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一天寫兩篇文章,會比較好些?

2020-12-04 雲淺淺

01

昨天沒有更文——沒文章可更。

本來我是打算寫一篇的。有讀者鼓勵我日更,我也想著如果能日更,倒也是挺不錯的。

但是,起床遲了,因為頭天晚上去書店看書了,回來很遲。

我一個人既要給自己穿衣洗漱,又要照顧大小寶起床洗漱。雖然他們都不用我幫忙穿衣服了,但是時不時的需要人幫忙遞下衣服,找個襪子什麼的。高二出差了,沒人可攀。

粥是預約好的——糯米紅豆紅棗葡萄乾粥,春節到高二大舅家拜年,他舅媽燒的粥挺好喝,連平時對粥不太感興趣的成同學都喝了一大碗。

仔細問了,說是糯米加葡萄乾熬製的,加一點點鹼面,提提香味。

我有個習慣(或者說是毛病也行),到別人家做客,看到特別的吃食,總是忍不住要問製作方法。事後也不一定去做,卻總想著問。

比如到高二大姑家,他大姑做了二三十道菜,加上寶寶大伯大娘連同他們家兩個孩子,我們一共也就去了四個大人四個小孩,孩子最大的不到九歲,最小的才一歲,而且還是大早晨的。將近三十道菜啊。實在是太客氣了。

蒸、煎、炒、炸、煮。蒸臘腸、燉豬蹄、苔幹燒肉、炸雞柳、炸綠茶餅、爆豬肚、炒牛百葉、炒腰花、滷牛肉、滷豬肝、紅燒肉、菠菜排骨湯、桂花藕、玉米銀耳羮。好多都想不起來了。一樣嘗一口,都嘗不過來。有道菜我有一點想嘗嘗,但是呢,離我有點遠,就算了,懶得抻下胳膊。

實在是太客氣了。

其實,客氣也是有原因的——我公公是大姑唯一的娘家哥哥,高二和寶寶大伯是大姑唯二的娘家侄子。有機會再專門寫篇文章吧。

話說這二三十道菜中,有道菜特別引起我的注意——糯米飯甜湯。一個大大的湯碗,湯水中間扣了一碗米飯,米飯糯而不膩,甜而不齁,米飯中間夾有紅棗,有股清香。

高二表哥——某鄉鎮書記,正跟高二、寶伯幾個,聊著很爺兒們的話題。

我很認真地望了一眼「鄉鎮書記」——他就坐我右側,問:「這個湯是怎麼做的?」

「鄉鎮書記」說:「蒸出來的。」然後,繼續他之前的話題。

「怎麼蒸的?」我又問,強行把他從「爺兒們話題」拉到「娘兒們話題」。

「鄉鎮書記」只好仔細地給我講一下做法——碗底放幾顆棗,糯米洗淨放上面,加入適量的水,放入蒸鍋蒸,燒湯時,湯裡勾點粉。

「把棗放在碗底,還是埋在米中間?」

「不用埋,就放碗底。」

「蒸時放糖嗎?」

「不用,燒湯時放湯裡,一次多蒸幾碗,放冰箱裡。」

然後,高二姑父又給我講了一遍。高二大姑又給我講了一遍。我都認真聽著,用心記著。

說實話,我一點兒也不覺得自己煩,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學習點東西,總比沒話找話尬聊好。哈哈哈哈哈。

再說回來。最近比較喜歡喝在高二大舅媽家學的這個粥,當然了,也沒有更好的選擇(畢竟粥可以預約啊,不然,你預約個肉絲麵試試)。

只喝粥哪行。煎幾個荷包蛋,再拆包榨菜。

等到終於結束早餐時,看了看掛鍾——10:10分,壞了,巖同學的舞蹈課已經開始了。

02

慢跑著把巖同學送到舞蹈班後,我仍然思忖著要不要趁著她上課這個時間,回家碼一篇文章。至於成同學,自己在書房玩兒就行。

然後,我突然想起一件事。

周二那天,我在家碼字。所有的房門都被我關上了,大門還上了暗鎖。客廳窗簾也拉得嚴嚴實實。只在書桌上方亮一盞小檯燈。

很怪異是嗎?其實,一點也不。

我在碼字時,害怕受到幹擾,哪怕是潛在的也不喜歡,所以我把大門反鎖,這讓我有一種心裡上的安全感。拉上窗簾,讓房間光線儘可能的暗,有種把世界屏蔽在外的感覺。這種感覺有利於我儘快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捕捉靈感的碎片,進入創作狀態。

大門有轉動鑰匙孔的聲音。兩秒鐘後,門開始劇烈地晃動。就知道是我爸來了(高二上班去了,不會在這個時間回來),沒轉開鎖,開始使勁搖門。

我兩步跨到門那裡,打開門。我爸和我媽正提著兩大方便袋蔬菜站在門外,看到屋裡黑如暗夜,有些愕然。

我解釋說我正在寫文章。

他們說,剛從菜園裡挖了菠菜,掐了菜心,送點過來。又說,馬上就走,回去一等著有事。

我說,回去幹嘛啊,就在這吃午飯,我這沒事的,可以到主臥去寫。

但是,他們堅持要走。把蔬菜提進廚房時,我媽還快速收拾了小餐桌,洗了碗筷。那樣子,就好像是有十萬火急的事,等著他們立刻去處理。我知道說啥也沒用,他們是怕影響我寫作。

然後,一連幾天,他們都沒來。

我打電話給我爸,讓他和我媽中午過來吃飯,我說我已經準備燒菜了,其實還沒呢。平日裡,基本上都是我媽燒飯菜給我吃,這次我想親手燒一頓給他們吃。

我爸說好,等我媽把幾件衣服滌好就來。

放下電話,快速淘米煮飯,擇菜,洗菜,切菜,燒菜。徹底掐死當日碼字的念頭。

03

好多作者在文章中提到自己有存貨,多長時間不碼字,照樣可以更新。我沒有存貨,都是現碼現更,一天不碼,就只能斷更。

其實,我倒不是羨慕別人能日更,而是羨慕那分「家有存糧」的淡定、閒適。不像我,當天碼,當天更,匆匆忙忙地,甚至都來不及反覆斟酌。有時,剛發布出去,突然又有了修改的想法,但也沒辦法了,挺遺憾的。

如果說,碼了先別更吧,等到碼很多篇後,再細水長流地更,又等不急。寫都寫出來了,放在那裡不發,心裡猴急。

那就堅持每天寫吧。想法很好,但是,實施起來困難。比如昨天,就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寫。

最近把讀書和寫作都提上了日程,沒怎麼關注新聞。

前天,才詳細了解了臺灣主持人博達仁安樂死的事,之前高二跟我提過,我沒在意。

了解後,內心真是有說不出的感慨。主要是感覺人生太虛無了,無論你多有智慧,無論你做什麼事,無論你怎麼努力,到了最後,都是清零。忙忙碌碌一生,一場空似的。太虛無了。

很多人都悶著頭朝前衝,生活中,似乎除了「奮鬥」就沒其他主題了——所有的一切,都得給夢想讓路。

但是,有沒有人仔細想過,站在山之巔峰或者半山腰曬到的暖陽,欣賞到的風景,真的就比山腳下更溫暖,更美好嗎?

上周日,高二為了給我創造安靜的寫作環境,一個人帶倆寶出去,給二寶做入園體檢,再帶他們去遊樂園、動物園。我一個人悶著頭在家碼了半天字,所產生的價值,真的比跟高二、孩子一起出去玩,比給父母燒頓飯,更多嗎?

思緒及此。

突然好想放下書本,關上文檔,帶孩子們出去走走,看看花,看看草,回歸到最樸實的生活狀態,回歸到生命最本質的體驗與喜悅中。

也突然好想親手燒一桌飯菜,跟家人一起,慢悠悠地品一品最簡單的食物,聊一聊最隨意的話題。

04

也許時間充足時,我可以一天碼兩篇文章,一篇當日發布,一篇存著。這樣,我就有更多時間去慢慢打磨一篇文稿;也不必一周七天,天天惦記著碼字。

或者,就繼續當前的節奏,工作日碼碼字,周末,用心享受跟家人共度時光的溫馨。是不是日更又有什麼關係?

春風漸暖,天鵝湖畔的春梅、桃花應該都開了吧?

提到桃花,我的心就開始柔軟。「淺淺歲月拂滿愛人袖,片片芳菲入水流。」

在那瀲灩一湖花色的水波裡,是否有雪片般潔白柔美的淺粉花瓣兒,兀自默然著,在做最後的等待——等著那些內心漾著愛意的人們,前來赴這場一年一度、短之又短的春之約?

真的好想跟家人一起去看看。就這個周末吧。

相關焦點

  • 只會寫實驗報告,不會寫文章?理工男開始寫作的完全指南
    比如說我有一天起床,鬧鐘按了三次才起,是我真的困到不行嗎?其實並不是,只是因為上班遲到的代價太低,自己又懶而已。2:早起寫作比你平時早起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進行寫作。不要看書或者公眾號裡的任何推送文章,不要讓外界的成型的文字幹擾你的思路,包括你自己之前寫的東西。打開寫作軟體直接開始寫作,寫什麼都行,記錄自己的夢境,昨天夜裡的感受,今天起來的想法,都可以。只要寫就行。
  • 一個億砸出兩篇Nature | 這個課題組一天發兩篇
    一個億砸出兩篇《Nature》,只為一睹原子芳容!別人家幾年發不了一篇Nature,這個課題組一天發了兩篇,也太酸了吧對於廣大的科研工作人員來講,能夠在頂級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一篇論文,幾乎是想都不敢想的。根了解Nature一共發了803篇論文,而全球的科研工作者超過了800萬,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大概就是一萬個人中有一個吧。
  • 寫日記的好處和要點,這次寫的比較全,收藏吧
    上中學時,我們就學過科學家竺可楨的故事,竺可楨先生堅持寫日記38年,去世的前一天還寫下最後一篇日記,現在他的日記都保存在中國科學院。我們不是名人,日記中寫的也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多數是我們自己經歷的。寫小事更要注意寫作要點。
  •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
    看完這兩篇文章,我無語了!因為正文真的是無語呢…… 頂級期刊《Nature Chemistry》網站曾經在2014年6月刊登了一篇投稿,標題是「不含化學物質的產品名單」。作者是兩位著名化學家Chemjobber和Alex Goldberg。
  • 考場寫作文要會過渡,但不要太長
    01過渡部分要簡潔如果把寫作文比作一個人的話,開頭是人的頭部,要精彩,接下來是脖子,要簡明,特別是記敘文,引出主要人物或事件,要做到簡潔,如果是話題作文需要亮明觀點,因此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需要給故事(話題)的出現做鋪墊,做過渡,只要簡單的交代相關背景,原因或人物即可
  • 別再說寫小說找不到素材了,這篇文章告訴你
    很多小說寫作分享者們,經常會用比如夢境之類的說法來讓人們找靈感,然而我們會發現,夢境並不能100%的幫我嗎找到靈感,那麼打開靈感之門的正確方式是什麼呢?就讓最接地氣的柒叔來給各位分享一下吧!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其實也可以寫,不管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不要擔心悲傷的故事是否會讓人喜歡,你可以把悲傷的故事寫的荒誕不經,也可以把悲傷的故事寫的痛哭流涕。再舉個例子,去年下半年,我得知我的一個遠房表哥,因為受不了壓力而跳樓自殺了,壓力大來源除了工作之外,還有一個不知滿足的老婆。
  • 百家號寫下百篇文章有感
    今天是2021年1月11號,3個多月寫了一百篇文章!老胡心中有些許的感動,老胡在閒暇之餘記錄了自己的生活,留下了驚喜、憤怒、感動等各種情感的心路歷程。這是一種有溫度的記錄,如果能溫暖到別人,給別人光和熱,這便是老胡焚烈自己最快活的願望!即便不能溫暖到別人,老胡認為,老胡已溫暖了自己!通過文字,老胡在快樂上潑了油,快樂在心中燎了原;通過文字,老胡在痛苦上抺了藥,痛苦在傷口下漸已平復!
  • 寫文章有必要了解點專業常識
    當年,俞平伯和朱自清共船同遊秦淮河,而後各自寫下題目相同卻各有千秋的兩篇傳世散文名作——《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成為文壇佳話。然而,寫作不僅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學科,文學創作雖無定法,但還是要遵循一些基本法則的,也就是所謂的寫作學常識吧。我們常常慨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言外之意多有「寫不出來不是我不會寫,而是沒有素材」。其實,這就與寫作的常識相悖了。
  •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紛紛表達了悼念和關注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Astronomy》刊發了兩篇文章表達紀念。一篇文章題為China's first mission to Mars,介紹了「天問一號」的科學研究計劃概況。
  • 一聲噴嚏顯博學,兩篇文章見真功——讀《季羨林全集》札記之六
    《季羨林全集》第七、八兩卷的內容是「雜文及其他」,約有400篇,值得動筆的「寫點」甚多,其中有兩篇文章堪稱姊妹篇,印象深刻。《說「嚏噴」》,寫於1989年,《再說「嚏噴」》,寫於1994年,均發表於《文史知識》,收錄在第七卷。所謂「大專家寫小文章」,這兩篇正是如此,彰顯學者風範,真正大家手筆。
  • 從我的第一篇SCI論文發表經歷看如何寫好SCI學術文章
    我的文章發表很曲折,但結果還算好,最後發表一個影響因子2.05的期刊上,在航空航天類中算是很高的期刊了。研究生一年級邊上課邊科研,學期結束時基本已經把研究內容做完,也得出了一個比較好的結論,導師評價「世界前沿」。
  • 查重軟體官方確認傅明抄襲,兩篇文章「幾乎一模一樣」
    在中國足球裁判傅明論文抄襲事件鬧出後,一天之內發生了兩次反轉,一次是之前有人質疑網友的查重方式和數據的可靠性,認為不代表傅明確實抄襲;一次是今晚網友所使用的查重軟體官方發布聲明,確認了傅明的論文與之前的一篇籃球論文「內容幾乎一模一樣」。不知道這齣大戲是否還有迴轉,球迷們靜待好戲。
  • Nature發文:一天被撤稿6篇,他堪稱世界一流的學術造假「鬼才」
    ,最高一天被撤稿6篇的傳奇案例。他展示了他的「無底碗湯」,用來表明當碗裡偷偷地從裡面加滿湯時,人們會吃得更多。也許之前不記得他的名字,但是他的相關理論例如「你吃的量取決於你的盤子的大小」,以及「標有低脂肪的食物會勾引人們消耗更多的卡路裡」可能聽說過,或者仔細想想覺得很有道理。截止到2017年,此時只有40多歲的Brian Wansink就已經發表了539篇文章!
  • 推薦一個我自己寫的英文文章
    要學術,去dyfluid.com/cfd-china.com寫這個文章的時候當時我還在德國做博士後。當時一直做液液/氣液聚並破碎。用矩方法用了很多年了。並且是深入一線去編程驗證過這些算法。方程都是推出來的,代碼寫出來的
  • 原來這篇小學課文是林清玄寫的,天津的90後都知道
    他的許多文章給人們很多啟示,有不少已經入選中小學論文。有一篇課文90後應該都很熟悉,那就是《桃花心木》,小編曾經在2004年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過。那時候,不太理解他的深層含義,儘管老師一再說他內涵深刻、深刻,但還我和小夥伴們還是被全文背誦的恐懼支配著。近日聞聽林清玄先生去世,翻出這篇文章,細細品讀,別有一番滋味。
  • 你的原創文章被抄襲了,你會怎麼辦?看我是怎樣處理的
    雖然已經開啟了原創保護功能,畢竟對原創保護功能不是很了解,每天我還是很積極的寫我的原創文章,多了每天一篇,少則兩三天一篇,日子過得還算悠哉了,偶爾我才翻翻我的原創保護功能,但從未發現我的原創文章被侵權過,心裡嘀咕著:「反正寫的就那樣,人家寫原創文章比我好的有的是,憑什麼侵權我的呀!」
  • 如何寫好科普類的文章?
    一、什麼是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是面向大眾的,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專業現象和問題,把已有的科學知識、科學方法,通過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使之為讀者所能理解的文章。許多人認為一般人寫不出科普,實際上,許許多多的人不僅能寫,而且能寫出非常好的科普文章。科普文章是人們了解科學的一個重要手段,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二、科普文章怎麼寫首先,定好主題很重要,你選的主題是你感興趣的,這也決定了這篇文章的受眾面。想要原創,選擇那些沒人寫過的。
  • 寫文章要細心觀察
    從此也可以看出,要想寫好文章,非重視觀察不可。著名作家沙汀同志在談到創作時曾多次精闢地說:「故事好編,零件難找。」在這裡他所說的「零件」,就是細節。細節的積累,必須依靠作家自己的直接生活經驗或體驗,毫無疑問觀察是很重要的。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一些學生中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有些同學一寫好人好事,不是寫雨天送傘,就是寫攙扶老奶奶過馬路。
  • 致《美篇》及美友:關於文字創作及「加精」
    首先,用一個不恰的比喻來撇清(形容)我與美篇的關係:美篇是一塊粘蠅片,我是一隻飯蠅、被粘了!要想於其中抽身、逃脫,意料中將會產生一場痛苦的掙扎。其結果會是怎樣的呢:掙脫逃脫了,但缺少腿腳了,殘肢留在了粘塊上。蠅的時光,大多用來歇腳以憩息,不僅僅只靠以美妙的想像為翅膀去炫飛技的。外邊的花花世界不缺我這一個玩賞者,粘塊上被粘住的又何止我一個?
  • 不做實驗不寫 meta 他發了 8 篇 SCI
    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決定寫寫看。查了查網上的文獻,發覺此類報導不多,但有一西班牙學者對此有詳細的論述,但我們的發現還是和他的不同,於是就開始動筆,寫成後投稿,被說文章沒新意,價值不大,加之有審稿人查到了網上那篇西班牙學者的文章,認為要比我們的可信,所以被拒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