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
《解放日報》對金澤鎮作整版報導
今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範圍內,青浦區金澤鎮東航路到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康力大道,通過元蕩橋完成連接、正式通車,這也標誌著示範區成立後的首條省際「斷頭路」正式打通,原本往來兩地40分鐘路程被縮短至五分鐘。元蕩橋兩岸修復一新的生態廊道,「月灣聽荷、千帆歸渡、雲汀綠鏈、蘆花飛雪」等全新景色,盡顯江南水鄉韻味,也使這裡成為長三角市民熱衷前往的新晉網紅打卡地。
金澤鎮地處上海市的西部,是上海唯一一個與蘇浙兩省都交界的鎮,是上海的西大門,區域面積108.49平方公裡,是國家生態鎮、國家衛生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全國首批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金澤鎮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的發展規劃和市委、區委「十四五」規劃部署,緊緊圍繞區委對青西發展提出的「五個率先」——率先打造世界著名湖區、率先打造創新經濟中心、率先打造生態價值高地、率先打造江南水鄉典範、率先打造鄉村治理樣板的目標,以更加開闊的眼光、更加昂揚的精神、更加紮實的工作,發揚「搶、拼、實、善」作風,堅持「掛圖作戰」工作模式,站在「十四五」的起點,在融入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全力推進落實各個重大項目,全力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奮楫勇進 投身長三角一體化
金澤鎮同毗鄰的青浦區朱家角鎮,吳江區黎裡鎮,嘉善縣西塘鎮、姚莊鎮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的先行啟動區,金澤鎮正處於這塊區域的中心位置,是國家戰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金澤鎮正勇當示範區建設的探路者、排頭兵和突擊隊,大膽試、勇敢闖,為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青西地區協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道路共通。元蕩橋及滬蘇兩地青浦東航路和吳江康力大道正式通車,斷頭路的打通使上海和江蘇之間又多了一條快速通道,這不僅大大方便周邊居民的出行,進一步推動了兩地經濟的交流,也是推進示範區省級道路互聯互通、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的重大民生工程。
在金澤鎮的另一頭,金澤鎮南新村與周莊鎮東浜村一河相隔。就在去年10月,百年渡口變通途,一座新建的跨省東垞港橋飛架兩地,把兩岸更緊密地連接起來。今年,金澤鎮掛圖作戰,推進村村通1路公交延伸到東垞港橋前,徹底解決了兩岸人民步行往返的最後一公裡。這一項項交通設施一體化建設工程,讓兩岸群眾率先感受到了一體化的便利,讓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
生態共治。水綠長三角,風光無限好。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金澤鎮與毗鄰的江蘇黎裡、錦溪和浙江姚莊等籤訂協同治水協議書,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利用、深化水葫蘆等水生植物及汙染源治理等方面協作,通過具體實施層面的協同協作來破除河湖管治的難點。同時,金澤鎮以三地聯合河長制為平臺,緊密聯繫,深化落實聯合防控,聯合治理工作機制,為重點跨界水體的聯保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全力建設「水清、面潔、河暢、景美」的美麗河湖。
疫情共防。今年年初,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上海唯一與江、浙接壤的鎮,為確保長三角兩地車輛疫情防控檢查的無縫對接,金澤鎮黨委、政府積極對接吳江汾湖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在兩地所屬區領導和公安、組織等部門支持下,將G50金澤高速檢查站、318國道西岑檢查站兩個入滬口前移至318國道蘆墟公安檢查站,開展「一站兩檢查」,從疫情防控上實現了資源共享、運行聯動,查控工作無縫銜接,一體化運作,真正做到了無縫對接長三角,疫情防控一體化。
賽事共享。2020環意自行車RIDE LIKE A PRO長三角公開賽升級亮相「青吳嘉」,自去年成功舉辦以來,今年賽道從青浦延伸至吳江和嘉善境內,總長度為89公裡,其中三分之一路段就在金澤範圍內。這是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內首場聯動三地的大型體育賽事,打造了長三角經典體育賽事IP,並以此推動示範區「青吳嘉」三地間更緊密地聯繫。
人才共育。金澤鎮著眼融入區域全面跨越式高質量發展,依託「青藍工程」等項目,圍繞示範區黨建、一網統辦及一網統管、鄉村治理、文化旅遊等內容,選派優秀的年輕幹部到汾湖、姚莊、西塘等毗鄰街鎮掛職,同時也向三鎮開放多個一線鍛鍊崗位。年輕幹部和業務骨幹在長三角人才交流一線,即錘鍊了信念、錘鍊了能力、錘鍊了作風,也切實為服務國家戰略、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作貢獻。
古今融合 打造江南水鄉典範
最美是江南,能不憶江南。滬蘇浙三地共同組織編制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中提出,在「青吳嘉」交匯之地金澤、黎裡、西塘、姚莊四鎮35平方公裡範圍內要建設「江南庭院、水鄉客廳」。
「最江南」核心區的最美全球邀約吸引著世界目光。今年8月,「江南水鄉客廳」向全球發出邀約,邀請國內外具有國際經驗和高水平設計能力的單位參與,運用國際先進的設計理念,實現水鄉客廳區域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江南水鄉客廳」將依託長三角原點,充分發揮客廳作用,布局建設多樣的創新聚落空間,打造體現示範區生態綠色理念的功能樣板。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是江南的模樣。橋鄉金澤正是長三角「江南水鄉客廳」的重要組成部分,金澤古鎮歷史悠久,因水而興,因橋得名。據史料記載,古鎮原有「四十二虹橋」,所以金澤又被稱為「江南第一橋鄉」,中國「古代橋梁博物館」,有「金澤古橋甲天下」的美譽。如今,七座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古橋依然靜臥在古鎮河港上,古樸典雅、寧靜悠遠。古鎮宋代的頤浩禪寺內,趙孟頫「不斷雲」石刻、700年古銀杏等保留至今。
古鎮一角是金澤工藝社,社區內雜花生樹、鶯燕飛鳴,處處茶藝琴聲、丹青墨香,最宜休閒、雅集。典雅古韻的亭臺樓閣同紡織、琉璃、漆器、紫砂陶藝、古方染織、陶瓷、糕點等江南文化傳統設計、手工藝一起在這裡傳承,為古鎮深厚的江南人文風情作了深厚註解。
金澤鎮和長三角毗鄰地區,自古便是詩情畫意裡的江南,湖蕩縱橫、林田共生的「高顏值」生態,粉牆黛瓦、飛簷翹角的「最江南」文化,吸引著一批批文化、金融、科創等產業的人才和名家慕名而來,到這裡工作和生活,為這座千年古鎮注入著新時期的新活力。
作為旅遊景點,金澤古鎮以清明上河圖為標準,結合「水鄉客廳」建設,錨定古鎮的發展品味,始終堅持保護為先,厚植文化土壤,做好非遺傳承,圍繞江南韻、小鎮味、現代風的發展定位,正在打造一幅春秋水、唐宋鎮、明清屋、現代人交織共融的金澤《清明上河圖》。
金澤古鎮正加強與青西三鎮、環湖古鎮、周邊古鎮群的聯動,推動文旅健康產業的協同發展。金澤積極整合旅遊資源,以「湖鎮聯動」為核心發展策略,緊密圍繞現有歷史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打造宜居、宜遊、宜業的「江南文化」特色小鎮,帶動河(湖)道沿線、周邊古鎮和鄉村的旅遊業發展,將旅遊與農業相結合,以美麗鄉村為基點,結合現狀農田,延伸旅遊產業鏈。
引鳳築巢 打造創新經濟中心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金澤鎮作為上海重要水源地之一,一直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用堅守生態底線的執著,守下一片片寶貴的「綠水青山」。當前,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東風勁吹,金澤的生態優勢也正逐步轉變為發展優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河湖縱橫、藍綠交織的金澤,憑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稟賦,以及緊鄰江蘇、浙江的優越地理位置,成功吸引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籤約落戶。
當華為遇見金澤,正是好風景轉化為了好經濟。今年9月,在長三角國家戰略的加持下,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已正式破土動工,研發中心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更是開啟了「快進鍵」,初步預計基建工程將於2023年完工。
落地金澤西岑地區的華為青浦研發中心項目,秉承高科技元素的現代化工作場所與生態綠色的湖區環境共融共享的建設理念,規劃用地面積約2420畝,擬建建築面積約187萬平方米以上,計劃投資100多億元。它優先承載著華為無線網絡和物聯網研發等業務,是華為面向多元化產業的深度布局。此舉也必將加速高新技術產業集聚金澤,為區域經濟發展提速增能。
華為青浦研發中心的概念規劃圖上顯示,整個華為研發中心將打造「微型經典袖珍城市、現代經典建築博物館」,其中包括廣場小鎮、城市街區、山頂聚落、森林小鎮、城市大學院落、城市經典軸線和水鎮等各具特色的建築,堪稱集服務、住房、交通和辦公等於一體的多功能混合型社區。建成以後,園區內部短駁交通將使用小火車和遊船小艇,水陸交通環環相扣,方便員工在不同建築物之間穿梭。
隨著未來華為研發中心在金澤的建成啟用,金澤鎮也將由「西勞東輸」的人才輸出鎮轉變成為「東才西進」的人才集聚鎮。僅華為青浦研發中心就預計將有3萬餘名科研人才導入金澤。同時,華為到來的產業集聚效應,也將吸引其上下遊產業鏈在周邊積聚,金澤西岑科創中心的規劃也隨之孕育而生。
西岑科創中心,規劃佔地約3000畝,選址在華為研發中心以西區域。科創中心項目將攜手華為一同發展高端信息技術等產業,從規模、能級、要素、路徑、目標等各方面找準發展定位和戰略,圍繞集成電路等相關產業,提升區域產業整體能級,並構建企業辦公、研發中試、技術孵化、生產服務和配套居住為一體的複合型產業社區,全力培育示範區東部創新活力、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產城融合發展的特色中心,集中展示科技研發、智能城市、生態居住等項目,成為長三角示範區重要的創新產業集群。
西岑科創中心還將與軌交17號線、環澱山湖區域、藍色珠鏈等周邊區域形成南北聯動、東西聯動的功能板塊,承接華為溢出效應,布局高端配套商務研發中心,打造高端企業產業集群和文體旅遊等環境友好型產業。促進創新產業縱向延伸、橫向聚集,引進一批投資規模大、產業層次高、創新能力強、帶動潛力足的旗艦型、地標型項目。
未來,金澤將不斷夯實基礎、謀篇布局,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更好地發揮華為的磁石效應、引鳳築巢,以「金融+科技」,為金澤建設「創新湖區城」插上騰飛的翅膀,引領區域實體經濟良性發展,率先打造創新經濟中心,高起點開發、高水平建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東西向創新功能走廊的重要節點。
生態綠色 打造生態價值高地
生態綠色是金澤鎮的一塊金字招牌,也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發展的主基調。金澤鎮水域面積佔總面積四分之一,河湖密布,共有河道336條,上海21處自然湖泊有19處在金澤鎮,經濟果林1940畝,林地面積2.9萬餘畝,陸域森林覆蓋率達20.66%。鎮域內有金澤水庫、青西郊野公園,還有一片堪稱世外桃源的藍色珠鏈。
藍色珠鏈,鏈如其名,這是由金澤大大小小的七個湖蕩漾和一條港串聯而成的區域,總面積約32平方公裡,其中水面積8平方公裡,這裡是上海湖泊水系中最具原生態特質的區域。
金澤鎮域內有30個行政村,農村面廣量大,做好美麗鄉村建設是金澤發展的現實需求。基於此,金澤鎮提出「化綠為金,聚業成澤」的發展口號,以生態綠色為底色,努力打造生態價值高地。
示範區最大的空間在鄉村,鄉村也是金澤地區的主要形態,金澤鎮在有序推進鄉村建設,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上海唯一長在郊野公園裡的村莊——蓮湖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全面建成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示範引領。金澤鎮正通過蓮湖村的品牌效益,輻射周邊村落,繼續以「抓生態、創特色、顯亮點」為目標,明確發展定位,根據不同村莊的特點,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穩步推進區域美麗鄉村建設。
鄉村發展,關鍵在產業。作為農業大鎮,金澤始終以生態基底保護和生態環境特色,持續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按照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生態綠色種植要求,進一步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大力發展綠色品牌農業,培育壯大「哈瑪匠」、「紅柚園」、「老穀倉」等特色農業合作社。同時,不斷加強「金粹大米」、「水源湖大閘蟹」等優質農產品的推廣力度,不斷做優生態獼猴桃、智能一體化繁育澳洲淡水龍蝦等現代農業項目,開闢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新途徑。同時,金澤不斷發展高端農業新業態,拓展新領域,以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為核心業態,注重資源互補、聯動發展,突出產業特色、錯位發展,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金澤鎮還積極謀劃建設以生態水網為特色、智慧產業為支撐、休閒旅遊為亮點的鄉村振興「藍色珠鏈」帶樣板村,精心打造「華為後花園」,承接華為溢出效應。以最合適的方式推動村莊迭代更新,開創區域資本、資源等要素互相融合、互相串聯、互相服務、互相支撐的示範區新局面。同時依託獨特的水資源優勢,始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金澤鎮以河湖治理為重點,全面開展生態小流域新型綜合治理模式,將水資源保護、面源汙染防治、農村垃圾、汙水處理等結合,統籌水林田湖系統治理。金澤鎮在生態環境上突出綠色環保,加強二級水源保護,不斷提升生態競爭力。
金澤鎮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錨固以水為脈、林田共生、藍綠交織的自然生態格局,將自然稟賦生態圈打造成獨一無二的價值生態鏈,以「生態綠色」為主色調,全力打造生態價值高地。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解放日報》整版聚焦金澤:致力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