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魚能吃?礦坑裡釣起大鯽魚,黃得發亮,網友:吃硫酸銅長大

2020-11-26 騰訊網

農村裡老話常說,有水就有魚,講的是野生魚的強大生命繁衍能力。

即使是乾涸許久、烈日爆嗮的水塘、泥溝,只要一下雨蓄水,馬上就「憑空」生長出成群的野生魚來。

不過,這種因為挖礦形成的廢棄礦坑,周圍全是硬邦邦的山石,幾乎算是完全與外界河道、水溝隔絕,裡面也會有魚嗎?

喜歡釣魚的朋友,好奇心確實令人嘆服,只要看到水,就非得拋兩桿。

「剛開始來釣了兩回,連咬餌的沒有,還是蠻失望的,以為就是沒魚....」

湖北的釣魚愛好者劉師傅介紹說,他很早就發現這處礦坑,這次因為附近江河禁漁,於是來這裡「過過癮」。

開始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然而嘗試數次,不僅沒從中釣起魚來,就連咬餌的信號都沒有,也頗有些失望

不過,後來他分析,認為是礦坑比較深,用手竿魚餌根本到不了底。

於是他轉換思維,用上了魚輪海竿,一直往下放了將近二十米,這才終於觸了底....

果然,沒過多久,就傳來有魚咬鉤的信號,這位釣魚人驚喜提竿,真釣起一尾魚來——一條全身金燦燦的「半斤大鯽魚」。

這種礦坑裡竟真有魚?這些魚是哪來的?

接連從一二十米深的水底,釣上幾條魚來,幾乎都是將近半斤的大鯽魚——且這些鯽魚全身金黃,看起來野性十足,非常的亮眼。

劉師傅也表示非常疑惑。

不過他猜測,有可能是前人放下的魚苗。

確實存在這些可能——以前我們在江西上饒一處山區,就曾見過類似的礦坑,當地據說在生產隊時期,曾經投放過許多魚苗,可惜之後因為水實在太深,魚群都躲在水底,無法捕撈...

當然,也有可能是礦坑底下有泉眼,連通暗河、地下水脈。

這些鯽魚是從地下水道中,遊入礦坑的,加上無人打擾,自然就慢慢形成野生鯽魚種群了。

——不過,這些大鯽魚體色「黃的發亮」,能吃嗎?

網友紛紛驚呼「這些鯽魚黃的嚇人」

這麼深的礦坑裡,竟然也有魚群生存,確實令人大感神奇,不少網友也是紛紛讚嘆這位釣魚人的想像力。

不過,許多人懷疑的是,這些鯽魚顏色實在是「黃的嚇人」,跟江河裡常見的野生鯽魚一對比,看起來頗有些反常。

這些鯽魚能吃嗎?

有人戲稱是「吃硫酸銅長大的鯽魚」

長江君曾多次提過,野生魚的形態、食用價值,跟生長的水域環境高度相關。

這些鯽魚之所以如此金黃髮亮,應該是與礦坑裡的水質富含高礦物元素——至於是不是硫酸銅,那就不能確定。

不過,據這位釣魚人反饋,雖然這些鯽魚看起來有些「黃的過分」,但在拿回家不久,其體色慢慢淡化,逐漸接近常見的鯽魚體色。

並且,將這些鯽魚燉出裡魚湯,並沒有任何腥味和異味,反而非常鮮甜,應該是可以食用的....

相關焦點

  • 男子河裡釣起「雙頭魚」,模樣古怪,網友:這魚誰敢吃?
    如今,野生魚成為越來越稀罕的食材,即使去菜市場裡,花錢也難買到幾條。 不過,野生魚雖然受到吃客們的追捧,但跟養殖的家魚相比,河裡釣起來的野生魚,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奇魚」,估計也沒人敢吃——比如下面這位浙江釣魚人...
  • 廣州釣魚人珠江釣起「怪鯽魚」,渾身烏黑,這是汙染了?
    野釣的魚獲千奇百怪,常常令釣魚愛好者驚喜又疑惑。比如廣州一位釣魚愛好者,在珠江垂釣時(手竿蚯蚓魚餌),就釣起一條令人目瞪口呆的「墨鯽」——一斤多重,可以說是罕見的大板鯽,但卻全身烏黑如墨,連眼珠都是墨黑色……這條鯽魚黑成這樣,是喝了墨汁嗎?
  • 湖北釣魚人釣起「巨型鰟鮍魚」,網友:跟鯽魚雜交了
    鰟鮍魚是一種我國常見的淡水野生魚,體型介於鯽魚和鯿魚之間。 在農村的江河水溝裡,鰟鮍魚非常多見,不過因為有苦膽,因此「口碑」遠遠低於鯽魚,並且因為一個頭太小,甚至連釣魚人都嫌「釣它沒勁」......
  • 河裡突然沒了小鯽魚,卻連釣幾條這種鯰魚,魚是不是都被它們吃了
    可能在國內的大江南北,都能輕易找到鯽魚的身影吧,鯽魚作為一種生存能力較強的魚種,同時又有著較強的耐寒能力,因此鯽魚能適應絕大多數的生存環境。但鯽魚也分大小,一年四季中我們在自然水域中垂釣時,可能釣到最多的就是小鯽魚了,想釣體型較大的鯽魚就的等到秋冬季節才行。
  • 廣州市民珠江釣獲「鯽魚王」,重6斤,卻不能吃?
    鯽魚分布廣泛,全國各地水域都有不小的種群出沒,一般說釣魚人釣到鯽魚,都不足為奇。但近日廣州一位喜愛釣魚的市內周師傅,在珠江裡(流溪河)釣魚時,竟釣起一條6斤多重的「鯽魚王」,令人吃驚又羨慕!從魚頭到魚尾近半米長,鯽魚還能長這麼大?這條「超級鯽魚王」是這位釣魚人周師傅夜裡在珠江垂釣時釣起來的。
  • 冬釣鯽魚用什麼窩料?冬釣鯽魚哪種窩料誘魚快?冬釣鯽魚窩料配方
    在寒冷的冬天,如果想要釣魚,釣鯽魚是非常不錯的選擇。鯽魚的耐低溫能力遠遠超過其他很多淡水魚類,只要水溫高於0攝氏度,就會開口吃餌。釣鯽魚,使用窩料誘魚很關鍵。那麼,冬釣鯽魚用什麼窩料?冬釣鯽魚哪種窩料誘魚快?下面,我們來講下冬釣鯽魚窩料配方。
  • 這魚長得蠻有特色的,隆頭魚?樣子很奇怪,網友:能吃嗎?
    很多人都說魚不好釣,但是選對地方了,用對魚餌了,還是可以有魚獲的。而魚獲也是多種多樣,值得人們期待。平日裡,我釣過最多的就是鯽魚和鯉魚,偶爾也會釣上烏龜、黃蜂魚等。但要說到一些樣子很奇怪的魚,那還真的是少遇到。
  • 秋末冬初想要釣大鯽魚,這樣的餌料吃著更「香」,釣大鯽魚更容易
    魚類都是冷血變溫動物,體溫跟水溫接近,體溫越高活性越足,隨著氣溫的下降魚類的活動能力會受到限制,這個是低溫季節魚難釣的最大原因。低溫的秋末初冬之際,目標魚自然是以鯽魚為主,而是是極易收穫大鯽魚的好時候。此時釣大鯽魚,要注意用餌,什麼類型的餌料適合此時的魚情呢?
  • 去野釣,水裡有魚可就是不吃餌料,這3個小竅門能讓魚立馬吃食!
    很多釣友反映,有時候野釣時明明看到水裡有魚,拋餌後,魚就是不咬鉤!簡直氣死個人!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怎麼解決這些魚不開口吃餌料的問題快速上魚呢?今天講講3個有魚,但是魚不咬鉤的解決方法! 這種一般都是打窩子打得太重口味了的原因,不外乎2個原因: 1)窩料的味道做得味道太濃了,能把魚從遠處誘過來,但是誘過來後又被燻到不想吃你得窩料了。
  • 魚和鳥雜交?湖南釣魚人釣起「鳥嘴魚」,魚頭長出鳥喙來
    魚塘釣起「鳥嘴怪魚」 「在水裡看還挺正常的,像條鯽魚,一抓到手上我嚇了一大跳,這是什麼啊.......」 長沙的釣魚愛好者鄒先生在網上發帖稱,魚塘裡釣魚,沒想到釣起來一條「怪魚」,乍一看上還頗有點幾分「詭異」,有點嚇人.....
  • 南京長江流域頻繁有人釣起「尖頭魚」,網友:放心吃
    因此南京的釣魚人,常常釣起一些長江裡的「奇魚、怪魚」……比如近日,在南京有多名釣魚愛好者反映,在長江流域(幹支流)釣魚時,頻繁釣起一種「尖頭長尾」的怪魚。網友:放心吃食用、買賣保護動物都會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這些釣魚人的做法很容易理解,但許多網友卻不以為然,認為完全沒必要放生,儘管放心吃!什麼意思?原來,有網友認為,這些鱘魚不可能是中華鱘,它們全部是養殖場裡跑出來的雜交鱘,放生是多此一舉!——雜交鱘本來就是養了供食用的,並非保護動物。
  • 為什麼魚長大後就釣不到了?野釣大魚不容易,選對路子最重要
    喜歡野釣的人都有一個大魚夢,總期待著下一竿能夠帶來驚喜,但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大魚那麼難釣呢?   理論上來說小魚總要長成大魚的,即使被釣走一部分,水裡也還有相當大的數量,可根據實際的作釣發現,魚總是越大越難釣,這些長大後的魚究竟去了哪裡?
  • 只要窩子打得對路子,連蚯蚓都能釣上來草魚……
    塘裡的水是山泉水,我從來不餵飼料,餵的都是玉米、麥子,所以魚的味道比任何魚塘的都好,嘗嘗就知道了。"老李向魚塘大把地拋撒著玉米,讓昌茂掛玉米粒釣鯉魚和草魚。我喜歡釣鯽魚,開了一款麥香味的鯽魚餌,金秋時節魚的食慾旺盛,我覺得鯉魚也能喜歡。我又向老李討了一把椅子,在遠離食物投餵點的地方設置了一個舒服的釣位。
  • 烏江裡「大眼魚」泛濫,眼睛大得出奇,身體卻長不大,老鄉:難吃
    鯿魚和鯽魚,都是釣魚愛好者都經常釣獲的本土淡水魚,各地的江河中都有分布。然而在貴州的烏江流域,有釣魚人反映,這裡有一種「大眼魚」,體型介於鯽魚和鯿魚之間——眼睛大得出奇,身體扁平似鯿魚,可是卻鯽魚一樣永遠長不大...
  • 春去夏來魚情發生變化,大鯽魚難釣怎麼辦
    有的時候不是大鯽魚不咬鉤,而是餌料入水先被小魚給搶了去,另外漂相亂我們頻繁起杆,對垂釣大個體鯽魚也不是什麼好事。 春去夏來,天氣溫度都會發生改變,魚情自然也會隨之變化,我們如果要想釣好,那麼從選釣位到打窩到線組搭配再到餌料配置都需要做出一些調整。
  • 鯽魚?釣友說只是像鯽魚但不是鯽魚,應該是海鯽,有見過嗎?
    海裡能釣上什麼魚?這個相信很多人的回答五花八門。魚的種類有三萬多,要不是釣魚了,我對魚類真的沒多大的了解。魚類多,長得相像的也多,比如羅非魚和太陽魚、草魚和鯉魚,黃辣丁和牛尾魚等等。就像這名釣友,釣上的這條魚就像很鯽魚的了,還讓我誤認為是鯽魚了,其實不是,只是像而已。
  • 小野塘釣鯽魚最忌諱亂打窩,想要釣的大就記住4個字
    溫度一天比一天高,釣起來的鯽魚越來越小,五月過後想要釣大板鯽,除了一些資源特別好的地方,真得靠運氣去湊大板鯽難釣的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第一是產完籽後魚兒回到深水;第二是水中的藻類、浮遊生物變多,食物豐富,魚兒有的吃;第三水溫影響了魚兒的作息,溫度越高、光照越強,鯽魚覓食越集中在早晚釣魚要懂得變通,既然大鯽魚難釣,不妨試試其他魚種,如鰱鱅、草魚
  • 當養殖魚進入野河,如何能釣得快又多?做好這些你就是河冠
    放生的魚多為養殖魚,和黑坑的魚、菜市場那些賣的魚沒兩樣,這種魚對餌料不怎麼挑剔,基本是給什麼吃什麼,所以無需過分地講究配方,去年野釣時和一老大爺聊天,人家用蚯蚓都能釣幾十斤呢。釣這類被放生到野河的養殖魚,能釣多少總體來說只和兩個因素有關,第一是被放生的魚的總數及垂釣的人數,放的魚越多釣的人越少,那麼每個人分到的魚肯定就多了,這和分蛋糕是一個道理。
  • 冬天釣鯽魚用哪種窩料好?冬天釣鯽魚誘魚和留魚效果好的窩料配方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頑強不屈、凜然無畏、傲岸清高的柳宗元釣的是什麼魚呢?答案是鯽魚。鯽魚是適應性最強的淡水魚類之一,鯽魚的食性很廣、對水溫要求不高,即使在較為寒冷的冬季,依然可以釣到鯽魚。但是,到了冬季以後,鯽魚的食性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冬釣鯽魚的窩料和餌料配方要做出相應的調整。
  • 江邊釣上的魚,腹部呈黑色,應該不是草魚吧?網友:還是別吃了
    很多人都說,現在不知道是環境的改變還是怎樣,經常釣上一些奇魚。原本平日裡釣上鯉魚、鯽魚、草魚等都不奇怪,但就是釣上的一些魚長相真的是無法形容。就像這麼男子江邊釣魚,卻意外釣上一條奇怪的魚,讓他大吃一驚。第一眼看到的時候肯定會說是草魚了,因為確實像,但是看到魚頭後就覺得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