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讀者向本報反映,在北清路邊有兩條排水溝,裡面積了很多汙水,長滿綠藻,散發著難聞的臭味,其中還堆著不少的生活垃圾,這一現象已經有很多年了,希望相關部門能夠清理髒水、淨化環境,保證溝渠的排洪功能。
6月9日,在讀者的指引下,記者實地進行查看。
溝內長滿荒草
有管道曾排汙
從城鐵昌平線生命科學園站南口出來,眼前東西走向的一條主幹道是北清路,順著這條路往西步行幾十米後,記者發現距離輔路大約四五米的路邊有一個涵洞,一條深約兩米的排水溝和涵洞相連,溝兩側是六七十度的護坡,護坡向下伸到溝底。溝底沒有水,長滿了一米多高的雜草,在雜草比較稀疏的地方,能看到雜草植根在一層發黑的淤泥中。
這段大約五十米長的溝渠的一側護坡上,伸出一根直徑一米的管子,管子裡面沒有水,管道口下方有一大片已經乾涸開裂的淤泥,可見管道此前往溝內排過汙水。排水溝往西延伸到一座小橋下,橋面上是一條叫永旺西街的小路,道路約有十幾米寬,水溝從道路下方穿過後又向前延伸。同樣,這一段不到一百米的排水溝裡仍然長滿雜草,與之前的那一段排水溝相比,這段溝裡散落著不少破碎的玻璃。在靠近小橋的溝底,一輛藍色共享單車被扔棄在此,在排水溝外的輔路邊,停靠著三四輛共享單車。
繼續往西走,排水溝被路邊高於地面的綠化帶隔斷。一直走到一百米外的一條高架橋,記者都沒再看到排水溝。一名正在給路邊綠化帶澆水的工人說,這條溝往西就成了暗溝,被路面蓋住了,要再走很長一段才能看到。「北清路的北側有一條排水溝,路南側還有一條溝呢。」這名工人說。記者問:「平常有人來清理溝裡的垃圾荒草嗎?」工人說:「沒見過有人來清理。」
長綠藻積汙水飄惡臭
六七年無人清理垃圾
記者來到北清路的南側,在一條與北清路相交的岔路口,記者看到一塊寫有「回龍觀城管執法隊」的藍色路牌,正如剛才工人所說,牌子下面是另一條排水溝。
還沒走近排水溝,一股惡臭就已撲面而來。只見這條溝和北清路北側的排水溝外觀幾乎一樣,區別在於溝內有一層綠色的水藻,綠藻覆蓋的水面約有近兩米寬,水藻中散落著各種垃圾。在綠藻沒有完全遮蓋的地方,水質發黑。順著這條四五米寬的排水溝一直往西走,記者發現溝內汙水綿延不斷,各種生活垃圾散落其間,還有幾輛共享單車躺倒在水溝裡。
在其中一段護坡邊,堆放著十幾個麻袋,鼓鼓囊囊的麻袋錶面沾滿黑色的汙泥。相距不遠處的水面被樹枝覆蓋,護坡上面扔著一些破碎的木板、樹枝和各種破舊塑料布。
靠近護坡拍照的時候,一股股刺鼻的惡臭幾乎讓人窒息,越接近水面,臭味越強烈。這條排水溝一直往西延伸,在接近小牛坊橋的路段,溝內的汙水、綠藻混在一起,看得人只想作嘔。當天室外溫度有三十多攝氏度,刮著微風,惡臭味隨風四處蔓延。
一名男子告訴記者,他在這條溝附近住了六七年,這條溝的情況基本沒有變過,溝裡總是堆滿垃圾,流淌汙水。「兩邊的公司、住家都往溝裡倒髒水。」他說這條溝是排洪溝,用來疏導北清路和周邊道路的雨水。據其介紹,以城鐵生命科學園站為中間點,排水溝向西向東延伸一兩公裡,往東延伸後水溝拐彎再向北去。他還回憶說,2016年夏天下大雨時,不遠處的橋底下積水淹了不少汽車,這條溝因為水裡雜草、垃圾太多,排水不暢,大水都快淹到橋面了。
這條排水溝邊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堅持人水和諧,建設生態文明」,落款為「回龍觀水務站」。記者致電昌平區水務局,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告知這條邊溝的情況要諮詢屬地。記者又致電回龍觀水務站,一名工作人員問清這條邊溝的位置後說,這條溝渠不歸水務站管,他會向昌平區相關管理部門反映這一問題。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楊曉斌 通訊員 連名 文並攝
流程編輯:劉傑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