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孩子抗挫力,家長同樣可以從中學習,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好

2020-12-05 仁王無雙流

如何提升抗挫能力,有效培養孩子逆商?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豐富自己的經驗,才能夠成為一個合格的適應社會的人。

在這個過程中來自學校的教育必不可少,但同時也離不開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孩子不僅需要有智商,還要有情商,而情商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逆商」。

人不可能一輩子都一帆風順,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小時候遇到的困難更是很多,如果在遇到挫折和困難的時候能夠很好地迎接挑戰,不畏困難,不退縮不妥協,那麼他們將來在面對人生困難的時候也能夠更好的從地面對。

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很多時候父母和長輩會為他們豎起密不透風的保護傘,讓他們沒有機會經歷挫折和苦難。

逆商一般都以抗挫能力為表現形式,抗挫力的本質就是自我心理疏導,這種能力應該從小就培養,不僅是孩子需要,作為大人如果有很好的抗挫能力,在社會上也能更好地適應。

家長有時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難免會有挫敗感,無法將自己的要求很好地傳遞給孩子,這就會讓人感覺焦慮,失落,甚至覺得自己作為家長不合格,這也是抗挫能力比較低的表現之一。

所以提升孩子抗挫能力的同時,家長也可以提升自己,和孩子一起成長進步,讓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好,讓自己與環境的關係更好。

有的時候家長自以為在訓練孩子的抗挫能力,但其實卻是在想方設法地想要代替他們儘可能地少面對挫折。

或者是當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害怕他們傷心,難過,於是就主動自己替他們解決問題,而不是讓孩子直面問題。

家長首先要樹立起正確的觀念:孩子遇到挫折並不可怕,也不需要躲避或者替他們解決,這是一個提升抗挫能力的好機會。

真正打到一個人的不是挫折本身,而是面對挫折時候的心態和行為。家長不可能保護孩子一輩子,遲早有天孩子要自己面對生活,面對社會和苦難。

不要因為孩子年紀小就不忍心看他們哭,看他們受苦,如果等他們長大了之後不得不去面對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僅會遇到更大的問題,而且成長的速度也不如小的時候快。

下面就來介紹5個技巧,來幫助家長訓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認識情緒

從小家長就要引領孩子去認識各種情緒,有的家長會刻意迴避孩子的負面情緒,這樣孩子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感覺是什麼,只是覺得不舒服。

比如說孩子在搭積木的時候,總是失敗,憤怒讓他們產生一些暴力或者哭鬧的行為,這個時候家長不能一味地制止他們的行為,而是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現在處於憤怒的狀態,並且讓他們學著說出來。

這樣當孩子下一次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就會和父母說自己很生氣。有利於接下來用正確的方式自我緩解和應對。

共情

不管孩子遇到好的情緒還是負面的情緒,家長都要與他們共情,不能孩子一有情緒,家長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壓抑,讓他們儘快恢復「正常」。有負面情緒並不代表孩子就做錯了什麼,共情能讓孩子知道父母是了解自己的,這樣他才會根據自己的情況更好地和父母傾訴溝通。

了解原因

所有的情緒都是有原因的,家長要學著了解表現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根結之後,家長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消化情緒。

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挫折

問題和挫折並不可怕,也並不需要逃避,家長要根據實際情況教會孩子如何去面對挫折和困難,能不出手幫助就不要出手,儘可能地讓孩子自己去學著面對。

遇到困難並不可怕,家長要做的就是儘可能讓孩子學會面對和經歷挫折,提升自我能力去解決問題和困難。

家長要給孩子演示如何正確地面對困難和挫折,而不是做出錯誤的示範。

要引導孩子在面對挫折和困難的時候用正確的心態,很多父母自己一遇到什麼困難就唉聲嘆氣,整天都不在狀態,這樣是沒有辦法教會孩子如何正確面對困難和挫折的。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會面對困難,抗挫能力差,就是因為從小就看父母遇到問題就暴怒或者是不會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看待困難導致的。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很多父母的舉動對於孩子來說都是從小的範本,講再多的道理,給他們看再多的高情商的故事,都不如父母自己親身經歷之後給孩子示範來得有教育意義。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引導方式很重要,同樣父母自己面對挫折的時候在孩子面前的表現更重要。

因此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之前,家長也要自己做好功課,以實際行動來向孩子說明在面對問題的時候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和行為去面對。

一旦從小就培養孩子正確面對困難的態度,讓他們知道人生失敗是正常的,只要吸取經驗教訓重新站起來,那麼將來孩子成功的概率就會比一般人大很多。

孩子3-6歲,這段時間都非常喜歡聽故事,因為寶寶的大腦對聲音特別敏感,接收的也特別快,你可以每天抽出20分鐘給孩子講一個甚至幾個睡前故事,既能讓孩子安安靜靜入睡,又能間接性的提升寶寶的想像力,開發孩子的右腦,讓孩子更聰明。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長成什麼樣,取決於父母如何教導!尤其在3-6歲的時候,是培養孩子優秀人格、優秀品德及良好行為習慣的最重要時期,多數父母忙於工作,缺失了很多對孩子的陪伴和教導。

父母再忙我們也要抽點時間陪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有套繪本故事我最近一直在讀給孩子聽,分享給大家,尤其對3-6歲的孩子很有幫助。

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中英雙語繪本,對於家長啟蒙孩子的英語思維也有很大幫助。在3歲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作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作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這套繪本共有10本,分別是《我能保護我自己》、《勇敢做自己》、《做最棒的自己》、《我是誠實守信的好孩子》、《我不隨便發脾氣》、《我們都是好朋友》、《好孩子懂禮貌》、《分享是我快樂》,《媽媽我能行》、《養成好習慣》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如果我們總是找不到陪伴孩子的理由,為何不陪他們看看故事書,談談心得體會呢?這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和羈絆。

繪本裡印刷的字體很清晰,紙張也很不錯,方便孩子健康閱讀。

59元全套10冊兒童繪本,平均下來一冊都不到7塊錢,不過就幾根棒棒糖或者一頓早餐的價格,甚至更便宜,美食可能吃過就忘,可孩子從繪本裡學到的道理,卻可以記得一輩子,爸爸媽媽們何樂不為呢?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以下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家長會上孩子給媽媽留溫水和紙條,媽媽一句話點醒千萬父母:比起第...
    出生就患病的唐現功,學習道路一直很自強自立。從九年級開始他就開始了獨自求學的道路,後面的學習生涯和生活,都是自理,自己來回學校。成績也一直很優秀。《提高抗挫力:培養內心強大的孩子》書中分享了幾個途徑,值得我們學習。
  • 同樣的試卷,為什麼別家孩子考得好,自家的孩子分卻那麼低
    歐美教育也比較認同知識的輸入和內化,並不單純靠孩子對學習內容的記憶和背誦,而提問恰恰是他們用來深化學習的一個重要步驟和工具。我在《學習的格局》書中,推薦過美國學校老師經常使用的"K-W-L圖表"法,來巧妙提升孩子的提問力。
  • 家長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成為自己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陪伴者?
    因此,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用更好的方法、做一個更好的陪伴者,也是家長朋友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內容。希望下面的一些建議,能夠為家長朋友們提供一些更好的思路,來讓自己的孩子在成長路上更加快樂、茁壯地成長。
  • 孩子總是表現不好?家長運用「鏡中我效應」,讓孩子更好成長
    鏡中我效應其實指的就是,將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默認是自己最真實的形象,由此來形成自我認識,所以這一現象被稱之為鏡中我效應。其實鏡中我效應家長可以運用到教育之中,家長從小給孩子灌輸一個怎樣的思想,那麼孩子就會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 睿智燈塔-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孩子抗挫能力差怎麼辦?在如今家庭中,家長總是幫助孩子安排好一切,導致孩子很少面臨一些困難和挫折,缺少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一旦遭遇生活中的不如意,往往就會受到打擊,不知如何應對。那麼,家長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呢?近幾年來,青少年突發事件頻發,並呈現低齡化趨勢。
  • 讓家長和孩子學會「相信」
    教育,是家庭生活中永恆的課題,不知讓多少家長操碎了心,可雖說家長們都十分關心孩子的學習,但在教育的形式上,絕大多數家長也還是容易陷入情緒化,不經意間就朝孩子發火。可能在很多家長心中,這是一種家庭常態,甚至是教育傳統,畢竟哪個人小時候沒有挨過家長的打罵呢。
  • 孩子學習沒動力,運用NLP思維邏輯層次思維,提升孩子學習力
    難得有連續的,長時間和孩子相處的機會,很多家長最初抱以期待,但事實證明教育確實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網課開始後,家長需要管作業,管上課,如果面臨考學壓力的,家長几乎要承擔一部分老師的責任,作為毫無經驗的新手「教師」,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在有限的時間提升孩子學習的難題呢?
  • 讓孩子「愛學習」的家長,是在緣木求魚!改倆字,會更好
    這兩天,廣東汕頭一13歲初中女生退學後,和17歲的退學高中生「結婚」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此舉已經涉嫌違法:婚姻法和義務教育法。 這點姑且不論。我想說另一點:13歲的初中生,為何退學?老師、家長如何讓孩子愛上學校? 01讓孩子「愛學習」?錯了!
  • 想要孩子成才,用動機提升學習效率,給未來創造更多可能
    但是最後付出了很多,卻發現孩子總是一幅無所用心,懶懶散散的樣子。為什麼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投入了那麼多孩子去變得越來越懶,成績越來越不理想了。其實是因為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已經超出了適度範圍。這樣孩子會變得越來越依賴父母,他們獨立思考獨立學習的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有些時候離開了父母可能他們什麼都做不了。2.過度獎勵許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覺得對於孩子一定要多表揚少批評,這樣孩子才能更好的進步。
  • 孩子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家長做好這三點,孩子從此就愛上讀書
    可以將遊戲和學習進行對比,就拿一款比較火爆的手遊《王者榮耀》來說,孩子玩一局王者榮耀,贏了比賽官方會給出金幣和銘文等禮物,輸了還可以立刻重開,再來一局,不用過多的等待;然而學習上,努力過後,成果很難立刻兌現,一般都要期中或者期末才能知道努力的成果,時間線過長,如果結果不如意,孩子還要面對家長,身邊同學、還有老師等多方面的壓力。
  • 6個方法科學開發寶寶右腦,家長堅持做,輕鬆提升孩子智力
    上面已經說過了,右腦偏向於藝術形式,在嬰兒時期多讓孩子接觸音樂,可以讓寶寶更好的開發語言和邏輯思維能力,可以提高對節奏、音調、音色等等方面的辨別能力,從而可以提高孩子的敏感度,讓孩子的大腦變得更聰明。所以,家長平時家長可以多多訓練孩子的左側部位,比如用左手玩玩具,拿東西等等,這樣就可以提升孩子的右腦啦!3、想像力訓練平時對孩子進行想像力訓練,可以更好的刺激右腦的發育,如果孩子不耐煩的話,家長就可以經常跟孩子玩想像力的遊戲,比如,你可以問孩子天上的白雲想什麼啊?也可以讓寶寶接觸一些好看的圖畫。利用卡片或者積木激發孩子的想像力。
  • 想要提高孩子智力,家長可以從這3個方面入手,刺激右腦發育
    孩子的智力成為很多家長擔憂的問題,尤其是智力上的各種培養。畢竟未來孩子要面臨學校教育。智力能夠早點開發,可以讓自己家的孩子變得更聰明,學習上也會遊刃有餘。特別是在3-6歲,是孩子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想提高孩子的智力,使其趕超在同齡人之前, 家長要從多方面進行培養。孩子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智力培養?啟發性和感官刺激環境作為入手點。
  • 生完孩子後的媽媽,真的沒時間管理和提升自己嗎?別拿孩子做藉口
    很多媽媽自從生完孩子後,就變得越來越「懶」,懶得管理自己的身材和樣貌,懶得去工作,更懶得學習和提升自己。她們嘴上念叨都是同一套說辭,就是自己沒有時間,每天忙著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哪有時間去增值自己。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這些媽媽一整天下來,除了照顧孩子就沒有抽空去看手機、刷視頻,沒有趁孩子睡覺的時候刷電視劇嗎?
  •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孩子總是和自己對著幹?家長可了解「禁果效應」,先學會接受孩子 很多家長和孩子相處時,總是會非常苦惱,因為孩子經常做出一些令自己無法理解的事情,而自己怎麼管教也不管用。
  • 如何更好輔導孩子學習一年級數學
    這本教材第八單元是認識鐘錶,這也是一個需要生活經驗支撐的學習內容,我們教室裡都掛了一個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認鐘錶,建立起時間觀念,家長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遇到整點時刻或半時也可以經常問孩子:現在幾點?如果孩子對鐘錶方面無一點生活經驗,那孩子學起來就會覺得很吃力,學習的積極性也會大打折扣。
  • 孩子從小就移民?家長:不是背叛,只想讓下一代變得更完美!
    孩子從小就移民?家長:不是背叛,只想下一代變得更完美近期,隨著一則消息的傳出,很多家長有點慌了,為了減少境外患者回國搗亂案例的發生,國家相關部門將嚴查"雙重國籍"問題。其實我國《國籍法》一直不允許中國公民持有"雙重國籍",任何中國人只要加入他國國籍,中國方面就會自動註銷其中國國籍。
  • 孩子記憶力差?「記憶回漲」結合金字塔理論,提升孩子學習保持率
    其中記憶恢復的過程和遺忘的過程並不相互衝突。而是疊加在一起的。保持量是趨於恢復與遺忘的過程,綜合的作用。若是測驗學習之後的保持量時間和記憶時間相隔太長,那麼記憶恢復現象也會消失。所以家長要在生活中多對孩子的記憶進行一些回憶,幫助孩子在學習知識之後更好的掌握,抓住」回漲「的時機,有助於孩子將記憶內容進行保存。
  • 為什麼許多家長都支持孩子學習音樂這一類的愛好?
    有些孩子天生就對某一方面有特殊的天賦,如果能夠繼續培養孩子,也許孩子在這一方面能有很大的造化,甚至可以影響孩子這一生。這不僅僅是對我們來說,對孩子來說,可是非常的重要,相比學習自己不喜歡的東西,相信大家都喜歡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不僅能使自己開心還能使自己的文化程度的提高。
  • 悖論幹預:有些家長越「不管」,孩子成績越好?
    2、包辦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操的心永遠都比孩子要多,擔心孩子沒有辦法更好的學習,沒有辦法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識點,所以沒完沒了地對孩子進行輔導,一直陪著孩子學習。為孩子包辦了一切,這也正是因為家長的做法,家長錯誤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在學習上面沒有了自主能力,而且讓孩子認為學習並不是自己的事情。
  • 如何調動孩子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學會這幾個方法,讓家長不再煩心
    孩子特別討厭學習拼音,每次一學起來就哭鬧不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普通話也不標準,上學那會學的拼音早就還給老師了,更別說要去輔導小孩"、"孩子面對學拼音完全沒有幹勁,就算家長一遍遍地教,孩子也是記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