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作家魯迅很重視觀察,他曾經指出:「作者的社會閱歷不深,觀察不夠,那也是無法製造出偉大的藝術品來的」。「對於任何事物,必須觀察準確,透徹,才好下筆」。「如要創作,第一須觀察」。魯迅這樣強調觀察,的確是他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從此也可以看出,要想寫好文章,非重視觀察不可。著名作家沙汀同志在談到創作時曾多次精闢地說:「故事好編,零件難找。」在這裡他所說的「零件」,就是細節。細節的積累,必須依靠作家自己的直接生活經驗或體驗,毫無疑問觀察是很重要的。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在一些學生中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有些同學一寫好人好事,不是寫雨天送傘,就是寫攙扶老奶奶過馬路。有個孩子寫下雨天給一位盲人撐雨傘,別人問他那位盲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那盲人對你說了什麼話?在哪條馬路?你送到哪裡?他回答不出。最後他說:「這是我自己編的。」這類情形有一定的代表性。
可是也有很多同學,很注意觀察。象《有趣的小動物》一文就做得較好。文章寫道:「這隻小公雞全身上下各種顏色差不多都全了。象英文字母『U』形的身體,淺粉色的絨毛淡淡地鋪襯在背上。翹起來有點波浪似的尾巴,靠上是十分雅致的湖藍色,中間是深黃色,靠下是粉紅中微微帶點白色。身體的兩側掛著兩扇 鮮綠的翅膀,小腦袋上頂著鮮紅的冠子,兩隻棕色的小眼睛分別在冠子的左右兩邊,黃色的尖尖的小嘴巴在冠子下方,兩層小紅嘴唇緊挨著嘴巴,一雙矮墩墩胖乎乎的紫紅小腿下面小爪子成三角形狀,穩穩地躲藏在肚子下。」只有細緻地觀察,才能寫得這樣生動形象。通過細緻的觀察不僅寫出自己的感受,還能給讀者以鮮明的印象和身臨其境的感覺。
這位同學之所以寫得這樣生動形象,其主要原因就是他細心觀察了。這不是一般走馬觀花的觀察,而是認真準確的觀察,因而他抓住了描寫對象的顏色、神態,並且能用形象的語言準確如實地表達出來。
清代袁枚的一段話:「餘嘗謂:一切詩人,總須字立紙上,不可字臥紙上。人活則立,人死則臥。用筆亦然。」所謂「字立紙上」,也就是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意思。這就告訴我們作文時,要把語言寫得生動形象。要想寫好文章,必須是對所描寫的對象要細心觀察。只有細心觀察了所描寫的對象,才能比較準確地掌握事物的本質、情狀、特徵等。只有比較準確地掌握了所描寫事物的本質、情狀、特徵,再加上有駕馭文字能力,就能把所描寫的對象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