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季終於來了,「爸爸真棒」的小號「真棒之選」,一直在為孩子們找安全高品質冬令營。在尋找滑雪營的時候,被一位17年的「滑雪超級發燒友」米麥媽震撼到了——
生完娃57天,就創下「背娃滑雪」的壯舉:
第一個孩子,2歲開始滑雪:
第二個孩子,10個月開始「泡」雪場:
她家「雪二代」們,4-9歲每年打卡全球雪場,如今連「野雪」都敢滑,也收穫了特別多好處:感冒變少、膽量增加、皮實不嬌氣。
而作為「骨灰級」滑雪愛好者,米麥媽有一肚子超實用攻略分享給各位爸媽——如何選雪場,要不要給孩子請教練,帶娃滑雪如何保證安全,以及滑雪裝備怎麼準備。
講真,這篇「親子滑雪攻略」可能是全網最全!寒假帶孩子去滑雪,強烈建議細讀收藏加分享!
還有12月的精品兒童劇
能親臨火箭發射現場的親子營
7歲+奧賽級教練的專業滑雪營
不出上海的航天營、STEM營、音樂劇營
……
歡迎關注「爸爸真棒」小號「真棒之選」
回復「冬令營」一鍵get最新列表
下周起還有更多英式營、美式營
孩子出生57天,
- Z h e n B a n g -
我就帶她回歸雪場了
我本人愛上滑雪的時間,算起來已經17年了。
第一次滑雪,就誤打誤撞去了瑞士法語區一個還算不小的雪場,在那裡泡了一星期,全憑自己觀察和練習,也算是跌跌撞撞能把瑞士的紅道趟下來。雖說這麼多年過去,野路子出身的滑雪水平沒怎麼長進,但那山,那景,那藍天白雲下被雪覆蓋的阿爾卑斯山脈,時常想起。
▼當年的瑞士滑雪場:
▼沒娃的時候,水平也不怎麼樣,但是至少可以到處滑了:
▼我老公剛好也是滑雪運動熱愛者,沒娃的時候,一個冬天在周末殺奔雪場十來次是有的。有了娃,我們也不想被限制,於是有了朋友眼中,生完娃57天就帶著娃回歸雪場的「壯舉」,12月底出生的娃,居然那個雪季我都沒錯過。
▼生完娃兩個月:
所以我們每年冬天,都是會帶娃去雪場的。
她從走路踉踉蹌蹌的時候,就嘗試過穿在普通鞋子外面的玩具雪板了。兩歲那年冬天,她開始穿上雪鞋和兒童雪板。不過由於年齡太小,其實也只能在非常平緩的坡上走一走,甚至因為雙板雪鞋比較厚重,連站都不太能站穩。
▼2歲在爸爸背上感受滑雪的速度:
▼三歲的冬天,娃已經可以開始短距離,平坡滑行。拐彎也能夠有模有樣學起來,但是由於力氣還是不夠,所以基本上就是一趟就喊累。
↓戳視頻↓
看女兒三歲時跟我滑雪的「英姿」
▼去雪場的裝備:頭盔手套護臉雪鏡自己拎著在頭盔裡,穿滑雪內衣褲+抓絨衣褲+雪地靴,到了雪場把雪服一套就可以了。
▼最初的滑雪入門,犁式拐彎,三歲:
▼在日本請了一天教練,體會一下不同的教學方法,價格好貴。
所以可以看到,所謂三歲前的滑雪,大概率就是去雪場玩玩而已,真的說學習滑雪這項運動,真的為時過早。
為了全家滑雪旅遊
- Z h e n B a n g -
我帶「雪二代」打卡全球雪場
我家正經開始教娃滑雪,應該算是從4歲開始的,主要是娃爸教。
從4歲到現在9歲,每年冬天一定有一兩周是在雪場度過的。我們國內常去崇禮萬龍雪場,有假期的時候去過日本北海道的富良野、二世谷、和長野雪場,也在有了妹妹後連續去過三年阿爾卑斯山區的雪場。
娃的滑雪水平,從最開始只能緩坡慢慢出溜,到現在可以幾乎走遍各個雪場的所有雪道,基本上達到了我和娃爹最初帶她滑雪的目標:能跟上我們滑雪旅遊的腳步(可是還有妹妹得重頭教起這是後話)。
▼四歲的冬天,媽媽懷著2月出生的妹妹徹底錯過了這個雪季,只能跟爸爸單獨去滑了:
▼妹妹10個月也可以去雪場啦:
▼五歲第一次去了阿爾卑斯山區奧地利的雪場,居然在滑雪學校的一周結業比賽上得了第一名:
▼當地的小不點們都是這樣參加滑雪學校,一個老師帶6個左右的孩子:
體驗不同雪道的樂趣
↓視頻在此↓
▼6歲在瑞士的滑雪場,已經可以去很多雪道了,越來越自如:
▼7歲在奧地利的雪場,特別喜歡這裡的老師和雪場:
▼8歲,居然這個冬天,只滑了一次雪就疫情了。。。
所以,如果你要問我,孩子幾歲開始滑雪合適呢。
如果讓我從自己得瑟的角度,那我會說,「2歲就能滑啦,你看我家娃兩歲就開始啦」。
但是如果自身對滑雪運動沒那麼上癮,只想讓孩子多掌握一項技能的家長來說,平心而論,我覺得5-6歲開始正經請教練學習,是比較合適的年紀,孩子大多有了足夠的力量和勇氣,也比較能自己照顧自己,當然這也和孩子自身身體條件有關係。
換句話說,4歲前帶孩子去滑雪,誰累誰知道……
勇敢強壯不嬌氣
- Z h e n B a n g -
滑雪的好處原來這麼多
從我們的滑雪經歷其實也能看出來,最初開始帶娃滑雪,真的沒有什麼功利心,其實沒有想過對娃會有什麼好處,只是單純為了自己想玩,又不能把孩子扔下不管。但隨著孩子去雪場的次數多了,我也漸漸發現了一些好處。
1、相信對其他家長們最有吸引力的,就是感冒明顯少了
雪場空氣通常來說清新又潮溼,在北方寒冷的戶外呆一天,這抵抗力絕對明顯提升。而且畢竟滑雪是一項運動,那運動的好處,滑雪也都有,比如身體素質提高,力量提高,平衡性提高這一類。
2、膽量增加
記得娃小時候,站在雪坡上根本不敢滑,屬於膽子比較小的孩子,現在一去就拉著我去滑樹林的野雪……5歲時的視頻在此:
3、皮實不嬌氣
滑雪適合的溫度,一般是在-10到5度,太高了雪粘容易化,太低了雪硬體感也冷不舒服。但是並不是每次滑雪都能趕上合適的溫度。
一次我們在張家口崇禮雪場,趕上了大風天,山頂室外溫度計測量出來是-36度。那肯定是我家娃體驗過最冷的一次。但是那時候已經在山頂了,無論如何也要滑下去才能回房間,娃凍得站在風裡哇哇大哭,一邊滑一邊哭著大喊我不滑了,我們連喊帶拽死活才讓她滑到山腳下。
此後遇到困難經常教育她說,你看那種極端天氣,你都能克服,還有什麼幹不了的。
4、硬湊一個好處
娃特別明確有了自己最喜歡的季節,是冬天,因為冬天可以滑雪。
無法迴避的「大」問題:
- Z h e n B a n g -
孩子滑雪安全怎麼保證?
其實發自內心的,我並不喜歡帶娃在國內雪場滑雪,倒不是因為國內雪場的雪況,景色之類的原因,更不是崇洋媚外心理,只是因為我總覺得非常危險。
滑雪是一項比較高風險的運動,但是如果大家都能遵守該遵守的規則,其實很多意外可以避免。但大多數國內初體驗滑雪的人們,並不會一上來就請教練,總想自己先試試,那自然也沒有人告知需要注意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於是兩眼一抹黑,租上雪具就上雪道了,一邊歪歪扭扭費勁地控制自己身體不倒,一邊大喊著,「前面的人讓開!「從來沒有想過,這樣滑雪,是對自己,也對其他滑雪者非常不負責任的做法。
對於無法控制自己的速度和方向,僅僅只能讓自己保持站立姿勢,就敢上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雪道,不減速往下直衝的滑雪者,我們稱之為「魚雷」。
在國內雪場,尤其是滑雪運動開展不那麼廣泛的地區,或者比較小的雪場,或者大雪場的初級道上,非常常見。我們自己滑雪,對這種情況避之不及,通常就去高一些,遠一些難度大些的雪道就好,但是帶著娃,水平不夠,就只能小心再小心,在雪道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生怕有人把娃撞到。
滑雪的過程中,有幾個基本規則,是需要第一次去雪場前就應該知道的。
第一, 不要去超過自己能力範圍內的雪道。
所謂能力範圍內,意思是在這個雪道上,你可以比較隨意控制自己的速度,想停就能停,想拐就能拐。每次去沒去過的新雪道,根據雪道標記的難度充分判斷。國內一般對雪道難度標記是藍(初級)-紅(中級)-黑(高級),這也是國際上比較通用的標記方法,只是可能不同地區難度定義不同,比如國外的紅道,說不定比國內有些雪場黑道都要難。
第二, 不能在雪道中間停留。
從最開始學習滑雪的時候,有經驗的滑雪教練就會第一時間告訴滑雪者,如果摔倒了,要儘快站起或者挪動到雪道兩側,不可以在雪道中間坐著、躺著,避免被後面的人撞到。如果累了,一定要先滑到雪道側面,慢慢減速停住,儘量避免急停急轉。
第三,後面的人有責任避讓前面的人。
無論是什麼水平的滑雪者,都有責任控制自己和前面人的安全距離,不管前面的滑行者是不是急剎車,後面的人也沒理由撞上去。
即使這麼小心,我們還是有過在雪場的驚險經歷,時常想起後怕。
娃五歲那年,在我和爸爸的陪伴下去了一個黑道。其實比較寬闊的黑道她是能滑的,但是我們去的那個,是個非常窄的,類似U型道的黑道。
滑了一小段,有一段最陡的地方,她不敢走,又有點累,就站在雪道中間休息,我在她前面回頭看她,爸爸在她身後。在我正要提醒她趕快離開雪道中間,不能站在那休息時,我看見有個人快速以魚雷般的滑行路線直直向下衝,正要大喊提醒娃注意,仔細一看,那人是已經摔倒,以頭朝山下,腳朝山上的姿態向下俯衝,而因為雪道太陡,他完全停不住。
就在我看明白情況的那個瞬間,因為雪道窄的關係,他正正撞上了雪道上站著的我家娃,並且撞起來之後,將她撞飛向上,空中旋轉360度後落在那人身上,隨著那人一起繼續向下……
什麼叫腦海一片空白,那時候就是了。
娃爹反應比我快些,大叫一聲「啊!!」的同時,自己衝了出去,一個飛鏟,擋住了已經從摔倒那人身上掉到雪地上,但還是一直往下直衝的娃。總算是停了下來。
由於帶著頭盔,又落在那人身上算是軟著陸,孩子起來後去哦們檢查半天,哪裡都能動,沒什麼大礙,但還是嚇得半死。娃嚇得哇哇大哭,並且立誓再也不去那個雪道,後半程,是爸爸抱著滑下去的。
這件事總結起來,有幾個問題:
1、高估了孩子的滑雪水平,導致她在很陡的地方不敢滑,而停在了雪道中間。
2、雖然我和娃爹已經一前一後站在娃旁邊試圖保護,但是路線並不合適,沒能擋住後面來的危險。
3、如果去高級一些的雪道,護甲還是有必要的。
當然那個撞上孩子的滑雪者,顯然也是高估自己的滑雪水平,並且沒有學會正確的摔倒後姿勢。
第一次帶孩子滑雪:
- Z h e n B a n g -
要請教練嗎?
其實請教練的事情,我沒太多發言權,因為基本上小時候娃的滑雪教練就是爸爸。爸爸最初跟我一樣是野路子出身,但是比我上進多了,一直自己致力於不斷提高。為了更好教孩子滑雪,還去考了紐西蘭滑雪一級教練證書,也是很拼了。
對於不會滑雪的家長,怎麼辦呢?
孩子的入門滑雪,對教練要求並不算太高。以雙板為例,最初要學的雪上內容,紐西蘭教練體系的一級教練證書取得者,教起孩子來沒什麼問題,就算沒有紐西蘭的教練證,其他的證書也是可以,只要自己滑的不錯,又系統學過滑雪教練,也就是一般正常大雪場你能請到的教練,其實都是可以的。
國外我們去過的雪場,都有針對孩子的滑雪學校。和同齡人一起學習,是很快樂的。
但是隨著孩子水平提高,尤其是開始競技滑雪,一級教練證書就肯定不夠了,所以我們現在報了俱樂部參與競技滑雪訓練。但是這裡面如何甄別教練水平,我還沒辦法介紹經驗。
國內雪場這麼多,
- Z h e n B a n g -
怎麼選?
國外的雪場暫時去不了,只能國內選擇了。
我們在北京,常去的就是張家口崇禮的萬龍滑雪場。崇禮的雪場挺多的,萬龍和雲頂算是比較大的,因為萬龍我們比較熟悉,各種設施和服務都有考慮到兒童的設計,所以我們每次都去萬龍。
對兒童友好到什麼地步呢?最直接的,1.5m以下的孩子在成年人陪同下滑雪全免費。
在雪場管理水平普遍落後的前幾年,去過北京周邊一些其他雪場,裡面重點是雪圈,雪滑梯這類娛樂項目,賣票的時候,他們理直氣壯反問我,孩子去雪場怎麼可能不花錢呢,會走了就得要錢。
看看那時候我家才三歲,大多數時間只會在雪道旁邊坐著挖雪堆雪人來陪我們滑雪的娃,我覺得簡直太不友好了。
所以「孩子在成年人陪伴下不要雪票」這一條,一度成了我心裡默默判斷這個雪場管理是否專業的標準。
除此以外,萬龍有適合孩子的餐廳,有孩子的室內遊樂場,有孩子的雪具,還有酒店溫泉裡的兒童遊樂場,簡直太適合帶孩子來了。
△動圖來自萬龍滑雪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雪場,是慢慢意識到雪場配套服務提供適合孩子的選擇的。肉眼可見越來越多的雪場管理水平逐漸提高,真是滑雪愛好者、雪一代、雪二代們的幸福。
帶娃滑雪小tips:
- Z h e n B a n g -
行李箱裡裝點啥?
經常有人問我:想帶孩子去滑雪,需要買哪些裝備,怎麼穿衣服,雪鞋要買麼,雪板買還是租呢?
其實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因為每人的滑雪/玩雪的頻率不同,對於裝備的需求也不同,我只能簡單介紹一下對於入門新手來說,相對應該購買的裝備。
一套或兩套高質量的運動內衣:透氣,保暖,速幹。不建議純棉秋衣,不容易排汗,滑雪很容易出汗,滑起來又覺得冷,所以建議買專業的運動品牌提供的。
滑雪襪子:高筒,保暖,透氣,舒適的襪子非常重要,襪子夠高筒能把運動打底褲裹進去,就算摔倒也不會灌雪。
滑雪手套:防水,透氣,保暖,不容易掉,方便穿在滑雪服袖子外面,手套的活動度,容易穿脫程度都是需要考慮的,比如對小點的寶寶,不方便帶五個指頭的,可以帶連指款。
滑雪頭盔:頭盔是貼身的裝備,而且對於安全非常重要,每個人頭型不一樣,就算有的雪場能租,也不一定適合自己頭型,另外別人帶過感覺出汗髒髒的,建議自己購買。現在北京周邊我們常去的雪場已經都規定不帶頭盔是不可以上雪道的,所以不要圖省事或者圖帥氣戴帽子或頭巾。
滑雪眼鏡:滑雪眼鏡可以防止眩光,還能起到在雪地上防曬的作用,冷的時候眼睛也可以保暖一下,就算不滑雪,在雪場玩雪也是可以帶的。
頭盔內搭配的帽子:一般小朋友的頭盔可能會比較大,也容易晃動磨到頭髮不舒服,可以內搭個帽子一起帶,帽子不能有任何毛球之類的裝飾,又不能太厚,如果能護住脖子就更好了。電商關鍵字可以搜「護頭帽「。
滑雪服:之所以建議買雪服,是因為一套好的滑雪服,防水,透氣,保暖,防風,就算不滑雪,冬天過冬也可以穿,不會浪費。低齡兒童用連體的挺好,反正帶著尿不溼在裡面,年齡大些就可以考慮分體的,適合上廁所。
如果滑雪次數多,可以考慮投資一雙可以調整大小的滑雪鞋,省去了每次滑雪試鞋,不合適還得換的麻煩。相比滑雪鞋,尤其對孩子來說,雪板倒不一定需要買,一個是雪板比較好租,孩子長得也快。
帶娃滑雪的路就是這樣一路走來,要問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跟娃一起,留下了很多關於滑雪美好的記憶,感覺每個冬天,因為有了滑雪,都更加充實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