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累,我不想上學了!」這句話似乎已經成為了很多孩子的口頭禪。玩著很帶勁兒,一提起作業就頭疼,一說到上學就渾身乏力,哪哪兒都不對勁。完成作業就像應付家長和老師的差事,提起上課苦大仇深,一節課過去渾渾噩噩,記住的知識點沒幾個,一下課卻宛如脫韁的野馬。你家孩子是否學習不主動?是否作業要監督?是否排斥去上學?是否成績老是上不去?孩子厭學該怎麼辦?別急,繼續往下看,我來為你分析分析!
其實,孩子厭學的原因不外乎就這幾個:
1.學習遇到挫折,產生消極心理;
2.課業繁重,學習壓力大;
3.家庭教育出現偏差,導致孩子依耐性強,學習不主動;
4.受學校環境影響,上學產生恐懼,提不起興趣。
當然,我們今天的主題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自主性,從此愛上學習!」廢話不多說,其實,要想養成孩子主動學、習慣學、喜歡學的好習慣,我們可以從這幾方面著手:
一、培養求知慾
簡單來說,就是要激發出孩子的興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舉個例子吧,現在爆火的兩款遊戲,和平精英和王者榮耀,相信很多家長的孩子都玩得很6很熟練,這兩款遊戲的操作並不算簡單,但孩子們卻可以在無人教授的情況下很快的掌握操作方法,究其原因,正是因為興趣,對它有興趣所以產生了求知慾,從而自發地去探索並掌握。求知慾這種東西是要自小便培養的,因為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對事物產生興趣,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正確地引導。小孩子們總會有類似於:「鳥為什麼在天上飛?魚兒為什麼在水裡遊?天空為什麼是藍色?」這些奇奇怪怪的問題,家長們有可能因為覺得不值一提而選擇敷衍搪塞,這恰恰就會挫傷孩子們求知的積極性。孩子們強盛的求知慾就好似初生的幼芽,需要好好地呵護,一不小心就會被扼滅。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回復,你或許可以這麼說:「我也不知道呢,寶貝你去了解了教教我好不好?」這時候孩子就從一個求知者變成了一個傳授者,相信我,他會比之前更加迫切地想知曉答案,並努力去探索。
關於求知慾培養這塊,還需要一些適宜的環境刺激,學會與孩子溝通,試著去開拓他的視野,有計劃地引導孩子多走走,多看看,拓展思維,鍛鍊其創造能力與動手能力,你會發現,他對世界地渴求會帶動他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二、培養自信心(及時肯定與鼓勵)
講到這點,我不得不提一提那個經典的案例:媽媽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你兒子有多動症,在凳子上連三分鐘都呆不了,你最好帶他到醫院看看......」在回家的路上,當兒子好奇地問起老師說了什麼時,媽媽卻微笑道:「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凳子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卻可以坐三分鐘,全班三十幾個同學就你一人有進步,其他媽媽都可羨慕我了呢!」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小學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全班五十名同學,這次數學考試,你兒子連四十名都排不到,我們懷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礙,建議帶他到醫院查一查......」
回家的路上,她心酸得流下了淚......
然而,當她回到家裡時,卻對坐在桌前的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他說了,你並不是個笨孩子,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這次你的同桌排在二十一名......"
說完這話,她發現兒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充滿了光!詛喪的臉也一下子舒展開來,她甚至發現,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去上學時,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著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因為每次家長會,她兒子的名字總會在較差學生名單中被點到!然而,這次卻出乎她的預料,直到結束都沒聽到......她有點不習慣,臨別,她去問了老師,老師說:」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困難。「
她懷著驚喜的心情走出校門,她發現兒子在等她,一路上她扶著兒子的肩,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學校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叫她兒子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清華錄取了,因為在兒子報考時,她對他說,她相信他能考取這所學校......
她兒子從學校回來時,將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手中,轉頭奔進房間大哭出來,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這是個真實事件,看完令人感觸頗深,故事中的孩子從小的確說不上聰明,但他肯學並愛學,是什麼造就了他成功考入清華?相信大家看得很明白,正是他母親對他及時的肯定與鼓勵,這份自信支持著他步步前行。
三、學習自由,別包辦!
每個孩子都是嚮往自由的,在學習上也不例外,如果太過受束縛,他們便會下意識地排斥,這便是孩子的天性。幾乎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能成才,所以在學業上都會下意識地嚴格把控,守著做作業,定時課業檢查,手把手教學,處處嚴格把關,這樣雖然短期之內略有效果,但長此以往,會讓孩子養成依耐性,學習缺乏主動,還容易產生疲累感。
四、觀念灌輸——人生是自己的
有很多孩子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原因是:不知道為什麼而學習。他們在父母的羽翼下被呵護得太好,生活得太過安逸,產生了一種就算不學習我也一樣能過得好的思想。他們有的甚至無法準確定位人生的概念。這就屬於一種惰性思維,居安不思危!
但人生是自己的,沒有誰能一直陪著誰,父母總會變老,孩子也要長大,要想擁有好的人生,首先自己要變得強大,而強大的最有效途徑——便是學習!要讓孩子明白,他是在為自己而學!
關於孩子成長教育任重而道遠,更多優質文章正在實時更新,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我喲!
海量關於學習方法的資料,如果有需要,可以關注並私聊我,免費贈送給您!
歡迎關注,歡迎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