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到的魚有寄生蟲還能吃嗎?有人說不能吃,有人說能吃,誰對?

2020-12-03 釣魚路人甲

昨天在釣魚的時候有個釣友在旁邊驚呼一聲,哎呀有蟲子,嚇我一跳,還以為被啥不知名的蟲子咬了,結果發現這兄弟是看見他釣上來的鯽魚尾巴上有寄生蟲,所以嚇了一大跳。相信這種情況很多釣友都碰到過,甚至還有些釣友還看過一些視頻中有人撥開鱗片來找寄生蟲,看完之後完全沒有吃魚的欲望了。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在自然水域裡的魚,多多少少都會有寄生蟲,而且品種還不少。因為自然水域沒人消毒殺蟲,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的。不過我相信很多釣友都想問這樣一個問題,這種有寄生蟲的魚能吃嗎?

實際上我們從魚身上看到的寄生蟲一般都是以下2種:魚線蟲(像小蚯蚓的蟲子)和絛蟲(像麵條一樣的蟲子)。其他一些我們肉眼很難觀察到,或者只有一些特殊魚種才有。但是普遍有一個特點,生存能力並不強,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都能輕鬆地讓這些寄生蟲死亡。只要你不傻傻地用淡水魚吃生魚片,煮熟,蒸熟了再吃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如果你介意這些,那就沒事不要看這些唬人的小視頻之類的了。要知道有些人自從家裡買了個顯微鏡之後就有潔癖了,因為在顯微鏡下什麼東西看起來都是髒的,不清理不放心。

實際上一些個體比較小的魚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反而一些個體比較大的魚被感染的機率比較小。被嚴重感染的魚就不要吃了(你看到了也可能沒膽吃)也有很明顯的特徵,比如說魚鱗有異常的脫落,身體潰爛,身上有多處紅斑,明明不是繁殖期但肚子異常肥大等等。反正看到這些異常一般都是感染了寄生蟲。釣到它們的時候往往是有氣無力的,遊動很慢。路人甲有次釣到一條鯉魚有2斤多,當時中魚的時候還以為只有半斤,釣上來了才知道魚被寄生蟲感染了,活不了多久所以才有氣無力。

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在處理魚的時候,如果發現魚身上有寄生蟲,而你的手指有破損那就要小心了,它們也有可能通過傷口來感染。最好戴上手套了再處理魚,然後讓魚充分煮熟了再吃。不要刻意的擔心魚身上的寄生蟲會導致人也感染寄生蟲,吃野生魚的人多得去了,而且每條野生魚都多多少少有幾條寄生蟲,可曾聽說過有人吃煮熟的魚感染過寄生蟲的?(有人做過實驗,大部分寄生蟲在水溫超過70度的時候就會死亡)所以,只有一些冒著風險拿淡水魚吃生魚片的人才會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煮熟了沒事。

最後:其實人感染寄生蟲並不一定是從魚身上感染的,很多時候都是自己不小心喝了生水,在寄生蟲爆發的區域下水遊泳(尤其是有些釣友出門釣魚準備工作不做好,水帶少了不夠喝,又不想回去,結果認為這裡的水質很好沒有汙染,喝幾口沒關係,其實越是沒有汙染的地方寄生蟲就越活躍)。反正路人甲覺得魚身上有少量的寄生蟲是沒關係的,如果非常嚴重,身體潰爛了,很多紅斑之類的,那就算了吧,即使能吃咱們也看不下去,又不缺那口吃的。

相關焦點

  • 釣到一條大鱔魚,上面有兩個大包,有人說有毒不能吃,如何看待?
    附近有人在鱔魚洞裡面釣到了一條大鱔魚,但是這條鱔魚頭上眼睛兩邊分別長了一個大包,有人說這條鱔魚有毒,不能吃,也有人說這條鱔魚修煉成精了,不能殺生,應該立即放生。1,望月鱔:這是網絡上和傳說故事中最典型的解釋,鱔魚吃腐爛的東西過多,最終頭部兩邊鼓起兩個包包,露出水面,每天晚上朝天拜月,吸收日月精華和山川之靈,最後成瞭望月鱔,身有劇毒,人食用了會中毒。我個人覺得這種說法太離譜了,可信度不高。
  • 男子河裡釣起「雙頭魚」,模樣古怪,網友:這魚誰敢吃?
    如今,野生魚成為越來越稀罕的食材,即使去菜市場裡,花錢也難買到幾條。 不過,野生魚雖然受到吃客們的追捧,但跟養殖的家魚相比,河裡釣起來的野生魚,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奇魚」,估計也沒人敢吃——比如下面這位浙江釣魚人...
  • 海螺的尾部能吃嗎?有人說是屎,有人說是黃,大部分人都搞錯了
    (註:本文內容為獨家原創,侵權必究)海螺的尾部能吃嗎?有人說是屎,有人說是黃,大部分人都搞錯了。記得小時候,我爸跟朋友喝啤酒時,總喜歡點上一盤麻辣海螺,一邊喝酒,一邊吮吸著殼裡面的嫩肉吃。有時候他也會叫我陪他一起吃,而且吃的時候還會教我,螺肉吸出來後,尾部那一塊是不能吃的,一定要掐掉。按照我爸的說法,那個部位是海螺的屎,所以絕對不能吃進肚子裡。但是隨著我年齡稍大一些後,在某些沿海城市,卻發現當地人對海螺尾部的那塊肉非常喜愛,用他們的說法說,那部分是海螺的「黃」,是非常有營養的。我自己也試著吃了幾次,總感覺裡面像有沙子似的,口感非常差。
  • 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因此南京的釣魚人,常常釣起一些長江裡的「奇魚、怪魚」……比如近日,在南京有多名釣魚愛好者反映,在長江流域(幹支流)釣魚時,頻繁釣起一種「尖頭長尾」的怪魚。網友:放心吃食用、買賣保護動物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這些釣魚人的做法很容易理解,但許多網友卻不以為然,認為完全沒必要放生,儘管放心吃!什麼意思?原來,有網友認為,這些鱘魚不可能是中華鱘,它們全部是養殖場裡跑出來的雜交鱘,放生是多此一舉!——雜交鱘本來就是養了供食用的,並非保護動物。
  • 小龍蝦蝦黃能吃嗎?有人嗤之以鼻,有人情有獨鍾,真相在這裡
    小龍蝦作為人間美味,可是夏季必吃的一種美食。小龍蝦營養高,味道好,小龍蝦也因此成了人們餐桌上經常出現的食物。夏天一杯啤酒,一盤小龍蝦,那感覺簡直太爽了。有人說,小龍蝦頭部黃黃的東西是小龍蝦的精華,對它情有獨鍾。但也有人說,小龍蝦的黃不能吃,對它嗤之以鼻。那真相是怎樣的呢?
  • 吃魚的禁忌有哪些?魚身上這個部位萬萬不能吃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魚膽萬萬不能吃!魚膽萬萬不能吃!魚膽萬萬不能吃!草魚、鯉魚、鯪魚、青魚、鯽魚、鰱魚及大頭魚等,千萬不要吃,丟得越遠越好!另外在清理魚內臟的時候,一定要摘除魚膽。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乾淨,也要注意不要把汁液弄進眼睛。
  • 魚皮含有大量汞,再也不能吃了?經常吃魚的人,別理解錯了
    夏天,又到了釣魚的好時節。在天氣熱的時候,家裡總是開著空調,自己也不舒服。這時跑到一個長年陰涼的地方躲著大太陽釣魚,就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了。有人說,釣野生魚,味道十分鮮美,營養價值還比家魚高,真是這樣嗎?
  • 灤河裡的魚有寄生蟲,還能吃嗎?
    若您遇到線索,記得第一時間發送消息到本平臺或撥打爆料熱線5678114,線索一經採用即有獎勵哦!遷安信息港消息(編輯:高超)近日,有市民在遷安吧上發布了「灤河裡的魚肚子裡有寄生蟲的帖子」,引發了一些市民的恐慌。
  • 網友爆料:魚尾爬出寄生蟲 市民:還能放心吃魚嗎?
    浙江在線03月29日訊最近,一則帖子在晚報99號網站引起熱議:「昨天做廚師的姐夫特地打我電話,親們,這段時間的魚少吃,或者一定要把魚的尾巴這段切除後再燒,因為嘉興市場上的魚出現寄生蟲。寄生蟲主要聚集在魚的尾部,野生魚裡更多。對於愛吃魚的人來說,傷心!」
  • 這魚能吃?礦坑裡釣起大鯽魚,黃得發亮,網友:吃硫酸銅長大
    農村裡老話常說,有水就有魚,講的是野生魚的強大生命繁衍能力。 即使是乾涸許久、烈日爆嗮的水塘、泥溝,只要一下雨蓄水,馬上就「憑空」生長出成群的野生魚來。
  • 雞蛋裡有白色絮狀物,是寄生蟲嗎?還能不能放心吃了?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以及多種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適當常吃點對身體健康大有益處。很多人在打開一個雞蛋時,會發現雞蛋裡面有一些白色的絮狀物,擔心是寄生蟲而不敢繼續食用,而且不是所有的雞蛋裡都有,只是有些有,不免讓人多想。雞蛋裡出現了白色絮狀物,真的是寄生蟲嗎?這種雞蛋還能不能吃了?哪些雞蛋最好別吃?早點了解,可能許多人都吃錯了。雞蛋裡的白色絮狀物是什麼東西?
  • 釣魚釣到中華鱘?湖南網友湘江釣獲怪魚,網友:放心吃
    上面這位釣魚愛好者在湘江支流釣起來的「尖頭魚」,是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嗎?許多網友表示:「不大可能,應該是養殖的鱘魚俄羅斯鱘」,「儘管放心吃,出不了事」……什麼是俄羅斯鱘魚?為何許多人認為這不可能是中華鱘?近年來確實發生過不少養殖鱘魚因為洪水、意外逃逸,而進入長江自然水面的情況,並且在長江中下遊地區,也時常有人釣起、捕獲這些養殖的俄羅斯鱘魚。
  • 如果有專家說吃魚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如果有專家說吃魚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想想也是啊,如果真的有哪位牛逼的專家振臂高呼一下,吃魚能抑制新型冠狀病毒,哪怕說的模糊點,吃魚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然後權威媒體報導一下,最好的多來幾家權威媒體同時發布一下,
  • 大頭泥魚吃吃吃
    看那張大嘴,似乎頭有多大,它的嘴就有多闊。是不是生了張大嘴闊嘴,就很貪食,離不了一個吃?泥魚還真能吃,或者很貪吃。像小魚、小蝦、沙蠶之類的,凡能吞得下,它都吃。吃出了一種味道,一種無所畏懼的貪吃情性。既然天生一張大嘴,何以不吃?不吃白不吃,吃了還要吃。有吃不吃,真箇笨啊。——不知泥魚是不是這麼想的?
  • 蝦黃到底能不能吃?為什麼有人嗤之以鼻,有人卻獨愛蝦黃!
    有人說蝦頭黃黃的東西是小龍蝦的靈魂!是精華!但有人卻對這頭嗤之以鼻。 那到底小龍蝦黃能吃嗎?真相只有一個!最近曾在《嚮往的生活》中,黃磊為戚薇做小龍蝦,何炅說蝦黃不能吃,但戚薇偏偏說這才是我的最愛肉質鮮美的小龍蝦,溫暖了廣大吃貨的胃。然而,在不知不覺之間,吃貨們分成了兩個派系:1.蝦頭派:覺得蝦頭裡面黃黃的東西,味道像蟹黃一樣讓人回味無窮,不吃就太浪費了!
  • 怪魚?四川樂山河道「傻子魚」半天釣一盆,釣友:能吃嗎?
    魚,是我們常吃的一道菜餚,生長在自然水域裡的魚種類區分非常多,不僅顏色上有差異,就連長相也是千奇百怪。這其中也包括了生活在海水,以及淡水的自然水域裡。在釣魚時,我們經常也能釣到一些不常見的魚類。但實際上這種魚卻是傻乎乎的,因為它非常的貪吃,只要窩裡有這種魚,將魚鉤丟下去就能釣到,所以叫它「傻子魚」。(這種魚長得真肥)據釣友說,樂山這條河裡這種魚還挺多,半天的功夫就釣了一盆,但不知道能不能吃?
  • 男子連釣十幾條「殭屍魚」,被啃食嚴重,寄生蟲還是被咬?
    > 「我釣起來一看,這是怎麼回事,說是死魚又不是...」 這位湘潭的釣魚愛好者黃先生也是吃了一驚,不過他認為這可能是一條受傷快腐爛的魚,只是被魚鉤意外鉤起。 然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隨後更是陸陸續續釣起十多條這種「殭屍魚」,有餐條魚,有鯽魚,還有很小的鯉魚,無論是什麼魚,它們都清一色肚子被吃空,看起來頗為嚇人....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金蟬到底能不能吃?聽說身上有寄生蟲,看完都明白了
    每到夏季大家最討厭的東西是什麼呢?也許會有人說是炎熱,但是比炎熱更可怕的是吵鬧。夏季午休的時候,窗外一定會有一兩隻知了的叫聲,嚴重的會有一大片。這時候人們一點辦法都沒有,也有人會吃知了,但是它們到底能不難吃?聽說身上有寄生蟲,看完都明白了。
  • 這種魚在中國少有人吃,被韓國人吃到瀕臨滅絕,如今靠人工繁殖
    這種魚在中國少有人吃,被韓國人吃到瀕臨滅絕,如今靠人工繁殖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美食王國,中國吃貨之名可謂是世界皆知,但是有那麼兩個國家在吃上,可以說是和中國有的一比,這兩個國家就是日本和韓國,當然說的不是他們做的美食有多好,在這點上,小編是堅定中國美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而是他們的這個吃貨精神,
  • 廣州市民珠江釣獲「鯽魚王」,重6斤,卻不能吃?
    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都有不小的種群出沒,一般說釣魚人釣到鯽魚,都不足為奇。但近日廣州一位喜愛釣魚的市內周師傅,在珠江裡(流溪河)釣魚時,竟釣起一條6斤多重的「鯽魚王」,令人吃驚又羨慕!從魚頭到魚尾近半米長,鯽魚還能長這麼大?這條「超級鯽魚王」是這位釣魚人周師傅夜裡在珠江垂釣時釣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