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鯴,是一種非常難發現的寄生蟲。如果沒有細心觀察,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魚鯴最終會導致觀賞魚身體潰爛致死。似乎這種寄生蟲大家並不是很熟悉,別急,這期我們就來講講,關於預防魚鯴,殺滅魚鯴的那些事情。不過先要注意!魚鯴和魚蝨是不一樣的!魚蝨是寄生在魚類的嘴中,取代了魚類的舌頭,也叫做「縮頭魚蝨」。但是今天我們講的是魚鯴,是一種體表寄生蟲。
何為魚鯴——
啥?魚鯴?魚還會長那玩意兒?誒,還真會。魚鯴是一種非常小的,難以被發現的體表寄生蟲。一般來說成體只有五六毫米的樣子,繁殖特別迅速,身體呈半透明狀,長有兩個吸盤能夠牢牢吸附在觀賞魚的體表。胸前有四對足,能夠用來遊泳。能遊泳的寄生蟲還確實挺稀奇,找不到宿主的情況下他們會一直遊,直到找到宿主為止。魚鯴有著像蚊子一樣的針狀口器,他們就用這根「針」來吸食觀賞魚的血液,顯然對魚是有弊無利的。
魚鯴相對而言比較難發現。因為畢竟是半透明的,而且也只有區區五六毫米大小罷了。不細心一些很難發現。養在玻璃缸裡面其實還好,但是養在深色容器裡面幾基本上發現不了了。
魚鯴的症狀——
一般染上了魚鯴的魚都會有一些比較明顯的症狀。當魚鯴達到了一定的數量時,觀賞魚就會變得非常急躁,非常難安,喜歡撞來撞去,並且還會伴隨著蹭缸的現象。如果你的觀賞魚出現了頻繁蹭缸的現象,不要多慮,一定要先好好觀察一下,看看到底體表出了什麼問題。肉眼的話只要是養在玻璃缸的魚感染上了魚鯴稍微仔細一些還是能看得見的,多注意魚鰭魚鰓。
為什麼會有魚鯴?
魚鯴的主要來源很有可能是因為餵活體魚蟲。因為畢竟這個東西長得也很像魚蟲,很容易餵食的時候混進去。主要還是魚蟲來源的問題。野採的魚蟲最容易攜帶魚鯴。一定要注意。凍的魚蟲通常不會有。
重點來了——如何對付魚鯴?
那麼,一旦確定觀賞魚感染上了魚鯴之後應該如何治療?魚鯴這種體表寄生蟲其實還是很好對付的。如果數量少的話就直接用手清除掉。但是如果數量很多,每條魚都有,就一定要儘快下藥。先來說說數量少的情況:一般數量少可以用手扣下來,不過這樣很難扣,因為魚鯴有兩個吸盤,建議用1%濃度的敵百蟲溶液塗抹在有魚鯴的地方,三十秒之後放到清水之中,隔天再塗一次基本上就沒事了,魚鯴會直接死亡並且脫落。或者按照100升水放0.5克的敵百蟲晶體調配溶液,然後讓魚藥浴五分鐘。五分鐘後魚和魚鯴基本都會被麻醉,魚鯴會脫落下來,魚只要放到清水裡面爆氧一下就能恢復。
如果病情較為嚴重,可以按照100升水放0.3克的阿維菌素來下藥,期間一直開著過濾器,藥浴三天,每隔兩天要換一次水。然後新換進來的水要繼續按照比例進行補藥。很快就能治好。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