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編者並非鼓吹焦慮,也並不是建議大家把清北作為雞娃的最終目標。
但子曰:所求乎上,所成乎中;所求乎中,所成乎下。每個孩子都是一座未知的寶藏,不挖一下,誰也不知道他們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驚喜。
1
很大程度上,什麼樣的初中決定了孩子上什麼樣的大學
大家都是高考很殘酷,但實際上中考篩選率更高。
當你的中考成績出來之後,這個成績直接決定了你是去職高,普高,還是重點高中,而這個去向對我們的人生走向有重要的影響。
實際上,上海全市每年高中錄取率只有55%,你沒有看錯。這個數字中的一大部分比例還是名校升上來的。被分流的去了中職,讀個中本貫通,七年制的出來就是本科文聘,基本上與清北、211、985無緣了。
估算下,普通初中30%的高中率,普高50%的本科率,雖然確實有普高大跳躍到清北復交的,大部分還是二本,也就是15%的本科率,這數字是不是很不可信?但這就是當下的事實。
2
如何通往心目中的重點初中(以上海為例)
競賽,自招和中考(裸考),大家聽的多,經歷的少。這三個方向其實代表了是完全不同的學習之路。
競賽
由於目前小學和中考取消了數理化競賽,現在說的競賽則是高中聯賽(簡稱高聯),其中分為數、物、化、生、信五大學科。晉升之路為:校-區-市(省)-國-集訓隊。
競賽的好處,是獲得省級以上的獎,可以拿到著名高校的自招或保送機會。
而國家集訓隊的成員可以直接獲得清北的破格錄取。
那集訓隊的人數有多少呢?就今年為例,五大學科國家集訓隊成員共計260人,其中數學是60人,其他四科為50人。也就是說,這260人才是真正的競賽路上直達北清的寵兒。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競賽升學路其實很窄。
自招
自招,又叫自主招生,屬於中考招生的一種模式。在中考之前提前考察錄取。由高中學校自主決定。
自招和競賽的概念很多家長容易搞混,認為競賽就是自招的門檻。只要是競賽生,就可以獲得破格自招的機會。其實正確的理解為:之前初中競賽還有的時候,市級別五大競賽一等獎獲得者可以獲得自招直錄機會,因為高中需要他們去衝擊高聯。但在各種競賽取消後,走競賽路線並不那麼容易「出成績」了。
絕大部分自招名額是通過自招考確定的。自招考,又叫遊園會,在自招面試之前的某天(自招面試不允許書面考試)。
又或者是通過一些飛行考的形式(自己出題,自己批題)來選拔。
中考
中考大家都理解,絕大部分人都以此為升學依據的各學科考核。
實際上,通過中考近頂級初中的比例有多少,大家可以查一下本地公布的數據。
3
不同的路線,決定了不同的學習內容和方式。
三者考試內容的區別(以數學為例)
小學奧數的延伸是初中奧數,初中奧數的延伸就是高聯。2020年上海高聯數學省一的人數為96人。也就是說,全上海一屆高考生中,僅有96人可以獲得通過競賽保送高校的資格。
而自招和競賽比,數學難度要低很多。自招的內容包括初中拓展和高中部分內容。自招的意義就在於可以讓這部分學生先學一遍高中內容,高一結束學完高中所有內容。正是這個原因,很多中考生不但拼不過自招生,而且對老師教學的速度很不適應,導致成績下滑。
但是,高中內容在中考中是不考的。所以,專心中考的考生會比拼自招的學習,多很多準備時間,中考自然成績更好一點。所以盲目拼自招,一旦自招失利,再回頭去準備中考,風險也就變大了。
尤其是新中考政策出臺後,這無疑增加了很多不確定性。
4
數學難度直觀對比
假定高聯一為9級,那自招就是6級,一模為5級,中考為3級。
大家常見的參考書難度如下:
一課一練1級,市北四色書:4級,新思路:3級,奧精C卷:4-5級,奧精B卷:3-4級,奧賽經典:6-7級,多功能題典:7級,金鑰匙:7-8級
大家在雞娃之前,定下了走那條路,就根據難度選擇相應的雞娃內容吧。
語文、英語也是相應的思路。
文末提供一份滬教版小學至高中的數學知識點大綱總結。
需要者,可以自行領取。
能走高聯路的孩子,起碼在小學學完成整個初中數學學習,中考數學能做130分以上。初一能學完高中的數學內容,高考模擬卷能做120分以上。曾經上海初中數學聯賽新知杯樣題140總分能做到120分。而到了初三,才可能學習高等數學,並拿到高聯一模擬卷的高分。這是為真正的牛娃準備的通天之路,這條路純靠雞是雞不出來的。。。
5
新中考帶來的不確定性
2022年新中考後,自招名額將大幅減少,替換的是名額分配。
問題就來了,面對日趨簡單的中考,對於牛娃和學霸不再那麼友好。當數理化英拉不開差距的時候,以前被人忽視的科目就顯得格外重要。
今年中考情況看,英數高分極多,語文高分者,才是進好學校的根本。
今後的名額分配不僅是看中考的750分下的成績,還要看綜合評定。這時當大家考分都差不多的時候,校內的表現和素質教育,可能會成為拉開分差的關鍵所在。
end
整理分享不易,如果您覺得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擊「在看」或者轉發至家長群給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