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各國教育「土壤」:美國系體驗式非填鴨式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17歲的阿洛伊西奧開發了新聞摘要應用。

威爾森(右)在14歲時建造了核反應堆。

  17歲英國少年開發的新聞摘要應用summly被雅虎以3000萬美元收購;14歲美國少年建造了核聚變反應堆,成為世界上完成此項壯舉的最年輕者;另一位16歲美國高中生發明了測癌試紙,準確率高達90%……為什麼歐美國家會湧現這麼多小發明家,是怎樣的教育土壤才能培育出這一棵棵創新之苗?

  美:體驗式非填鴨式

  美國在創新上之所以領跑世界,得益於社會良好的創新氛圍,和青少年創新教育的體制機制保障。官方和民間都為鼓勵創新出謀出力。

  美國政府歷來重視創新。總統歐巴馬呼籲國會迅速行動,在全國創設15個製造業創新中心,確保下一場製造業革命發生在美國。美國教育部門則設立了多個項目用於資助天才學生的教育,還專門設立「國家年度教師獎」鼓勵致力於教育創新和優質教育成績突出者。

  在民間同樣有大量非營利性組織積極為鼓勵青少年創新創造條件。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創新教育基金會」,該基金會旨在以協助個人與組織發展創意潛能。還有各種研究中心和創新學會也為交流研究創新教育提供平臺。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創新意識的培養也很重要。小學教師黃女士告訴記者,美國課堂上不會出現「填鴨式」教育,而是體驗式教育、在遊戲中學習。教師鼓勵學生提問、發表見解,就像美國俗話所說,「沒有什麼問題是愚蠢的」。

  體驗式教育是美國教育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形式。在紐約市各大博物館內,經常能看到教師領著學生在博物館上課。每個學生手裡都會有問題單,教師並不是像導遊那樣灌輸式講解,而是點到為止,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

  美國大學還會慷慨地向高中生開放資源。那位在14歲就建造了核反應堆的少年威爾森,在研製發明過程中,就得到了內華達州立大學雷諾分校的幫助,包括實驗室的儀器設備和物理系教授的支持。

  歐:個性化非一刀切

  歐洲的教育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點,這在荷蘭的中小學教育中尤為明顯。

  小學生無需背著沉重的書包上學,因為書本都在教室裡,學習、作業也全部在學校完成。

  在荷蘭生活二十多年的李曉萍認為,「小學教育就是寓學於玩」。如果發現孩子對繪畫、音樂等感興趣,老師會鼓勵孩子繼續培養特長,也會及時與家長溝通。每個孩子都會有一本「追蹤檔案」,老師每年會更新評語,其中涵蓋了學生的學習進度、興趣特長、交流能力等多個方面。

  荷蘭人認為,學習=知識×問題,所以在中小學的課程教育中,老師會為學生創造更多質疑、發問的機會,如小組活動、項目課題等等。中學期間,每個學生都要交一份調研報告,選題和形式不限。李曉萍的兒子喜歡歷史,當年就選擇用紀錄片的方式回顧第一次世界大戰,自己撰寫分鏡頭腳本,利用假期去法國拍攝影片。

  在荷蘭,年紀輕輕的創業者不在少數。李曉萍的兒子在大學一年級時創立了媒體公司,接拍廣告、製作紀錄片,挖了不止一桶金,而他的一位同學更是在中學五年級就成立了自己的網絡公司。選擇經濟學方向的中學生都要寫商業計劃,構思一個公司,通過調研確定可行的運營模式、管理結構、盈利方式等。如果發現好的商業計劃,老師會鼓勵學生嘗試。學校還會經常邀請各界人士來講課,讓學生對不同行業有更深的了解。

  歐洲許多國家也會為大學和中小學架設橋梁。荷蘭孩子在中學五年級可以體驗「上一天大學」,通過在國內各所大學參觀旁聽,決定喜歡的學校和專業。在比利時,根特大學的生物工程學院每兩年會設一個實驗室開放日,尤其歡迎中小學生參觀。今年的開放日中,記者看到了許多孩子的身影,高科技設備展示、實驗過程演示、互動遊戲環節等都讓他們非常著迷。據主辦者介紹,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孩子了解科技的奇妙,可以激發其對科研的興趣。(駐美記者 成珞 駐歐記者 王鈺深)

相關焦點

  • 澳專家:中國「填鴨式教學法」教育孩子更成功
    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11月25日以《在教育孩子問題上,我們可以從中國人身上學到一些重要的東西》為題發表文章,作者是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教育學院高級研究員凱文·唐納利。文章稱,中國人喜歡以板書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法,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已經逐漸放棄這種直接的教學方式,轉而採用更具協作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控制權。
  • 究竟怎麼看待「填鴨式」教育
    (朱宇宙/圖)  在2014年美國GRE考試中,中國數學能力在所有國家中名列第一,但分析性寫作慘不忍睹,有人歸咎於中式教育忽視甚至壓制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但這其實不是教育方式的問題,而是教育內容的問題。
  • 梅姨推導英語 | 拒絕填鴨式教育的重演,節節高教育引導學生高效學習
    為了搶佔客源,線上英語培訓機構各出奇招,呈現出便捷、實惠、互動與共享性強等幾大優勢,但也存在著教育行業遺留的弊端,比如:最遭人詬病的填鴨式教學。填鴨式教學具體表現為線上英語培訓機構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宣傳頁上的「名師」,實則並不具備豐富的教學經驗。
  • 為何中國無人問津諾貝爾物理學獎,原因或與填鴨式教育有關
    然而按照目前中國科學家的情況,還沒有人拿過物理諾貝爾獎,這似乎就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因為物理這一門科學直接決定了國家科技實力的大小,要是沒有物理,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高科技存在,我們通過反思,跟其它國家的教育方式相比,原來我們中國人輸的不是在智慧上,而是教育方式。
  • 美國航空推出非接觸式登機體驗,但仍允許預訂中間座位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美國航空(American Airlines)周五宣布,它推出全新的非接觸式登機體驗,即使是要託運行李的乘客也是能體驗這項服務。然而據報導,該公司繼續允許乘客預定中間座位。
  • 「填鴨式教育」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種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只能培養出背答案的機器,怎麼算得上是培養人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個填鴨式的教育,我們真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問題她理解不了,她那個基礎太差了。實際上我很可憐這幫姑娘,我也佩服這幫姑娘,但是你必須這麼做,你不這麼做,是把她救不出來的。」不這麼做,就沒有辦法讓這群姑娘走出大山。
  • 把生物課開到樓頂「百草園」,體驗式教育深受學生喜愛
    種子植物和非種子植物有哪些區別?今天,武漢市天門墩中學七年楚天都市報9月30日訊 (記者郭會橋 通訊員宋驥)單子葉植物、雙子葉植物如何區分?種子植物和非種子植物有哪些區別?今天,武漢市天門墩中學七年級學生的生物課開到了屋頂「百草園」,學校把課堂學習延伸到了戶外,一些在課本裡得不到答案的問題在這裡一一被解開。「以前只在書本上見過三角梅,真實的植物還是第一見到。
  • 瓦力工廠機器人:鍛造硬軟體體系 建立主動探究式教育模式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 由新華網主辦的主題為「從『新』開始 變即永恆」的第八屆「大國教育之聲」論壇活動11月30日在京舉行。本屆論壇旨在探尋時代變遷中永恆不變的教育本真,聚焦民生關切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熱點問題。
  • 文化+科技+教育的跨界融合 九號宇宙專注沉浸式太空互動教育體驗
    目前各式各樣的電子設備已成為孩子們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傳統的書本以外,孩子捧著 ipad 或手機上課已不是新鮮事 ,從近年來教育賽道的火熱程度可見一斑。移動終端和網際網路的普及大大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航空科普教育的方式也開始逐步多樣化,沉浸式互動教育體驗成為越來越多的家長所關注點。
  • 各國流星雨美景盤點
    各國流星雨美景盤點 時間:2019-12-15 21:01:27 我們盤點了各國流星雨美景,小夥伴們可以在郊外的曠野中或樓宇的屋頂上享受浪漫美景,與戀人和孩子一起渡過一個美麗的夜晚。 美國俄勒岡州,史蒂文斯堡州立公園上空出現寶瓶座流星雨。
  • VR 工地安全體驗館_體驗式VR施工安全教育_體驗車輛傷害事故
    安全施工是工地項目推進的基礎,小柒VR安全教育情景體驗式學習,工人師傅能快速地接受安全防範的信息,安全隱患像記憶一樣存在腦海中。小柒VR工地安全體驗式學習車輛傷害事故,把熟悉的場景,做慣了的熟悉動作,在VR世界中進行,因不規範操作引發事故,把結果呈現在事故發生之前,生命還沒有損傷,一切還都來得及。
  • 中國給西方上了一課:為什麼西方放棄「填鴨式」教學是不明智的
    中國人喜歡以板書為主的「填鴨式」教學法,而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已經逐漸放棄這種直接的教學方式,轉而採用更具協作性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自主性。 鑑於中國在國際測試中所取得的成功,西方放棄以教師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似乎是不明智的。
  • 世界各國警察,大陸系與海洋系你更喜歡哪種?亞洲篇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警察系統,從分類上來講主要分為大陸系和海洋系。兩者的區別主要體現在警服和警銜上。大陸系與海洋系警服除了那些比較特殊的國家之外,世界各國的警服基本上都會從兩者間選擇一種。大陸系警服的顏色與軍服相對接近,一般採用軍綠色或者橄欖綠顏色,強調這種顏色的威懾力,展現警察的武裝力量。
  • 美媒:中國部分學校開始用創新方法代替填鴨式教學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8月8日文章,原題:在中國,一些學校正在進行更多創新而非填鴨式教育四川省宜賓市的涼水井中學正在上一堂體育課,但仔細看又不是傳統的體育課。這堂課開展了化學元素運用在體育遊戲的學科融合課。
  • 非接觸式IC卡在倉庫管理中的應用
    介紹了一種非接觸式IC卡倉庫管理系統的設計方案、系統組成、主要功能及其實現,並對系統安全性進行了討論。?其弊病顯而易見,即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進行規範物品的放置、定期整理盤點以及出入庫登記等工作,這使得倉庫管理問題十分繁瑣,浪費大量時間。因此,把非接觸式IC卡應用於倉庫管理比較理想,這也是非接觸式IC卡一個新的應用領域。
  • 全球森林教育觀察:帶孩子去森林,體驗大自然最純真的味道
    什麼是森林教育森林教育是指在林地環境裡,為兒童或青少年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此來培養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種戶外學習過程與實踐。森林教育的實施場地並不局限於森林或者林地,對於缺少這些資源的城市,可以利用仿真森林,或者學校附近的大面積草地或空地也可成為開展森林教育的場所,森林教育重視的是戶外的教育內容,而非「森林」的形式。
  • 中美土壤分類「傻瓜」式參比系統建成
    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史學正、於東升為骨幹的課題組,在收集、分析大量數據資料的基礎上,研究並確定中國土壤發生分類(土類)與美國土壤系統分類(土綱)間的參比基準,建立起從前者到後者直接對應的「傻瓜」式查詢系統,為相關領域科學家的跨系統、跨國界的學術交流和合作研究提供了便利。    史學正研究員說,土壤與空氣和水一樣,是地球上動植物和人類生存的基礎。
  • 反式脂肪酸:非「定時炸彈」
    反式脂肪酸(TFA)是碳鏈上含有一個或以上非共軛反式雙鍵不飽和脂肪酸及所有異構體的總稱,是人體非必需脂肪酸。我們常說的脂肪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形成的甘油三酯,動物油、植物油均是如此。反式脂肪酸也只是脂肪酸的一種,因其化學結構上有一個或多個「非共軛反式雙鍵」而得名,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
  • 【圖刊】盤點世界各國月球探測車
    【圖刊】盤點世界各國月球探測車(資料圖)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發布時間:2013-11-26 16:26:09 【編輯:楊彥宇】 【圖刊】盤點世界各國月球探測車
  • 【關注】拒絕填鴨式教育從幼教開始
    10月25日,重慶市幼兒園課程建設暨渝北幼兒園體驗式生活教育課程展示與交流會舉行,活動中,教師代表們現場觀摩了渝北幼兒園體驗式教育課程展示,公民生活《公平寶貝》、陽光生活《再來一次》、信息生活《解救阿里巴巴》,整個課程用場景模擬、遊戲互動等方式,把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問題進行實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