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教育 多元化綜合素質培養需求所在

2020-12-06 中華網廣東站

原標題:森林教育回歸戶外後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教育能有多少種形式?隨著觀念的轉變,在傳統教育之外,一些走在先鋒行列的創新型教育機構開始不斷發展,從不同維度探索著教育的可能性,也拓寬著教育的邊界。在這其中,森林教育就是不斷發展的形式之一,也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逐步走進了家長和孩子的視野。而隨著國務院相繼頒布了與體育、美育有關的政策利好,也讓家長們逐步意識到孩子多元化綜合素質培養的需求所在,以森林教育為代表的創新教育形式漸漸浮現在公眾面前。

國外體系成熟國內市場漸起步

何為森林教育?這種教育形式有哪些不同之處?此前美國作家Richard Louv曾寫了一本名為《Last Child in the Woods(林間最後的小孩)》的書。在他看來,現代社會裡兒童長期接觸不到原生態的大自然環境,被「去自然化」,是一種可怕的現象。這種大自然和兒童之間的斷裂,對兒童的發展有著極為不利的影響。

而森林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將孩子重新放回到自然環境中,將「森林」(大自然)作為一種載體,幫助孩子在其中進行一系列戶外運動,提高兒童在認知、社交、情感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是一種長期的教育過程。

據了解,在德國,森林教育已經發展出一套非常成熟的體系,目前德國也共有1500家森林和自然幼兒園。除了德國之外,丹麥、瑞典等多個北歐國家也在森林教育方面探索頗深。除此之外,森林教育面向的青少年兒童群體也多集中在幼兒教育領域,甚至丹麥還將森林教育理念寫進了幼兒教育課程中。

而國內的森林教育在這幾年剛剛起步,目前北京已經出現了多家森林幼兒園,也有機構圍繞森林教育開展各種各樣的戶外項目,通過項目來培養孩子們的綜合能力。坐落在北京近郊、毗鄰香山的太陽山谷森林學校就是這樣一家以森林教育為主業的機構。

注重探索形式國際校學生更青睞

記者走進這間森林學校發現,營地裡隨處可見孩子們搭建起來的木屋,有老師正在組織孩子們上木工課,也有更多的孩子在山間嬉戲奔跑。據了解,太陽山谷森林學校隸屬於太陽守望者這一青少年探索教育品牌。太陽守望者創辦於2010年,距今已有十年的時間,旗下除了森林學校,還有太陽守望者戶外探索學校、黃河漂流學校、禾溪森林童樂園以及培訓團隊太陽學院。

「創辦森林學校的契機可能源於三個方面,首先,作為在傳統教育體系裡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我們會對這個體系有非常深刻的個人感受。在我十二三歲的時候,我會懷有一種憧憬,長大後去做一個我理想中的學校,而不是單純灌輸式的模式。」太陽守望者創始人三皮和記者分享了他創辦森林學校的心路歷程。

創辦太陽守望者之前,三皮曾在知心姐姐團隊工作,給全國各地的小朋友和家長寫回信。「那時候,我發現每年有很多孩子在發出求救的聲音,看到信箱的時候,我就會產生一種聯想,如果沒有人去關注這些孩子,他們就有可能變成新聞事件中的主人公。」而從2010年開始,戶外運動在中國迎來了快速興起的階段。「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發現我個人憧憬的教育與我戶外項目、戶外冒險的愛好可以完美結合在一起,在這種契機下,太陽守望者就此誕生。」三皮表示。

在十年的時間裡,太陽守望者的項目多集中在沙漠、戈壁和雨林等自然環境裡,用每年幾次的戶外項目磨練少年的心性和品格。而十年時間中,森林教育也更加廣泛地為人所知,不斷被家長們所關注。多次參與太陽守望者「山河勇士項目」活動的女孩付依贊,目前正準備申請美國的高中,在申請文書中,她將多次參與戶外項目的經歷寫了進去。付依贊的媽媽也表示,「在經歷過戶外冒險後,付依贊內心已經擁有了我們不曾去過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森林教育 回歸戶外後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教育能有多少種形式?隨著觀念的轉變,在傳統教育之外,一些走在先鋒行列的創新型教育機構開始不斷發展,從不同維度探索著教育的可能性,也拓寬著教育的邊界。在這其中,森林教育就是不斷發展的形式之一,也在這幾年的時間裡,逐步走進了家長和孩子的視野。
  • 日本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計入中考總分轉動教育「指揮棒」
    日本學生學習評價的最大亮點是學生初中三年的學習狀況綜合評價(綜合素質評價)的累計分數按照固定比例,直接計入高中錄取總分,此舉對於完善基礎教育學習評價和改革中高考入學選拔具有借鑑意義。新學習指導要領將《學校教育法》的培養「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標具體分成各種資質、素養和能力指標細化到學科教學內容中,將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領導力、規劃力、創造力、積極性和意志力,以及關愛他人、心地善良、情感豐富等非認知要素作為評價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石鑫校長眼中適合的「教育」  適合的教育就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個性特長發展需求的教育,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教育,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所需求的教育。  業內和坊間都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的說法,而江蘇省海門中學則是南通教育當之無愧的標杆。
  • 專家談未來教育:好的教育應是全程踐行素質教育
    中新網北京11月29日電 28日,以「聚焦教育改革,共話未來教育」為主題的中國教育明德論壇2020年年會暨第十九屆全國基礎教育學習論壇在北京舉行。諸多教育領域專家學者聚焦教育前沿動態,解讀教育改革政策,熱議未來教育。
  • 綜合素質評價:激發每個學生的潛能
    評價對於學生發展來說,具有鮮明的導向作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更是如此。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如何實施、結果怎樣使用,對學校及教師來說是一個需要鑽研的課題。2016年,北京市育英學校在《北京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框架(試行)》基礎上,構建了基於課程內容維度的育英綜合素質評價框架,包括基礎課程評價、修身課程評價、發展力課程評價,整體涵蓋了思想道德、學業水平、個性發展等六個評價內容,採用積分式評價方式,通過「育英學校課程評價管理平臺」與「北京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平臺」實時記錄學生成長印記。
  • 改變"填鴨式"教育,飛行學員在"自主"中提升綜合素質
    據了解,新大綱下發以來,該旅將首次在高原組織學員施訓,為此,他們嚴格按照大綱的相關要求,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改變「填鴨式」教育,確保學員個性充分發揮,在「自主」、「自由」中提升學員綜合素質的熱潮。飛行學員是空軍未來作戰的「主體」,他們即是飛行員、也是戰鬥員、又是指揮員。
  • 嶽陽市教育體育局關於印發《嶽陽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
    主要職責:審定我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宣傳我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相關政策;審核縣市區普通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實施細則;指導全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對全市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進行督查。(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市教育體育局基教科。
  •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
    立德樹人不是兩個並列概念,而是科學統一的,樹人是立德的目標和價值旨歸,立德是樹人的要求和前提;培育人才必須堅持立德為先,這是根本的要求,立德的基礎性、規定性作用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樹人是在德育目標指導下的教育行為,涵蓋比較廣泛,是全方位的素質、知識、能力的培養。
  • 探尋綜合素質評價「落地」的校本化實踐路徑
    作者:王洪席/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教育考試與評價研究院研究員;王晨/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 《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綜合素質評價由學校組織實施。
  • 解讀「綜合素質評定」,助力最新一屆高中生
    《廣東省教育廳關於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實施辦法》,從2018年高一新生實施!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簡稱綜合素質評價)是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的觀察、記錄、分析,是發現和培育學生良好個性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制度。
  • 藍色教育進校園 探索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尚青龍 李滄區教育和體育局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發展,推進藍色海洋教育進校園工作,積極探索出具有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對海洋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探索海洋奧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培養新型海洋人才奠定基礎。
  • 浙江啟動實施初中校長素質提升計劃
    提高高質量育人綜合改進的能力 深入學習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原理和機制,樹立先進的教育質量觀,了解、掌握高質量育人綜合改進的基本框架、方案制定的基本技術和實施推進方法,提升初中校長問題解決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綜合改進能力。
  • 西安壹洋堂教育Mall盛裝啟航 著力打造新型素質教育綜合體
    一、新平臺——素質教育綜合平臺的打造   「我們將重點引進素質教育品牌機構,並始終秉持合作共贏的原則,為入駐機構提供高品質服務;同時著力打造共享教室、中小機構孵化平臺,為中小型教育培訓機構和教育創業者提供發展機會,爭取成為國內一流的新型素質教育服務平臺。」
  • 綜合素質評價的量化路徑
    綜合素質評價中的量化數字,僅僅是學生某個屬性水平的一種表徵。這種表徵方式成立或不成立,科學或不科學,首要的問題不是給出的數字有多少位,而是要確認數字系統與所要測量客體某種屬性特徵的對應關係。   綜合素質評價是實踐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能有效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從根本上扭轉唯分數、唯考試等弊端的重要措施。
  • 李滄教育,比您聽說的更精彩 : 海洋教育篇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曲順 青島報導   李滄區教育和體育局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發展,推進藍色海洋教育進校園工作,積極探索出具有李滄特色的「五個一」海洋教育模式,提高學生對海洋的認知水平,激發學生熱愛海洋、保護海洋、探索海洋奧秘的責任感和使 命 感,為培養新型海洋人才奠定基礎。
  • 構建科學教育新體系 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
    論壇以「科學教育與創新型科技人才培養」為主題,從科學教育的理論與方法、應用與實踐以及新工科建設出發,交流科學教育研究成果,分享國際科學教育優秀案例,面向創新人才培養的重大需求,促進我國科學教育研究水平的提升,推動科學教育發展。
  • 隱含於素質教育背後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針對應試教育的弊端提出來的,應試教育是以一種以應付考試為目的的教學模式。只關注少部分優秀的學生,看不到大多數的普通學生。而素質教育能夠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
  • 開展國際教育 培養有世界眼光的現代人
    >關鍵詞:國際化 國際化教育 教師 學生 培養當前,教育的全球化已經成為教育發展的一種趨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6年的大會上界定了教育使命的基礎,並明確提出了教育的最終目標為培養「世界公民」;之後又以「學會關心」為口號,要求學校教育培養兒童的「地球村」意識,關心整個人類、整個地球。
  • 廣東首個森林生態綜合示範園落成啟用 有康養還有自然教育
    廣東首個森林生態綜合示範園落成啟用 有康養還有自然教育 2020-11-26 21:32 來源: 南方plus
  • 北塔資本王潛:當我們談論素質教育時,究竟談論的是什麼「素質」?
    因此,在這個學段上的教育產品需要照顧到學生和家長多方的體驗——此時家長會希望我們的教學服務內容,不僅能夠提升學生某方面的素質,還要和未來的升學有一定的相關性,比如說英文戲劇、演講口才、綜合辯論、邏輯能力等等;同時認識到學生的訴求也非常重要,需要照顧到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給他們提供一個展現自身魅力的社交場合,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