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沒有更文——沒文章可更。
本來我是打算寫一篇的。有讀者鼓勵我日更,我也想著如果能日更,倒也是挺不錯的。
但是,起床遲了,因為頭天晚上去書店看書了,回來很遲。
我一個人既要給自己穿衣洗漱,又要照顧大小寶起床洗漱。雖然他們都不用我幫忙穿衣服了,但是時不時的需要人幫忙遞下衣服,找個襪子什麼的。高二出差了,沒人可攀。
粥是預約好的——糯米紅豆紅棗葡萄乾粥,春節到高二大舅家拜年,他舅媽燒的粥挺好喝,連平時對粥不太感興趣的成同學都喝了一大碗。
仔細問了,說是糯米加葡萄乾熬製的,加一點點鹼面,提提香味。
我有個習慣(或者說是毛病也行),到別人家做客,看到特別的吃食,總是忍不住要問製作方法。事後也不一定去做,卻總想著問。
比如到高二大姑家,他大姑做了二三十道菜,加上寶寶大伯大娘連同他們家兩個孩子,我們一共也就去了四個大人四個小孩,孩子最大的不到九歲,最小的才一歲,而且還是大早晨的。將近三十道菜啊。實在是太客氣了。
蒸、煎、炒、炸、煮。蒸臘腸、燉豬蹄、苔幹燒肉、炸雞柳、炸綠茶餅、爆豬肚、炒牛百葉、炒腰花、滷牛肉、滷豬肝、紅燒肉、菠菜排骨湯、桂花藕、玉米銀耳羮。好多都想不起來了。一樣嘗一口,都嘗不過來。有道菜我有一點想嘗嘗,但是呢,離我有點遠,就算了,懶得抻下胳膊。
實在是太客氣了。
其實,客氣也是有原因的——我公公是大姑唯一的娘家哥哥,高二和寶寶大伯是大姑唯二的娘家侄子。有機會再專門寫篇文章吧。
話說這二三十道菜中,有道菜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糯米飯甜湯。一個大大的湯碗,湯水中間扣了一碗米飯,米飯糯而不膩,甜而不齁,米飯中間夾有紅棗,有股清香。
高二表哥——某鄉鎮書記,正跟高二、寶伯幾個,聊著很爺兒們的話題。
我很認真地望了一眼「鄉鎮書記」——他就坐我右側,問:「這個湯是怎麼做的?」
「鄉鎮書記」說:「蒸出來的。」然後,繼續他之前的話題。
「怎麼蒸的?」我又問,強行把他從「爺兒們話題」拉到「娘兒們話題」。
「鄉鎮書記」只好仔細地給我講一下做法——碗底放幾顆棗,糯米洗淨放上面,加入適量的水,放入蒸鍋蒸,燒湯時,湯裡勾點粉。
「把棗放在碗底,還是埋在米中間?」
「不用埋,就放碗底。」
「蒸時放糖嗎?」
「不用,燒湯時放湯裡,一次多蒸幾碗,放冰箱裡。」
然後,高二姑父又給我講了一遍。高二大姑又給我講了一遍。我都認真聽著,用心記著。
說實話,我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煩,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學習點東西,總比沒話找話尬聊好。哈哈哈哈哈。
再說回來。最近比較喜歡喝在高二大舅媽家學的這個粥,當然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畢竟粥可以預約啊,不然,你預約個肉絲麵試試)。
只喝粥哪行。煎幾個荷包蛋,再拆包榨菜。
等到終於結束早餐時,看了看掛鍾——10:10分,壞了,巖同學的舞蹈課已經開始了。
02
慢跑著把巖同學送到舞蹈班後,我仍然思忖著要不要趁著她上課這個時間,回家碼一篇文章。至於成同學,自己在書房玩兒就行。
然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周二那天,我在家碼字。所有的房門都被我關上了,大門還上了暗鎖。客廳窗簾也拉得嚴嚴實實。只在書桌上方亮一盞小檯燈。
很怪異是嗎?其實,一點也不。
我在碼字時,害怕受到幹擾,哪怕是潛在的也不喜歡,所以我把大門反鎖,這讓我有一種心裡上的安全感。拉上窗簾,讓房間光線儘可能的暗,有種把世界屏蔽在外的感覺。這種感覺有利於我儘快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捕捉靈感的碎片,進入創作狀態。
大門有轉動鑰匙孔的聲音。兩秒鐘後,門開始劇烈地晃動。就知道是我爸來了(高二上班去了,不會在這個時間回來),沒轉開鎖,開始使勁搖門。
我兩步跨到門那裡,打開門。我爸和我媽正提著兩大方便袋蔬菜站在門外,看到屋裡黑如暗夜,有些愕然。
我解釋說我正在寫文章。
他們說,剛從菜園裡挖了菠菜,掐了菜心,送點過來。又說,馬上就走,回去一等著有事。
我說,回去幹嘛啊,就在這吃午飯,我這沒事的,可以到主臥去寫。
但是,他們堅持要走。把蔬菜提進廚房時,我媽還快速收拾了小餐桌,洗了碗筷。那樣子,就好像是有十萬火急的事,等著他們立刻去處理。我知道說啥也沒用,他們是怕影響我寫作。
然後,一連幾天,他們都沒來。
我打電話給我爸,讓他和我媽中午過來吃飯,我說我已經準備燒菜了,其實還沒呢。平日裡,基本上都是我媽燒飯菜給我吃,這次我想親手燒一頓給他們吃。
我爸說好,等我媽把幾件衣服滌好就來。
放下電話,快速淘米煮飯,擇菜,洗菜,切菜,燒菜。徹底掐死當日碼字的念頭。
03
好多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有存貨,多長時間不碼字,照樣可以更新。我沒有存貨,都是現碼現更,一天不碼,就只能斷更。
其實,我倒不是羨慕別人能日更,而是羨慕那分「家有存糧」的淡定、閒適。不像我,當天碼,當天更,匆匆忙忙地,甚至都來不及反覆斟酌。有時,剛發布出去,突然又有了修改的想法,但也沒辦法了,挺遺憾的。
如果說,碼了先別更吧,等到碼很多篇後,再細水長流地更,又等不急。寫都寫出來了,放在那裡不發,心裡猴急。
那就堅持每天寫吧。想法很好,但是,實施起來困難。比如昨天,就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寫。
最近把讀書和寫作都提上了日程,沒怎麼關注新聞。
前天,才詳細了解了臺灣主持人博達仁安樂死的事,之前高二跟我提過,我沒在意。
了解後,內心真是有說不出的感慨。主要是感覺人生太虛無了,無論你多有智慧,無論你做什麼事,無論你怎麼努力,到了最後,都是清零。忙忙碌碌一生,一場空似的。太虛無了。
很多人都悶著頭朝前衝,生活中,似乎除了「奮鬥」就沒其他主題了——所有的一切,都得給夢想讓路。
但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站在山之巔峰或者半山腰曬到的暖陽,欣賞到的風景,真的就比山腳下更溫暖,更美好嗎?
上周日,高二為了給我創造安靜的寫作環境,一個人帶倆寶出去,給二寶做入園體檢,再帶他們去遊樂園、動物園。我一個人悶著頭在家碼了半天字,所產生的價值,真的比跟高二、孩子一起出去玩,比給父母燒頓飯,更多嗎?
思緒及此。
突然好想放下書本,關上文檔,帶孩子們出去走走,看看花,看看草,回歸到最樸實的生活狀態,回歸到生命最本質的體驗與喜悅中。
也突然好想親手燒一桌飯菜,跟家人一起,慢悠悠地品一品最簡單的食物,聊一聊最隨意的話題。
04
也許時間充足時,我可以一天碼兩篇文章,一篇當日發布,一篇存著。這樣,我就有更多時間去慢慢打磨一篇文稿;也不必一周七天,天天惦記著碼字。
或者,就繼續當前的節奏,工作日碼碼字,周末,用心享受跟家人共度時光的溫馨。是不是日更又有什麼關係?
春風漸暖,天鵝湖畔的春梅、桃花應該都開了吧?
提到桃花,我的心就開始柔軟。「淺淺歲月拂滿愛人袖,片片芳菲入水流。」
在那瀲灩一湖花色的水波裡,是否有雪片般潔白柔美的淺粉花瓣兒,兀自默然著,在做最後的等待——等著那些內心漾著愛意的人們,前來赴這場一年一度、短之又短的春之約?
真的好想跟家人一起去看看。就這個周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