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濱江最美跑道
綠道是什麼?
綠道(greenway) 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通常沿著河濱、溪谷、山脊、風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內設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景觀遊憩線路,連接主要的公園、城市綠地、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蹟、城鄉居民居住區、大型廣場、文化及活動中心等。
簡而言之,就是當你逛公園時,綠道就在腳下;當你沿河散步時,綠道也在腳下;當你騎著摩拜沿著街邊大道去公司時,綠道就在車輪下 ……
綠道的發展
這要從19世紀那場轟轟烈烈的工業革命說起 ——
那時,工業革命浪潮幾乎席捲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美國各大城市迎來無數輪人口和城市用地的無序擴張,城市環境、混亂擁堵的交通狀況等城市問題日益惡化,城市中的人對新鮮空氣有了前所未有的渴望。
於是,紐約中央公園的規劃誕生了。1859-1861年,奧姆斯特德作為中央公園的首席設計師,負責了公園的建設工作。雖然綠道在那時並非建設重點,但中央公園的成功,讓奧姆斯特德的下一項工作進行得更順利了。
這一工作,便是世界公認的 「 第一條綠道 」 :始建於始於1878年的波士頓公園體系。項鍊一般的公園道(Parkway)以及流經城市的綏德河,巧妙地將各個分散的塊狀公園連結成一個有機整體, 「 翡翠項鍊(Emerald Necklace) 」 的美名也由此得來。
▲ 翡翠項鍊(圖片來源:翡翠項鍊保護聯盟官網)
「翡翠項鍊」將波士頓公地、富蘭克林公園和阿諾德植物園等9大城市公園和其他綠地系統有序地聯繫起來,形成了16公裡的公園綠道景觀。
綠道和公園道的概念,至此才在人們心中形成共識。只是,當初的綠道,是為馬車通行而建,如今這些沿河的蜿蜒曲折的綠道,已經成為通勤、遊樂、步行、騎行的道路,並被列入保護範圍。
▲ 翡翠項鍊的公園道
(圖片來源:翡翠項鍊保護聯盟官網)
有人說:「沒有奧姆斯特德,美國就不會是現在的這個樣子。」
▲
「風景園林之父」
「綠道之父」
弗雷德裡克·勞·奧姆斯特德
(Frederick Law Olmsted )
(1822-1903)
綠道規劃的四種策略
(美)傑克艾亨Jack Ahern▲
美國風景園林學會理事,美國風景園林教育委員會理事,美國麻省大學阿默赫斯特分校(Umass Amherst)國際部副主任,風景園林與區域規劃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景觀生態理論應用,景觀規劃與設計項目的原則和方法。 此前致力於大規模土地保護綜合系統 (即綠道) 的研究,探索其空間結構和資源基礎與生態服務系統和人類利用之間的聯繫。
Jack Ahern教授提出了四種綠道規劃的策略:保護性策略、防禦性策略、攻擊性策略和機遇性策略(見上圖)。
(1)保護性策略
保護性策略應用於當現有的情況是支持可持續的景觀過程和格局時。在這種策略下,綠道保護其內部景觀不被人為改變,而其周邊很可能被改變。一般來說,這類綠道包括了世界遺產、國家公園、大型棲息地等。
紐約中央公園地位絕對無可捍衛,「綠道之父」奧姆斯特德作為中央公園設計者。從人們對於奧姆斯特德的評價,無疑說明了公園與綠道在美國人心目中的至高地位。乃至現在,它依然影響著周圍人們的生活。
一邊是高聳的建築,一邊是秋意漸濃的中央公園;一半自然,一半塵世;一半風景,一半繁華。紐約中央公園的存在本身被很多人看成是一個奇蹟。
160年來,中央公園受到嚴格的法律保護,基本格局未改。變化最大的,一是樹木長成了參天大樹,二是來玩的人群演化了七八個時代,風貌迥異。
(2)防禦性策略
當現有的綠地是破碎的、少量的而且是互相沒有聯繫的時候,我們就要使用防禦性的措施。這種措施針對土地破碎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減少或者停止這種進程,以保護已經受損的土地。這種策略被認為是不夠有效的,亡羊補牢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綠道可以為不斷減少的自然資源加上屏障。這類綠道一般包括區域或地方公園、儲備起來的土地以及分區規劃確定的保護地。
被央視報導的杭州濱江最美跑道
15.5公裡的沿江道路以櫻樹作為隔離帶,分隔出休閒區和機動車道。春暖花開時節,甚是唯美。
與最美跑道1.0相比,最美跑道2.0空間更大、趣味性更高,更具運動性、娛樂性及休閒性。
從功能上來看, 自西向東,分別為遊步道、散步道及跑步道 ,在此之外,一抹亮眼的紅色是獨立的騎行道,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市民茶餘飯后豐富多樣的休閒及健身需求。
最美跑道
最美跑道上,陪你走過春夏秋冬
最美跑道自亮相以來,濱江乃至杭州的許多市民不由自主地增添了在江邊走走逛逛、騎騎車、跑跑步或者玩會滑板的習慣。
這裡既是集生態、休閒、旅遊、運動、文化、功能為一體的和諧大氣、富有活力的「濱江綠色長廊」;又是以都市濱水觀光為主導,集市民健身、社區交流、沿江休閒、高新區人文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沿江市民慢生活休閒觀光帶」。
據了解,在最美跑道的智慧新天地區域,先行完成的 南段以紅薇染夏、紅梅傲冬為主景觀 ;
北段將以櫻海渲春、桃林鬧春、丹霞楓姿為主景觀 ;
跑道中間段,將延續櫻花大道的設計理念。
在跑道沿線周邊,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已經基本建成。
騎行道和跑步道之間的大喬木將以櫸樹、香樟、欒樹為主 ,形成秋林盡染的景觀。低矮地被以各種多年生的花卉和草皮為主,由北向南依次是紫薇、海棠等。
(3)攻擊性策略
這種策略一般是基於明確的規劃基礎上,將現有的、受到幹擾和破碎化的綠地上將自然重新建立或是恢復。這種策略需要豐富的規劃知識、生態恢復知識和大量的資金投入。它經常被應用於歐洲國家,因為這裡經歷上百年發展已經很少有空間能讓自然產生防禦或是保護的功能。簡單說來,這種策略就是「把自然請回來」。這類綠道一般包括了棕地恢復、被填埋河道再曝露以及綠色基礎設施等土地。
浦陽江生態廊道(土人設計)
這麼美的鳥瞰
你能想像它以前是怎樣一條被拋棄的母親河嗎?
浦江是「中國水晶之都」,鼎盛時期全國80%以上的水晶製品均產自浦江,全縣曾經有2.2萬家水晶加工作坊,至少有20萬人直接從事水晶生產。水晶產業一度給浦江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但隱藏在繁華背後的卻是一個極度「危險」的浦江:蕩漾碧波被水晶汙水吞噬,加之農業面源汙染、畜禽養殖汙染、生活汙水處理水平落後,水質被嚴重汙染。浦江全縣出現了 462條「牛奶河」、577條「垃圾河」和25條「黑臭河 」,環境滿意度調查連續6年全省倒數第一。曾經擁有秀美山水的浦江如今生態危機重重,人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變得滿目瘡痍。
好在浙江的「五水共治」工程。該工程是從治理金華浦江縣的母親河浦陽江開始的。土人設計(Turenscape)通過水生態修復和景觀營造,拯救了一條被拋棄的母親河。設計運用了生態水淨化、雨洪生態管理、與水為友的適應性設計以及最小幹預的景觀策略,將過去嚴重汙染的河道徹底轉變為最受市民喜愛的生態、生活廊道。設計實踐了通過最低成本投入達到綜合效益最大化的可能,並為河道生態修復以及河流重新回歸城市生活的設計理念提供了寶貴的實際經驗。
設計策略
1. 溼地淨化系統構建及水生態修復策略
在本次研究範圍內共有17條支流匯聚到浦陽江,規劃提出完善的溼地淨化系統截留支流水系,將支流受汙染的水體通過加強型人工溼地淨化後再排入浦陽江。設計後溼地水域面積約為29.4公頃,以溼地為結構,發揮水體淨化功效並提供市民遊憩的溼地公園的總面積達166公頃,佔生態廊道總面的84%。各斑塊設置在對應支流與浦陽江的交匯處,將原來直接排水入江的方式改變為引水入溼地,增加了水體在溼地中的淨化停留時間。同時拓寬的溼地大大加強了河道應對洪水的彈性,精心設計的景觀設施將生態基底點石成金,使生態廊道成功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通過水晶產業的整治和轉型,結合有效的生態淨化系統構建,浦陽江目前的水質得到提升。從連續的劣Ⅴ類水達到現在的地表Ⅲ類水,並且水質逐步趨於穩定。
2. 與洪水相適應的海綿彈性系統策略
設計運用海綿城市理念,通過增加一系列不同級別的滯留溼地來緩解洪水的壓力。據統計,實施完成的滯留溼地增加蓄水量約290萬m,按照可淹沒50cm設計計算則可增加蓄洪量約150萬m,一方面這大大降低了河道及周邊場地的洪澇壓力,另外一方面這部分蓄存的水體資源也可以在旱季補充地下水,以及作為植被澆灌和景觀環境用水。原本硬化的河道堤岸被生態化改造,經過改造的河堤長度超過3400米。硬化的堤面首先被破碎並種植深根性的喬木和地被,廢棄的混泥土塊就地做拋石護坡,實現材料的廢物再利用。迎水面的平臺和棧道均選用耐水衝刷和抗腐蝕性的材料,包括彩色透水混凝土和部分石材。濱水棧道選用架空式構造設計,儘量減少對河道行洪功能的阻礙同時又能滿足兩棲類生物的棲息和自由遷移。
3. 低投入,低維護的景觀最小幹預策略
浦陽江兩岸楓楊林茂密,設計採用最小投入的低幹預景觀策略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這些鄉土植被,結合廊道周邊用地情況以及未來使用人流的分析採用針灸式的景觀介入手法,充分結合場地良好的自然風貌將人工景觀巧妙地融入自然當中。設計長度約25公裡的自行車道系統大部分利用了原有堤頂道路,以減少對堤上植被造成破壞;所有步行棧道都由設計師在現場定位完成,力求保留灘地上的每一棵楓楊,並與之呼應形成一種靈動的景觀遊憩體驗。
新設計的植被群落嚴格選取當地的鄉土品種,喬木類包括楓楊、水杉、落羽杉、楊樹、烏桕、溼地松、黃山欒樹、無患子、櫸樹等。並選用部分當地果樹包括:楊梅、柿子樹、櫻桃、枇杷、桃樹、梨樹和果桑等。地被主要選擇生命力旺盛並有鞏固河堤功效的草本植被,包括西葉芒、九節芒、蘆葦、蘆竹、狼尾草、蒲葦、麥冬、吉祥草、水蔥、再力花、千屈菜、荷花;以及價格低廉、易維護的撒播野花組合。
4. 水利遺蹟保護與再利用策略
場地內現存大量水利灌溉設施,包括浦陽江上7處堰壩、8組灌溉泵房以及一組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引水灌溉渠和跨江渡槽。設計保留並改造了這些水利設施,通過巧妙的設計在保留傳統功能的前提下轉變為宜人的遊憩設施。經過對渡槽的安全評估以及結構優化,設計將其與步行橋梁結合起來,並通過對鑿山而建的引水渠的改造形成連續、別具一格的水利遺產體驗廊道。該體驗廊道建成後長度約1.3公裡,是最小幹預設計手法運用的成功體現。設計通過在原有渠道基礎上架設輕巧的鋼結構龍骨並鋪設了宜人的防腐木鋪裝,通透的安全欄杆和外挑的觀景平臺與場地上高聳的水杉林相得益彰。被保留的堰壩和泵房經過簡單修飾成為場地中景觀視線的焦點,新設計的棧道與其遙相呼應形成該案例中特有的新鄉土景觀。通過運用保護與再利用的設計策略,本案例留住了鄉愁記憶,也保留了場地上的時代烙印,讓人們在休閒遊憩的同時感受藝術與教育的價值意義。
(4)機遇性策略
某些景觀為綠道的設計提供了特殊的條件,例如軌道變綠道。最有名的絕對當屬
紐約高線公園
它也是2010年ASLA專業獎,綜合設計榮譽獎的獲獎作品。
高線公園項目共分為三期:
項目一期:甘斯沃爾特街至第20街
項目二期:第20街至第30街
項目三期:火車站西部,第30街至第34街
設計公司如下:
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s
(項目負責)
+
Diller Scofidio + Renfro
+
Piet Oudolf
↑ 來自紀錄片《城市化》,推薦看看這個紀錄片
「利用後工業化建築物加以創造性的設計,就能建成人們喜歡的東西。不是完全拆除,也不是原樣保留,而是真正的改造。」
—— James Corner
高線的場地特性:單一性和線性,簡單明了的實用性,草地、灌木叢、藤蔓、苔蘚和花卉等野生植被與道砟、鐵軌和混凝土的融合性。
高線公園是一個棕地項目,原項目中有很多鐵軌,混凝土構架等工業遺址。詹姆斯在設計高線時,在混合,混合人與自然,混合建築與植物。
景觀設計師從3個層面提出了高線公園的設計方案:
首先是 鋪裝系統 ,將條狀混凝土板作為基本單元,在靠近植栽的接縫處被特別設計成錐形,植物可以從堅硬的混凝土板之間生長出來。植物的選擇和設計不同於傳統的修剪式園林,而是呈現出野性的生機與活力,再現了場地自身的環境特點和淺根性植物的特性。
第二個層面是讓一切 放緩 ,營造出一種時空無限延展的輕鬆氛圍,使遊客放緩腳步流連其間。
第三個層面是 尺度 的精心處理,儘量避免當前追求大而醒目的趨勢,而採用一種更加微妙靈活的手段。最終,結合公共空間的層疊交錯,沿著一條簡潔有致的路線呈現出不同的景觀空間,讓遊客沿途領略曼哈頓和哈德遜河的旖旎風光。
靈感來源: 延續詩意、荒蕪之美
核心策略: 「植-築」的設計策略
即通過改變公園步行道與植被的常規布局模式,將有機栽培與鋪裝材料按不斷變化的比例關係結合起來,創造多樣化的空間體驗。
由於高線本身就是線性的,保留的工業特徵都是 線性 的,那麼用線做設計就是順理成章的,科納將線變成了條狀的混凝土板。
它們之間留有開放式接口,接縫被特別設計成錐形,植物可以從堅硬的混凝土板之間生長出來。鋪裝系統的設計與其說是步道,倒不如說是一種 犁田式 景觀,這種混雜營造出一種獨特的肌理,行人自然地融入其中,毫無旁觀者的距離感。
「植築」就是一種處理鋪裝和綠地的系統
植——植物體系——豐富野性的栽植環境——適應不同的環境
築——地面鋪裝——條狀混凝土基本單元——創造不同的空間
通過比例的調控,就把平面分成了不同的空間,還可以根據周圍的環境靈活的變換。可以說科納成功的找到了最適合高線的設計語言~
無論是觀景平臺、陽光甲板還是草坪階梯等
都可以通過下面的動畫動圖了解一下
【植物種植】
James Corner曾經說過:
「我認為可以說建一個建築就像和妓女一夜情:非常的熱辣、非常的性感,但是那只是一夜。一個好的景觀應該象婚姻:那是深層的、意義深遠但是永遠難以達到巔峰的體驗。人們總是希望景觀師作一些標誌性的東西,那除了非常的傻還非常的困難。當景觀師想嘗試做有標誌性的東西時,他們就真正變傻了。」
而高線公園的景觀正是如此,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當地的生活,在春去秋來中不斷迭代新的感動。高線公園植被的選擇和設置不同於傳統的修剪式園林,呈現出一種 野性的生機與活力
高線公園的種植設計靈感來自於火車停止運行後自然種植景觀25年。漫步在高線公園的花園中,你會發現多年生植物,草,灌木和樹木等,它們有很好的耐寒性,可持續性,以及可以在四季中表現出不同的質地和色彩。
高線公園的美學反映了生與死的自然循環,喚起了在野外空間的感受。負責花園設計的Piet Oudolf說,「我最大的靈感來自大自然。我不想複製它,而是要重現情感。「
我們在整個季節創造不同的情緒和構成。數以百計的植物物種喚起了林地和草原的格局。鳥類和昆蟲穿過植物並使其生長。每個花園的氣氛都在變化,傳遞著不斷變化的奇觀和神秘的野生地方。
高線公園的植物有上千種植物,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翻看下方的植物清單
【持續性的項目活力】
高線公園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一個靜態的公園,還在於其面向不同用戶設計的不同項目,並開展了藝術項目、遊覽項目等有意思的活動吸引遊客,服務社區。
高線公園長期與世界知名藝術家合作,每年為High Line專門製作新作品:雕塑,裝置,壁畫等,更多地以有趣和批判的方式挑戰傳統的公共藝術觀念。
高線公園在忙季有六萬的日流量,是很多商業活動和娛樂活動的理想場地。公園內可以組織五百人的大型活動,也可以舉辦21-75人的小型活動或私人聚會,還有室內空間可以承接商業會議和活動。
總而言之,城市綠道不僅僅是一條路,不僅僅是種草植樹,綠道是心靈通道,連接了城市與田園,融合了傳統與現代。
▲墨西哥查普爾特佩克文化長廊
▲舊金山南花園
▲布法羅尼亞加拉醫學校園街景
▲ 南通能達商務區生態綠軸
▲Benidorm Waterfront
▲西湖蘇堤春曉
▲東湖綠道
▲五桂山綠道
▲Hornsbergs Strandpark
來源丨拾光景觀。如若圖文資源侵犯您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做出處理
01 一站式服務
02 圖書智取
03關注我們
園林景觀規劃設計一站式服務
李老師: 13911043807 (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