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報》專版聚焦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2021-01-21 澎湃新聞

2019年9月,徐匯區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列入全國首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成為其中4個人工智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2020年5月,徐匯區人工智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受國務院表彰激勵。

高光時刻 因「匯」而聚

2017年,徐匯區敏銳捕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早啟動、早布局,積極謀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在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慧創新峰會上,徐匯率先啟動了上海首個人工智慧發展集聚區建設,從徐匯的資源稟賦,承擔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的使命擔當,以及區域在資源和生態上與人工智慧高度契合的區域特質,從規劃布局著手,展現促進人工智慧更新迭代的前瞻思考。在產業和功能上,舉辦專業峰會,使徐匯對人工智慧有了不斷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徐匯發揮承接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基礎實力也「無中生有」,從零開始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2018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徐匯濱江舉行,以「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大會吸引40餘個國家4萬餘名嘉賓,17萬人次參會和觀展,包括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在內的335位學術界領軍人物、產業界領袖參會發表致辭、演講,徐匯人工智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加快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徐匯區以大會為契機,全力推進人工智慧與徐匯濱江融合發展這一「一號工程」。

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表示,徐匯將加快打造千億級人工智慧產業,聚焦產業鏈擴大「朋友圈」。建設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微軟、騰訊、華為、商湯等行業龍頭企業落戶,產業集聚規模升級增能。聚焦創新鏈,優化「生態圈」。建設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繼續參與承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構築適配AI產業的綜合環境,吸引以姚期智院士為代表的頂尖科學家匯集,激發出不竭的創新活力。聚焦價值鏈,做強核心「功能圈」,以徐匯濱江為核心,建設高標準的AI空間,面向未來完善產業布局。西岸智慧谷建成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AI Tower)等載體,向南延伸建設北楊人工智慧小鎮(AI Town),培育AI總部生態,努力為創造上海發展新奇蹟打造新增長極。

圍繞這一總體願景,徐匯區抓住並放大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溢出效應,人工智慧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2018年,徐匯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總產出達到210億元,同比增長30.3%;2019年,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總產出攀升至292億元,同比增長38.98%,連續兩年保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長;2020年一季度,全區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總產出同比增長24.1%,在疫情中實現逆勢飛揚。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建設在快車道上行穩致遠。

「雙T」戰略 載夢起航

2018年9月,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聚首徐匯濱江,徐匯人工智慧發展「T計劃」正式發布。圍繞「TOP&TOMORROW」(面向高端、引領未來)願景目標,強化「TECH&TALENT」(技術創新、人才匯聚)核心支撐,打造「TOWER&TOWN」(AI大廈、AI小鎮)戰略載體。

AI TOWER——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

又稱「AI大廈」,位於龍耀路、雲錦路口,以「鳳棲西岸」設計概念,打造錯落有致的雙子塔樓及裙樓的整體布局,聚力打造集總部辦公、國際交流、應用展示、研發轉化為一體的綜合型地標。

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AI Tower)

目前,AI大廈已投入使用,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等高端研究平臺,微軟、華為、阿里、聯影、明略、依圖等頭部企業,全球人工智慧高校學術聯盟、AI青年科學家聯盟等高端學術交流組織等均已籤約,部分企業已完成入駐。大廈頂層AIWindow人工智慧展廳和低區AI Hub人工智慧創新孵化中心已同步建設,一條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豎起來」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正在AI大廈「當空舞」。在AI大廈這一人工智慧產業地標旗艦下,包括綠地匯中心、東航濱江中心、航匯大廈以及在建中的濱江城開中心、阿里巴巴、網易、小米、騰訊華東總部、夢響強音等一批載體,將支撐起浦江之濱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集中布局以人工智慧為主的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型企業及生態鏈企業,帶動千億級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建設。

上海西岸

AI TOWN——北楊人工智慧小鎮

位於徐匯華涇鎮外環以內,總建築容量超100萬平方米,小鎮對標全球科創社區樣本,結合徐匯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城區氣質,形成疏密有度的空間布局、宜居宜業的基礎保障、親和宜人的生態環境、完整高效的實施機制等四大創新特色,聚焦智慧創新源、智慧服務源、智慧生活源三大功能板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人工智慧全域應用示範區、國際化智能產城融合區。

北楊人工智慧小鎮效果圖

北楊人工智慧小鎮於2019年12月30日舉行奠基儀式,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6月正式開工,作為國內領先的網絡可視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徐匯區內上市企業恆為科技已多次洽談入駐意願。

下一步,徐匯區將依託以AI大廈為核心的西岸智慧谷和AI小鎮兩個百萬平方米的空間載體支撐,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總部中心和產城融合的智慧街區,構築AI高地,通過AI賦能,讓「智聯世界、無限可能」成為現實。

AI徐匯 未來可期

2020年5月,徐匯人工智慧產業作為上海唯一一個人工智慧戰略新興產業集群被國務院表彰,將以更強力度、更大規摸、更快速度,構築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力爭到2022年,再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AI骨幹企業和數字驅動型企業,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產業規模再翻一番,達到1000億元。

對徐匯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徐匯企業同樣寄語期許。

西岸傳媒港、智慧谷

騰訊公司副總裁、華東總部總經理張立軍談到,騰訊優圖實驗室之所以在上海迅速發展,與徐匯完善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有重要關聯。「徐匯行政服務中心的綜合信息平臺上有全區每條路段的實時影像,對建設智慧城區來說,就有了最理想的基礎設施網絡。」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在微軟與徐匯區政府、上海儀電集團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時曾表示:「通過與徐匯區優勢互補,著力進行人工智慧在各行業落地最後一公裡的創新研發。」

今年1月,期智研究院落戶徐匯濱江AI大廈。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說,「研究院看重上海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自身定位和發展空間,入駐現代感十足的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將與阿里巴巴、華為、微軟等諸多尖端信息科學產業企業毗鄰,必將碰撞出許多基礎研究與應用場景間的火花。」

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主會場

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表示,徐匯區將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的大方向、大邏輯、大趨勢,以更加開放、創新、包容的姿態,與AI一起奔跑。面向未來,徐匯將著力打造「四個最」:一是打造最精準高效的AI生態。瞄準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最適合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和企業加速集聚的制度供給試驗田。二是打造最開放創新的AI平臺。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支持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搶佔AI發展「制高點」。三是打造最高端集聚的AI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四是打造最智慧共享的AI城區。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讓市民實實在在享受到安全、便捷、有品質的智能生活。

人工智慧時代大門已經敞開,徐匯將放飛想像力,勇闖無人區,鞏固先發優勢,服從服務於國家和上海戰略,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結合,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治理,為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慧高地貢獻徐匯智慧、徐匯力量和徐匯樣本。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解放日報》專版聚焦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山東濟南「從無到有」成功培育口罩產業集群
    最大口罩產業集群有望在濟南形成  4月2日,濟南機場海關為山東捐贈英國的第二批防疫物資開闢綠色通道,該批物資包括380萬隻口罩、1萬隻護目鏡、2萬盒連花清瘟膠囊、5.9萬個健康包,計25.6噸,貨值852萬元。  濟南順意康醫療器材廠、山東星之誠生物科技等企業獲得二類醫療器械生產資質,博科生物已規劃多廠區生產口罩。
  • 規模「從小到大」 品牌「從無到有」 鏈條「從短到長」 青龍縣域...
    規模「從小到大」 品牌「從無到有」 鏈條「從短到長」 青龍縣域特色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2020-10-2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規劃256萬平方米,又一雷射產業集群興起
    中國光學學會雷射加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廣州光學學會理事長張慶茂介紹,我國雷射行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過程。尤其是最近10年,工業雷射應用市場規模增長超過10倍,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增長了十幾倍。在我國雷射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仲愷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許多圍繞雷射的項目紛紛落地。
  • 《解放日報》整版聚焦金澤:致力打造世界級濱水人居文明典範
    12月25日《解放日報》對金澤鎮作整版報導科創中心項目將攜手華為一同發展高端信息技術等產業,從規模、能級、要素、路徑、目標等各方面找準發展定位和戰略,圍繞集成電路等相關產業,提升區域產業整體能級,並構建企業辦公、研發中試、技術孵化、生產服務和配套居住為一體的複合型產業社區,全力培育示範區東部創新活力、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產城融合發展的特色中心,集中展示科技研發、智能城市、生態居住等項目,成為長三角示範區重要的創新產業集群。
  • 新華社特別關注:徐匯濱江飄起這片「雲」
    「疫情期間社區防控,所有人都認識到了數位化的重要性,數據的打通讓疫情後期的響應機制更加順暢,這些都將為產業轉型提供更多的可能。」迴旋,挖掘新經濟韌勁到3月中旬,上海聯影智能100餘名研發和市場人員,已經在徐匯濱江的臨時辦公點戰「疫」了20餘天。
  • 從無到有 由小到大——上高縣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紀實
    初秋時節,走進上高縣魅動電子信息產業園,只見寬敞的展廳內陳設著耳機、音響、智能檯燈等一系列高端電子產品,車間內工人們正在加緊趕製訂單……上高縣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穩定綠色食品、鞋業等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
  • 河南發文:到2025年,我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目標】到2025年,我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根據《方案》,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目標:到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 臨港正在形成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
    根據《總體方案》,新片區將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對新片區內符合條件的從事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民用航空等關鍵領域核心環節生產研發的企業,自設立之日起5年內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這一舉措將加快推進臨港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的發展。
  • 智聚臨港,合啟未來,2020上海臨港人工智慧開發者大會成功舉行
    本次大會旨在貫徹落實關於打造人工智慧等世界級產業集群的要求,響應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位化轉型的重大戰略部署,加快臨港新片區前沿產業布局,構建開源創新賦能的人工智慧技術生態,切實解決人工智慧開發者的真實需求。
  • 5年內河南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目標】到2025年,我省形成數個萬億級產業集群  根據《方案》,我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明確了目標:到2022年,製造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比重3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佔營業收入比重達到1%,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
  • 「十三五」期間湖南已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科技創新成果顯著
    「十四五」期間,湖南力爭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高地取得重大進展;力爭到2035年,基本實現打造國家先進位造業高地的目標。成績: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初成 科技創新成果顯著「十三五」期間,湖南製造強省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已基本形成三大世界級產業集群——工程機械、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航空動力產業集群。
  • 張家界市工信局召開生物醫藥(植物提取)產業集群發展座談會
    紅網時刻張家界11月18日訊(通訊員 宋茜)為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努力打造「三個高地」,擔當「四新」使命,落實五項重點任務,全面推進位造強省建設,優先發展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促進張家界市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搶抓政策機遇,錨定主攻方向,聚焦短板弱項
  • 深圳國家高新區有望擴區!南山、坪山做兩核,打造新興產業集群
    02 聚焦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產業。 ★到2020年,打造三個千億級產業集群,集聚各類人才超過35萬人,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65件以上,實現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到5%以上的國際領先水準。
  • 【園區產業集群專題系列報導】來賓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集群...
    >廣西福斯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環保生活用具11月30日,來賓日報來賓晚刊版報導了來賓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集群發展情況,現原文轉載。當前,我市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集群共有存量企業28家,其中規上企業18家,主要以製漿、糖深加工、原紙及深加工、蔗漿深加工、環保餐具為主。11月23-25日,記者跟隨來賓市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集群指揮部(以下簡稱「指揮部」)工作人員到廣西來賓東糖紙業有限公司和廣西福斯派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見證我市高端環保生活用品輕工產業的發展和轉型。
  • G60科創走廊兩年兩升級 7大先進位造業形成產業集群
    G60九城市擁有張江高科技園區、蘇州工業園區、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等42個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科技產業園區。  2016年,上海松江啟動G60科創走廊建設,此後不斷升級,從區級發展戰略上升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 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動能強勁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新民晚報訊 (記者 唐聞宜 通訊員 呂正龍 )突出以商引商,邀請上下遊配套企業走進鹽城,推動產業鏈式發展,構建完整產業發展體系,全力打造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昨天,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開幕。郜野喬 攝(下同)隨後,鹽城市市長曹路寶在作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情況及產業政策推介時表示,面向未來,鹽城有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政策導向,有「十三五」發展奠定的良好基礎,有「十四五」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電子信息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 華為洪方明:5G+雲+AI推進城市智能升級、企業數位化轉型、產業集群...
    如今,廣州大力推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通過科技激活實業,加速產業智能升級。今天,12月2日,在「智數廣州·進而有為」華為廣州城市峰會2020上,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表示,廣東省、大灣區作為中國最有活動力的經濟體,產業結構豐富,千行百業一直以來繁榮發展。
  • 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初稿形成 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內容提要:京津冀工信部門產業合作對接機制不斷完善,目前,三地正在開展《面向「十四五」京津冀產業協同布局》課題研究,編制形成《京津冀產業協同規劃(建議稿)》初稿,共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汽車等三地優勢產業,聯手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
  • 推進「材料湘軍」產業集群建設,第四屆新材料新工藝高峰會議舉行
    新湖南客戶端12月3日訊(通訊員 姜河 陳莎)聚焦新材,智創未來。今天,第四屆新材料新工藝高峰會議在長沙拉開帷幕。會上,來自國內外的行業專家和學者,圍繞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增材製造、特殊環境複合材料、高分子材料技術、高強韌鈦合金等前沿領域最新科研成果及發展現狀展開研討。
  • 聚焦「菜經濟」 江蘇打造千億級綠色蔬菜產業
    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頂住疫情汛情「兩個考驗」,全省綠色蔬菜產業實現逆勢增長,呈現蔬菜生產保持穩定增長、綠色高效技術加快推廣、農機農藝融合加快突破、新產業新業態加快發展的特點。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蔬菜面積、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和1.5%,其中新認定綠色蔬菜基地298個,綠色蔬菜播種面積達701萬畝、產值6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