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江裡數量很多的「紅眼草魚」,力氣極大,本土魚還是外來物種?

2021-01-09 騰訊網

每當洪水過後,江河裡總是出現許多平日罕見的大魚、奇魚。

比如近日在廣西南寧邕江邊,許多人釣到一種「眼睛血紅」的大草魚,體型驚人、力氣極大.......

這是草魚嗎?

魚身呈梭型,魚頭相對魚身較窄,這是典型的草魚特徵,但這種魚的魚眼、魚尾卻呈現少見的「鮮豔紅色」。

其實,這是一種邕江裡的「資深」外來物種——麥瑞加拉鯪,因其入侵邕江的「歷史悠久」,不少人甚至已將其當成本土魚。

麥鯪在邕江裡的歷史已超30年

麥鯪最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引入我國開展養殖,其養殖產業在2005年前後達到頂峰,西南的烏江、萬峰湖、紅水河等水域都曾有不小的麥鯪魚養殖規模。

然而,因為麥鯪魚肉質散淡,細刺多的缺點,近些年慢慢被叉尾鮰、巴沙魚、江團等優質養殖水產所淘汰......

新鮮的鯪魚肉質「不太行」,大都用於罐頭、魚丸製作

雖然麥鯪在養殖業裡的「風光不再」,但在廣西等地的自然水域裡,生長迅速、體型矯健的麥鯪魚卻「風生水起」。

「這個魚(麥鯪)多的很,經常能釣到,而且(只要釣到)都很大,力氣更是不得了」

南寧釣魚人陳師傅介紹說,麥鯪魚在邕江裡已經成為一種「常規魚種」,因此不少人都以為它是「本土魚」.....

麥鯪魚在邕江裡的入侵、生存演化歷程,是我國近代外來物種入侵的一個縮影。

另外,一個引人深思的現象是:麥鯪魚的繁殖能力非常驚人,一組麥鯪魚一年能產下16萬枚卵,且孵化率很高。

也就是說,在理想環境下,一組麥鯪魚一年能繁殖出數萬條魚苗來——這個數字是本土鯉魚的二三十倍。

以這種繁殖能力,按道理麥鯪魚早已經在邕江裡泛濫成災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麥鯪魚在邕江裡的數量遠少於羅非魚等「後來者」......

麥鯪魚並未「泛濫」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一方面,以上的繁殖數字是建立在「理想環境下」,但是在近幾年的「邕江大治理」之前,邕江的水域環境因為過度開發、濫捕,實在堪憂。

——麥鯪魚未在邕江裡泛濫成災,一定程度也可從側面反映,曾經邕江裡水族整體生存環境之嚴峻。

(當然,隨著生態保護工作的推進,如今邕江水質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另一方面,麥鯪魚沒有「泛濫」的原因,也是因數量驚人麥鯪魚苗,正好是鱖魚、軍魚、翹嘴魚等邕江掠食魚的上佳餌魚。

鯪魚幼魚,是鱖魚等掠食魚的主要餌料魚之一

因此,雖然每兩條健康的麥鯪,一年就要產下如此數量的魚籽,但最後能「成年」的,只要少數幸運兒。

而在養殖業裡,如今鯪魚養殖,已淪為鱖魚、鱸魚等肉食魚養殖的餌料來源......

可能從這個角度看,「鯪魚的入侵」看來非常失敗,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外來物種已在我國江河裡生根發芽,其種群在世界地圖上已得到擴展,或許若干年後,它們會徹底成為一種本土魚......

相關焦點

  • 邕江裡數量很多的「紅眼草魚」,力氣極大,本土魚還是外來物種?
    每當洪水過後,江河裡總是出現許多平日罕見的大魚、奇魚。比如近日在廣西南寧邕江邊,許多人釣到一種「眼睛血紅」的大草魚,體型驚人、力氣極大.......魚身呈梭型,魚頭相對魚身較窄,這是典型的草魚特徵,但這種魚的魚眼、魚尾卻呈現少見的「鮮豔紅色」。
  • 邕江發現生性兇猛的外來物種鱷龜,千萬不要隨意放生外來生物
    近日,南寧某槳板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在邕江邊訓練時,發現邕江裡發現了一隻動物,長相兇狠,具有很強攻擊力。經辨認,這隻動物是一隻鱷龜,屬於外來物種,它四肢粗壯有力,指甲彎曲尖利,背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盾片成棕褐色,背甲的邊緣有許多鋸齒狀突起。
  • 外來物種入侵?珠江「白草魚」成群來襲,釣魚人爆釣
    近日,珠江沿岸的許多釣魚愛好者,在珠江裡垂釣時,紛紛碰到大量出現的一種怪魚——它們體型很像是草魚,但是卻渾身雪白,看起來漂亮又奇異,比較罕見!
  • 南通長江段,多人釣獲「無眼怪魚」,外來物種?
    近日,有多位江蘇南通的讀者反映,在長江南通段沿岸垂釣時,碰到一種「無眼怪魚」——魚身扁平似木板,一邊黃色一邊白色,魚頭部分更是魚眼魚嘴分不清……甚至看起來有幾分像是「蟲子」,長江裡還有這種似魚似蟲的怪魚?
  • 它天生兇猛好鬥,為何會敗給外來物種?何時本土魚才能鹹魚翻身?
    也許很多人會說黑魚數量減少是環境汙染導致的,其實這說法是正確的,環境汙染確實會影響魚類生存和繁殖,水質汙染了,魚就會慢慢死掉,生殖器官可能會慢慢受損,導致無法產卵,所以環境汙染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除了環境汙染導致黑魚減少,其實還有很多原因的,比如我們人類大量捕抓黑魚,有放網的,有用電的,還有下藥的,這也因素也是黑魚減少的一個重要因素。
  • 烏江支流釣起「青紅怪魚」,有人認為是外來物種
    烏江因為網箱養殖極為發達,這些年外來入侵物種也是極多,羅非魚、叉尾鮰、巴沙魚等等,時不時就有釣獲。近日,就有貴州網友詢問長江君,在烏江一處支流裡釣起一條「怪魚」,問了很多人都認不出是什麼魚種,這會是又一種外來物種嗎?
  • 又一外來入侵物種!在國內被稱為「垃圾魚」,在歐美卻很暢銷
    十幾年前,國內對於一些外來物種包括植物以及動物方面都有設計,其中植物方面以水葫蘆為例,原本用來進行景觀觀賞以及進行其他方面利用的它已經在中國農村被淘汰,但隨著帶來的就是池塘中大量魚類的死亡以及見不著天日的廢水,堵塞水路交通。
  • 邕江又現疑似放生鱷龜,極強攻擊力嚇壞遊泳市民
    12月16日,有南寧市民反映,說在邕江裡發現了一隻動物,長像兇狠,具有很強的攻擊力,把遊泳的市民嚇了一跳。眼前這隻鱷龜,是槳板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在邕江邊訓練的時候發現的。槳板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隻鱷龜屬於外來物種,生性兇猛,咬合力極強。它的到來可能會影響邕江的水域環境,也會對來邕江遊泳的市民構成安全威脅。那麼這個外來客怎麼會出現在邕江裡面的呢?救援隊員懷疑這與市民的放生行為有關。
  • 外來物種入侵美國,重點湖泊大面積遭殃,當地漁夫表示苦不堪言
    說起外來物種入侵想必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伴隨著人們的經濟活動和國際交往,一些物種由原生存地藉助於人為作用或其他途徑,移居到另一個新的生存環境,並在新的棲息地繁殖。外來物種的到來可謂是有益也有害,一方面能夠有針對性地引進優良動植物品種,既可豐富引進國的生物多樣性,又能帶來諸多效益,但若引種不當或缺乏管理則會引發較大負面影響,嚴重時還可危害本土物種和本國經濟。
  • 非本土物種:好還是壞?
    文章指出,一個物種僅憑出生地就被賦予佔據生態系統的特權,或者本土物種就被視為對當地環境有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戴維斯等人提出,評判物種是「外來」還是「本土」,不應看發源地,而應看這個物種對當地環境的影響;如果有益,則這個物種比起本土物種來更稱得上「本土」。論文激起了學界的激烈討論,果殼網也發布了 對入侵者說拜拜還是歡迎? 一文進行報導。
  • 高雄撈獲"幽靈鱷魚火箭" 專家憂外來物種威脅生態
    高雄撈獲"幽靈鱷魚火箭" 專家憂外來物種威脅生態 2008年02月25日 14:1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幽靈鱷魚火箭」在生態圈中是強勢物種,據稱已經對本土魚種造成極大的威脅。  當地撈補人士表示,有的魚種也沒看過,很多魚種都是一般市面上很少看到的。其中最讓專家學者訝異的,就是一尾「幽靈鱷魚火箭」。
  • 南寧邕江驚現兇猛鱷龜,攻擊力極強
    近日,有南寧市民爆料稱,在邕江裡發現了一隻動物,長相兇狠,具有很強攻擊力,把遊泳的市民嚇了一跳。 這隻鱷龜,是槳板救援隊的工作人員在邕江邊訓練時發現的。它四肢粗壯有力,指甲彎曲尖利,背上有3條凸起的縱走稜脊,盾片成棕褐色,背甲的邊緣有許多鋸齒狀突起。
  • 神似草魚愛吃肉,個頭不大力氣大,背上還藏倒刺,被稱為淡水之王
    有一種魚個頭不大,長得很像是草魚,卻被稱為「淡水魚之王」,如今也非常罕見。有不少人很疑惑,個頭不出眾的它,為何被稱為「淡水之王」呢?釣魚人:它的力氣大。 黃娟魚的科普 釣魚人對於黃娟魚肯定是很熟悉的,這種魚長得很像草魚,魚鱗非常的粗大、漂亮,因此在民間還有著「水中精靈」的美譽。
  • 廣東放生者亂放外來物種 漁民稱珠江清道夫魚成災
    雖然博主事後刪除了微博,但還是引來了公安部門介入調查。  在廣東,很多人有購買動物放生的習慣。放生地點和物種選擇不當還是小問題,而亂放外來物種、超負荷放生等行為,已經危害了廣東生態安全。而在市場上,外來物種隨意買賣,缺乏監管,讓人們更容易「好心辦壞事」。
  • 錢塘江退潮,江邊水坑魚群擱淺,釣魚人發現「怪魚」
    扁平似樹葉、渾身無鱗看起來頗為奇怪,這還是一條魚嗎?這樣體型的魚,在錢塘江裡確實非常的奇怪,跟大家熟悉的鯉魚、鯽魚、鰱鱅等完全不是一個類型。這位釣魚人將其發到朋友圈,也是引來許多人的點讚和熱議:有人驚呼是外來物種,然而也有人表示不奇怪,這種魚錢塘江裡早就有!這條怪魚到底是本土魚還是外來物種?
  • 牛蛙、小龍蝦都是外來入侵物種,它們會造成本土物種的滅絕嗎?
    牛蛙原產古巴,比小龍蝦來得晚,但危害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基本上什麼都吃,只要是它能吞下的,都是它的食物,而且繁殖速度快,它所攜帶的蛙壺菌還會造成本土蛙感染,嚴重的會造成本土蛙滅絕。外來物種和外來入侵物種首先要說的是,外來物種≠外來入侵物種,前者是一種描述,後者是一種結論,外來物種包括外來入侵物種,比如小麥、胡蘿蔔、大蒜、苜蓿都是外來物種,只有當一個外來物種的數量和規模快速超過本地物種,並搶奪了大多數資源,對引入地的生態造成破壞時,才會被認定為外來入侵物種,這裡所說的「快速」是相對的,即使是像牛蛙、
  • 外來物種入侵?四川村民捕獲大量兇猛「鯊虎魚」,村民:鮮嫩好吃
    近日,四川岷江支流的一條河道裡,就出現了這樣一群「兇猛外來物種」....... 這些外殼粗糙、頭大身子短的「怪魚」,並非老鄉們說的本土魚「鯊虎魚」,而是一種外來物種,筍殼魚!
  • 筍殼魚,最大可長到10斤,因肉質鮮美成最受歡迎的外來物種
    因此,許多外來物種都是「惡名在外」,一旦出現,經常是人人喊打!雲斑沙塘鱧——俗稱筍殼魚。筍殼魚這竟然是種外來物種?或許有許多朋友,特別是經常釣魚的人,可能都見過、甚至釣到過這種魚——並且都把它當成了本土魚。其實,本土確實有一些魚,跟筍殼魚長得很像。
  • 南通長江段,多人釣獲「無眼怪魚」,似魚似蟲
    近期頻繁有人釣獲,有人認為是外來物種「我就釣到一條,但是聽說很多人都釣到了,以前是從來沒人見過的...」南通網友周師傅(化名)介紹說,這個「怪魚」看起來就像一片樹葉,也不知道是什麼習性——有人用路亞假餌釣起來過,也有人使用蚯蚓、商品餌釣起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