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東沙河兩岸將增25公裡濱水綠道

2020-11-23 中國園林網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批覆了昌平區東沙河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議書,項目將新增水面18公頃,新增綠化58公頃,沿河兩岸形成濱水綠道25公裡,串聯十三陵水庫、昌平新城濱河森林公園、沙河水庫、溫榆河,形成一條貫通昌平新城與未來科學城的水生態廊道,提升周邊居民的獲得感。

東沙河屬於北運河水系,是溫榆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發源於十三陵水庫,自北向南流經昌平新城、未來科學城,最終匯入北沙河。東沙河全長約13.3公裡,流域面積42平方公裡。這條河流既是昌平新城、未來科學城的重要防洪排水通道,也是一條串聯起昌平生態、歷史、文化、科技的城市軸線。

從此次項目建設內容看,河道治理的起點為京密引水渠,終點為北沙河,項目疏挖拓寬河道6.7公裡,新建、改造濱水綠道25公裡,同步實施岸坡生態綠化。為充分與水景觀、水生態實現「藍綠融合」,工程將隨彎就勢,對河道局部段進行適當拓寬,設計河道中心線與規劃河道中心線一致。

「將著力提升河道水動力,改善河道水質,構建海綿駁岸,形成一個物種豐富、自我調節、自我修復、長期穩定的河道自然生態系統。」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東沙河是昌平新城、未來科學城的主要防洪排水河道,該項目的實施能夠將東沙河防洪排水標準由現狀不足20年一遇提升至規劃的50年一遇,保障區域防洪排水安全。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建成後,東沙河下段還將設置五處景觀節點,包括浮波鏡月、白浮耀水、學知樂園、沙河尋古、長橋臥波,各景觀節點結合河道灘地布設,平均佔地面積3萬公頃,分別隨白浮泉、白浮村、沙河高教園、沙河古鎮及明朝宗橋五處文化節點設置。

推薦閱讀:

鹹寧市園林綠道工程建設紀實

成都要建水系綠道工程

湖北:大冶投8000萬建成綠道工程 綠化公路165公裡

浙江:淳安將再增10條綠道 綠道工程已累計投資15億元

(來源:北京青年報)

相關焦點

  • 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 全長45.4公裡的灃河綠道建成後到底有多美?
    12月2日,西安普降小雨,灃河兩岸數十臺施工機械發出轟鳴、工人穿著雨衣冒雨施工,多個項目不受雨雪影響、如火如荼加速推進……灃河是西安市「三河一山」規劃的其中「一河」,也是西安高新區「三河一山」綠道建設,即灃河綠道建設的主要承載區。
  • 江北區雙溪河將打造濱水綠地開放空間
    △濱水綠地開放空間效果圖昨日(6月30日),記者從江北區政府獲悉,江北雙溪河整治施工方案已獲審批,計劃8月底動工。該工程將打造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等於一體的濱水綠地開放空間。雙溪河位於江北區寸灘老街,是長江一級支流,入江口毗鄰寸灘傳統風貌區及寸灘港,在江北區境內長2.2公裡。該綠色紐帶,可直接滲透到周圍環境並交織成一片龐大的綠網。「雙溪河整治將以生態修復為首要目標,恢復形成一個完整的植物群落。」該方案規劃負責人表示,對於雙溪河的整治,主要採用拋石圍堰、護岸鞏固河床和消落帶植被修復。
  • 城市綠道 | 廣州綠道:萬民共享的千裡綠脈(一)
    在匯總和研究各地案例的基礎上,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將擇選優秀案例進行展示,以更好地宣傳綠道建設成果。廣州市綠道網依託「山、水、城、田、海」的自然格局,結合「組團—軸帶式」的城市空間格局, 規劃流溪河、芙蓉嶂、增江、天麓湖、蓮花山、濱海6條區域綠道,形成「四縱兩橫」的綠道網主體結構,總長526公裡;20條城市綠道銜接區域綠道,總長395公裡。
  • 深圳最長環湖綠道已建成30.5公裡,今年擬新建15.6公裡
    漫步石巖湖環湖綠道,俯仰之間,自然與人文景致應接不暇。深圳最長環湖綠道——石巖湖綠道全長約30.5公裡,不僅建有環湖步道、濱水棧道、觀景平臺等遊覽設施,在建造過程中,還結合雨水種植池、滲透鋪裝、濾水草帶等一系列雨水鏈設計,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
  • 成都金堂:北河兩岸宜居水岸及臨江路工程示範段有序推進
    在北河三橋旁的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正忙著進行草皮鋪設、景觀小品、綠道鋪裝施工,幾臺挖掘機正在北河岸實施駁岸地型處理作業。該項目現場負責人李松告訴記者,北河宜居水岸示範段自10月份開始施工以來,已完成現場各項鋪裝作業7000多平方米、景觀綠化約18000平方米,目前項目綠道及景觀平臺正有序推進,下一步,將對餘下綠道鋪裝及小品建築等施工內容進行收尾。
  • 到2025年惠州將建成245公裡碧道
    按計劃,2020年底全市將完成11個項目、共20.7公裡碧道建設,目前已建成含金山湖省級碧道試點在內的碧道18.9公裡。「遠期規劃到2035年,將形成覆蓋惠州市全域的碧道網絡。」惠州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方日報記者 葉石界從荒灘到公園打造景、水、人相融相生的濱水空間「建成後的碧道,是我們水環境治理和提升的一個亮點。」
  • 西安奧體中心灞河兩岸景觀項目建設順利推進
    灞河兩岸提升改造工程。(記者 王旭東 攝)  10月末的古城,秋意正濃。西安奧體中心灞河兩岸的項目建設現場卻是一派火熱景象。兩岸景觀項目正加速順利推進,將在灞河兩岸打造開闊視覺廊道,描繪華麗濱水天際線,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努力建成一屆「最美」全運會。
  • 最美綠道,如此設計!
    ▲ 翡翠項鍊(圖片來源:翡翠項鍊保護聯盟官網)  「翡翠項鍊」將波士頓公地、富蘭克林公園和阿諾德植物園等9大城市公園和其他綠地系統有序地聯繫起來,形成了16公裡的公園綠道景觀。  這裡既是集生態、休閒、旅遊、運動、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和諧大氣、富有活力的「濱江綠色長廊」;又是以都市濱水觀光為主導,集市民健身、社區交流、沿江休閒、高新區人文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沿江市民慢生活休閒觀光帶」。
  • 北京:壩河上遊現10.7公裡城市景觀河道
    中國園林網9月16日消息:近日,居住在壩河、亮馬河匯流區附近的居民會發現,這裡出現了一片近10萬平方米的人工溼地,溼地蓄滯雨洪、淨化汙水,使壩河上遊10.7公裡河道全部成為城市景觀河道,為居民提供了一處新的休閒娛樂場所。
  • 寒潮來襲 北京晉元濱水公園滴水成冰
    本文轉自【IC photo】;2021年1月6日,北京,當地寒潮來襲,北京晉元濱水公園湖面冰封,呈現裸露的冰層、晶瑩剔透的冰塊、以及造型各異的冰柱、冰花等自然奇觀。當日,強勁的冷空氣如約而至,18時31分,北京南郊觀象臺氣溫跌至17℃,打破2000年以來北京氣溫最低紀錄。
  • 視頻:「五水繞城」城陽打造城市休閒遊憩濱水新高地
    記者從城陽區獲悉,近年來,城陽區紮實推進城中河整治工作,針對流經該區的墨水河、虹子河、愛民河、南疃河、小北曲河等五條過城區河道開展過城河道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從「河道治理、水體利用、生態保護」各個環節入手,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五水繞城」風景線。「五水繞城」將大幅提升河道周邊環境。
  • 北京昌平一河水華嚴重 八公裡水藻日可撈十多噸
    八公裡水藻染綠溫榆河  集中在昌平馬坊橋段產生水華現象與天氣悶熱有關區水務局:每天要撈十多噸  本報訊(記者蔣桂佳)大片綠藻封住水面,綿延了8公裡。近日,溫榆河昌平段出現水華現象,引起周邊居民擔憂。  昨日,溫榆河馬坊橋河段,綠藻將水面蓋得嚴嚴實實,幾乎看不到河水,岸邊的水藻已開始變黑、腐爛。  一名在岸邊散步的男子將半塊磚扔進河中,砸出一片水窪。不到3秒,水窪便被水藻吞沒。  雖然下著小雨,但河面死氣沉沉,看不到一個水泡和漣漪。  「這水藻跟棉被一樣厚,這河水能放生嗎?」
  • 從府南河綜合整治到錦江水生態治理和綠道建設 「濯錦之江」歸來...
    工程包括了河道整治、安居、治汙、綠化、道路管網和文化工程等六大子工程:新建和加固河堤41公裡,疏淘河道16公裡,城區防洪標準由原來不及十年一遇提高到兩百年一遇;完成26公裡排汙幹管鋪設,截堵599個排汙口,搬遷工廠作坊640餘家……  該工程在國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1993年至2006年期間參觀達140餘萬人次。
  • 廣州白鵝潭要要打造「3+2」產業體系、15公裡濱水活力區
    廣州白鵝潭要要打造「3+2」產業體系、15公裡濱水活力區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1-01-15 《白鵝潭地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審議通過。
  • 北京朝陽:壩河濱水空間一期正式開工 大運河文化帶將添新景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8月18日從北京市朝陽區了解到,日前,壩河濱水空間一期(使館區示範段)順利開工,該工程位於第四使館區,工程建成後,將打造成色彩多樣、文脈豐富、風景優美的濱水空間,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景觀之一。
  • 打造城市濱水遊憩系統 拱墅區園中河將迎來大變身
    園中河休閒區  「一灣清水,綠道繞林淺淺行,兩帶風光,岸上花開緩緩歸」,這是明年夏天,拱墅區園中河將要描繪的景象,據了解,這裡將打造一條集生態、覓趣、休閒、活力為一體的綠色通廊。根據設計方案,園中河將打造成可持續的城市濱水遊憩系統,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活力和市民生活品質。  什麼是城市濱水遊憩系統?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水岸共建,融合提升,綜合展現河岸邊景觀、休閒、文化等要素,設計上將園中河分成兩段考慮。  一是陽光活力區(西塘河—祥興路):周邊以居住區、商務用地、中小學用地為主。
  • 中山將打造濱海親子公園、城市客廳…
    除了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和翠湖公園 翠亨新區將再添綠色風景線 ——沿著海堤和河堤而建的濱水景觀
  • 京北將添溼地公園
    四大功能區各有特色 沙河水庫由東沙河、北沙河、南沙河3條支流匯合而成,屬於河道型水庫,是溫榆河(北運河)上遊的主要水源地,多年平均蓄水量1588萬立方米,主要用於防洪、灌溉。
  • 一條江水悠悠 兩岸青山環繞 婺城大步邁進保護水生態
    在青山綠水間,在「水生態」保護的成果裡,一塊塊圖文並茂的展板將再現婺城治水路上的平凡面孔,揮汗如雨的動人瞬間,帶著在場的婺城百姓回顧近年來全區的治水工作,展望婺城水生態的未來。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還將在現場發放水源保護宣傳手冊,接受水法諮詢,並與在場群眾開展互動,進行答題遊戲。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個「世界水日」,3月22日到28日是第三十個「中國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