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個現象,疫情期間,學校實行網上上課模式,如此一來,孩子在家的時間變得更長,可是父母卻必須想要孩子一直在家裡,希望孩子能趕快回歸學校。因為很多孩子在家裡自覺性很差,不願意主動上網課。做作業基本都要家長盯梢,稍微一不注意,孩子就可能在電腦桌前趴著,或者拿起手機一邊玩了,許多家長為此苦惱不已。很多家長都不能理解,為什麼孩子寧願花上幾個小時在玩手機玩遊戲方面,也不願意花幾分鐘去解一道數學題。
隨著時代的進步,網際網路越來越普及,很多孩子在家裡經常玩手機,對於手機的功能甚至比大人更熟悉。手機上的遊戲對孩子的吸引力也很大,所以有的孩子就常常沉迷於遊戲不願學習。家長們嘴裡常常念叨著一句話:"要是他肯把打遊戲的時間放到學習上,那他學習肯定很好"。因為遊戲和學習的問題,很多家長為此操碎了心,甚至對孩子打罵,但是方法用盡,孩子依舊沉迷遊戲,誰勸都不聽,對學習更加不管不顧了。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這麼喜歡遊戲討厭學習呢?
可以將遊戲和學習進行對比,就拿一款比較火爆的手遊《王者榮耀》來說,孩子玩一局王者榮耀,贏了比賽官方會給出金幣和銘文等禮物,輸了還可以立刻重開,再來一局,不用過多的等待;然而學習上,努力過後,成果很難立刻兌現,一般都要期中或者期末才能知道努力的成果,時間線過長,如果結果不如意,孩子還要面對家長,身邊同學、還有老師等多方面的壓力。
通過這個對比,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差別,遊戲中的孩子得到的更多是表揚,鼓勵和獎勵,能輕鬆帶給孩子成功的愉悅感,反觀學習帶來的卻是批評壓力和父母的說教,這給孩子帶來的是乏味感,和枯燥感,所以孩子才會更喜歡遊戲,而厭棄學習。
上面這些是我們從客觀環境分析的,然而有一個教授卻對此做了一項研究,發現最主要的原因其實是大腦。
1. 大腦不善於思考
思考不但消耗時間,精力,最後的結果可能還不一定可靠,所以大腦也不會喜歡思考。在思考時會受到很多原因影響,最終的結果可能不盡人意,而比起深入思考如何解決一個問題,大腦往往更加傾向於記憶。當遇到一個問題的時候,大腦的第一反應是在記憶中搜索,看看有沒有做過這個問題。很多問題都可以靠記憶來解決,比如數學上簡單的計算手法和回家時常走的路,這些不需要經過繁雜的計算和思考,就可以通過記憶輕鬆解決。
2.大腦缺乏思考動力
雖然大腦不想思考,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去研究遊戲,去做一些很有挑戰性的工作,原因就在於儘管大腦不喜歡思考,但是卻喜歡解決問題,因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會產生多巴胺,多半就是能讓人快樂的東西,當一個問題不會太難解決起來,也不會太容易的時候,大腦就會有思考的動力。
3. 大腦思考的三個方面
大腦主要是從背景信息、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中思考的,三者缺一不可。比如初二的孩子,遇到這樣一道題:給出三條木棍,問能否構成一個直角三角形,孩子遇到這種問題就可以知道背景信息就是構成直角三角形三邊的關係,然後從工作記憶裡找出勾股定理的知識,那這道題不用過多的思考就能解決。但是如果學生一開始並不知道考的背景是什麼,那麼就會直接進入工作記憶部分,然後到長期記憶裡去尋找勾股定理的知識點,尋找未果就會進入工作記憶狀態開始大腦的思考,但是因為大腦中沒有這類知識,最後這個孩子只能通過猜的形式解決這個問題,這就會形成一個記憶點,讓這個孩子以後對這類的題產生畏懼情緒。
綜上可知,孩子面臨學習時表現出來的乏味其實更多的原因在大腦,那麼怎麼讓孩子愛上學習呢,可以從孩子喜歡的東西入手,比如遊戲,用遊戲機制來學習,讓孩子學習像玩遊戲一樣。
用遊戲機制提升孩子的學習
1. 制定適合孩子的學習任務,建立自信心,提升成就感
很多孩子學習成績比較差,家長會以為是孩子不愛學習導致的,其實只是因為他不會學習而已,與同班同學的進度對比,上課時對老師講的知識模稜兩可,這些因素都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心,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當在這種狀況下,父母更應該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設置一些符合孩子學習的實際情況的任務,比如在考試時上升了多少分或者名次提升些許等。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給孩子更多及時的獎勵,例如孩子做完作業可以帶孩子看一部電影,在約定時間內背完古詩可以實現孩子的一個小願望等。
有些時候可能孩子沒有完成任務,這個時候應該多一些耐心,給孩子時間和空間,讓孩子建立自信心。
2.增強背景信息
大腦記憶容量有限,要讓大腦善於思考,就要降低他思考的難度,減少一些多餘的工作記憶,增加一些背景信息,大多數時候學生難以理解老師講的內容,其原因缺乏對該知識的背景了解,就像在看一場籃球比賽時,如果對一些規則不了解的話,就不知道前鋒跟後衛是做什麼的,就沒有辦法看懂比賽,只知道球場上一幫人在搶一隻球,然而,如果提早將這些規則做一定的了解,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了。
3.反覆練習
日常生活中反覆練習的好處隨處可見,當一個動作被我們反覆練習之後,我們對他的熟練度也會大大增加,這就意味著當我們再次做這個動作的時候難度會降低。比如寫作文的時候,剛開始三百字都困難,熟練了之後八百字都不在話下。
4.引起孩子興趣
很多孩子不喜歡學習是因為書本上的知識枯燥乏味,不如遊戲有趣。如果家長能夠提出一些讓孩子特別感興趣的問題,用生活中的某些常識來解釋課本上的知識,就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讓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
比如電影《嗝嗝教師》裡,老師把教室搬到操場,實驗室等地,利用打籃球來講解摩擦力,用炒菜來講解化學反應。這就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最終帶領學渣逆襲。
其實孩子沉迷於遊戲這個問題·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但是很多家長都不知該如何制止,有的家長還可能用暴力解決,這樣做更可能引起孩子的反叛與厭學,家長不妨試試用上面的三幾點遊戲機制來解決孩子的這個問題,引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雖然書山有路勤為徑,除了勤奮之外,學習方法也很講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