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對雞娃有什麼教育啟示?

2021-01-09 STEAM在線

近日,一條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的新聞登錄央視,並迅速成為百度搜索熱點。大家都很好奇,聞臭師究竟是個什麼職業,為什麼能有這麼高的收入?

這還要先從螺螄粉說起,螺螄粉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最具地方特色的名小吃,具有辣、爽、鮮、酸、燙的獨特風味。

地道的柳州螺螄粉都會帶著一股濃濃的奇葩的「臭」味,這股「臭」味來源於螺螄粉裡的酸筍,它是新鮮筍經工藝發酵後酸化而成的,其味道讓許多人「退避三舍」,但懂得欣賞它的內涵的人,就會知道,它是香而不腐的,聞之開胃,想之流涎,吃之打滾。

隨著螺螄粉的火遍全國,也催生出一種新職業:聞臭師。李永國,作為職業的聞臭師,如今已年薪百萬,並且被央視報導。如今的成績對於他本人來說,也是始料未及的。我們不禁好奇,他之前都經歷了什麼,他又是如何華麗轉身,成了年薪百萬的職業聞臭師?這對於教育來說,又具有怎樣的啟發意義?

一、李永國的成長經歷

李永國說,小時候在山區長大,出去打獵,多數都是他判斷出來獵物的方向。因其鼻子比較靈敏,精準的判斷力讓他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他隨便去一家醃製池,看著這個筍,拿出來聞,就可以判斷,這個筍醃製了多久,這個缸裡的老水是多少年了,放了添加劑等等沒有。他看水或者聞聞味道,就可以知道放了沒有放。也因著這一天賦,讓他逐步成為了今天的聞臭師,年薪百萬。

在這之前,他是為柳州的綜合市場送酸筍的。15年之前,他給別人介紹自己說是賣酸筍的,別人的眼光就是看不起的感覺,這也曾讓他一度很落魄很尷尬。

在別人鄙視的眼光之下,他也曾經想過放棄,還好他當時是給一家預包裝代工螺螄粉的廠家提供酸粉,這家廠一天會用掉1000多斤。於是他去大量發展筍源。隨著市場的擴大,螺螄粉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酸筍的需求量也日益暴漲,因為市場的需要,就出現了聞臭師這一職業,年薪50萬,賣筍另外按股份計算,也不低於50萬,這一職業已經年薪百萬。

五年前,他還在為生計而苦惱,根本想不到會有今天。如今5年後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本人也受到了別人特別的尊重。感覺自己腰杆也硬了,也挺直了。以前「酸筍、酸筍」,叫他的,也改口叫「酸筍老闆」了。

如果對5年前的自己說一句話,他最想感謝自己當年的勇敢和堅持,才有了今天。

聽李永國講說他自己的成功經歷,總有點令人長籲短嘆的味道,還好他堅持了,才有了今天,如果他沒有堅持呢,又是什麼原因會阻礙他的堅持?

二、不要受別人的眼光的影響

看他自己的感慨,不僅能深深的體會到,那就是別人的眼光。雖然他小時候就以嗅覺靈敏而小有名氣,但別人聽到他是賣酸筍的所流露出的看不起的眼光,令他覺得很卑微,甚至動過想去廣州打工的念頭。

有多少人活在別人的眼光裡?又有多少人死在了別人的眼光裡?為什麼要讓別人的眼光決定你的命運?別人的眼光一定對麼?

相信很多人都會搖搖頭,不一定。那為什麼還要別人的眼光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呢?那些勇敢地走自己的路的人,才能走出康莊大道。

《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那麼火,就因為哪吒曾經說過,「你是誰,你自己說了才算,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這是爹教我的道理」。生而為人,在這人世間,我們往往逃不掉周圍人的眼光和議論紛紛。但是,不要讓別人的眼光左右你自己的命運。

也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別人都怎麼怎麼樣了,你就一定要自己的孩子也怎麼怎麼樣,也要考出怎樣的分數。孩子與孩子之間,真的是不一樣的。別人家的孩子未必是最好的,你家的孩子也不差。如果父母親都走不出別人的眼光來教導孩子,又憑什麼希望自己的孩子與眾不同?

三、心理諮詢師的教子態度

我曾經看過一位著名的心理諮詢師的視頻,他說他的女兒因為數學成績不好,而被老師要求讓家長過來。他到了數學老師的辦公室,被老師一頓訓斥,一點都不給這位知名心理諮詢師面子,而且還要求回家一定要他教女兒把數學給更正過來。

心理諮詢師,畢竟是心理諮詢師。他女兒擔心自己會被罵,回家的路上都小心翼翼地不敢說話。最後憋不住了問他,老師都說什麼了。這位父親對女兒說,老師說了,你下次可以考得更好的。他回去也沒有摁著女兒要學數學,他的理由是,你一個專業的數學老師都教不會我女兒,還對家長發脾氣,憑什麼要我一個心理諮詢師來教數學?

小孩子在那樣的年紀,也許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也許還沒有達到那樣的理解程度,或者玩心不退,無法專心去學習等等,總之是有原因的,並不是打罵就能解決的。也希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也能夠尊重孩子的天性,多理解孩子多交流,也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看低孩子,貶低孩子,說不定孩子有其他方面的天賦,東邊不亮,西邊亮,抓住孩子的特點,因材施教,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誰知道誰的明天會怎麼樣呢?

四、名人也有不被看好的童年

愛迪生在小學時,曾經因為喜歡探索為什麼,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乖乖的聽話,愛問問題的愛迪生經常讓老師很惱火,因此,老師有時候訓他,甚至打他。一時間,好奇的愛迪生卻成了學校中的一個白痴典型,被老師和同學嘲笑。

後來,老師把愛迪生的媽媽找來,當面數落她的兒子:「他腦子太笨了,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總是愛問一些不著邊際的問題。我們真教不好你這樣的兒子。」愛迪生的媽媽聽了,覺得是老師不理解兒子,問題多是因為孩子愛思考,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她相信兒子的智力沒有問題,而且,比別人的孩子還要聰明很多。於是,她毅然對老師說:「既然這樣,我就把我兒子帶回家吧,我自己來教他。」

正是因為媽媽對其好奇心的呵護,雖然愛迪生沒有上過幾年學,但是卻成為了後來的「發明大王」。

愛因斯坦在童年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愛因斯坦長到六歲的時候,語言能力仍然很差。一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七歲時,父母把他送到學校,學校死板的教學讓他提不起精神,常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老師們都認為這個學生是一個傻瓜。但是,父親卻鼓勵愛因斯坦:「我覺得你並不笨,別人會做的,你雖然做得一般,卻並不比他們差多少,但是,你會做的事情,他們卻一點都不會做。你表現得沒有他們好,是因為你的思維和他們不一樣,我相信你一定會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親的鼓勵,使愛因斯坦振作起來。愛因斯坦的母親也對自己的兒子百般呵護和鼓勵。

愛因斯坦的刨根問底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他從未放棄過自己探索的心,終於成為了科學界的巨星,達到了別人難以企及的成功。

五、遵循孩子的天性來教育

其實,相比較於一時的分數來說,相比較於別人的眼光、看法來說,守護好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遵循孩子的天性來教育,比什麼來的都重要。天生我材必有用,願您看護好孩子那顆美好的心靈,相信他有一天也一定會擁抱美好的明天。

有一些比較開明,或者稱之為另類的家長,敢於不走尋常路,敢於獨闢蹊徑去培養孩子,如果自己的教導是對的,請堅持,因為誰都不知道,誰會成為下一刻的奇蹟。

如今,雞娃的爸媽眾多,而且非常焦慮,整日擔心孩子將來會被自己那個階層淘汰,或者進不到更高的階層。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要過的人生,雞娃爸媽從小規劃的道路或許是精英之路,但從小被操控的人生、缺乏自我的他們真的幸福快樂嗎?請見昨天推文《北大教授:我們是怎樣毀掉我們的學生的?》,值得深思。

歡迎關注,點評、轉發和收藏,後期會有更多精彩的文章與您分享,一定記得關注哦!~.~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相關焦點

  • 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 曾因身上有酸筍味被嫌棄做這一行有點尷尬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螺螄粉聞臭師年入百萬 曾因身上有酸筍味被嫌棄做這一行有點尷尬 螺螄粉火遍全國,也催生出一種新職業:聞臭師。 酸筍的臭是螺螄粉的靈魂,作為職業聞臭師的李永國,嗅覺靈敏,每天工作就是觀察筍,一聞一看就能知道醃製時間、有沒有放添加劑。
  • 「螺螄粉聞臭師」年薪50萬!用實力+機遇贏得人生
    近日,一則「日聞酸筍300噸,螺螄粉聞臭師在10月22日智聯招聘聯合美團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生活服務業新業態和新職業從業者報告》中,因新業態而孕育的新職業超過70種,行業細分和多元化趨勢日趨明顯。應運而生的諸多新職業中,不僅有接地氣的地鐵助推員、剝蝦師,也有聽起來很高端的「柏拉圖式」職業擁抱師和球鞋鑑定師,還有聽起來匪夷所思的蛇毒提取員、狗糧試吃員等等。新職業彰顯出人們日益豐富多彩的新生活,更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活力。
  • 螺螄粉聞臭師、絲襪調色師、直播間上鏈師,今年誕生了這些新職業
    你知道2020年產生了哪些新奇職業嗎?在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再細分的需求,都可以匯聚成規模巨大的生意機會。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一系列現象級的「冷門職業」。12月31日,淘寶發布「2020年度十大冷門職業觀察」。
  • 雞娃、牛娃、青娃……拼娃的背後,是家長的焦慮還是培訓班的狂歡
    幾個網絡熱詞自行體會一下:雞娃:北上廣深中產家庭流行的教育方式,「虎媽」「狼爸」打雞血式養娃。不停給娃安排各種學習、培訓班等。牛蛙:特長拔尖的娃。比如,英語很棒叫英牛;奧數棒就叫奧牛。英語、奧數都很強?恭喜你,英奧混血牛。
  • 為什麼中產階級躲不開雞娃的命運?耶魯教授:還不是因為不夠富....
    如果問一個家長,雞娃最顯著的特徵是什麼?一定是大量的育兒時間投入。從1975年到2011年,在美國、加拿大、義大利、西班牙、荷蘭和英國這6個國家,父母每周花在育兒的時間增長了近兩倍。更有意思的是,雞娃的父母能讓孩子的數學成績增加20多分(不論教育程度),而父母都受到過高等教育卻不雞娃的只能給孩子的數學成績加7分。也就是說,比起自己上過好學校,雞娃帶給孩子分數的提升更加「有效」。作者還指出,如今最努力、最拼的就是中層家庭。高層家庭已經有相對穩固的資源,他們越來越只會和自己水平相當的人結婚。
  • 蒼蠅姑娘靳任任養蒼蠅年入百萬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聯想
    21歲就年入百萬的蒼蠅姑娘 ——養蒼蠅年賺百萬的聯想! —— 蒼蠅姑娘 籠養蒼蠅 央視採訪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 螺螄擬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網友們都慌了,螺螄粉還能吃嗎?
    螺螄擬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網友們都慌了,螺螄粉還能吃嗎?近日,有網友發現,「螺螄」擬被列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消息一出網友們都慌了:「螺螄粉還能吃嗎?」、「嚇得我趕緊下單幾箱螺螄粉屯著!」、「以後不能下河摸螺螄了嗎?」,各種聲音來襲。
  • 2020年流傳的這些教育熱詞,對每個普通家庭意味著什麼?
    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2020年註定會是未來回憶裡不平凡的一年,疫情、口罩貫穿了全年。
  • 螺螄要成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螺螄粉還能吃嗎?
    有眼尖的小夥伴發現,「螺螄」被列進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什麼?螺螄要成為重點保護動物了?難道以後不能愉快地嗦粉了?近50億元的產值難道是違法的?嚇得小編趕緊嗦了碗螺螄粉,若是慢了一步,怕是此生要與螺螄粉無緣了!
  • 螺螄粉的網紅經濟學,暴露了當代年輕人的消費秘密
    2020年的雙11,柳州螺螄粉銷量是武漢熱乾麵的9.04倍,冠軍實名;出口單銷售6.3萬,超越了5.7萬的火鍋底料。在B站上搜索關鍵詞「螺螄粉」,有幾千條打卡測評視頻,最高一條有192萬點擊量,試吃螺螄粉也成了網紅視頻博主「打卡」的成就。
  • 「聞臭」年入近百萬,這是什麼神仙工作?
    憑藉這一「特殊能力」,2020年7月,他被柳州一家螺螄粉企業以近50萬元的年薪聘用,成為一名專業的酸筍「聞臭師」。 「聞臭」是一門技術活 李永國經常說,「聞臭」是一門技術活。
  • 不靠譜數據分析:北京雞娃圈究竟焦慮的啥?
    我主要的好奇點在於,為啥北京家長,哦不,北京雞娃圈家長這麼焦慮呢?急得究竟是啥?從高考跑道來講,他們娃的終點牌子明明已經被放到比我們其他省的近很多的位置了呀?我好奇也是因為,生怕自己落了些什麼關鍵點,耽誤了自家這生活在高考大省的娃。要搞清楚這個好奇,我大概這麼一個思路。第一,北京是不是真的高考更容易?
  • 「螺螄」被列入國家保護動物?真相是?
    這是什麼回事?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發布通知,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有眼尖的人發現,「螺螄」被列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名錄。這讓吃貨們不淡定了——以後還能愉快撩螺嗎?
  • 網傳年入百萬的蚯蚓養殖項目分享
    蚯蚓養殖「年入百萬」近期在尋找農村創業好項目時,無意中看到網上在傳播「養蚯蚓年入百萬」的視頻。仔細了解過後,決定今天分享給廣大網友。蚯蚓俗稱「地龍」、「曲鱔」等,在農村是很常見的一種生物。大平二號蚯蚓蚯蚓的養殖價值首先,蚯蚓不單單可以做釣餌。
  • 「雞娃」,「牛蛙」,「青蛙」,對照看看你家是哪種娃?
    「雞娃」,「青蛙」,「牛蛙」……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娃(蛙)」到底代表什麼意思?「雞娃」就是家長們為了孩子能取得優秀的成績,不斷地給孩子安排學習和活動任務,不斷激勵孩子上進。「素雞」接受級別較高的素質教育的娃,比如鋼琴、圍棋、畫畫等各種才藝情商活動,還有延伸到馬術、擊劍、花樣滑冰、冰球等的教育。「自雞」有的家長本身是老師或者學歷層次較高,可以自行輔導孩子。
  • 把臨期口紅塞進盲盒、做「改娃師」年入百萬,年輕人的錢有多好賺?
    和「盲盒」有關的搜索信息裡,人們都在詢問"入坑」和「出坑」的方法。而看到機會的商家,則借著熱風推出護膚盲盒、數碼盲盒…… 打開盲盒的期待、未知,構成了盲盒生意的核心,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和博彩生意擁有著相同的邏輯和刺激。
  • 「雞」會來啦 長沙動物總動員百萬獎金大回饋
    長沙福彩開展百萬獎金大回饋活動,每天更有固定獎金等你來拿    「雞」會來啦,動物總動員百萬獎金大回饋即將拉開序幕!    2017年2月21日—3月2日,長沙福彩將開展「動物總動員 聞雞起舞搶紅包」營銷活動。
  • 明星都在瘋狂打call的螺螄粉,到底是個什麼鬼?
    螺螄粉的歷史淵源:辣椒是在明末從美洲傳入中國的,起初只是作為觀賞作物和藥物,進入中國菜譜的時間並不太長。辣椒強勢進入中國後,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飲食革命,柳州人將之融入螺螄粉並加以發揮,才有了螺螄粉。很多吃過螺螄粉質疑螺螄粉裡為什麼一顆螺螄也沒有,據說螺螄粉的螺湯由螺肉、豬骨、藥材、天然香料等民間秘方熬製而成,熬過湯後的螺肉就會丟棄,因其精華都濃縮入湯裡了 。
  • 全民雞娃戰,中國家長到底有多焦慮
    「雞娃」到底是什麼所謂雞娃,不是小雞仔,而是指用打雞血的方式教育小孩。「雞」作為動詞,挪用了「雞血療法」的典故,生動地形容出這屆家長育兒的瘋狂程度。雞娃的世界,自成一套話語體系。理解雞娃的第一步,是破譯這些只有資深雞媽、雞爸們才懂的暗號。
  • 教育到底該喝雞湯還是打雞血?或者勾兌?做父母太難了
    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更有精英思維。所以我覺得,我們家的教育還是比較雞娃的。 孫:最近發生的幾單新聞,有幫孩子造假學籍考心儀大學的,有竊取別人的身份資料和成績讓自己孩子取而代之被錄取的,有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把孩子打造成神童的,有砸錢給娃出書讓娃年紀輕輕就著作等身的,這些家長為孩子拼錢拼權拼資源的方式,你覺得算不算雞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