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9年世界環境日全球主場活動在杭州舉行,會議表彰了第二屆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榮成市委書記江山獲得「中國生態文明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這是榮成在生態環保領域獲得的又一國家級殊榮。
榮譽的背後,是榮成市委、市政府帶領榮成市人民生態立市、久久為功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榮成市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爭當踐行新發展理念排頭兵,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與榮成發展緊密結合,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作為主攻方向,打造「自由呼吸·自在榮成」,讓好空氣、好環境、好生態成為榮成最鮮明的城市特質和最強競爭力。
把綠色作為「自在榮成」底色
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
生態是榮成最大的優勢,擁有藍天、碧水、淨土的美好家園,是每個榮成人的驕傲。
近年來,綠色發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為給群眾帶來更多藍天白雲、綠水青山,標準必須更嚴、行動必須更快,生態榮成建設的行動不斷提速升級。
2015年,榮成市提出打造「自由呼吸·自在榮成」,率先從生態領域破題。同年,召開環保工作推進大會,會上明確提出,「要把綠色作為『自由呼吸·自在榮成』的底色,讓榮成的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空氣更清新。」全面部署實施大氣、水系、土壤、海洋等14個領域的環保綜合整治行動。2016年、2017年,啟動了更深層次的環保整治攻堅行動,制訂了57個政策文件,推動環保整治向縱深發展。2018年又啟動了空氣、水、土壤汙染三大領域防治攻堅戰,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開刀」。
藍天保衛戰,保護天空蔚藍。榮成市把藍天保衛戰作為攻堅戰的「首戰」,制定空氣品質優化行動計劃,對影響空氣品質的突出問題出重拳整治。從2016年6月開始,連續組織開展燃煤電廠、分散燃煤鍋爐、機動車尾氣、工業企業有機廢氣等系列專項整治行動,380臺10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清零,68臺10噸以上鍋爐全部超低排放改造,9臺燃煤機組全部安裝脫硫脫硝除塵設施。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山東省第一,「藍天白雲·繁星閃爍」天數保持在330天以上。
碧水保衛戰,守護生命家園。在源頭治理上,榮成市堅持用「海綿城市」標準推進雨汙分流改造,投資9.4億元,改造道路40多條、110多公裡。市級財政投入11億元建設3處市級汙水處理廠、86處鎮村汙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1100多公裡,城區汙水集中處理率、城鎮汙水處理率分別達到100%和97.2%。實行河長制、灣長制、湖長制「三長聯動」,所有水域環境實現了統管統治,河水及近海水質全部達到相應功能區劃要求,近海水質始終保持國家二類海水水質標準。
淨土保衛戰,守護大地純淨。針對農業生產、農村垃圾等直接影響土環境的問題,榮成市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建立統一的農資配送中心和質量追溯體系,榮成市標準化基地發展到120萬畝,「三品一標」產品產地認定面積達到75%,被評為全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榮成市大力推進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機制,組建4000多人的專職環衛隊伍,每年安排1.2億元財政專項支出,保障「戶保潔、村收集、鎮轉運、市處理」機制運轉。還投資20億元建設歐盟排放標準的固廢處理產業園,實行垃圾焚燒發電、供熱,把垃圾滲濾液處理成中水、廢渣加工成建材,實現全產業鏈清潔利用。
引導企業「綠」中求「金」
決不把歷史遺留的問題再遺留給歷史
行駛在榮成的半島環海路,空氣清新、海景綿延,十公里海岸線盡收眼底。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裡過去港口碼頭多、養殖企業多、經營業戶多,「髒亂差」現象嚴重,一直是環保整治的「老大難」。但短短兩年時間,老舊建築、近海養殖全部拆除,開展了產業策劃和高端旅遊業態招商,13公裡環海景觀公路全線打通,展露出中國北部黃金海岸線的雛形。
「我們決不把歷史遺留的問題再遺留給歷史,要為長遠發展和子孫後代負責,做出我們這代人應該做出的努力。」這是榮成市委書記江山時常說的一句話。
魚粉加工是榮成市多年來的傳統產業,雖然致富一方,但由於企業生產設備落後,汙染治理技術不高,魚粉生產過程中異味問題較為嚴重,為此榮成市在取締關停、企業兼併上持續用力,把186家魚粉企業壓減為13家。
作為全國第一漁業大市,漁業一直是榮成的支柱產業,但近年來,很多海洋食品加工企業能耗高、汙染重、效益低,缺乏長遠競爭力,傳統的海洋食品產業正迫切需要一場產業變革。
面對企業,不搞「一關了之」,而是引導企業從「綠」中求「金」。榮成市以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為契機,從源頭上壓縮淘汰能耗高、汙染大、技術落後的產能,倒逼產業升級,捕撈業向遠洋進軍,養殖業向集約化邁進,海洋食品、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向高端延伸。曾經以醃炸滷曬等粗加工為主的高能耗、高汙染企業,在很多國家級科研院所的幫助下成功轉型,成為年產值過億元的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迅速佔據高端市場。
榮成市還確立了「多做減法、不做加法」的工作思路,制定海岸線、石材礦山等生態修復辦法,對「山海」自然資源注重生態「留白」。近幾年,組織實施了20多億元的12個岸線修復項目,恢復生態溼地2萬多畝,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60%;47處石材礦山只保留5處集中開採區,其餘全部關停修復。
城鄉一體推進生態建設
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初夏的櫻花湖體育公園,白天湖光海色,櫻花夾道,晚上湖光映月、朗照四方,成為市民戶外運動和休閒的樂園。這裡原是城區的一處溼地,2016年榮成市投資1.7億元進行生態修復和景觀打造,建成了集生態涵養、休閒健身、體育賽事等於一體的現代化體育公園,已成功舉辦了三屆濱海國際馬拉松賽、環湖全國自行車邀請賽等精品賽事。這裡還吸引了成千上萬隻鳥類棲息,市民有了「家門口的會客廳」「城市裡的天鵝湖」。
榮成市把良好的生態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真正讓群眾在環保整治中有獲得感、幸福感。
為此,榮成市把生態建設融入到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全過程。近年來,投入123億元實現中心城區54個棚戶區改造全覆蓋,投入2.8億元實現83個老舊小區環境改造全覆蓋。將拆舊與復綠一體推進,把城市空間還給市民,拆出來的城市空間建成34處街角公園,新增城市綠地230萬平方米,讓廣大市民共享綠地空間。
不僅有綠色城鎮,美麗鄉村也同步跟進。榮成市投入9億多元實現農村環境整治全覆蓋,實施針對2萬多戶貧困群眾的「入戶提升、清潔家園」工程,被評為全省首批生態文明鄉村建設示範市。今年又全面啟動「四清」行動,3月份以來,784個整治村拆除違建9800多處,清理草廈子、雞窩等亂搭亂建3.1萬個,廢棄宅基地近2000處。
這幾年榮成市民身邊的「生態元素」越來越多,廣大群眾享受到更加舒適的宜居生活。去年,榮成市被評為全省唯一的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環保整治整出來的是城市長遠發展競爭力
是市民的共同利益,是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在固廢處理應用科普館,實驗小學40多個小學生正在認真接受環保教育;
在山東海之寶海洋科技有限公司,50多名市民走進企業實地了解企業生產和治汙情況;
在崖西河、沽河西支等河段,十幾名人大代表正在實地了解榮成河道生態治理和河長制進展;
……
在榮成,這樣的活動已成為常態。榮成市設立環保開放日,引導社會各界參與,開展「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禁放煙花爆竹等生態文明公益活動,每年參與環保活動的志願者達到8000多人次。
榮成市委書記江山多次指出,「環保整治整出來的是城市長遠發展競爭力,是市民的共同利益,是社會公平正義,必須堅持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榮成市在全社會構建立體化的責任體系,市一級,在全省率先組建由書記、市長牽頭的生態環境委員會,成立由市級分管領導牽頭的11個工作小組,實行環保整治分頭攻堅。鎮一級,利用環保差異化考核辦法,全面加大綠色發展、環保整治等工作的考核權重。村居一級,把網格員和執法力量下沉到基層網格,推動環保執法與公安、檢察機關聯勤聯動,形成了齊抓共管的整治合力。該市還搭建民生110服務平臺,發動社會力量監督舉報環保突出問題。
榮成市還創新將環保工作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在節能減排、汙染防治、督察整改等領域實行信用聯合獎懲,形成了環保執法、社會監督的高壓態勢,累計處罰環保違規企業400多家。
總書記提出的「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現在已成為榮成市民的行動自覺,在全社會形成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環保治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