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五水繞城」城陽打造城市休閒遊憩濱水新高地

2021-01-21 青島新聞網

青島新聞網9月4日訊(記者 任俊峰)河流整治對於提升水環境質量,維護城市生態平衡具有重要作用。記者從城陽區獲悉,近年來,城陽區紮實推進城中河整治工作,針對流經該區的墨水河、虹子河、愛民河、南疃河、小北曲河等五條過城區河道開展過城河道綠化、美化提升工程,從「河道治理、水體利用、生態保護」各個環節入手,全力打造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五水繞城」風景線。

「五水繞城」將大幅提升河道周邊環境。

五條河道納入整治範疇

墨水河、虹子河、愛民河、南疃河、小北曲河是流經城陽區的五條河流,過去一段時間,上述河流存在河道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少量汙水直排河道、河流生態基礎較差等現象,居民反映比較強烈。

南疃河施工現場。

為全面改善河道狀況,提升環境,城陽區從「治、用、保」環節入手,統籌考慮城市防洪、生態保護、環境提升、景觀休閒、產業布局等城市功能和市民需求,充分融入中水回用、海綿城市、自然涵養等技術理念,從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等方面出發,提出「五水繞城」改造工程,全面提升改造過城區河道景觀效果。

改造效果圖。

打造城市休閒遊憩濱水新高地

據了解,城陽區「五水繞城」生態環境提升項目主要是對墨水河、虹字河、小北曲河、南疃河、愛民河等五條過城區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治理長度約23.9公裡。建設內容包括防洪工程、管線工程、景觀工程、電氣照明工程、結構工程等。其中,墨水河生態提升項目已經完工,剩餘四條河詳情如下:

虹字河全長10.1公裡,以「清新啟智,學府為家」為設計理念,將自然與人文生活融為一體,使虹字河成為人文思考空間、大學成長軌跡;愛民河全長2.1公裡,以「怡景悅心,活力恆久」為設計理念,從形態、功能等方面打造一條富有生命力的河道,使愛民河成為濱水活力新聚點;小北曲河全長5.5公裡,以「碧波微漾,品質築城」為設計理念,利用有限的空間塑造無限的可能,實現沿河空間景觀最優化;南疃河全長6.2公裡,以「芳汀含韻,疊彩隱秀」為設計理念,建立城市休閒遊憩濱水新高地。

改造後河道周邊環境將有明顯提升。

「五水繞城」計劃分二期實施

9月1日,城陽區委常委、副區長楊超在做客《民生在線》欄目時介紹,關於五水繞城工作情況,計劃分二期實施:一期2019年至2020年實施虹字河、愛民河改造,二期2020年到2021年實施小北曲河、南疃河改造。

施工現場。

9月3日,記者在南疃河改造現場看到,現場有多輛大型挖掘機正在清理河道淤泥,河岸的步行道景觀鋪設和綠化工程也在同步開展,工程進展非常順利。

改造效果圖。

據介紹,河道治理部分一期工程於2019年10月進場施工。截至目前,共完成清表300000平方米,地形整理完成100000平方米,河道清淤18000平方米,拆除石砌護岸2200米,攔河壩基礎施工10處,給水汙水截汙管線敷設1000米,電力管線敷設1800米,垃圾土外運4200立方米。河道內部分累計完成85%,河道兩側累計完成60%,河道治理部分二期工程,共完成清表68000平方米,地被垃圾清理外運7900立方米,壓頂石拆除3100米,現場壓頂已基本拆除完畢;花壇擋牆拆除690米,現場圍擋支設6400米,拆除硬質河底並外運1800立方米,已完成總工程量30%。

施工現場。

「五水繞城」工程完工後,過城河道將成為城陽區城區防洪屏障、生態綠道、景觀中軸、親水長廊和產業動脈,從而打造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五水繞城」風景線,改善城陽環境水平,提升市民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打造城市濱水遊憩系統 拱墅區園中河將迎來大變身
    園中河休閒區  「一灣清水,綠道繞林淺淺行,兩帶風光,岸上花開緩緩歸」,這是明年夏天,拱墅區園中河將要描繪的景象,據了解,這裡將打造一條集生態、覓趣、休閒、活力為一體的綠色通廊。根據設計方案,園中河將打造成可持續的城市濱水遊憩系統,全面提升城市形象活力和市民生活品質。  什麼是城市濱水遊憩系統?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水岸共建,融合提升,綜合展現河岸邊景觀、休閒、文化等要素,設計上將園中河分成兩段考慮。  一是陽光活力區(西塘河—祥興路):周邊以居住區、商務用地、中小學用地為主。
  • 壩河濱水空間一期正式開工
    壩河濱水空間一期日前順利開工,該工程位於第四使館區,建成後將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景觀之一。  壩河濱水空間一期即使館區示範段位於第四使館區南側,東葦路橋向西至規劃北馬坊路,總長度約650米。  壩河濱水空間全線建設工作體量大,計劃整體設計,分三期實施。
  • 環巢湖流域可建生態休閒遊憩帶(圖)
    文化合肥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的李燕紅認為,放眼內地城市的文化建設逐漸趨於「同質化」的現象,城市的文化個性必不可少。「合肥是文化古城,要精心構建三國文化、包公文化和淮軍文化,以更加開放的氣魄和創新精神凝成新的富有特色的合肥城市文化個性。」
  • 黃浦「一江一河」濱水區的城市客廳喊你來體驗→
    黃浦「一江一河」濱水區的城市客廳喊你來體驗→ 2020-11-23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朝陽:壩河濱水空間一期正式開工 大運河文化帶將添新景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8月18日從北京市朝陽區了解到,日前,壩河濱水空間一期(使館區示範段)順利開工,該工程位於第四使館區,工程建成後,將打造成色彩多樣、文脈豐富、風景優美的濱水空間,成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景觀之一。
  • 如何打造世界級城市濱水區?國外這3個案例給出了答案!
    但更多的濱水區還屬於資質平庸型,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用文化撬動濱水區更新,而採用文化驅動更新的代表案例,當屬利物浦的阿爾伯特碼頭。    02  中厚明德集團  美國伊斯特河南岸,以科創激活地區更新  美國濱水區更新始於20世紀50年代,紐約是第一批加入更新行列的城市,出於防洪的考慮,曼哈頓的濱水更新更側重濱水帶抗擊颶風和市民休閒功能。而一河之隔的伊斯特河南岸,卻發展成為紐約的科技產業三角區。
  • 廣州白鵝潭要要打造「3+2」產業體系、15公裡濱水活力區
    廣州白鵝潭要要打造「3+2」產業體系、15公裡濱水活力區金羊網  作者:李煥坤  2021-01-15 《白鵝潭地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審議通過。
  • 遊憩規劃|基於城市設計的城市遊憩空間整合
    例如,1970年制定的舊金山城市設計計劃中,確定了10項設計標準:舒適性、視覺趣味性、活動、清晰性和便利性、特色、空間的確定性、視景愉悅、多樣性/對比、和諧性、尺度和模式。 Linch在《城市形態》一書中提出了5項設計準則:活力、感知、適宜性、可及性與控制。城市遊憩空間是城市空間的精華所在,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城市遊憩空間設計主要有以下幾個定性標準:①特色性。
  • 魚翔鳥棲、碧波蕩漾,碧道成惠州市民休閒「打卡點」
    童偉告訴記者,5公裡碧道試點段與金葉湖、老金山湖環湖步道,紅花嶂等登山步道相連,與金山水廊相通,串聯城市重要功能組團、各類綠色開敞空間、重要自然與人文節點等,形成全域互聯互通的交通遊憩系統。同時與道路、橋梁等交叉處,均考慮橋下貫通,從而形成完整、無障礙的碧道系統。  「碧道工程包含水資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景觀與遊憩系統五大方面。」
  • 江北區雙溪河將打造濱水綠地開放空間
    △濱水綠地開放空間效果圖昨日(6月30日),記者從江北區政府獲悉,江北雙溪河整治施工方案已獲審批,計劃8月底動工。該工程將打造一個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體育健身等於一體的濱水綠地開放空間。長江蓄水範圍內,只適合耐水淹植被種植;消落帶上布置花海主題景觀營造區域,主要在非陡坎區域選取海棠等分片區種植,打造海棠花谷,塑造古典巴渝景觀文化。根據雙溪河整治方案,在雙溪河周邊規劃了淨化溼地科普、海棠花谷、婚慶設計、休閒健身、民俗風情街區、文化活動廣場、寸灘文化展示等區塊。
  • 青陽縣芙蓉湖:人水和諧 打造城市之「肺」
    12月17日下午,「修身福地·靈秀青陽」鳳觀青陽主題採風活動正式開始,媒體一行首先來到了芙蓉湖城市公園。據芙蓉湖城市公園負責人王健國介紹,芙蓉湖城市公園的建設目的在於為城區居民提供一個集溼地生態保護、城區蓄洪排澇、園林景觀、休閒遊憩、中小學生科普教育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 天津保護海洋生態推進海岸線生態修復 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生態環境
    內容提要: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記者從市規劃資源局昨天組織開展的「讓我們乘風破浪再出發」——守護最美海岸線沿海行主題活動中獲悉,今年以來,本市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生態修復理念,積極推進天津153公里海岸線生態修復,打造親水、濱水、看水的生態環境,讓人們享受到大海之美。「公園去年底完工後,我們帶孩子過來遛彎,近距離親海、看海,挺愜意的。」
  • 153.4公頃城市公園群+22公頃小微綠地 麗澤將建國內首個園林式金融...
    近日,記者從豐臺區獲悉,麗澤金融商務區規劃集中綠地2800畝,將建設中央公園、三環城市運動休閒公園、豐草河生態公園、金中都城遺蹟公園、蓮花河濱水公園五大城市公園群,在二三環之間形成大尺度綠化與城市建設交相輝映的特色景觀。
  • "二水五環十溼田"打造溫榆河公園 建生態留野區保持多樣性
    生態為底:   打造十大特色生態公園組團   溫榆河公園位於北京市域中部,中心城區東北邊緣,範圍30平方公裡,地處朝陽、順義、昌平三區交界,清河、溫榆河兩河交匯處,城市副中心上遊,是重要防洪通道和生態走廊。
  • 城市濱水綠地植物生態群落的設計
    植物是恢復和完善濱水綠地生態功能的主要手段,以綠地的生態效益作為主要目標,在傳統植物造景的基礎上,除了要注重植物觀賞性方面的要求,還要結合地形的豎向設計,模擬水系形成自然過程所形成的典型地貌特徵(如河口、灘涂、溼地等)創造濱水植物適生的地形環境,以恢復城市濱水區域的生態品質為目標,綜合考慮綠地植物群落的結構。
  • 《解放日報》整版聚焦金澤:致力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金澤鎮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發展規劃和市委、區委「十四五」規劃部署,緊緊圍繞區委對青西發展提出的「五個率先」——率先打造世界著名湖區、率先打造創新經濟中心、率先打造生態價值高地、率先打造江南水鄉典範、率先打造鄉村治理樣板的目標,以更加開闊的眼光、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紮實的工作,發揚「搶、拼、實、善」作風,堅持「掛圖作戰」工作模式,站在「十四五」的起點,在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全力推進落實各個重大項目
  • 「兩江四岸」變臉②丨長濱路珊瑚公園片區年底動工 未來將迎來大變樣
    『四帶』(即:山清水秀生態帶、便捷共享遊憩帶、人文薈萃風貌帶、立體城市景觀帶)的目標定位,提出了重塑重慶江與城之界的願景,強調重新連接城市與長江生態,讓公園與消落區交織,實現生態環境優化的同時,加強人與江的互動、提升濱江區域活力。」
  • 【探索】我們身邊有那麼多「海綿城市」項目,還藏著厲害的高科技哦!
    虹灣綠地以綠化種植為主體,實現生態防護、休閒遊憩、雨水收集、科普示範、公共服務、景觀觀賞等多功能的複合統一,體現現代節約型綠地的特徵。邯鄲路等五條城市主幹道的交匯處,是五角場各商圈的交通紐帶。浦江郊野公園通過整合利用水資源、選擇植被、種植植草溝、建設垂直綠化、建設綠色屋頂、鋪設透水路面、建設生態停車場等措施,打造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城市功能體系。
  • 【甲秀評】打造開放經濟新高地 提升樞紐輻射能力
    、分撥及中轉中心,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全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不斷提升貴陽貴安樞紐輻射能力。全力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新高地,要以大通道引領大開放。「絲綢之路首先得要有路,有路才能人暢其行、物暢其流。」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強調「路」對於互聯互通的作用,充分表明通道對於開放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