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森林教育觀察:帶孩子去森林,體驗大自然最純真的味道

2020-11-26 芥末堆

圖片來源:攝圖網

隨著工業化與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近幾十年,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問題被暴露出來,教育活動也不例外。人們不禁開始對目前普遍的偏重課堂、偏重校園的現當代教育方式進行反思。

於是教育要回歸自然、融入自然的理念又被研究者提上臺前,大自然的教育功能也隨之被重新認識。已有不少國家的教育改革者們付出了具體的行動,開始嘗試自然教育、森林教育。

什麼是森林教育

森林教育是指在林地環境裡,為兒童或青少年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此來培養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種戶外學習過程與實踐。

森林教育的實施場地並不局限於森林或者林地,對於缺少這些資源的城市,可以利用仿真森林,或者學校附近的大面積草地或空地也可成為開展森林教育的場所,森林教育重視的是戶外的教育內容,而非「森林」的形式。

森林教育顛覆了傳統教學中過分灌輸學科知識而忽視孩子的實踐的想法,它注重讓孩子從直接經驗中獲取知識,反對將課程作為控制孩子的工具,提倡「課程應是孩子們學習的發展資源」的理念。

森林教育在提高學習者的環境適應能力、語言和交流能力、社交技巧、自尊和自信能力、環保意識、感受美及鑑定美的能力、動機和注意力、持續的終身影響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

森林是城市邊緣的另一個世界,繁雜多樣的構造、氣息及材質,形態各異的動物和種類豐富的植物,使它成為孩子們最佳的遊戲場地,也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多機會,使他們可以在其中展開冒險、獲取新知、體驗驚奇,並享受自由。

森林教育的發展

森林教育萌芽於18 世紀的歐洲,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的斯堪地那維亞,之後在北歐挪威、丹麥等國發展起來。

20世紀90年代中期,丹麥森林幼兒園模式的思想傳入英國。從此,森林教育在英國、美國、德國和日本境內得到迅速發展。

英國的自然教育主要受到早些時候先鋒戶外教育理念影響,以期讓在溫室中成長的孩子有更多冒險的機會。

英國戶外學習專家Bicknell認為:「大多數教育的目標都是讓學生進入大學。我想培養孩子們欣賞自然的能力。與其他生物一樣,我們出生、成長、死去都在大自然中。」

Green Light基金會的森林教育培訓員Rich Sylvester持類似觀點,認為自然教育給越來越功利、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系統一個改變的機會。

森林教育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英國後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英國森林學校的先驅是1993年在薩默塞特(Somerset)建立的布裡奇沃特學院(Bridgewater College)。

進入21世紀,英國政府部門發起了「到綠地中去」、「從公園開始」、「積極的森林運動」等活動,湧現了如「鄉村青年」、「自然英格蘭」等民間團體。

森林學校通過讓幼兒與大自然的充分接觸,激發兒童學習的內在動機和積極的學習態度。至今英國森林學校協會(Forest School Association)總共對超1.2萬名教師和其他專業人員進行了森林教育培訓。

在各種官方以及非官方組織的推廣下,遍地開花的森林學校和幼兒園目前已能夠提供足夠高質量的,符合自然精神的教育。

英國倫敦Eastwood Forest School,幼兒在進行日常戶外活動,圖片來源:Eastwood Forest School, London

德國崇尚放養型的森林幼兒園,沒有圍欄、風雨無阻。目前,德國各地以促進兒童的自然和環境意識為宗旨的幼兒園大約有1500家。

成立於2000年的基爾佩茨森林幼兒園,是德國自然與森林幼兒園經典示範園之一,是罕見的有十幾個班的大型園所,也是世界範圍森林教育學習考察的聖地。

該幼兒園主要體現出四個特點:

(1)大自然是天然教室。沒有任何一個學習環境像大自然那麼寬廣、那麼有變化、那麼吸引人。大自然可以啟發兒童開放性的思維,自然會提供更原始更豐富的免費材料,顏色、形狀、數字和文字都隱藏在大自然中。

(2)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幼兒可以自由選擇做不做或者怎麼做。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自主學習,面對挑戰自己去解決問題。

(3)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溝通、教室組織、時間及空間都是開放的,採用混齡教學。

(4)先進的自然遊戲教學法。自然遊戲教學法是自然與森林教育的主要工具,利用遊戲和戲劇教學的各種方法及發現式學習法的一種具有可持續發展性的教學方法。

在德國,每一個森林幼兒園都不一樣,雖然這些組織是獨立運作的,但是典型的活動和目標有這些:

根據國外關於早期幼兒森林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翻譯、整理

德國11月一個寒冷的早晨,柏林以北卡羅鎮的一個郊外林區裡,一群三四歲的孩子正圍坐在篝火旁,唱著歌做遊戲。這不是哪個幼兒園突發奇想的野外體驗,而是孩子們再平常不過的課堂學習。零下28℃也在戶外,篝火熄滅了孩子們會再點燃。

「即使零下28℃,我們也在室外待著。孩子們從來沒得過感冒。」

「我可能不會事事插手,但我知道孩子們在哪兒,保證他們不會離開視線,大人不在場,能讓他們更勇於去冒險。我們的理念是讓孩子們自主和互相學習,從經驗教訓中不斷成長。」

「(自己爬樹)讓孩子們更加倍小心,因為沒人保護他們,唯一一次有小朋友從樹上掉下來,是因為父母在下面看著,而他想著爸爸會來救我的。」

這種自然烏託邦式的森林幼兒園,不是老師們特意造就了一個場景或者困境,而是孩子們特別真實的生活。對於孩子來說,就是要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問題而已。

孩子在這個環境中學到的知識是豐富多元的,幾乎能夠滿足孩子除了我們所說的結構化知識以外的需要。還能發展比如挫折、交際、大小精細動作等等能力。

德國巴伐利亞Waldkindergarten Ilmmünster,幼兒園的日常課程,圖片來源:Waldkindergarten Ilmmünster

美國的自然教育實踐模式主要是「教學+自然學校+項目」。美國學校內開展的自然教育體驗課,在各種貼近生活的實踐活動中(包括參觀國家公園等保護地活動)學生學習認識自然以及保護環境的相關知識。

同時,美國也成立了自然學校,針對不同認知程度的孩子設計系統、體驗式的課程,讓孩子在大自然中通過觀察、動手等一系列自主的學習方式去探索、感知自然的魅力和探索知識的樂趣。

例如,美國很多農場作為自然學校的教學場地,通過在農場親自觀察周圍的自然環境,接觸動植物以及思考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等使得對生命、自然的理解更加深刻。

以上都是學校組織開展的自然教育模式,此外,美國還有很多以探索自然為目的的教育課程項目組織,例如,SPARK(Shore People Advancing Readiness for Knowledge)以自然為基礎的項目,到森林、農場等戶外開展遠足、野營、生活實踐等,使參與者發現自然之美。

此外,美國是最早提出國家公園概念的國家,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國家公園體系發展最完善的國家之一。隨著美國國家公園體系的建立,國家森林公園的教育功能也受到重視。

「國家公園和名勝古蹟首要的功能就是服務於教育目的」,美國國家公園通過解說與教育服務提升遊客對公園環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其中也不乏引導遊客規範個人行為。

解說與教育方式分為人員服務、非人員服務和教育項目:

人員服務就是有公園員工參與的解說服務,主要形式有遊客中心服務、正式解說、非正式解說及藝術表演等。目前,美國國家公園體系有約6000名專業的解說人員。

非人員服務是沒有公園員工參與的媒體性設施,主要有展覽和展品、路邊展系、路標、印刷物、視頻、網站等。

教育項目是主要針對青少年開展的公園課堂,旨在讓青少年在國家公園裡學習自然科學和人文歷史知識。

美國西雅圖Fiddleheads森林學校的孩子們在上課,圖片來源:Fiddleheads Forest School

在亞洲,日本的自然教育很有代表性。到2015年,全日本有近4000所自然學校。 臺灣、香港的自然學校發展,也深受日本自然學校影響。

TWE(The Whole Earth)是日本的第一所自然學校,已有35年發展歷史。今天的TWE自然學校在日本七個地方設有分校,共有專職人員四十多人,此外還有許多志願者和兼職人員為學校工作。每年,約有80000名日本人付費參加這所自然學校的各類活動。其創始人廣瀨敏通,到今天已逐漸把火炬傳遞給了下一代人。

其整體的特點是:

或一言概之,日本的教育風格濃烈,歐美的遊戲、創造想像力和運動能力更突出。

此外,日本已有一百多所德國模式的森林幼兒園。教育學博士Hiroe Kido的課題即是「森林幼兒園運動」,她說:「這個理念在日本很受歡迎,因為它就像是對殘酷的日本社會的一種解脫。福島事故讓日本人重新思考人生,明白到我們應該更多地回歸大自然。」

從風格上講,東西方文化有差異性,日本的森林學校,多體驗、觀察色彩,關注動植物、農林藝術,略偏靜,有著東方哲學式的色彩。

日本赤柱Marutanbo Forest Kindergarten,幼兒在雨天照常進行戶外活動,圖片來源:Marutanbo Forest Kindergarten

英、德、美、日四國森林教育發展比較

根據英國《課外學習宣言》、德國巴伐利亞州《環境教育引論》、美國「綠絲帶學校計劃」及日本「關於充實青少年野外教育推進事業」相關論述整理

森林教育在中國 

中國早期的自然教育主要是通過倡導呼籲民眾熱愛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在兒童、中小學生間便通過課程教育、戶外實踐等方式進行。

2012年以來,中國的自然教育機構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目前以北上廣等大城市較為集中,規模以中小型居多,工作領域以親子、兒童教育和自然體驗為主。自然教育機構利用各類自然資源,包括森公園、溼地公園、野生動物園等開展著自然教育活動。

中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以及寬闊的森林教育場所,鑑於各類保護地的進入便利性以及短時間可重複性,目前中國的自然教育主要是以森林資源為基礎的自然體驗教育,逐漸增多的城、郊森林公園已逐漸成為自然教育陣地的首選。

中國森林公園近年一直呈現出發展趨勢,數量、面積、經營規模都逐漸在擴大,是具有大好前途的「朝陽產業」。從2011-2016年森林公園發展概況來看,森林公園有著很大的市場潛力。

2011-2016年森林公園發展情況,來源:中國森林公園網

目前,中國森林公園的資源開發、設施建設因為短期旅遊市場對森林景觀的需求,主要以景觀效果為主,忽視了森林公園的自然科普與生態教育功能。

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建立森林公園3392處,規劃總面積1886.68萬平方公頃,每年到森林公園參觀、遊覽、訪問和學習的遊客也在快速增長。在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開始進行教育中心、博物館、自然教育解說系統建設,學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成為當務之急,在基於森林體驗下開展自然教育也備受關注。

人類發展至今,對自然世界的了解勝似勝過以往任何時候:我們清楚生態系統是如何運轉的,我們知道生物為何會滅絕。

就地球和人類的未來福祉而言,這些知識的確至關重要,但唯有親身感受到人類與大自然的深切聯繫,我們的下一代才願意將這些知識付諸實踐,而這些感受只有在自然界中的深刻體驗才能給予得以傳承。

還有什麼比在充滿樂趣的大自然中學習的經歷更令人難忘呢?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LIFE教育創新」,作者Dr.Du。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LIFE教育創新;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LIFE教育創新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每個周末我都會帶著女兒草莓去家附近的「森林」玩玩,她很喜歡那裡。跟她一起觀察小鳥,觀察落葉,看日出日落,是我們最喜歡做的事情。 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把人類智能表現分為八種智能,自然環境的敏銳觀察能力,是孩子眾多智能表現中重要的一環,也是非常值得被開發的一項潛能。
  • 杭州孩子有新玩處了 原始森林搬進西湖景區 國慶假期探秘龍塢花園
    其中具有自然教育特色的研學實踐,更是將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到了實處。自然教育既培養了孩子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素質,補充了教育中最重要的體驗部分,也讓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深入人心。據了解,國慶前後,就有3000多名學生陸續走進龍塢花園,參加大地之野組織的公益研學課程。
  • 森林教育 回歸戶外後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而隨著國務院相繼頒布了與體育、美育有關的政策利好,也讓家長們逐步意識到孩子多元化綜合素質培養的需求所在,以森林教育為代表的創新教育形式漸漸浮現在公眾面前。在他看來,現代社會裡兒童長期接觸不到原生態的大自然環境,被「去自然化」,是一種可怕的現象。這種大自然和兒童之間的斷裂,對兒童的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而森林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將孩子重新放回到自然環境中,將「森林」(大自然)作為一種載體,幫助孩子在其中進行一系列戶外運動,提高兒童在認知、社交、情感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是一種長期的教育過程。
  • 小「探險家」東莞觀音山森林尋寶,你要找的寶藏都在這!
    在這秀麗的季節裡,大自然是孩子們最廣闊的教室賦予孩子們取之不盡的源泉。是否有一種旅行,可以讓孩子在有玩、有樂、有學的大自然感受自然、自由、自主的成長體驗激發孩子的積極性、探索性可以增進大人與孩子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大人感受到休閒、放鬆式的旅行呢?
  • 帶孩子體驗森林觀賞鳥類 看"小PT"演繹水上漂
    重慶市林業局的相關人士認為:「要讓一個孩子保護自然,首先你得讓他愛上自然。以鳥類為例,讓孩子親自觀鳥學習的效果,肯定好過看類似書籍。」3月26日,來自市林業局的消息,作為重慶市林業局、重慶市生態文化協會2017「國際森林日」主題宣傳活動之一,「鳥瞰新世界」觀鳥活動在照母山森林公園舉行。
  • 帶娃出去大自然教育是什麼意思,給孩子不一樣的教育體驗
    你可能又要問,那你幹嗎帶娃,自己出去不就得了。講真,媽媽本來陪孩子的時間就少,休假的時候再把孩子丟在家裡自己出Happy,總覺得良心不安。並且現在帶娃出去,不僅僅只是遊玩而已。有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叫遊學,遊只是形式,學才是目的。不過在遊學旅遊的世界裡,遊大於學。
  • 森林教育 多元化綜合素質培養需求所在
    原標題:森林教育回歸戶外後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教育能有多少種形式?隨著觀念的轉變,在傳統教育之外,一些走在先鋒行列的創新型教育機構開始不斷發展,從不同維度探索著教育的可能性,也拓寬著教育的邊界。
  • 一片神秘美麗的森林,在奇幻森林裡的精靈婚禮
    在記憶中有一片奇妙之地,是屬於小飛俠與小精靈的魔幻森林,在這裡有魔法、有花、有果、有勇氣、有奇蹟、有夢、有愛、有你。只有充滿著愛且懷揣著憧憬才能進入這神秘而美麗的森林,找回遠去的初心,帶著愛繼續前行。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我們夢想著飛行,夢想著去往神秘的Neverland。我們有著一顆無時無刻都在嚮往著冒險的心,而通過這場婚禮,我們想要講述的也正是一個關於愛與勇氣的故事。
  • 八、九歲孩子怎樣教育?解讀《木偶的森林》別小看兒童文學的能量
    白黑黑從小和母親在森林過日復一日的生活,父親每年回家變化的場景轉瞬即逝,就要進入乏力的冬眠,而春天醒來時,往往爸爸已經離開森林開始新的一年的在外工作。當森林裡修建了一條通往忙碌城市的火車鐵軌,白黑黑蠢蠢欲動想要去冒險的心情很符合8-9歲孩子愛冒險的心境。這個階段的孩子希望在新的環境中,找到合適的位置。
  • 大自然的翻譯官:合肥首批3名「森林解說員」上崗
    合肥3名首批「森林解說員」正式持證上崗,與導遊不同,他們是大自然的翻譯官,以通俗趣味的形式展示大自然的魅力,提供獨特的森林教育。  昨日上午,在大蜀山森林公園工作了多年的王雪薇向記者展示了一個特殊的證書——森林解說員。
  • 慢下來,把大自然帶給孩子
    有人提出,現代教育最重要的,在於「人」而不是在於「識」,注重孩子的內在品質,譬如:頭腦、情感、創造力、想像力、憐憫心、好奇心、尊重感,與實現自我的期望,這些品質有助於人類達到真正自我,完成與社會和諧互動。這些品質在學校傳統的知識教育中很難達到,而走進大自然,開設實踐課堂,通常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
  • 星空露營、樹頂漫步,這是今夏炙手可熱的自然教育營地!
    總之,夏令營全方位打造的高質量課程,會讓孩子在營地收穫與以往完全不同的體驗,更能讓家長們見證孩子成長的蛻變。三、營地的環境好的課程重要,優秀的環境當然也很重要。黃龍樹頂漫步自然營地是亞洲首個集自然教育、營地教育、生態科普、森林運動、戶外拓展等的綜合性互動體驗式自然教育營地。
  • 宋慶齡體驗中心最全指南,4大空間272個體驗項目,帶娃去之前...
    涵蓋人際語言、科學藝術、健康教育的全人教育。  森林童話王國體驗區包含十大主題體驗版塊:向日葵莊園、樹屋驛站、樹屋迴廊、趣味水族、夢幻城堡、迷你沙池、枯樹走廊、森林小屋、水果樂園、蘑菇森林。  主題二  樹屋驛站  這是一個多功能的小屋,在這裡你可以完成及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自然體驗,做一名大自然的搬運工,成為森林守護志願者,邁開探索自然的腳步,還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著你。
  • 疲憊壓力大,快來個森林浴吧一種找到你的精神財富的正念練習
    你喜歡森林嗎? 沒有什麼比坐在樹旁,閉上眼睛,深呼吸,在大自然的森林裡做冥想讓人感覺更好的了。即使你從未嘗試過,你也隨時有機會去體驗一把。在大自然中,你能明顯的感覺到內心的平靜和注意力集中,以及和自然的某種奇妙的連接。森林多雨,雨後溼潤的空氣攜帶著各種植物和泥土的味道。玩泥巴使人快樂!
  • 走進大自然,用什麼方式給孩子「最野」的自然
    走進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大自然在跟你分享它的秘密,在不知名的花兒,在稀奇古怪的昆蟲裡,在潺潺溪流飛瀑下,大自然蘊藏無限神奇。一起走出鋼筋水泥房,深入大自然,探路而行,可以嗅香草,識新物,透過植物認識世界從自然的微末處觀察物種的生存繁衍,從宏觀的生態角度洞察大自然的生存智慧。
  • 用一次神奇的「森林歷險」喚醒孩子的音樂本能
    天鵝優雅划過湖面,是小提琴的低吟;布穀鳥清早「練嗓」,是單簧管的樂音;非洲鼓咚咚咚,就像是大象成群跑過山坡……昨天下午,「音樂之旅」+中英合作兒童音樂教育工作坊《嘟嘟喇森林歷險》,在黃浦區湖濱道購物中心連廊舉行。
  • 獨家整合|海南森林旅遊,登山、觀鳥、探險帶你一次玩個夠!
    由於植被豐茂、物種多樣、氣候宜人,黎母山也成了研學遊的熱門「打卡」地,經常有老師或家長帶著孩子到訪,進行標本製作或實踐觀察。  黎母山國家森林公園。  航拍七仙嶺 來源: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網  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集森林景觀和優質溫泉於一身,既「山青」又「水暖」。這裡負氧離子濃度高達8200個/立方釐米,景區內溫泉屬矽酸重碳酸鈉型溫泉,是養生的好去處。  觀鳥是一項雅趣,如今正成為人們親近大自然的休閒方式。
  • 請查收這份來自波蘭森林的禮物清單
    快節奏是現代生活的標籤在高速運轉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了各種外賣和速食品光鮮靚麗的食品包裝黯然了大自然的色彩也讓我們忘記了食物最原本的味道那麼 「綠色」的美味在哪裡呢?不妨和我們一起走進波蘭的森林尋找來自大自然的神秘禮物吧!NATURE圖源:波蘭旅遊局波蘭人熱愛美食,特別是純正的當地美食,美食的靈感深受古老傳統以及純淨自然的影響。波蘭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高達30%。充滿綠意生機的夢幻森林,不僅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也饋贈了數不勝數的綠色天然食材,也因此成為了波蘭美食獨具特色的重要原因。
  • 別忘了,砍伐森林和螞蟻森林都是破壞大自然,人類前進的方向在哪
    自從人類從森林走到了草原,慢慢進化出了智慧,地球已被人類改造的面目全非,曾經的滄海難為水,現在鹹海馬上就要消失了。太多的森林、河流、已經不見了,這樣的事情真的讓人們很痛心。反而有太多的人認為,我們向自然索求的太多,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是渺小的,如果不懂得去遵循大自然的規律,就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那麼怎樣才是遵循自然規律?像馬雲老師一樣,推動螞蟻森林項目改造沙漠到處植樹?不過也是真的贏得了很多人的讚賞,可是沙漠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啊,大家都反對砍伐森林為什麼贊同改造沙漠?難道沙漠是人類活動造成的?
  • 找昆蟲、採野果、認識植物,小森林裡過一個奇幻夏天!
    說到森林,你最先想到什麼?奇怪的昆蟲、酸甜的野果、還是可愛的小動物?當城市被烈日籠罩,森林,溪流,大自然,就是每一個生活在城市裡孩子的嚮往。在森林裡的霧靈山居,是孩子觸摸大自然的任意門。在這裡的每一孩子,都是大自然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