內部體驗和外部體現這兩個方面在表演創作中具有不可分割的統一性」,即演員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發掘和體驗每個角色經歷的情感瞬間,這樣創造出來的角色具有多層次和真實感。他的理論更是提出演員分為三種層次,第一種,不會演戲。第二種,「匠藝」,即外在動作神態已經被揣摩的非常神似。最後一種,真正演員。達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說的,內部體驗和外部體現的兩者統一。可以說,目前國內大部分演員都處於第二種層次,比如,傷心就會放聲大哭,生氣就會捶胸頓足。如何向「真正的演員」靠攏關係到演員自我的修養,同時也與演員培養者脫不開關係。

    作為中國明日之星培育的搖籃,國內幾大表演藝術院校都應在演員養成時期就灌輸情感對演技的重要性。對於表演專業的大一初學者來說,基礎的聲臺行表練習能讓他們熟練掌握人物外在的相似,還不能教其感受內在的心靈體會,表演同樣缺少「靈魂」。那怎樣才能在表演中代入自己的情感共鳴,第一要有高超的情感調動能力,第二要有豐富的情感儲備。而感受不可能無中生有,靈感更是來源於生活的啟迪,對於將來要詮釋大量不同角色的新晉演員來說,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擴寬自我的人生閱歷似乎是迫在眉睫的事。在大學4年沉澱與積累的這段時光中,表演專業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廣泛提供給學生多種體驗機會,而不只是停留在書本理論的教學上。

    正是基於此,《一年級》大學季裡又一堂「特別的表演課」就是「體驗式教學」,為了讓學生們在人物練習中更好的抓住當下人物的特點,老師們甚至不惜花費時間和精力帶著學生去各地進行職業體驗。這一次的體驗沒有半點放鬆的空間,所以我們看到,從沒吃過苦的「大小姐」袁雨萱也要跟隨其它民警一起熬夜。為此,袁雨萱流淚哭訴甚至與老師劉芸發生衝突。很難想像,沒有這種切身的感受,享慣了福的袁雨萱又怎麼能演繹好警察的辛苦和勞累。邵明明、呂紹聰邢菲體驗豪華酒店的服務人員,從坐著「範冰冰坐過的遊艇」被人「尊貴級」服務,到穿上制服服務別人,這樣的心理落差是他們真實體會到的一份「情感財富」。袁姍姍一組則通過航空公司的事故演習,體驗作為一名空乘在高空中生命被脅迫的緊張和刺激。《一年級》裡的這一堂「體驗課」教會這群演藝新生們對角色的掌控是深入內心的。

    「沒有小角色」 《一年級》進行「職業體驗」強調演員操守

    「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也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這位大師的著名言論,戲劇裡沒有平凡的定位,關鍵看演員如何去演繹它。他的這句話傳世多年,一直激勵著優秀演員們優化自己。第48屆臺灣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裡有「王千源」一名,從《鋼的琴》裡窮困潦倒的小人物到《解救吾先生》裡讓人印象深刻的反派,無論光鮮還是醜陋、正面還是逆反,王千源的每一個角色再搬出來都是直擊人心的,他蟄伏多年的爆發實屬應該。而他也正是一位斯坦尼式的「體驗派」。每次表演一個角色時,演員都必須生活在這一角色之中,每次演出都預先深入研究過人物的生活邏輯。這與著名演員希斯·萊傑的做法極為一致。當年為塑造出《蝙蝠俠·黑暗騎士》中的小丑一角,萊傑把自己困於酒店房間長達一個月,拍戲40天沒回家,就是為了讓身上存在一股小丑的暴戾氣焰。審視當下的影視劇現狀,鮮有演員能做到王千源與希斯·萊傑這樣,這也是為什麼現在的影視劇多數口碑與收視不成正比,中國的作品難能在國際上立足的原因。戲劇與演員相伴相生,國內目前大多數的演員停留在追求神似的階段,如何整體改善這個局面,似乎還是要追溯到演員一開始的啟蒙階段。

    《一年級》大學季以實驗性的教學手法給學生所上的這堂「特殊的表演課」也是在傳導為演員的職業操守。節目以一場實際的行動教導學生表演前應該全身心投入表演前的「入戲工作」,無論是何種人物都要真刀真槍感受,甚至帶領的老師也一同加入到體驗環節中來。並且節目特意選擇了空乘、警察、酒店服務生這幾種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卻又特殊的人物角色,詮釋所謂「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的道理,從初期便灌輸「一視同仁」的從業準則。而從節目中也能看出,三段不一樣的體驗之旅也都激起了學生心中不小的波瀾,相信這次體驗一定讓他們開始重新思考自己所選擇的「演員」這個職業。從更寬泛的角度來看,作為向中國演藝圈輸送人才的基地,《一年級》大學季聯合上戲實踐「體驗式教學」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也起到警醒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一年級科學課到底怎麼上?先立規矩再講課 強調觀察、體驗、動手
    ……  近兩周,記者奔波於杭州多所小學當一年級科學課的旁聽生。通過現場的課堂觀察,以及和科學老師的交流過程中,記者發現,一年級上科學課對於部分學校的老師來說並不是新鮮事,比如高新實驗學校從建校起,一年級學生就開始上科學課了,那時浙江還沒有對應的教材,因此用的是美國的版本;半山實驗小學則是依託於自然體驗課程,把一年級的科學課上得更加豐富了。
  • 文化需要在共鳴中升華
    最近一直在聽蔣勳老師的細說紅樓,聽完之後我覺得蔣勳老師講的可能更接近原著作者寫作的本意,當然我的觀點並不一定正確,但我的非常認同蔣老師對紅樓夢的理解,我覺得一個好的文學作品,尤其是小說,它不同於歷史記載,作者是通過其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某些觀點,不僅僅局限於要還原當時的歷史,更多的是要表達作者的感情世界
  • 部編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材解讀——教學建議
    需要我們的老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採用類似的方式進行。漢字的學習和拼音的學習是有機融為一體,這是非常強調的。他們不是各自獨立的,漢字幫助拼音,拼音幫助識字。學以致用的價值非常重要。(二)漢語拼音階段的教學建議:1.準備把握目標要求。
  • 一年級科學課怎麼上?倡導探究式學習,結合實踐和拓展
    教材:更加倡導探究式學習據悉,與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實驗稿)》相比,新版的課程標準將科學課的性質由「啟蒙課程」改為「基礎課程」,地位更加重要。課程目標除了科學知識、科學探究、科學態度外,還新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的教學目標,要求學生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和社會變遷的影響,在科學技術的研究實驗中考慮倫理道德的價值取向。在教學內容方面,新修訂課標新增了「技術與工程領域」的相關內容,更加重視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認識空氣」「水沸騰現象的觀察」「西瓜蟲有耳朵嗎?」
  • 保護好自己,讓感情正確的升華
    一:發生關係要在感情濃度最高的時候,兩個人上床的意義在於你們已經有了高度的精神共鳴,語言的表達已經蒼白無力,這個時候只有通過肉體的結合來對你的感情進行升華。不過光有精神共鳴也是不夠的,他對你的投入也是考量是否可以跟他發生關係的一個標準,一個男人就算你再合拍,卻不捨得為你付出,那麼也是所託非人的一個表現。
  • 小學一年級增設科學課 怎麼教才科學?
    龔長霞介紹說,實際教學內容會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整合與補充。「如一年級上冊的測量問題,在數學課上也有涉及,希望能進行整合,節省課時來安排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相比於學習原理性知識,一、二年級科學課程更注重接觸和體驗。
  • 一年級上冊語文《雪地裡的小畫家》1~3教學反思參考
    縱觀楊穎潔老師這堂課有如下特點:一、 採用多種形式進行識字教學。在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課堂中楊老師很重視這一點,採用個別認讀、開小火車等多種形式來認讀生字,生字教學很紮實。二、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
  • 美60歲奶奶與21少年一見鍾情,興奮分享初次體驗,稱:升華了感情
    雖然這對情侶的,感情路走的並不順,但是他們現在正在準備結婚。這對情侶是在約會應用網站上認識的,現實生活中他們雖然都住在美國但相差900英裡(接近3千裡地),但距離並沒有影響他們感情的進展,他們每天都用視頻聊天來為感情升溫。
  • 一年級新設科學課 新生要種植物觀察它的生長變化
    另外,市區多所學校透露,學校新招聘了科學老師並多輪培訓,在教學上將結合家庭實驗、植物種植等趣味活動。  一年級的科學課,沒書面作業,只有趣味活動  小學一年級科學教材分別為《科學》和《科學學生活動手冊》,它們由教育部審定、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  一年級上冊《科學》課本共43頁,有「植物」和「比較與測量」兩個單元。
  • 爭吵會破壞感情?教你如何讓它成為感情升華的催化劑
    爭吵容易使兩人的感情出現裂痕,但爭吵也是感情的一部分。事實上,兩個人的感情越深,關係就越脆弱,你受傷的可能性也越大。『小吵怡情,大吵傷身』,兩個人在一起,是沒有辦法完全避免爭吵的,但是,我們可以讓每次爭吵帶來的傷害變得最小,甚至成為感情升華的催化劑!這就是半緣君今天要談的內容。
  • 耐思糖果少兒英語情境化教學,互動體驗式課堂助力少兒英語
    耐思糖果少兒英語情境化教學,互動體驗式課堂助力少兒英語 2020年08月13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隨著中國在國際社會上影響力增強,慢慢從發展中國家往發達國家開始的角色轉變,從經濟落後到世界經濟大綜合體的轉變,意味著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國際間的交流。
  • 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一年級英語課堂教學優秀課例評比活動
    Outdoor English Class戶外課堂,意趣並行 | 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一年級英語課堂教學優秀課例評比活動為進一步推動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高效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提升諾亞舟中大附屬外國語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夯實教師的教學技能
  • 一年級的科學課該怎麼上
    浙江在線杭州8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蒙和)知道一年級要開科學課後,許多新生家長對此既好奇又忐忑,唯恐孩子太小,接受不了高大上的「科學知識」。昨天,錢報記者採訪了杭州多位一線科學老師,幫大家找答案。
  • 重組教材,激發思考,升華理解——特級教師趙雲峰《認識比》教學...
    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的讀寫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求比值;同時,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關係的過程,初步理解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進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能力。
  • 盤點各國教育「土壤」:美國系體驗式非填鴨式
    美:體驗式非填鴨式  美國在創新上之所以領跑世界,得益於社會良好的創新氛圍,和青少年創新教育的體制機制保障。官方和民間都為鼓勵創新出謀出力。  美國政府歷來重視創新。總統歐巴馬呼籲國會迅速行動,在全國創設15個製造業創新中心,確保下一場製造業革命發生在美國。
  • 自然本源沉浸式體驗設計,格調十足的藝術力場
    一個銷售中心,一個社交場所,不僅是表象形象,更寄託人的情感文化,真正體驗到共鳴互動設計師筆記這是一個不能僅僅把功能解決的項目,希望它最終呈現——蘊含能量的藝術空間。項目前期,我們帶著環境與人、空間情感、人與空間的深度交流作為線索思考空間不再是一個買賣的場所。敘述一個故事, 可視語言,去體驗一種自然本源的生命力。
  • 孩子是兩個人之間感情的升華,並不是修復感情的工具
    孩子是兩個人之間感情的升華,並不是修復感情的工具。只有兩個人真心相愛,懷孕生子以後,家庭才會更加的美滿。至於有的人不懂女性懷孕生子的艱苦,我想,要是法律規定男性必須陪同妻子共同生產,是不是會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
  • 一年級人教版英語教案三-Leo老師
    在工作學習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年級人教版英語教案這樣的問題。培根說過:讀書足以恬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因此,面對一年級人教版英語教案我們應該有努力探索的精神。不要害怕學習,知識沒有重量,它是你隨時可以獲取的又隨時可以攜帶的寶庫對於這個問題也是一樣的。
  • 從面對線上教學的「新鮮感」到混合式教學的「新常態」——高等...
    根據工科學生的特點,強調「穿線法」,結合直觀圖形(課堂上ppt動態圖形,作業解答配圖)定限,將難點化簡。(2)將授課知識點進行分類,強調「基本」與「重點」。雨課堂布置「預習作業」中,重點強調定限問題,根據預習情況,課堂上加強薄弱環節,「課後作業」再增加計算部分,將知識點分解,使得教學層次分明。
  • 打造「融合式」教學團隊,創造「浸潤式」學習環境 西南醫科大學...
    原標題:打造「融合式」教學團隊,創造「浸潤式」學習環境 西南醫科大學:學生在課程思政中「精術立德」「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種叫ECMO(體外膜肺氧合機)的設備,在搶救重症患者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和我們今天的課程有什麼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