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徐匯區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列入全國首批6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成為其中4個人工智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之一。2020年5月,徐匯區人工智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受國務院表彰激勵。
高光時刻 因「匯」而聚
2017年,徐匯區敏銳捕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早啟動、早布局,積極謀劃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在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慧創新峰會上,徐匯率先啟動了上海首個人工智慧發展集聚區建設,從徐匯的資源稟賦,承擔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重要承載區的使命擔當,以及區域在資源和生態上與人工智慧高度契合的區域特質,從規劃布局著手,展現促進人工智慧更新迭代的前瞻思考。在產業和功能上,舉辦專業峰會,使徐匯對人工智慧有了不斷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徐匯發揮承接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基礎實力也「無中生有」,從零開始打造人工智慧產業集群。
2018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徐匯濱江舉行,以「人工智慧賦能新時代」為主題的大會吸引40餘個國家4萬餘名嘉賓,17萬人次參會和觀展,包括諾貝爾獎、圖靈獎得主在內的335位學術界領軍人物、產業界領袖參會發表致辭、演講,徐匯人工智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加快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徐匯區以大會為契機,全力推進人工智慧與徐匯濱江融合發展這一「一號工程」。
徐匯區委書記鮑炳章表示,徐匯將加快打造千億級人工智慧產業,聚焦產業鏈擴大「朋友圈」。建設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微軟、騰訊、華為、商湯等行業龍頭企業落戶,產業集聚規模升級增能。聚焦創新鏈,優化「生態圈」。建設國家雙創示範基地,繼續參與承辦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構築適配AI產業的綜合環境,吸引以姚期智院士為代表的頂尖科學家匯集,激發出不竭的創新活力。聚焦價值鏈,做強核心「功能圈」,以徐匯濱江為核心,建設高標準的AI空間,面向未來完善產業布局。西岸智慧谷建成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AI Tower)等載體,向南延伸建設北楊人工智慧小鎮(AI Town),培育AI總部生態,努力為創造上海發展新奇蹟打造新增長極。
圍繞這一總體願景,徐匯區抓住並放大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溢出效應,人工智慧產業實現了「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優」的跨越式發展。2018年,徐匯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總產出達到210億元,同比增長30.3%;2019年,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總產出攀升至292億元,同比增長38.98%,連續兩年保持30%以上的高位增長;2020年一季度,全區人工智慧相關產業總產出同比增長24.1%,在疫情中實現逆勢飛揚。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建設在快車道上行穩致遠。
「雙T」戰略 載夢起航
2018年9月,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聚首徐匯濱江,徐匯人工智慧發展「T計劃」正式發布。圍繞「TOP&TOMORROW」(面向高端、引領未來)願景目標,強化「TECH&TALENT」(技術創新、人才匯聚)核心支撐,打造「TOWER&TOWN」(AI大廈、AI小鎮)戰略載體。
AI TOWER——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
又稱「AI大廈」,位於龍耀路、雲錦路口,以「鳳棲西岸」設計概念,打造錯落有致的雙子塔樓及裙樓的整體布局,聚力打造集總部辦公、國際交流、應用展示、研發轉化為一體的綜合型地標。
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AI Tower)
目前,AI大廈已投入使用,上海期智研究院、上海樹圖區塊鏈研究院等高端研究平臺,微軟、華為、阿里、聯影、明略、依圖等頭部企業,全球人工智慧高校學術聯盟、AI青年科學家聯盟等高端學術交流組織等均已籤約,部分企業已完成入駐。大廈頂層AIWindow人工智慧展廳和低區AI Hub人工智慧創新孵化中心已同步建設,一條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豎起來」的人工智慧產業鏈正在AI大廈「當空舞」。在AI大廈這一人工智慧產業地標旗艦下,包括綠地匯中心、東航濱江中心、航匯大廈以及在建中的濱江城開中心、阿里巴巴、網易、小米、騰訊華東總部、夢響強音等一批載體,將支撐起浦江之濱建築面積120萬平方米的西岸智慧谷,集中布局以人工智慧為主的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型企業及生態鏈企業,帶動千億級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建設。
上海西岸
AI TOWN——北楊人工智慧小鎮
位於徐匯華涇鎮外環以內,總建築容量超100萬平方米,小鎮對標全球科創社區樣本,結合徐匯獨特的資源稟賦和城區氣質,形成疏密有度的空間布局、宜居宜業的基礎保障、親和宜人的生態環境、完整高效的實施機制等四大創新特色,聚焦智慧創新源、智慧服務源、智慧生活源三大功能板塊,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人工智慧全域應用示範區、國際化智能產城融合區。
北楊人工智慧小鎮效果圖
北楊人工智慧小鎮於2019年12月30日舉行奠基儀式,目前已完成前期工作,6月正式開工,作為國內領先的網絡可視化解決方案提供商,徐匯區內上市企業恆為科技已多次洽談入駐意願。
下一步,徐匯區將依託以AI大廈為核心的西岸智慧谷和AI小鎮兩個百萬平方米的空間載體支撐,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總部中心和產城融合的智慧街區,構築AI高地,通過AI賦能,讓「智聯世界、無限可能」成為現實。
AI徐匯 未來可期
2020年5月,徐匯人工智慧產業作為上海唯一一個人工智慧戰略新興產業集群被國務院表彰,將以更強力度、更大規摸、更快速度,構築國際領先、國內一流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力爭到2022年,再集聚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AI骨幹企業和數字驅動型企業,人工智慧相關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到「十四五」期末(2025年),產業規模再翻一番,達到1000億元。
對徐匯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徐匯企業同樣寄語期許。
西岸傳媒港、智慧谷
騰訊公司副總裁、華東總部總經理張立軍談到,騰訊優圖實驗室之所以在上海迅速發展,與徐匯完善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有重要關聯。「徐匯行政服務中心的綜合信息平臺上有全區每條路段的實時影像,對建設智慧城區來說,就有了最理想的基礎設施網絡。」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兼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洪小文在微軟與徐匯區政府、上海儀電集團共同籤署合作備忘錄時曾表示:「通過與徐匯區優勢互補,著力進行人工智慧在各行業落地最後一公裡的創新研發。」
今年1月,期智研究院落戶徐匯濱江AI大廈。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長姚期智說,「研究院看重上海在全球創新網絡中的自身定位和發展空間,入駐現代感十足的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將與阿里巴巴、華為、微軟等諸多尖端信息科學產業企業毗鄰,必將碰撞出許多基礎研究與應用場景間的火花。」
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主會場
徐匯區區長方世忠表示,徐匯區將牢牢把握人工智慧發展的大方向、大邏輯、大趨勢,以更加開放、創新、包容的姿態,與AI一起奔跑。面向未來,徐匯將著力打造「四個最」:一是打造最精準高效的AI生態。瞄準最高標準、最好水平,打造最適合人工智慧高質量發展和企業加速集聚的制度供給試驗田。二是打造最開放創新的AI平臺。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慧科技創新體系,支持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搶佔AI發展「制高點」。三是打造最高端集聚的AI產業。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四是打造最智慧共享的AI城區。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讓市民實實在在享受到安全、便捷、有品質的智能生活。
人工智慧時代大門已經敞開,徐匯將放飛想像力,勇闖無人區,鞏固先發優勢,服從服務於國家和上海戰略,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結合,賦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和高水平治理,為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慧高地貢獻徐匯智慧、徐匯力量和徐匯樣本。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解放日報》專版聚焦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