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無語呢……
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網站曾經在2014年6月刊登了一篇投稿,標題是「不含化學物質的產品名單」。作者是兩位著名化學家Chemjobber和Alex Goldberg。他們投稿的Cover Letter寫道:
我們對貼有「不含化學物質」標籤的常見產品進行了詳盡的研究分析。簡而言之,發現數量不多,請參閱我們投稿的正文。我們相信,在所有化學家中,「不含化學物質」一詞的廣泛使用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甚至更加不適),我們的發現具有普適性並且分析可靠。此外,儘管這個話題在化學界經常討論,但是,經過同行評議的論文尚未見報導。因此,我們認為《自然化學》是發表本文的合適期刊。我們希望本文可以作為化學教育、科普資料,並希望為營銷提供有用指導。
看完Cover Letter感覺這篇文章應該是意義重大的高大上研究,我們一起看看全文:
有沒有發現不對勁?文章題目、作者、摘要,參考文獻,致謝等都很完整,但是正文真的一個字都沒有。期刊的編輯幽默地表示:
由於我們期刊有紙質版本,我們無法在期刊發表該論文,因為那將意味著使用化學物質……而這似乎不適合這篇「不含化學物質」的論文。因此, 它沒有被錄用。我們不常收到這樣的投稿:首先讓我們發笑,然後又讓我們思考。因此,我們進行了漫長而艱苦的思考,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 最終,我們決定將稿件按Nature Chemistry的格式發布在我們的博客上。
無獨有偶,1974年臨床心理學家Dennis Upper發表在《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7(3): 497, 1974)上的一篇文章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之處是這篇是正式出版了的!這篇文章題目是The unsuccessful self-treatment of a case of 「writer's block」,意思是"寫作性梗阻的自我治療失敗個案一例"。 全文如下:
文章只有標題、作者、參考文獻都省了,正文是空白!暗示著找不到解決寫作障礙的方式。文章還附上了一位匿名「逗比」審稿人意見(居然送審了?)如下:
我用檸檬水和X射線仔細研究了這份投稿,沒有發現實驗設計或寫作有任何不足之處,我建議不修改直接發表。這是我見過最簡潔稿件,而且細節充分,其他研究人員完全可以進行重複性實驗。相比於編輯發給我的其他稿件,這一份審起來很酸爽。我們應該在本期刊找個位置發表這篇——也許是在空白頁的邊邊角角。
看完這兩篇「無語」的文章,你有什麼感悟和思考呢?歡迎留言分享。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