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2020-12-02 中國新聞網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掃描二維碼看精彩視頻

  校長檔案

  石鑫: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中學特級教師,教授級高級教師,中國教育改革風雲人物,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江蘇省重視體育工作校長、江蘇省會考先進工作者、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個人。

  石鑫校長眼中適合的「教育」

  適合的教育就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就是適合學生個性特長發展需求的教育,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教育,也是符合時代發展所需求的教育。

  業內和坊間都有「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的說法,而江蘇省海門中學則是南通教育當之無愧的標杆。多數人認可這個答案時首先會想到它多年來漂亮的高考成績單,2018年海門中學高考本一上線率達94.3%,本二上線率100%。因而這樣傲人的成績常常與「縣中模式」、「應試教育」關聯在一起。

  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代表著國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定最高水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通過筆試的海門中學學子,在面試中還沒有被淘汰的。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石鑫說,「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不矛盾,更不是對立面。教育是按照教育規律來辦事,適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適合時代發展規律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蔡蘊琦 張琳 攝像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陳儼

  記者探訪

  北大120周年慶發喜報感謝這所「縣中」

  江蘇省海門中學創建於1912年,時稱「私立海門中學」,其前身為「師山師院」,曾培養出了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校。時任民國教育總長、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親題《海門中學校》校匾。這塊百年傳承的校匾至今仍高高掛在海門中學最顯眼的門頭。

  前一天,石鑫校長剛剛結束了北京之行,他作為全國120位名校長(江蘇有6名)之一受邀參加了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典禮。北京大學向海門中學頒發了喜報,以表揚其在讀學子取得的優異成績,肯定和感謝培養、輸送高素質畢業生的高中。不止受北大、清華青睞,石鑫校長還舉出了南大的例子。2017年海門中學38位學子考入南京大學,南京大學一位副校長親自到海門中學給準新生頒發錄取通知書。這位副校長說,他第一次到海門中學,來之前特意做了一項統計:南京大學在讀的海門中學學子總共有127人,其中125人的成績排在各院系的前50%,比例相當高。石鑫校長說,這至少說明了三點:一是海門中學的學生後勁足,進了大學仍然認真讀書;二是學習能力強;三是中學開設的課程,給他們後期發展以充分的支撐。

  大眾口中說到的「縣中模式」常帶有歧視意味,石鑫校長談到這一點有些激動,他說,這是對縣區級高中的誤解。「如果他們來看一看就知道了,藝術節、科學節、模聯大會……我們學校的活動豐富多彩。不比大城市裡的學校差,反而有獨一無二的優勢,縣中培養的並不是只會死讀書的學生。」

  重視素質培養,也重視應試能力訓練

  「『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應試能力的培養與素質培養並不衝突。幫助學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這是我們必須全力以赴做好的事。培養高中生具備較好的應試能力,這是必須的。」石鑫校長說。

  海門中學開設了121門校本選修課程,有76個學生社團。連續13年有學生代表江蘇參加全國奧林匹克競賽冬令營。是江蘇同時獲得北京大學「中學實名推薦」資質和清華大學「新百年計劃」推薦資質的4所學校之一,每年有20位左右學生被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錄取。去年江蘇127位同學參加了北京大學暑期夏令營,海門中學有7位。結營考核中,全省第1、4、8、15名都被海門中學「拿下」。海門中學的學生參加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通過筆試的,在面試中沒有一個被淘汰。在縣級中學中,自主招生錄取人數連續多年排第一。「怎樣提升學生的素質?學校可以做很多工作,不是把學生放回去就是素質教育。在校園裡,素質教育大有可為。」石鑫校長說,事實證明校內素質拓展不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反而能拓展眼界激發動力。

  「有人說校長是戴著鐐銬在跳舞,又要抓升學率又要抓素質。我認為不應該把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對立起來,教育是按照教育規律來辦事。」

  他的教育觀點

  把每一個學生都當做「金礦」

  海門中學的辦學理念是人性教育,培養有為的人才。石鑫校長解釋說「人性教育」就是「真的科學、善的道德、美的藝術」的結合。就是把每個學生都看成是多元的,把每個學生的潛能看成是無限的,把每個學生都當成「金礦」來挖掘,讓他們在海門中學的三年中,得到最大的發展,讓他們在校園裡得到成就感、歸屬感、價值感。

  為此,海門中學開設了豐富的課程,積極為學生成長搭建平臺。其中核心的四大類課程包括了價值類課程、拓展類課程、學術類課程、技能課程。海門中學2016屆學生倪梓強記憶力超群,掌握特殊的記憶技巧,多次拿過世界腦力錦標賽冠軍。他目前就讀北京大學,曾在「最強大腦」節目亮相。

  教育應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

  適合的教育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高中學生大部分是17-19歲,這個年齡段,作為學校怎樣提供適合他們發展的平臺?石鑫校長關注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更在乎同輩對他們的印象。根據這樣的特點,海門中學每年為新高一學生辦一場轟轟烈烈的學生會幹部競選,號召全員參與。「每屆720名左右學生,參加競選的有400多名學生。近100名學生競爭學生會主席、副主席。」在老師引導下,學生充分認識到,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培養領袖氣質。競選不是來當官,而是鍛鍊培養能力的。讓學生敢於競選,積極參與。很多學生說,來到海門中學,首先毫無疑問是文化知識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開拓了眼界,增加了勇氣。

  打造團結協作的優秀教師團隊

  從教近40年,當14年副校長、9年校長,石鑫感受到,學校就像一臺機器,光是機芯優秀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機器上每一個零件都很優秀才有用。「所以我當校長開始,每次召開教職工大會我都要放一首新加坡阿杜唱的《有你才完整》這首歌,這是一首情歌,但是它的歌名代表了我的心聲,我的理念。讓每一個教職員工感覺到這個學校是我的,這個學校點滴的進步都離不開我。」石鑫認為,學校要辦好,一定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引領,同時提高教師福利、獎勵優秀教師。

  不能把所有孩子都當天才來培養

  孩子成長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環。石鑫校長談到,在大部分家庭中,父母往往更關注孩子的學業成長,「這是認識上的片面性。第二是把孩子都當成天才來培養。」家長在教育過程當中,缺少前瞻性,常常出了問題才開始考慮。

  石鑫校長建議,家庭教育中首先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一輩子成長,依靠的是能夠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決定了孩子將來能夠飛得多高,走得多遠。「有的人常常有正確的選擇,有人選擇不當,背後就是獨立思考的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生活、學習中慢慢磨礪培養。」

相關焦點

  • 北大教授:別再爭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了,真正的敵人是功利主義
    教改減負的背後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內涵模糊,更準確的定位是作為應試教育批判的武器存在。我們可以不知道什麼叫素質教育,但是只要痛感於應試教育的嚴苛,素質教育似乎就天然獲得了論證與認同的合法性。 我更願意用「博放教育」和「精約教育」這兩個概念來描述減負之後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 陸建國: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
    ,一派是挺應試教育。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來看應試教育?今天,我主要從三個方面,跟各位領導探討一下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問題。 應試教育的價值觀 我個人認為,這些年來,應試教育存在著被汙名化的現象。 在百度百科上,應試教育的概念是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 虹野:素質教育是一個先驗性的概念
    虹野:素質教育是一個先驗性的概念文/虹野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教育界永遠無法繞開的兩個話題。不僅僅教育界人士,即便是普通大眾都非常清晰應試教育的弊端,可是素質教育卻一直宛若雲端讓人無法看清楚,更是難以落地。
  •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一場「應試教育」的革命風暴-搜狐教育
    摒棄傳統單詞死記硬背、簡單多媒體視聽及語法教學的誤區,也勇敢地和少兒英語應試教育說BYEBYE。  不得不說,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已經掀起了一場應試教育的革命風暴。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作為美國菲爾德斯頓文理學校(Ethical Culture Fieldston School)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專業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品牌基因優勢明顯!
  • 隱含於素質教育背後的意義
    (一)素質教育的概念素質,就是指個體的先天稟賦以及在此基礎上,通過環境和教育影響所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發展水平以及人類文化在個體心理上的內化和積澱。基礎素質大致可以包括:自然素質、心理素質、社會文化素質等。這裡大家就當個多選題進行識記即可。
  • 校長說體美育新政細則未明 素質教育逃得開應試魔咒?
    根據教育部部署,「學校的體育中考要不斷總結經驗,逐年增加分值,要達到跟語數外同分值的水平」、「美育中考要在試點基礎上儘快推廣」,這些規定被部分學者視為「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倒逼素質教育,恐增加學生課業負擔」。有校長指出,目前新政落地細節尚不明晰,以推進素質教育為初衷的政策,需警惕「在功利化的方向上愈演愈烈。」
  • 教育進入「龜兔賽跑」 2.0版,爭論素質還是應試已無意義
    今天在許多南方城市裡,公立學校成為低劣教育機構的代名詞。北京情況則複雜一些,好的公立學校與各種校外市場、資本市場有複雜的嵌套關係。 教改減負的背後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內涵模糊,更準確的定位是作為應試教育批判的武器存在。我們可以不知道什麼叫素質教育,但是只要痛感於應試教育的嚴苛,素質教育似乎就天然獲得了論證與認同的合法性。
  • 北大院長深度分享:教育進入「龜兔賽跑」 2.0版,爭論素質還是應試...
    作者認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是一個虛假問題,它們真正共同的敵人是功利主義。在功利主義的侵蝕下,無論是應試還是自主招生,都被挖掘出了各種「套路」。新的選拔方式在功利主義面前不過是一場難度更高的智力體操,並沒有發生質變。這是未來改革必須直面的核心癥結。
  • 北大教授深度分享:教育進入「龜兔賽跑」 2.0版,爭論素質還是應試...
    這時出現了「教育的拉丁美洲化」,即減負使得大量中高收入的家庭逃離公共教育體系,去私立部門尋求更高水準的服務。 今天在許多南方城市裡,公立學校成為低劣教育機構的代名詞。北京情況則複雜一些,好的的公立學校與各種校外市場、資本市場有複雜的嵌套關係。 教改減負的背後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
  • 每日精點 | 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 1、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體育課日益受到社會重視。 點評:這一輪體育教育偏航的起點,仍與有關部門並沒有真正吃透「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中央精神有關,不去想辦法探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而依然奉行以分數定乾坤的老辦法,走的還是應試教育的老路子,難怪家長都焦慮了。而當學校教育也並沒有真正重視體育,其實質只能是把孩子和家長一股腦推給教培機構。
  • 南京一中,素質教育的尷尬
    南京一中的尷尬 最近南京一中上了熱搜,「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之爭又成了熱門話題。 南京一中幾乎是南京最好的中學之一,據說2017年中考很多學霸都進了南京一中。相比來講二十九中的中考收分比南京一中差了不少。
  • 英語教育在應試教育下的發展
    反對派的理由很充分,第一就是有不少人在日後根本用不到英語,第二現在學的應試英語和日後在現實工作中運用的英語差距過大。有一說一,現在的英語教育發展的確可能走入了誤區,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有些外國人在中國的英語考試中甚至拿不到及格,這的確是不對的。
  • 中科院院士:應試教育出不了諾貝爾獎
    首先,目前依舊頑固的「應試教育」和「應賽教育」往往導致一個後果:即使有一些不錯的「科學苗子」,也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慢慢變成一個個角逐分數的考生。即使進入大學,讀碩士,讀博士,成為很有潛力的科技工作者,但平均年齡也比人家大了好幾歲,錯過了傑出科研人才「成就高潮」年齡段,20多歲就能做出重要的科技成果又從何談起呢? 其次,凡科研有大成就者,研究探索的動機往往都很單純。
  • 學英語學成了「啞巴英語」,應試英語教育下,我們要怎麼學英語?
    02應試英語教育體系值得我們反思應試英語教育體系下,老師教學生英語以考試為主導,學生學英語僅僅為了淺層次的原因—其實我們學英語應該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英語作為一門跨文化交流的語言,不僅是語言交流的工具,它更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梁,而我們學英語不能僅僅是為了英語考試,更應該學會通過學習英語去感受這世界多彩的文化,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鍛鍊自己的批判性思維,讓自己成為更有素質的人才。
  • 素質教育有用還是無用,取決於我們要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引言有家長問康康我,「都知道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但究竟問題在哪裡?」,康康我想問題出現了家長日益增長的個性化要求,與傳統教學模式越來越不匹配。【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向左還是向右?
  • 馬雲:中國未來教育應進行個性化教育
    對於中國的應試教育,國內有兩種聲音。一種認為應試教育一文不值,覺得中國培養了大量高分低能的學生;另一種認為雖然中國大學培養了一些高分低能的大學生,但也同時培養了大量人才,讀書參加高考仍然是最好的出路。持第一種觀點的人覺得中國的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有一部分人認為中國應該學習西方,引進素質教育。
  • 江蘇新高考英語改革備受矚目 公眾盼藉此撼動應試教育堅冰
    (10月9日《揚子晚報》)  張蘭軍(河北職員):雖說方案未最終定稿,但一個「擬」字,已引發網上掌聲一片,其中所蘊含的民聲民意,不容小視。一方面,此番「掌聲」的發出者,不是學齡期正被學業所累,正為英語瘋狂的小學生、中生們,而是歷經高考,現已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的「過來人」。
  • 《銀河補習班》:衡中式口號加上想像中素質教育的一鍋「亂燉」
    不過,如果從教育的角度來說,影片中有太多難以服人之處,甚至可以說有些反常識。整部影片中體現出來的教育理念,基本上就是衡中式的口號加上想像中的素質教育,並且非常突兀地取得了成功。當然,對孩子進行勵志教育、激勵年輕人上進,這樣的雞湯本身並沒有錯,我們還要看具體的做法。衡水中學的做法是軍事化管理加刷題,遭到了無數人十幾年如一日的批評。而馬皓文則反其道而行之,實行的是我們想像中的那個素質教育。
  • 讓師生一起愉快刷香蕉的猿題庫,怎麼做應試教育的朋友?-虎嗅網
    這是圓桌論壇上教育專家與一線校長們論及最多的問題。中高考的激烈競爭,與中學生的自制力與中學學習節奏的緊張程度,迫使內地多數中學都會禁止學生使用智能設備。而智慧型手機和平板正是以猿題庫為代表的在線教育企業賴以生存的最主要入口。如何說服被升學率壓迫的校領導扭轉思路,嘗試移動app輔助教學提高學生成績,又不造成學生玩機上癮,依然兩難。
  • 2019年教育投融資報告:K12向頭部集中,素質教育呈現學科化趨勢
    從賽道來看,在線K12培訓仍是資本關注度高、吸金能力強的賽道;素質教育仍然是重點賽道;教育信息化產業鏈基本成熟,雲服務和增值服務是增量看點;第三產業發展催生大量新職業品類,然而,職業教育投融資不及預期,投資機構出手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