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國: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

2020-12-02 觀察者網

【2017年4月19日,江蘇省連雲港市贛榆區教育局局長陸建國在市委黨校春季主體班上,以《充分認識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為題作交流發言。陸建國局長從應試教育的價值觀、「硬實力、軟實力」、「先讓他成為你」三個層面分析了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本文為其演講內容第一部分。】

今天這個內容,本來是我打算召開的一個務虛會的主題,準備在會上和全區中小學校長講的。擔任教育局長後,我說我最主要的使命就是「讓更多的贛榆孩子考上更多更好的大學」,應該說現在全區的中小學校長,對抓教學質量大都非常重視,但是,還有少部分校長對這個事情認識有偏差,所以,我本來準備在5月份開個務虛會,跟他們交流下,以便進一步統一思想。今天正好借這個機會,先和各位領導匯報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前段時間,中國的超級中學河北衡水中學到浙江平湖辦了一所分校,這個事情在網上引發軒然大波。教育系統內的一些領導、專家、校長,對此幾乎是一邊倒的批評和抨擊,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的方紅峰處長很明確地表態說浙江不歡迎衡水中學,他認為衡水中學的做法過於強調分數,所以它這所學校的運作模式,和浙江一貫提倡的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是相牴觸的。

這是教育體制內一些人的看法,但是在網絡上,相當數量網友的觀點與之截然不同,這邊有兩個大V的微博截圖,他們的觀點有一定代表性:一個是「自乾五」大V「地瓜熊老六」,他認為分數是窮人子弟對抗富人子弟的唯一工具;另一個是「佔豪」,一個學者,他說衡水中學我支持你,對那些不負責任的唧唧歪歪,完全可以無視。

可以說,現在中國的教育界、專家學者、社會民眾之間,對應試教育的觀點,分成兩大陣營,一派是反應試教育,一派是挺應試教育。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來看應試教育?今天,我主要從三個方面,跟各位領導探討一下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問題。

應試教育的價值觀

我個人認為,這些年來,應試教育存在著被汙名化的現象。

在百度百科上,應試教育的概念是這樣的:應試教育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以應付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上來就是「脫離社會發展需要」,然後又給應試教育取一個別名叫「填鴨式教育」,舉例類似制度有:科舉制、八股文、文字獄,居然把應試教育等同於文字獄,這簡直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於素質教育,它這樣定義: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這種汙名化應試教育的傾向,必須得到糾正。我今天決定談談應試教育的政治正確性,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現在教育體制內,批評應試教育,反應試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很多教育系統內的領導、名校長、專家學者,在公開場合,如果不批評幾句應試教育,就渾身痒痒,似乎一批評應試教育,他的格局就大了,認識就上層次了。相反,作為教育體制內人士,如果你旗幟鮮明的強調高考重要,狠抓教學質量,推行應試教育,那麼,人家會覺得你的格局、你的眼界都非常低。

今年春節後,我拜訪了蘇北蘇中幾個縣區的教育局長,大家對抓教學質量,認識一致,都覺得基層縣區必須把高考作為第一要務。平時也有領導善意提醒我,說你可以暗地裡使勁抓教學抓成績,但是,對外一定要大力宣揚素質教育,否則,人家會說你這個局長的認識層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格局還有待進一步撐大。我有些納悶,我們黨一向提倡實事求是,如果覺的是正確的事情,大家都在做的事情,為什麼非要鬼鬼崇崇、偷偷摸摸?為什麼非要說一套做一套?好像應試教育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究竟應該怎樣認識和對待應試教育、素質教育呢?我的觀點是,素質教育百分之百正確,現在國家提倡素質教育,提倡人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站在任何一個角度,360度無死角,都是妥妥的正確。素質教育放在全世界範圍,都是一個千真萬確的真理。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在中國當前的高考體制下,抓教學成績,抓應試教育,有錯嗎?

相關焦點

  • 「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並非水火不容
    因而這樣傲人的成績常常與「縣中模式」、「應試教育」關聯在一起。  然而,你所不知道的是,在代表著國內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定最高水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自主招生考試中,通過筆試的海門中學學子,在面試中還沒有被淘汰的。江蘇省海門中學校長石鑫說,「應試教育」當然不可取,但素質教育和應試能力培養不矛盾,更不是對立面。
  • 英語教育在應試教育下的發展
    反對派的理由很充分,第一就是有不少人在日後根本用不到英語,第二現在學的應試英語和日後在現實工作中運用的英語差距過大。有一說一,現在的英語教育發展的確可能走入了誤區,有一個明顯的例子,有些外國人在中國的英語考試中甚至拿不到及格,這的確是不對的。
  • 北大教授:別再爭論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了,真正的敵人是功利主義
    教改減負的背後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內涵模糊,更準確的定位是作為應試教育批判的武器存在。我們可以不知道什麼叫素質教育,但是只要痛感於應試教育的嚴苛,素質教育似乎就天然獲得了論證與認同的合法性。 我更願意用「博放教育」和「精約教育」這兩個概念來描述減負之後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 用政治理論全面推進德育教育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人民教師,不僅要有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有深厚的政治理論修養和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提高教師的政治思想素質,首先要提高他們的政治理論水平。
  •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一場「應試教育」的革命風暴-搜狐教育
    摒棄傳統單詞死記硬背、簡單多媒體視聽及語法教學的誤區,也勇敢地和少兒英語應試教育說BYEBYE。  不得不說,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已經掀起了一場應試教育的革命風暴。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作為美國菲爾德斯頓文理學校(Ethical Culture Fieldston School)在中國大陸的首個專業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品牌基因優勢明顯!
  • 應試教育的悲哀:英語四六級"姚"不可及
    想像一下,在四級考場上,一雙大手突然拍拍你,低沉的聲音傳來:『唉,同學,借我抄抄,介紹你和科比認識……』」海歸也得考四、六級!應試教育的悲哀?媒體評論說,「若真不過關,不知是姚明的無奈還是應試教育的悲哀。」對於四、六級考試,大學生們的苦痛最多,對它的非議也最多。一門「工具」往往成為學位證書和繼續深造的攔路虎,哪怕是在一些並不需要倚重英語的研究領域。而且,四、六級考試對考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更重形式而不注重實質,這一點一直遭人詬病。
  •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3]張文凱(2006)在《關於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理論思考》中進一步論述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是指在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運作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程度,即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產生與出現正向結果的效能性。」[4]分析發現:學術界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內涵的闡釋具有較強的一致性,即思想政治教育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的符合程度。
  • 教育進入「龜兔賽跑」 2.0版,爭論素質還是應試已無意義
    今天在許多南方城市裡,公立學校成為低劣教育機構的代名詞。北京情況則複雜一些,好的公立學校與各種校外市場、資本市場有複雜的嵌套關係。 教改減負的背後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對立。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內涵模糊,更準確的定位是作為應試教育批判的武器存在。我們可以不知道什麼叫素質教育,但是只要痛感於應試教育的嚴苛,素質教育似乎就天然獲得了論證與認同的合法性。
  • 北大院長深度分享:教育進入「龜兔賽跑」 2.0版,爭論素質還是應試...
    作者認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之爭是一個虛假問題,它們真正共同的敵人是功利主義。在功利主義的侵蝕下,無論是應試還是自主招生,都被挖掘出了各種「套路」。新的選拔方式在功利主義面前不過是一場難度更高的智力體操,並沒有發生質變。這是未來改革必須直面的核心癥結。
  • 北大教授深度分享:教育進入「龜兔賽跑」 2.0版,爭論素質還是應試...
    素質教育這一概念內涵模糊,更準確的定位是作為應試教育批判的武器存在。 我們可以不知道什麼叫素質教育,但是只要痛感於應試教育的嚴苛,素質教育似乎就天然獲得了論證與認同的合法性。 我更願意用「博放教育」和「精約教育」這兩個概念來描述減負之後的「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的傳統研究
    歸根結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體現著「以人為本」的要義,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具體形式和內容,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同時也在自身發展中豐富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形成優良傳統。
  • 劉作明:要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巡視工作的重大意義
    我們要深刻認識中央和省委對巡視工作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深刻領會中央和省委一以貫之、持續加強巡視工作的鮮明態度和堅強決心,從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強化對巡視工作重大意義的認識,堅決把中央和省委關於巡視工作的決策部署貫徹好、落實好。   張明介紹了巡視工作的總體要求、對象任務、基本步驟和方式方法。
  • 新時代推動國際理解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探析
    思政教育務須增加更多國際理解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國際理解則要堅持思政教育的導向指引,以習近平外交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基本理論武裝青少年的頭腦,使其不迷失於龐雜的國際輿論與思潮中。2.培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客觀需要。
  • 陳豪:充分認識宗教工作在雲南的特殊重要性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陳豪:充分認識宗教工作在雲南的特殊重要性 深入落實黨的方針政策 努力開創宗教工作新局面&nbsp&nbsp&nbsp&nbsp陳豪在全省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充分認識宗教工作在雲南的特殊重要性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②所以,「科學」的實質意義是「認識規律」和「運用規律」的實踐活動,「科學化」的本質在於對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從自發到自覺、從局部到整體、從不完善到日臻完善的過程。這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必須澄清的認識前提。
  • 70年來中國僅2人獲諾獎,都是因為應試教育?這個鍋應試教育不背
    一說到這個話題,有人就說:因為中國人搞應試教育,只會考試不會創新。太扯!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有專家認為,極有可能是因為中國人英語水平不行!自諾貝爾獎頒發以來,截止到去年已有613人獲獎。獲獎者的成果,大多是以英語而非中文的形式,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上的!
  •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這些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青少年成長成才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待,立意高遠,思想深邃,形成了內涵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為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
  • 把立德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特別是近百年來,我們黨把立德作為教育之本,培養了一批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有力推動了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前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多種思潮文化和多元價值觀念的交織激蕩,我們該怎樣繼承和發揚思想政治教育的光榮傳統,如何認識把握立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近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幾位專家。
  • 外語教育改革與發展受重視 「應試英語」轉變「實用英語」
    黨中央、國務院都十分重視外語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針對外語考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我國教育部門也在穩步推進相關政策的調整。據松林教育所知,早在2014年9月,國務院就頒布了《關於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要深化高考考試內容改革,加強外語能力測評體系建設。2016年4月,北京市發布新中高考政策,再次調整了中高考英語聽力、口語考試的分值比重。
  • 每日精點 | 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關注每日熱點 精選精闢觀點 1、別讓體育教育走應試教育的老路 體育課日益受到社會重視。 點評:這一輪體育教育偏航的起點,仍與有關部門並沒有真正吃透「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中央精神有關,不去想辦法探索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而依然奉行以分數定乾坤的老辦法,走的還是應試教育的老路子,難怪家長都焦慮了。而當學校教育也並沒有真正重視體育,其實質只能是把孩子和家長一股腦推給教培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