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雞娃和普通人的話題持續發酵,看熱鬧不嫌事大,咱再添把火。
我主要的好奇點在於,為啥北京家長,哦不,北京雞娃圈家長這麼焦慮呢?急得究竟是啥?從高考跑道來講,他們娃的終點牌子明明已經被放到比我們其他省的近很多的位置了呀?我好奇也是因為,生怕自己落了些什麼關鍵點,耽誤了自家這生活在高考大省的娃。
要搞清楚這個好奇,我大概這麼一個思路。
第一,北京是不是真的高考更容易?
第二,清北家長二代考清北是不是比其他孩子更容易?
第三,為何焦慮?
文章比較水啊,大家看個樂,我儘量找準確數據,偏差肯定會有。
1. 北京高考更容易?
答案顯而易見是肯定的。根據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的《2020北京教育事業發展統計》,2020年北京高中畢業生是50390人。
同樣查詢教委資料,畢業人數並不全參加高考,還有出國的什麼的,實際參加高考的人數是49225人。
在北京娃高考留京概率有多大?這篇文章裡,我們可以得知,北京考生考清北大概需要考進前450名,進北京985院校大概需要考進前5500名,考進北京的211學校要考進12000名,考進一本需要22000名,考進本科需要37000名。
計算出來升學難度分別是,考進Top 0.91%、11.17%、24.38%、44.69%、75.17%,分別可以升入對應檔次的大學。這其中,並不是所有的高中畢業生都會進北京的高校,想去其他省市的北京考生也不乏其人,所以實際比例數理論上更高。
實際錄取情況呢?
2020年,清北在北京統招計劃509人,強基計劃174人,保送加藝體大概在45名左右,美院大概三四十。所以清北實際錄取了大概760名左右。
根據「北京高考在線」統計,2020年海澱總考生人數10413人,清北共錄取479人,清北錄取率4.6%。西城區呢?北師大附實驗中學錄取人數最多,共71人。其次為北京四中,錄取62人。光這些數據就600多個了,而北京整體考生的清北率大概在1%。
(數據來源見水印,畢業人數有爭議,錄取人數比較準確)
而對等的,我所在的山東是什麼情況呢?
山東2020年高考人數53萬。這個數據含春季高考,但春季考生和錄取比例都很小,誤差容忍不計。度娘隨手搜搜便可知道,清北錄了157個,強基名額74個,加上其他招生渠道拉拉雜雜大概270多人。山東今年的清北比率大概在0.05%的樣子,這還是招生人數變多以及考生變少的情況呢,在2015年考生人數峰值的時候錄取率大概在0.02%的樣子。
除了清北,其他的985、211高校,在北京的錄取率都遙遙領先山東。根據山東教育廳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第三次新聞發布會通報,夏季高考統考人數530381人,本科招生人數265999人,單招、單招保送5839人。算一算本科率才51.25%,而北京能達到80%以上,普通大學比山東錄取率高大約30%。
而985高校在山東錄取情況呢?根據一分一段表,以分數最低的985學校分數線來算,山東理科排位14195名才能夠分數線,錄取率在2.68%;北京985位次在9676名,錄取率19.75%,也就是北京孩子5個人裡就有1個能上985的,而山東的孩子37個裡面才能考1個。優質高校的升學概率高出山東數倍也是不爭的事實。
當然了,自家的孩子自家疼,北京的學校錄北京的學生,上海的學校錄上海的學生,生活在高校資源豐富的城市就應該得到增益。
我認為這在城市角度,是無可厚非的安排。
2. 清北二代進清北的概率更高嗎?
首先,清北的家長有多少留在北京呢?
基於生育率資料我只找到了2015年的,就對應找2015年畢業生資料吧。根據北京教委發布的《2015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北京高校畢業生231005人,在北京就業人數為108798人。我查了查其他年份的,也都差不多,十萬人左右留京。
而這些人生了多少娃呢?在北京統計局能搜到的數據有這麼一條: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的育齡婦女一般生育率為30.5‰。也就是每1000個育齡婦女,生30個孩子。畢業生咱們算最「壯勞力」的生育人群,比育齡婦女生育率可能要高一丟,總體應該差不多,這五萬女大學生大概能生1632個孩子,也就是為北京一年貢獻1632個考二代。
就業質量報告還指出,2015年清華就業4002人,北大就業5722人,合計9724人。
所以這些清北家長有多少生了孩子呢?
根據2015年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各自頒布的就業質量報告,北大留京2794人,清華留京2001人,合計4795人,生育率4795/2*30.5‰=73個孩子。啊,太少了吧,才73個孩子,一定是生育率計算出了問題。算比正常家庭多一倍!男的娶的老婆都算同齡,全都算上!孩子數能滿上了吧?那也只有300個而已。實際上的數量肯定少得多。
(北京大學2015年留京率48.84%)
(清華大學2015年留京率毛估估算50%)
想問問大家,這些人會生活在北京的邊緣圈嗎?比如學區很差勁的那種康養區?
不太能吧,毛估估都知道會生活在海澱朝陽西城東城再不濟豐臺順義,看看中考錄取率,最低的豐臺也有71.1%,跟教育強區平衡一下中考率算80%不過分吧?這三百個清北二代,就算學習很差,上高中的人數也在240個的樣子。
(來源:北京小升初網)
2015年北京大學統招計劃數186人,清華統招計劃數170人,合計356人,其他渠道拉拉雜雜能到400吧(2020年是760左右)。
這240個孩子,去搶接近400個清北名額,大家說清北二代上清北的概率如何呢?就算學習不好,被別的考二代趕超了,但因為有校友和老師的關係增益,有對學校的信息了解程度的增益,以及父母重視教育的程度和學習能力的增益,不知道能加20%還是40%的puff,反正,難會有多難呢?
3. 那麼為啥會焦慮?
這裡並不是說清北家長都焦慮。而是從整體上的觀感來說,北京的家長普遍比其他省市的要焦慮一些,能pk的可能只有上海家長了吧。
我的一個猜測,不一定對,因為他們是那群踮踮腳努把力就能夠上目標的人。如我們上面分析,他們只要稍稍使使勁,在5個人裡面成績「勝出」,就可以上985大學了,為什麼不呢?是我我也會加滿油啊!
而我們高考大省,平均一個班才一兩個能上985,想想就躺平了吧。
就好比,劉翔跑的夠快的了,世界第一,他對跑步速度的焦慮應該比我強烈多了。他盯著的對標對象是蘇炳添,而不會是我。雖然比喻不太恰當,劉翔是個人能力,北京考生是錄取機率,但是,就如同我們這樣東部城市的家庭,不會想到去跟丁真那裡的考生對標、不會跟那裡的同齡人比生活學習一樣,拼殺的感覺永遠發生在近處能夠到的地方。
啊,你們如果說,你一個外省家長就不要評判北京雞娃了吧,別啊,不槓,咱們為的是尋找自己人生坐標系而共同努力,命運共同體,好吧。另外,我們其他地區的家長也不要就此沮喪吧?他們是終點牌子比較近,但是我們的孩子如果是從10分拼到90分上985,那麼比北京海澱區從10分努力到70分上985,其實過程的收益是更大的。
人生是均衡的,奮鬥的過程是自己的,過程分要比結果分更加能體現對人生的掌控。當然,不是說背景孩子就少了這塊過程,他們考試是容易點,其他方面也會補足。我們生下來,每個面向的差距,都包含著老天爺讓你多奮鬥一些過程分的用意。
部分參考來源:(可能有些貼漏了)
http://www.xschu.com/xiaoshengchu/28/39200.html
http://www.jzb.com/bbs/thread-7826276-4-1.html
統招人數查詢:http://query.bjeea.cn/queryService/rest/plan/115#
強基計劃查詢:http://www.zizzs.com/c/202005/44681.html
各省985錄取率:https://zhuanlan.zhihu.com/p/266965174
北京生育率:http://tjj.beijing.gov.cn/zxfbu/202002/t20200216_1635938.html
2015年北京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http://jw.beijing.gov.cn/xxgk/zfxxgkml/zfgkzcwj/zwgzdt/202001/P020200107642474067133.pdf
http://jw.beijing.gov.cn/so/s?tab=all&siteCode=1100000152&qt=北京教育事業發展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