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寄生蟲以外,觀賞魚的體表疾病大部分都與下列因素有關

2021-01-10 養魚老道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您好!我的草金魚這幾天渾身發黑了,就像放煤炭裡滾了一圈,前幾天長白毛,加了小蘇打和鹽好了。之後又不願動、不吃食,得了腸炎,加了幾天慶大黴素好了,目前也活潑了,也吃食了,只是發現體表發黑了,昨天換水了,沒發現有什麼好轉,現在的狀態活潑了,吃食也好,不下藥能行嗎?

上述是一位魚友的評論,最近養魚老道發現,有很多的魚友提出來了,關於觀賞魚體表的諸多問題,比如說體表出現部分白蒙啦,體表的部分鱗片和魚鰭末端開始發黑了,有的魚友就把它們當成了白點病或者水黴病來治療,有的魚友一看到魚鰭發黑就開始盲目下藥,這些未必都是正確的操作。

我們還是要從根源上尋找問題的解決的方法,這樣才能夠及時對症處理。

水質問題不解決,觀賞魚的體表是不會好的

觀賞魚的大部分疾病,腸炎之類的內部疾病我們先排除掉,那是投餵不當的問題,其他的很多疾病都會在觀賞魚的體表上有所體現,除非是鱗片紅腫外翻嚴重,我們可以仔細查看有無寄生蟲以外,大部分的觀賞魚只要是體表出現問題,基本都會與水質有絕對性的關係。

說得直白點就是觀賞魚不適應目前的水質,由於嚴重的水質刺激所造成的,特別是對於各種冷水魚來說更是如此,即使很多的觀賞魚有一定的打鬥外傷,只要是水質良好、水溫適合,大部分觀賞魚未必就會發病,但是只要在水質上一刺激,體表上的所有傷痕都成了問題。

如果說我們把一條身受外傷的金魚,比如說魚鰭邊緣有部分輕微的潰爛或者白蒙現象,放到一缸綠水或者青苔水中飼養,很可能它就會不治而愈,這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如果在水質上我們不能有效保證住,一切免談,什麼叫做水質能夠保證住?

水清魚亮只是我們的一個感官,並不能完全說明水質就是很好,一切還是要以困水和養水為主,再去配合飼養密度、魚缸的過濾系統和投餵量加以調整。

換句話說,很多的新魚友購買的冷水魚,之所以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由於我們自己的性急所致,根本沒有養好水,對於這個問題,養魚老道真心的想對大家說一句:對不起,病情嚴重的,此題無解。當然了水溫不合適也是同樣的道理,也會絕對性的刺激觀賞魚的體表。

所以就會造成了觀賞魚的體表或者魚鰭發黑,這個時候如果不是什麼過於顯性的疾病,比如說不是什麼白點病或者水黴,只是有部分黑斑出現,我們所做的也很簡單,安心等待魚缸的水質自行恢復就可以了,無需下藥治療,正常換水、投餵即可,觀賞魚慢慢適應了水質,體質上去了,自然這些黑色的魚鰭就會有所好轉。

水質問題加上心理問題的雙重壓力,觀賞魚也會體表出現問題

再者除了水質問題以外,就是觀賞魚的心理問題,這個因素是絕對不容忽視的,在我以前的很多文章中也有講過,尤其是熱帶魚,在極度心理恐慌的情況下,極有可能出現體色暗淡、發黑的現象,這些都是由於過度驚嚇所致,再加上水質的刺激,那麼問題就出現了。

有些時候,可能這些體色問題稍縱即逝,也就是說觀賞魚自己的心情也在不斷變換,這種情況下我們還有緩和的餘地,一旦壓抑過重,出現黑體趴缸的現象,我們就要想辦法調理了,在水質上我早就說過了反向調理法,在心理問題上就是勿驚嚇,少看少動,可以三天不開燈、不餵食,讓觀賞魚靜靜地自我修復。

然後就是一個漫長的觀賞魚體質修復過程,它們的膽子大了、食慾旺了、水質也開始慢慢好轉了,自然而然的魚鰭發黑的問題也就消失不見了。

體質不好的,可能直接喪命,這個沒有任何辦法

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觀賞魚的體質太差,它也有可能出現魚鰭發黑甚至於全身發黑,這種情況下的觀賞魚,大部分都是身體極為瘦弱,在魚缸裡也是備受欺負的弱者,而且這種情況會越來越嚴重,也可能不治而亡,這都很正常,遇到這類觀賞魚我們可以直接放棄或者單獨隔離、單獨仔細餵養,或許還能夠出現一線生機。

正如目前這個疫情的道理是一樣的,體質完了,免疫力低下,是無法去對抗任何的病毒和疾病的,觀賞魚也是如此,這個問題就與我們的選魚問題有關了,說句不好聽的,這些本來就是人家想要淘汰的魚,被我們很高興地買回家了,這個責任不怨別人,只能怪我們自己的眼睛不好用。

手裡捧著個身體孱弱的病秧子,還想不提供任何的單獨醫療條件和飼養條件就能夠把它給治好,這種情況可能會出現嗎?根本不可能。

光照與藥物刺激,也可能導致魚鰭發黑的現象出現

任何的觀賞魚都離不開光照的,這一點也是鐵定了,為什麼有些室內飼養的觀賞魚,無論我們的燈光多強,它們也有可能會出現部分黑斑的現象,而在室外陽光充足的情況下,一例觀賞魚黑斑的情況也可看不見?這就是太陽光的力量,不管是什麼觀賞魚,都是一樣的道理。

再者就是上述的魚友遇到的問題了,無論是下藥太多還是下鹽太多,都會直接刺激觀賞魚的體表,如果是藥物中毒了,觀賞魚的體表黑色面積就會更多,這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我們自己何時下藥的,觀賞魚在下藥之後有什麼表現,我們自己真的會不知道?

對於過於嚴重的,必須立刻換水稀釋藥量,情況較輕的,還是安心靜養就可以了,這種情況沒有其他什麼快速恢復的可能,但是經過了一個階段的修養,大部分的魚兒都可以恢復到正常的體色。

所以說各位新魚友們,我們沒有必要去為觀賞魚的魚鰭發黑而焦慮,按照正常的水質調理,正常的投餵方法,安心飼養即可,只要不是大量的新水突然刺激和用藥過量,或者水溫波動太大,任何觀賞魚出現的輕微體表問題都是可以緩慢自愈的。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

相關焦點

  • 高溫環境下,觀賞魚易爆發五種疾病,也會與水質有關
    除了上述的兩種夏季不易爆發的觀賞魚疾病以外,剩下來的還有五種觀賞魚疾病,我們一定要注意:第一個較大方面的觀賞魚患病原因,仍然是由於水質過老、或者水質太差,引起的下列三種疾病一、觀賞魚的體表紅血絲或者說痘瘡之類的輕微病症
  • 下列這些不當操作,都可能造成觀賞魚缺氧,未必都是水質問題
    還有的魚友認為,只要是我的觀賞魚缺氧了,那就一定要大換水,肯定是魚缸的水質出現了問題,事實上這其中都會有很多的意外因素。養魚老道發現最近和很多魚友的聊天中,一兩句話根本不可能把一個問題講明白,但是有些魚友偏偏就是抓住了某個問題不放,只要觀賞魚一旦出現問題,連魚飼料都能懷疑到。養魚老道想說的是,我們還是先去懷疑一下自己的飼養手法吧。
  • 如果魚缸24小時不間斷打氧,就會導致觀賞魚的體表粘附氣泡嗎?
    除了這個原因之外,在我們平時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了觀賞魚體表粘附氣泡,基本上都是源於魚缸水質的問題。反之的道理也是一樣的,喜歡弱酸性水質的觀賞魚,當水質過鹼或者極度酸化,它們的體表粘液同樣也會大幅度增加,繼而粘附氣泡。
  • 觀賞魚的死亡姿勢可以暴露一些疾病,有助於我們今後的判斷
    如果是想要在觀賞魚死亡之後,我們再去具體分析某些觀賞魚到底是患了什麼寄生蟲病或者細菌類疾病,對於很多魚友來說,如果沒有專業的檢測設備,我們幾乎是很難判斷。但是諸如一些常見的,觀賞魚的基本死亡特徵,或許有時候也可以幫助到我們,輔助一下我們的判斷,當然這些結論也未必都是完全準確的,我們也要去結合魚缸裡的其他觀賞魚反應和很多因素綜合去看。
  • 不要總問別人觀賞魚怎麼死的,一條觀賞魚死亡,會有上百條原因
    那麼,除了觀察觀賞魚的外表以外,還有一個觀賞魚的精氣神問題,廢話我就不多說了。如果連個觀賞魚的半死不活都看不出來的話,那是小學語文沒有學好的問題。五、觀賞魚死於各種細菌性、真菌性疾病,交叉感染的病毒性疾病當然了,觀賞魚也離不開各種疾病的傷害,包括了不適當的混養,高密度的飼養、之前本身有病等太多問題,以及觀賞魚之間的打鬥傷、體表傷、剮蹭傷、捕撈傷等等等等,各種體表傷害之後引起的感染。
  • 如何判斷觀賞魚外傷、炸鱗、敗血病還是有蟲?簡單問題偏要複雜化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輕鬆養水,快樂養魚!關於觀賞魚的體表疾病問題,最近發現很多魚友根本就分不太清:只要一看到觀賞魚的鱗片外翻,那就一定是炸鱗了。
  • 養魚者不可不看——如何發現及治療觀賞魚體外寄生蟲病
    很多初養魚的朋友,一直到整缸魚都死掉了,仍不清楚魚的死因是啥?此魚病是一種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傳染性疾病。幾乎每個魚缸都可能爆發。一般來說,體外寄生蟲是指斜管蟲、車輪蟲、指環蟲、魚波豆蟲等十幾個寄生蟲品種的統稱。當然,這裡面還有我們最為熟知的,造成白點病的小瓜蟲。寄生蟲中,除小瓜蟲可直接用肉眼看到外,其它的都需借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到。
  • 自己的觀賞魚死了,回顧一下自己的操作,別人未必知道原因
    即使有部分觀賞魚有比較明顯的徵兆,大部分還是瞎猜的多,接近於在那裡猜謎語。爛鰓、缺氧而死的魚,大部分浮在水面上,包括了長期的失漂因為觀賞魚的死亡,必定和很多因素有關,我們所認為的,好像是觀賞魚都是很容易就死亡的,一不小心就死了,其實呢?
  • 飼養觀賞魚的重點,只有以下三個大方向,掌握好了輕鬆養魚
    凡是因為體表出現的問題,幾乎百分百不是外傷就是水質,水質問題是一個大方向我們是觀賞魚的掌舵人啊,這個舵如果掌握不好,總是關注一些細枝末節,那麼,就去天天治吧,把魚治死了,也不會有一條魚說我們個好。我們需要掌握的就是整體魚缸的水質。
  • 觀賞魚身上這寄生蟲厲害了,沒細心都觀察不出,最終讓魚潰爛致死
    魚鯴,是一種非常難發現的寄生蟲。如果沒有細心觀察,如果沒有及時治療,魚鯴最終會導致觀賞魚身體潰爛致死。似乎這種寄生蟲大家並不是很熟悉,別急,這期我們就來講講,關於預防魚鯴,殺滅魚鯴的那些事情。不過先要注意!魚鯴和魚蝨是不一樣的!魚蝨是寄生在魚類的嘴中,取代了魚類的舌頭,也叫做「縮頭魚蝨」。
  • 觀賞魚感染外寄怎麼辦?教你「醫」招解決煩惱!
    對於養魚的魚友們來說,每逢春夏交替的時候,適當地給自己心愛的魚兒補充一些活食增加營養,不僅能夠增加營養增強魚體的發色,還能夠促進魚兒的發情繁殖。可是給觀賞魚投餵活食也有一些隱憂和風險,一旦處理不好消毒殺菌工作,就會給魚兒帶去寄生蟲感染的危險。尤其是在春夏之交的時候,氣溫變化比較頻繁,特別容易誘發外寄感染,這些可恨的寄生蟲特別喜歡與魚兒約在春天相見。
  • 觀賞魚生病如何治療?分析6種常見的觀賞魚疾病,可以治療
    【前言】現在養寵物已經非常流行,特別是宅家的朋友們都喜歡養一些小動物,這其中就包括養觀賞魚。養魚的魚友們漸漸地多了起來,有時候我們的不經意間的失誤就會導致觀賞魚生病。但是,並不是所有的魚友都能從容面對魚的疾病。養魚雖說不像貓狗一樣需要遛,但是要把蝸居在魚缸裡的魚養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需要我們足夠的耐心和細緻。
  • 清除觀賞魚體內蟲的小妙招,有一個方法可以不用藥
    到底是魚的身上有的,還是魚的腸道有的,會有哪些寄生蟲呢?觀賞魚的體內蟲主要有哪些?一般的普遍認為,鞭毛蟲,是觀賞魚體內蟲的主要元兇,這個鞭毛蟲又分為好多種,包括了六鞭毛蟲、旋核毛蟲、雙鞭毛蟲等等,大部分都是名如其蟲,關於它們的具體長相如何,我們就不必再去研究了。
  • 觀賞魚被錨頭蚤寄生怎麼辦?可惡的寄生蟲,我用可愛的方法來消滅
    歡迎朋友們再一次回到這個有點不一樣的觀賞魚專欄,我就是那個魚和熊掌已經兼得的譁仔。今天譁仔來聊聊可惡的寄生蟲。在觀賞魚領域,大多數寄生蟲是肉眼不可見的,即使是個別可見的外寄,也大多是謹小慎微地活著,免得成為觀賞魚玩家的眼中釘。
  • 新人養魚需上心,觀賞魚身邊白白的可不是氣泡,可能是寄生蟲!
    很多新人朋友在入手觀賞魚後都會有幾分不知所措,看到觀賞魚身上出現了一些白白的點點都還以為是水中的小氣泡,其實這些觀賞魚很有可能已經受到了寄生蟲的騷擾,新人朋友養魚這一點需要上心,雖然這種白點病很好治,但也不要將小病拖成大病!
  • 孔雀魚不是不可以和其他魚混養,下列觀賞魚都有混養的可能
    一些比較兇悍的,嘴巴較賤的品種,首先要分開那麼,我們說這些小型觀賞魚,除了和孔雀魚類似的卵胎生品種,大多數都是屬於適應弱鹼性水質的,其他的品種大多數適合弱酸性水質,其中不乏還有一些比較兇悍的品種,所謂的兇悍也就是嘴巴較賤
  • 觀賞魚內寄生蟲你了解多少
    某些品種的魚可能變得消瘦,貼近心臟的部位凹陷,但是腹部膨脹。由於感染絛蟲,腹部最終脹破。魚可以忍受輕微的感染,而養魚者甚至意識不到出了問題。(二)、感染詳述。 可能遇到以下類型的寄生蟲:刺頭蟲—這種寄生蟲(體長從幾毫米到幾釐米不等)吸附在魚的腸內,經常損害腸內壁,並且使魚易受其他傳染病和寄生蟲的影響。
  • 觀賞魚內寄生蟲問題全攻略,媽媽再也不擔心魚缸魚兒不吃東西了
    春季是各種蟲子各種細菌真菌快速生長的季節,也是很多觀賞魚疾病爆發的時間段。最近不少魚友反應家裡的魚炸鱗,肚子鼓漲不知道怎麼辦,這很可能就是觀賞魚得了內寄生蟲後期的症狀,說實話,內寄生蟲的問題是觀賞魚最難治療的疾病,這篇文章就來和大家分享對抗觀賞魚內寄生蟲的攻略。內寄生蟲如何危害觀賞魚?
  • 用開水燙魚缸過濾棉,怕是並不能徹底預防觀賞魚寄生蟲
    什麼是寄生蟲?寄生蟲是如何抵達魚缸的?有什麼好的辦法來預防觀賞魚的寄生蟲呢?同學們請躺好,且聽譁仔娓娓道來。友情提示:本文適合曾經用開水燙過過濾棉的觀賞魚玩家,也適合那些動過這個念頭的朋友們。那麼,問題就簡單了:在水溫99.974攝氏度的水裡,活體寄生蟲和蟲卵都可以被殺死嗎?譁仔答:如果我們把寄生蟲的範圍縮小到觀賞魚常見的寄生蟲這個範圍內的話,這樣的水是可以殺死寄生蟲的,也可以殺死「所謂的蟲卵」。可是,這有什麼意義呢?
  • 觀賞魚類體內寄生蟲怎麼治?
    觀賞魚的體內寄生蟲種類繁多,不過因為我們日常看不到,所以就沒有任何感覺,但是它們確確實實存在著。症狀:主要是觀賞魚魚體顏色發黑、發暗,有些魚兒看上去瘦骨嶙峋、肚子凹陷。或拉白色的魚便,成長條狀拖在肛門上。或表現為體表、魚鰭上有囊腫凸出。或眼睛內部白濁、凸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