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近海岸線 榮成環海路濱海綠道東拓工程加緊推進

2020-12-06 齊魯網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0日訊 金色沙灘、綿延松林、海草民宿、潔淨海水、鷗鳥翔集……旖旎海岸線,一幅山水畫。榮成好運角旅遊度假區依託優美的岸線風光和資源優勢,堅持高端定位、生態優先,高標準建設濱海綠道「主脈絡」,統籌做好岸線修復和景觀配套,全力打造親海生態景觀帶、康養娛樂體驗區、休閒旅遊經濟圈。

連日來,榮成好運角旅遊度假區環海路濱海綠道東拓工程加緊推進,這一工程按照國家級濱海旅遊公路標準建設,綠道設計寬3-4米,為彩色運動型柏油鋪裝,沿線還將在相應節點配套旅遊服務設施。

據了解,這一工程為山東省首條旅遊公路——威海市濱海旅遊公路示範工程的重要組織部分,這一示範工程全長63公裡,連接威海中心城區、經區、東部濱海新城和好運角旅遊度假區。

其中好運角區內項目段西起那香海,東至西霞口,全長20多公裡。去年完成的紋石灘區域4.8公裡濱海綠道,共配套生態停車場2處、救生瞭望塔1處、小型鋪裝廣場2處,綠道輔橋2處。今年將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向東拓展15.4公裡,規劃沿線同步建設60多公頃原生態北海郊野休閒公園,改造升級綠地36萬平方米。

這條綠道將沿線那香海度假花園等多處康養社區串珠成鏈,與那香海濱海風情公園、碧海藍灣森林公園、香庭海岸溼地公園等景觀節點有機融合。同時伴隨著綠道的推進,相關沙灘運動、餐飲服務、商業娛樂等配套設施也如影隨形配套跟進,整體工程預計今年10月份完工。

綠道工程將與虎頭角海洋藝術小鎮、朝陽港溼地、濱海房車營地、海草部落民宿、雞鳴島海島漁村等業態豐富、檔次高端的服務業態貫通一體,並充分利用沿線5處國家AAA級以上景區,藝術場館、紅色紀念館、休閒漁業示範點等近10處旅遊設施,打造親海生態景觀帶、康養娛樂體驗區、休閒旅遊經濟圈。

旅遊公路是自駕遊時代的產物,它兼具交通與旅遊雙重功能,成為消費升級和個性出行的重要硬體基礎。好運角旅遊度假區在建設中以綠道建設為主線,巧妙地將沿線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及旅遊資源相結合,深入開展岸線修復和沙灘環境整治,完善了包括11處站點,110輛單人、雙人共享自行車的共享單車「旅遊」出道模式,著力打造「旅遊公路」樣板工程。

近年來,好運角旅遊度假區以不斷提升國家級「慢生活休閒體驗區」內涵為重點,不斷加大休閒景觀建設和慢生活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建設,綠道工作將通過打造仙境之路、鮮美之路、休閒之路,讓遊人在這裡能夠體驗到不同於都市繁忙節奏的慢生活。

閃電新聞記者 譚蓓 威海報導

相關焦點

  • 跟央視一起去探尋榮成濱海旅遊的「生財之道」
    日前,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欄目走進榮成,探尋濱海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的生財之道,為區域產業發展進行推介。欄目組工作人員先後在西霞口野生動物世界、成山頭、西霞口國家級海洋牧場、落鳳村、探路者敞篷營地、環海路沙灘浴場等處取景拍攝漁家民俗表演、親子遊、趕海垂釣、漁家樂等內容,以主持人親身參與體驗的形式,向觀眾展示當地濱海旅遊產業的發展和風土人情,探索其中的生財之道。
  • 青島東岸城區規劃4條快速路已做建設預留 後海將改造成海岸線風景
    2019年底,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該局圍繞環膠州灣岸線開展了公共空間的規劃研究工作,在膠州灣保護的基礎上,對重要區域進行規劃研究。對市北區的大港、李滄區的青島北站等重要區域,後續會結合規劃確定海岸線的改造和貫通方式,讓遊客更好的駐足遊憩。
  • 山嶽觀光、濱海運動、鄉村旅遊……溫州將建設168公裡「黃金海岸線」
    生態海岸帶建設是浙江省大灣區建設的十大標誌性工程之一。近日,浙江發布《浙江省生態海岸帶建設方案》,率先推動海寧海鹽示範段、杭州錢塘新區示範段、寧波前灣新區示範段、溫州168示範段四個示範段。示範模式建設成為具有山嶽觀光、文化體驗、濱海運動、鄉村旅遊等功能的山海兼具型生態海岸帶。充分利用黃金海岸線山海資源組合優勢,凸顯山區文化和海洋文化交融的特色亮點,形成以海洋文化、民俗文化、海防文化為特色的文化底蘊,為依山濱海地區生態海岸帶建設提供示範經驗。
  • 榮成這樣奏響生態文明建設「集結...
    針對農業生產、農村垃圾等直接影響土環境的問題,榮成市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統一的農資配送中心和質量追溯體系,榮成市標準化基地發展到120萬畝,「三品一標」產品產地認定面積達到75%,被評為全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榮成市大力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機制,組建4000多人的專職環衛隊伍,每年安排1.2億元財政專項支出,保障「戶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機制運轉。
  • 日照海岸線將要大變樣……>>
    在施工建設中的日照陽光海岸綠道項目完成之後,日照的海岸線貫穿南北,最近這個項目的施工進度有了最新的進展。01日照的海岸線將有大變化陽光海岸綠道全長28公裡陽光海岸綠道南起燈塔廣場,北至兩城河口南岸,全長28公裡,包括步行道和自行車道兩大部分。
  • 城市綠道 | 廣州綠道:萬民共享的千裡綠脈(一)
    據統計,截至2018年末,全國建成綠道5.6萬公裡,各地相繼完成了一大批精品項目,如南京環紫金山綠道、上海黃浦江濱江綠道、武漢東湖綠道、廣州增城綠道、成都天府綠道等,提供了美麗宜人的生態環境,促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還引領了綠色健康的生活風尚,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普遍歡迎。同時,各地也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
  • 平湖縱深推進海岸線修復整治
    ……自3月啟動施工,總投資2595.15萬元的九龍山國家森林公園景觀提升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加緊建設中。這個工程明確對九龍山森林公園區域內的海岸線進行景觀改造,以生態化建設為基礎,融入景觀化設計,滿足周邊居民對優美景觀環境的需求。九龍山西側岸線內還連接湯山公園,兩處公園周邊有國家和浙江省重點保護文物——燈光山、南灣炮臺和乍浦炮臺等,極具文化和旅遊價值。工程預計8月底竣工。
  • 2448公裡綠道!深圳這張「綠色地圖」你走過多少?
    「在深圳這座繁忙的城市,能有這麼多的綠道讓我們放鬆身心,親近自然,這就是一種綠色福利。」每個周末,市民楊莉都會儘量擠出時間沿著深圳灣綠道走一走,海風伴著花香,飛鳥掠過夕陽,工作一周的疲累便被一洗而空。「規劃建設之初,深圳就確立了以區域綠道為骨架,城市綠道為支撐,社區綠道為補充,這樣省立、城市、社區三級綠道網體系。」深圳市城管局綠化處副處長周旭平告訴記者。據介紹,21世紀以來,我國逐步興起了綠道建設,其中以珠三角綠道網體系為代表。2010年,廣東省在全國率先出臺珠江三角洲綠道網建設規劃。綠道網建設,也成為深圳市委市政府重點抓的一項民生工程、生態工程。
  • 威海恆大御湖莊園:坐擁強勢環境資源,打造濱海宜居小鎮標杆
    項目秉承精工品質,打造大規模豐富業態,是集遊樂、文化、休閒、商業、居住於一體的濱海宜居小鎮。項目選址威海榮成石島管理區,城市及區域發展潛力較大,宜居指數極高,隨著威海及石島的快速發展,以及大眾對優質環境、氣候的需求不斷提升,未來項目市場影響力將持續提升。
  • 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和渭河路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
    天府生態智谷:五大湖區和渭河路東延線工程加快推進 2020-11-16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自駕路虎2770公裡,沿著中國最具仙氣的海岸線一路「覓仙」
    綿延曲折的海岸線上,隱藏著無數仙山妙境,只待熱愛探索的旅人去尋。海蝕地貌是渤海灣流域最具特色的地質特徵,隸屬於長島的大黑山島也不例外,島北的龍爪山公園巖群密集,然而龍爪山之精髓,是矗立於海中的棋盤石樓和相傳八仙聚會議事的聚仙洞。棋盤石樓如一座四方的宅子兀自坐落在海中,靠人為架橋才能過去,中間有一處天然形成的鏤空,像石樓的窗戶。
  • 中山將打造濱海親子公園、城市客廳…
    濱河水利工程效果圖 翠亨新區擁有約68公裡的優質海岸線,如何用好海岸線至關重要。 翠亨新區濱河整治水利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海堤加固工程、河湧整治工程、水(船)閘及泵站工程、濱水景觀工程等,其中外圍海堤線長約22.95千米,內部河堤總長約33.68千米,新建6座水閘、2座船閘,1座泵站。
  • 王魯明到環翠區高區督導海岸線整治和濱海步道建設工作
    3月9日,威海市委書記王魯明到環翠區、高區現場辦公,實地督導海岸線整治、濱海步道建設工作,強調要在嚴格生態保護的基礎上,開發利用好濱海岸線資源,高標準、高品質打造百公裡濱海岸線親海步道,豐富全域旅遊景觀和業態。威海市委常委、秘書長侯世超,副市長周永迪參加活動。
  • 春夏之際,來榮成,尋海趣!
    三面環海,清澈蔚藍, 長達千裡的海岸線是榮成獨有的優勢 垂釣、撈參、遊海洋牧場 西霞口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三面環海,25萬畝天然海域、長達30餘公裡的海岸線是自然賦予的藍色寶藏,魚礁海域面積達1.5萬畝,方氏雲䲁、尖海龍、黑鮶、大瀧六線魚、鱸魚、鱔魚等漁業資源豐富。
  • 行走海岸線|榮成有個青魚灘,魚群曾多到插竿不倒
    am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齊魯晚報訊(記者 張琪)在威海榮成
  • 乳山濱海新區最美海岸線:當「環衛橙」遇上「深海藍」
    一早起床,迎接我們的是熟悉的藍天白雲,伴著陣陣涼風,乳山濱海新區開啟了濾鏡模式,就一個字:美!昨天傍晚,銀灘「醉美」晚霞刷爆朋友圈,碧空如洗,白雲如浪,隨手一怕,皆是美景。「踏著祥雲來,望著彩霞歸」,在銀灘海邊踏浪的遊客們都被這美景深深吸引,駐足觀賞。
  • 濰坊濱海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實現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疊加
    濰坊濱海,昔日「鹽鹼白」已變成了「生態綠」。幾十年來,濰坊濱海人大力開展治鹼改窪工程。2012年4月,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全面動工,曾經廣袤荒蕪的白浪河畔披上了花紅柳青草綠的霓裳。「我們堅持生態立區,實施『水、綠、建築』三個覆蓋,大力推進鹽鹼地生態改良,以自然之力恢復自然,依靠科學規劃、技術創新和拼搏實幹,將昔日的『不毛之地』初步建設成為一座美麗生態宜居新城,貫穿始終的濱海精神,化作了濱海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動能。」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恆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