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 生態環境保護 八大公害事件...

2021-01-09 東方網

原標題:人民網評:生態興則文明興

  「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在剛剛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釋生態文明建設對於改善民生福祉、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永續發展的深遠意義,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做出「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的重大判斷,擘畫了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的藍圖,13億中國人期盼的「美麗中國」前景可期。

  人因自然而生,人不能脫離自然而存在,人與自然的辯證關係,構成了人類發展的永恆主題。然而揆諸一部人類文明史,因為資源粗放利用、自然過度開發、汙染疏於治理導致生態環境衰退,繼而引發文明危機的教訓極為深刻。無論是荒漠化導致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兩大文明隕滅,還是西方國家工業化進程中發生的「世界八大公害事件」,無不說明「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刻道理。塔克拉瑪幹沙漠蔓延湮沒了盛極一時的絲綢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擴張毀壞了敦煌古城,黃土高原因為過度墾荒導致水土流失、溝壑縱橫,這些歷史教訓同樣深刻。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前所未有。抑塵、治源、禁燃,「史上最嚴」環保法管出前所未有好成效;國土綠化深入推進,外媒感嘆中國每年「種出一個愛爾蘭」;從光碟行動到綠色出行,群策群力、人人行動匯聚成綠色生活的大潮……新時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恢弘畫卷,綠色是最厚重的底色,生態文明是最突出的標識。

  過去這幾年,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最大、舉措最實、推進最快、成效最好的時期,也開啟了「生態興」託舉「文明興」、綠色發展引領社會進步的新階段。導引偉大歷史性變革的深層動力,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這一創新理論成果的一大突出貢獻,就在於確立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形成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發展理念。

  一方面,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共生關係。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如果無視自然、徵服自然、破壞自然,對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因此,我們必須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自然。

  另一方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只要我們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就可以統籌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環境質量改善的長遠趨勢值得欣慰,但也有不少硬骨頭要啃、不少老大難問題要治。扛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責任,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生命文明建設,就一定能為中華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美好未來。

相關焦點

  • 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金句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豐富的生態文化。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外出調研,還是參加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體學習,反覆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他所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今天,黨建網微平臺邀大家一起來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說過的金句。
  • 生態環境部氣候司司長: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聯合國氣候變化馬德裡大會上表示,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李高是在「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邊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該邊會由中國新聞社和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聯合主辦。
  • 視頻丨《美麗中國》第四集——生態文明之路
    工業文明時代,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經濟財富,同時也帶來了難以彌補的生態創傷。2018年5月18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鮮明地提出: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制保護生態環境;全社會共同參與,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 深刻理解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定力的內涵
    全黨全國全社會都必須深刻認識到,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絕不僅體現為生態文明理念的樹立,也絕不僅是生態保護、環境治理、美麗中國建設行動,而是建設全面小康這一複雜龐大、各元素相互交織的整體系統中的一個有機鏈條。
  • 生態文明,描繪美麗畫卷(人民觀點)
    「十三五」時期是迄今為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5年我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久前,生態環境部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名單,87個市縣入選。
  • 深刻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原標題:深刻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指明了生態環境的重要屬性和地位。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的今天,深刻認識良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對于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具有重要意義。
  • 完善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總結提煉中國生態治理的成功經驗並上升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可以為世界其他國家解決環境問題貢獻中國智慧,使發展中國家搭乘上中國的「綠色快車」,為推動世界綠色發展、維護全球生態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價值取向  秉持「生態興則文明興」的價值理念。人類社會發展史歸根結底是一部人類與自然、生態與文明的關係史。
  • 四個關鍵詞解讀《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
    《意見》全文共1.7萬餘字,在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密切結合我市實際,立足十一大重點展開,既全面分析了十八大以來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也為各區、各項職能部門制定了明確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任務;不僅以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為「原點」,全面謀劃汙染防治攻堅,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面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  保護生態,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 高三作文關鍵詞⑦|生態
    這與今年與生態相關的重大新聞事件頗多有很大關係,這也是我們歷年來選擇關鍵詞的一個重要參照指標。今年全國兩會上,「生態」「綠色」「環境」「汙染」「垃圾」「藍天」「碧水」「淨土」等一系列熱詞頗為亮眼。無論是習近平總書記「下團組」,還是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或是代表委員議國是,保護生態環境,築牢生態屏障等生態話題,備受關注。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執「生態文明」之筆 勾勒美麗中國新畫卷...
    貫徹落實生態文明理念。「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無論是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亦或是黨的十九大將「汙染防治攻堅戰」列為三大攻堅之一,一系列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決策部署,都體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關係的深邃思考和英明研判。
  • ...解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督察專員徐必久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系統完整,集中體現在「八個堅持」:——堅持生態興則文明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堅持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 圖解近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生態關鍵詞
    ,習總書記曾這樣說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
  • 奮力開創生態環境保護事業新局面——訪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部長...
    70年來,我國先後提出並確立保護環境為基本國策,可持續發展為國家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並確立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文明寫入了憲法和黨章,生態環境保護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和突出。 二是治理力度持續加大。70年來,我國汙染防治方式不斷創新、領域不斷拓展、力度不斷加大。
  • 守護「山海寶庫」,深圳大鵬勇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先鋒
    新區先後獲評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和「中國天然氧吧」。擁有六大「國字號」生態名片,美麗大鵬如何能?■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市前列這令人嚮往的「大鵬藍」背後,是大鵬人「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著這片山海。為保護好大鵬半島這深圳名副其實的「綠肺」和「後花園」,大鵬新區全面推進大氣、水、土壤等汙染防治,生態環境質量穩居全市前列,持續擦亮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招牌。
  • 建設美麗中國——關於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
    中華文明強調要把天地人統一起來,按照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生態環境變化直接影響文明興衰演替。古今中外這方面的事例眾多。
  • 奏響生態文明的長江之歌——長江經濟帶各省市共抓大保護成效顯著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當2016年《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時,黨中央、國務院就用生態文明思想為這一新戰略定下了基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環境保護關係到長江流域的社會長治久安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只有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才能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
  • 治理環境汙染 努力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建設生態文明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一定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環境汙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 2018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習近平在講話中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六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