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娃出去大自然教育是什麼意思,給孩子不一樣的教育體驗

2020-12-06 麥粒鳥親子邦

對於一個媽媽來說,你很難說你究竟是盼著工作,還是盼著休假。反正休假快到尾聲的時候,你含著淚、咬著牙,告訴自己要堅強,一切就要結束了,馬上就要回到辦公室搬磚了,想起來收件箱裡上千封未讀郵件心裡就非常踏實、非常燦爛、非常亞克西。

你可能要問,這麼痛苦為什麼不在家呆著要出去旅遊?喂,我們中年婦女也渴望出去吃吃喝喝,再苦再累,也要活出一種life style沒有因為生小孩衰退得很悽慘的假象啊。

你可能又要問,那你幹嗎帶娃,自己出去不就得了。講真,媽媽本來陪孩子的時間就少,休假的時候再把孩子丟在家裡自己出Happy,總覺得良心不安。並且現在帶娃出去,不僅僅只是遊玩而已。

有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叫遊學,遊只是形式,學才是目的。不過在遊學旅遊的世界裡,遊大於學。我們都清楚,在哪裡都可以學習,為何還要風塵僕僕去找個陌生的地方去學習呢?況且還有一定的語言障礙,書面的學習效果不一定在自家門前好。那是因為實踐才是硬道理,人的潛力是無限,外部環境的刺激可以激發無限的潛能,增加見識的目的。

麥粒鳥親子自然教育將家庭親子、課堂知識以及大自然生態完全融合,讓孩子們在大自然中去培養觀察力、領導力、創造力、運動能力、堅強自信等素養,體驗有溫度、有深度的親子自然教育。

並且父母和孩子,都能融入其中;在GT(Growing together)的陪同指導下參加多姿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和父母感受親情的溫暖,全家其樂融融,享受親子自然教育的歡樂時光。

相關焦點

  • 全球森林教育觀察:帶孩子去森林,體驗大自然最純真的味道
    什麼是森林教育森林教育是指在林地環境裡,為兒童或青少年提供親身體驗的機會,以此來培養他們自信心和自尊心的一種戶外學習過程與實踐。森林教育的實施場地並不局限於森林或者林地,對於缺少這些資源的城市,可以利用仿真森林,或者學校附近的大面積草地或空地也可成為開展森林教育的場所,森林教育重視的是戶外的教育內容,而非「森林」的形式。
  • 環保有意思,三個遊戲,帶孩子玩轉「世界地球日」
    環保有意思,三個遊戲,帶孩子玩轉「世界地球日」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一個倡導環保, 關愛地球的節日,更是帶娃怒刷一波「環保教育」的好機會。當今世界,環保已經成為整個世界的共識。而環保意識,也是孩子成為世界公民的必備素質。
  • 為什麼要帶孩子去大自然?哈佛大學教授:「自然觀察力」值得培養
    ,所以現在的戶外親子體驗活動越來越多。國外的早期教育中,都會有戶外活動這一項。老師們帶著孩子去大自然中探索,研究昆蟲、動物、巖石甚至樹葉顏色的變化等等。我也有這樣的習慣,每次帶草莓去公園、溼地,都會主動去尋找點樂趣,她也樂此不疲。
  • 「樹大自然直」?這樣的教育理念需要正確解讀
    文|小沐芽育兒,歡迎關注與分享「樹大自然直」主張的是孩子順其自然就能長大成才。這看似一個自然長成規律,但這種教育理念得到的結果卻是差強人意的。所有的植物都是自然向上生長的。一、「樹大自然直」教育理念不可取此教育理念的家長,無非有這幾種心理:1、不懂教育,也沒有過多的期求,認為不需要過多培養,孩子一樣成人,長大了自會懂道理。2、盲目崇拜西方開放式教育理念,縱容孩子的自主意識、放任行為。3、寵溺孩子,特別是隔輩帶孩子,認為滿足孩子願望,不需讓孩子委屈,正所謂「兒孫自有兒孫福」。
  • 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對雞娃有什麼教育啟示?
    我們不禁好奇,他之前都經歷了什麼,他又是如何華麗轉身,成了年薪百萬的職業聞臭師?這對於教育來說,又具有怎樣的啟發意義?一、李永國的成長經歷李永國說,小時候在山區長大,出去打獵,多數都是他判斷出來獵物的方向。因其鼻子比較靈敏,精準的判斷力讓他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 思巢STEM+CASH課程:最好的教育方式是帶孩子感知世界
    「3-6歲的孩子該學什麼?為什麼要學?別人家的孩子報了英語、舞蹈、美術、樂器、口才、模特、手工、遊泳、跆拳道......我要不要都報?選擇太難了,太多的科目太多的技能,學這麼多對成長到底有什麼幫助?」......試問有哪幾個家長可以承受這樣的奪命連環問?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們可謂是煞費苦心,到處忙著為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培訓班。
  • 孩子脾氣暴躁?跟我學,教你如何教育情緒暴躁的娃
    我的朋友覺得即苦惱又頭疼,嘗試過 溫言教育 ,也嘗試過 棍棒教育 ,可是都不起作用。如此年幼的孩子為何會如此暴躁?暴躁的孩子又怎麼教育呢? 為什麼孩子脾氣暴躁?
  • 分享一個月阿爾法蛋大蛋2.0體驗感受,輕鬆帶娃必備單品!
    最近聽到很多父母在吐槽假期帶娃多不容易,但吐槽歸吐槽畢竟是自己親生的。其實還有一群人他們帶娃更不輕鬆,比如爺爺奶奶……長輩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靈活了,思想也沒那麼前衛了,父母復工之後,孩子自然就交到長輩手裡了,老人帶娃都是一套——只要娃不哭,想幹啥就幹啥。即便如此,一天下來老人們還是累的夠嗆。為了讓家裡的老人也能喘口氣,我試著購買了阿爾法蛋大蛋2.0,看看它能否幫助老人輕鬆帶娃!
  • 與大自然對話 | 自然教育解讀
    是非觀念,這是我們所有教育的一個前提。為什麼一直強調要符合當下?因為隨著環境、年代的不同,它的思維觀念可能是有著很大的波動。而且每個個體處在不同的環境當中,分辨對錯的標準可能也不太一樣。我認為我們的教育很重要,就是幫助受教育者去明確、建立當下的一個是非觀念。      第二是簡單的六個字——學會解決問題。那麼學會解決問題,很多人會把解決問題只用於工作、生活。
  • 陳建斌帶你體驗「皇室」課後教育:孩子過分聽話需警惕討好型人格
    可家長工作繁忙,現在孩子的課後時間一般交給「小課桌」完成,為了將這一文化現象與家庭教育更好的結合,綜藝《親愛的小課桌》應運而生,剛剛上檔就廣受好評,節目更是邀請到陳建斌帶領觀眾一同體驗「皇家」課後教育。節目邀請陳建斌、葉一茜、傅首爾、陳宥維、高秋梓深入孩子課餘生活,輔導作業、培養孩子興趣愛好,再以第三方視角來探尋新型家庭教育的正確打開方式。
  • 生娃57天上雪場,我帶孩子全球滑雪8年的心得
    換句話說,4歲前帶孩子去滑雪,誰累誰知道……勇敢強壯不嬌氣- Z h e n B a n g -滑雪的好處原來這麼多從我們的滑雪經歷其實也能看出來,最初開始帶娃滑雪,真的沒有什麼功利心,其實沒有想過對娃會有什麼好處,只是單純為了自己想玩,又不能把孩子扔下不管。
  • 我們為什麼推廣自然教育?
    「不就是麻雀嗎,有什麼好看的。」基礎知識的欠缺,造成了很多諸如此類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        在觀鳥的過程中,王西敏慢慢感受到,其實很多人潛意識裡與他一樣是喜歡鳥的,但由於知識的缺乏和無人引導的困境,讓大多數人脫離與鳥的聯繫,意識不到觀鳥的樂趣。而那時的王西敏覺得,讓更多人去觀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他單純地想要把好玩的事推薦給更多的人,也更想把這些可愛的生靈保護好。
  • 帶孩子出去玩心情說說 家長與孩子一起出遊注意事項
    金秋十月,天氣不冷不熱,正是外出遊玩的好時候,而且國慶節假期家長不用上班,學生不用上學,可以一起出去旅遊一番。形容帶孩子出遊的心情說說就會出現在在朋友圈中,內容也十分有趣。   每一次旅行,每一次出遊,都是想拓寬孩子和自己的眼界,見的多了視野就很寬,不管去哪裡,都完全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感受當地的文化底蘊。
  • 教育到底該喝雞湯還是打雞血?或者勾兌?做父母太難了
    雞娃是一個網絡語,意思是在教育中不斷地給自己和孩子打雞血,寄望孩子這代比自己這代強,至少不能比自己差。 孫:我家不算孩子出去旅遊這種特殊花銷,小的現在還在幼兒園,大的準備上初中,雖然沒有算細帳,但估計教育投入已經不止100萬了。 實際上,與校外課程比起來,學校學費真不算大頭,上了小學,雖然可能會砍掉興趣類的投入,但學科教育類的投入又是燒錢項,什麼一對一之類的,都是流水一樣地花錢。
  • 雲知聲聰聰陪伴教育機器人,孩子的專屬「AI家教」
    前不久,在和朋友交流帶娃經驗時提起這事兒,朋友推薦可以購買一臺兒童機器人,不僅能起到學習陪伴的作用,還可以一定程度引導孩子的習慣養成。於是趁著雙十二各電商大促之前考察了下市面上的兒童機器人產品。最終決定購買這臺雲知聲公司出品的聰聰AI陪伴教育機器人,接下來就把個人的一些感受分享給大家。
  • 親子遊|最「京味兒」攻略,娃的愛國教育應該從北京開始
    看相關書籍最好是提前看看書、聽聽音頻什麼的,我當時給娃看了這兩本,還聽了一個叫做「你好呀,故宮」的音頻課。看京劇現在身邊很多人都喜歡帶娃去一線城市看各種劇和各種展,但是去北京,我覺得更應該了解欣賞一下我們的國粹-京劇。
  • 餘姚市區家長把孩子送到農村上學!你認同讓孩子在「自然教育」中...
    越溪鄉中心幼兒園開發「田園課程」就是一個示範,我市肖東一小辦學中突出姚劇特色教育、肖東二小突出足球特色教育,也都是辦出特色、辦出成效、辦出口碑的範例。馬果葉:越溪鄉中心幼兒園開設「田園課程」的做法很好,值得借鑑推廣。讓孩子從小接受「田園教育」,可以培養孩子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的良好品質。同時,孩子們可以從各種生態體驗和實踐活動中學到許多平常學不到的知識。
  • 劉燁的孩子已上小學,把混血娃養成「土娃」,他的教育方式卻受贊
    劉燁表示,若孩子喜歡跳舞,就送他去舞蹈班,喜歡功夫也可以去學,也不制止孩子當演員,就看他自己喜歡什麼。孩子想玩什麼、想怎麼玩,就讓他開開心心地玩,不會有太大壓力。但在這之前會跟孩子講清利弊,給他選擇的權利。
  • 寶爸帶娃時偷懶,用一條「魚」哄孩子睡,網友:高科技讓人漲知識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最近網上有一條「電動的魚」火了,在大夥還沒搞清楚什麼魚這麼有魅力的時候,朋友圈陸陸續續貼出了不少關於「同款魚——哄娃神器」。大家這才明白了,原來又是新科技啊。
  • 對孩子開展生命教育,學會尊重生命,讓孩子懂得宅在家的意義
    這幾天天氣都非常好,我們都在陽臺上曬太陽,這個時候就看到樓下有幾個人在活動,結果孩子就坐不住了,怎麼說都要下樓去玩。可是孩子本身體質就弱,我擔心孩子的抵抗力不足,並且這個時候都是非常時期,不知道在樓下的人是什麼身份,還是不能直接輕易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