鯿魚和鯽魚,都是釣魚愛好者都經常釣獲的本土淡水魚,各地的江河中都有分布。
然而在貴州的烏江流域,有釣魚人反映,這裡有一種「大眼魚」,體型介於鯽魚和鯿魚之間——眼睛大得出奇,身體扁平似鯿魚,可是卻鯽魚一樣永遠長不大...
這是鯿魚還是鯽魚?
「有人說是鯿魚和鯽魚雜交出來的,反正今年春天河裡就很多,天天都釣得到。」
當地釣友蒙師傅介紹說,大眼魚河裡數量極多,且「很好釣」——它們吃鉤兇猛,往往咬餌就是死口黑漂,一天下來經常可以釣個幾十上百條這種「大眼魚」!
對於喜歡釣魚的人來說,河裡有魚釣總是好的,這些魚性情活躍,釣起來確實很「過癮」...
然而,對於這種魚的食用價值,當地老鄉卻吐槽居多——這魚苦味很重,「難吃」且細刺多,吃起來比鯽魚要差很多。
(老鄉釣獲的大量「大眼魚」,曬成魚乾食用——據說這樣可以去其苦味)
其實,這種「吃起來不怎麼樣」的魚,是一種較為珍貴的野生魚,大眼華鯿——還確實是一種鯿魚!
雖然是一種鯿魚,但是大眼華鯿體型有限,最大也只能長到15公分左右,可能比鯽魚還要小一些。
不過,這種魚卻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它們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穀氨酸含量極高,遠超一般的野生魚!
實際上在魚市上,這種魚的市價在幾十元一斤,堪稱「珍品」...
大眼華鯿本身屬於一種較為稀少的魚種,因為對水質、棲息環境要求較高,許多地方的江河裡都已沒有這種魚的蹤影了。
烏江裡竟然有這麼多的大眼華鯿出沒,看來這幾年的烏江綜合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網友們,你們見過這種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