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夏來魚情發生變化,大鯽魚難釣怎麼辦

2021-01-09 騰訊網

前段時間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們這邊的江河水位下降了很多,而且連續幾周都是這樣,大概一直到上周才得以恢復。本來水質就清澈,加上水位下降,導致原本比較不錯的幾個點都釣不了魚了,所以我就轉換戰場,從野釣改為了黑坑。自己沒有經常去野釣,所以也不知道魚情如何,但最近在網上經常看到有釣友在吐槽,說這天兒是越來越熱,釣上的魚兒卻是越來越小。

現在馬上就要立夏了,每逢換季之時,魚情發生點變化並不奇怪,而且天越熱小魚越活躍。有的時候不是大鯽魚不咬鉤,而是餌料入水先被小魚給搶了去,另外漂相亂我們頻繁起杆,對垂釣大個體鯽魚也不是什麼好事。

春去夏來,天氣溫度都會發生改變,魚情自然也會隨之變化,我們如果要想釣好,那麼從選釣位到打窩到線組搭配再到餌料配置都需要做出一些調整。

當然有兩種情況是例外的,第一種是你一直釣得不錯,還是能夠經常碰到大鯽魚,那繼續用現在的釣法即可,無需多此一舉胡亂調整;第二種是怎麼都釣不著大魚,從冬季到春季再到如今的春末夏初如果漁獲一直不好,或者是所有人都不好,那基本是資源問題,要麼買臺抽水機「探探底」,要麼隨緣,怎麼變都變不出花來。咱們針對的是,魚資源不錯,在冬季、初春能夠釣好、經常能上半斤多的鯽魚,而隨著天氣變熱漁獲明顯下降、魚個體明顯變小的魚情。

江河退水,釣點見底

想解決問題必先了解問題發生的原因,為什麼天氣熱魚反而不好釣?

魚是變溫動物,理論上溫度越高活性越好,活性越好吃的越多,因為活性好了它活動量比較大體力消耗肯定快,需要食物補充能量嘛。理論上是這麼說,但如果放到垂釣中來看還是有點區別的,比如天氣很冷的時候,開了太陽,那麼淺水區首先被曬熱、水溫高,所以魚就會跑到淺水區;但是到了天氣很熱的時候,魚的體力完全上來了,它就不需要再到淺水區取暖,像最炎熱的時候,它反而喜歡待在樹蔭下、深水等稍微涼爽點的地方。

現在這個階段水溫還不是特別高,魚還是喜歡去溫暖一點的地方,比如說太陽曬幾個小時把水面曬熱以後,魚就會起浮,在中上層甚至水錶活動,水質好的水庫大家應該看都看得到。這個時候如果你是釣底,而且深度比較大,那麼口少是正常的,這是難釣的第一個原因。

小鯽魚

早春的時候也有太陽大的時候,魚也會跑到溫暖的地方,那時咱們是釣淺灘、釣淺水區的水草附近,為什麼到了現在再去釣這些地方沒什麼效果了呢?因為水越淺,對魚來說就比較危險,尤其是那些光禿禿沒啥障礙物的地方,大個體魚是不太喜歡去的,早春它們是沒有辦法,因為要產卵嘛,只有在溫度較高的淺水、能夠經常曬到太陽的地方,才利於魚卵的孵化。

到了現在這個階段,很多魚已經產完卵了,它何必在冒著風險去淺灘呢?當然了我這只是說「很多魚」沒有說全部,有些地方淺水還是能釣好的,但時間越往後推總有空軍的一天,這是難釣的第二個原因。

冬季、早春,魚面臨產卵、加之水溫低水裡的植物、浮遊生物比較少,魚沒得吃,所以它不挑食,你給什麼吃什麼,而且是必須吃!但天一旦熱起來以後,大家可以看到岸邊的花花草草都很茂盛,水裡的藻類、各種水草都長起來了,小魚小蝦、螺螄河蚌、水生昆蟲以及一些浮遊生物也變多了,魚不缺吃的,加上產卵完成,所以對食物就會有點挑,這是第三個難釣的原因。

至於第四個原因,前面已經說了,小魚太鬧騰,這是非常明顯同時非常可怕的一件事,小魚多的地方你扔倆餌料下去,在入水的那一刻雜魚都會跳起來「迎接」,這種情況下你說還輪得到大鯽魚大鯉魚嗎?都說大魚來了小魚會跑,大魚在底部,小魚中上層就把餌搶了,而且搶了就跑,你和大魚都沒辦法。

大鰟鮍

當魚情發生改變,我們的釣法也要隨之調整,首先說釣位,這個最重要。

如果說一片淺水區裡長著很多的水草、蘆葦,在冬季和早春釣的很不錯,那麼我認為現在也還是可以釣的,如果你發現漁獲沒以前那麼好了,可以在早晚比較涼爽的時候下竿,或者多打一些窩子試試。這種地方障礙物多,意味著食物多同時安全,鯽魚是很喜歡的,產完卵也還是會待著,除非到特別熱的時候,那麼就釣不好了。

如果是一米以下的淺水,加上水草稀少或者水質清澈,那麼現在這種季節的話大鯽魚會比較少,它肯定是產完卵以後就往深處走了,建議大家換釣位或者使用長竿,釣到1.5~2.5的水深。

鯽魚喜歡障礙物是肯定的,這個一年四季都不會怎麼變,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釣鯽魚要找水草。只是春天要找淺水區的水草,淺灘的面積要大、水草要多;而天熱起來以後要找相對較深水域的水草,可以找那種從水底長上來的草,然後你用三爪鉤提前一晚去清理一下,打點顆粒酒米窩子,第二天早點去準有收穫。

有些釣點樹木比較多,像一些柳樹、桑樹它可能會往水裡倒、甚至半截都杵在水裡了,這種也是好釣位,你就在樹的兩邊做窩即可,如果水深達到2米以上,很可能遇到鯉魚。

沒有水草、沒有倒樹怎麼辦?有些河道經過修整,看上去很規則、沒有樺尖沒有洄灣也沒有障礙物,底下又是淤泥,這種地方第一是看,看水面上有什麼建築,就在該建築旁邊下杆。最有代表性的是橋墩,其次是一些排水口,當然如果排的是汙水就算了。面上看不到就拿個魚竿去測水底,要找凹凸不平的坑、或者是深淺交界處。水深前面說了1.5~2.5,要是這條河普遍深或普遍淺,那就靈活應變。

閘口附近出魚很好

再說窩料和餌料的選擇和使用:釣鯽魚很簡單,萬年不變的酒米,要麼是顆粒。考慮到天熱了小魚猖狂,而小魚在有的選擇的前提下,它是不太喜歡酒米的,所以你要是光用酒米打窩,小魚肯定還會瘋狂搶你鉤上的餌。這裡我建議,用酒米和顆粒混合打窩,顆粒剛開始不會溶散,所以不會大量招來雜魚,但雜魚通過你釣餌的霧化進窩了,有一部分是會去吃顆粒的。

另外像一些商品底窩料,比如西部風的牛窩、釣魚王的麝香底窩,這類東西裡面成分比較雜,有顆粒、有小麥胚芽、有碎米,理論上打窩效果還是不錯的,綜合了誘魚和留魚,但缺點是打下去以後招小魚也快,如果釣點雜魚太多就別用了,要是數量不多,可以配著酒米用。在打窩的方法上,冬春季節是窩量少、打得準,但天熱後窩量可以適當增加,原先打一兩現在可以打二三兩,同時也不需要太精準了。

商品餌和酒米結合打窩

釣餌:水溫越高,餌料中香餌的比例可以放大,也就是總體偏素,到了最熱的時候可以用大量的穀物餌為主或者直接掛糧食餌作釣。現階段餌料味道還不需要太淡,腥味仍然要加,總體上就是腥香或香腥,比如老三樣在這個季節就相當合適,一份的本味野戰918+一份香腥味的藍鯽+半份本味的速攻就行了。

因為夏季快來了,魚產完卵要往深水走,我們一旦釣深水一定要保證餌料到底有殘留,所以不能用太細膩、霧化太好的餌料,否則釣上來的魚會比較小。像四號鯽和六號鯽搭配,在冬春二季很好,但初夏釣深水的大鯽魚就不合適。老三樣片狀比較大、藍鯽裡又含有酒米,所以不需要額外調整。如果你是用比較細膩的餌,我建議可以加些碎米或者加一分天下鯽。尤其是某些水域整體較深,可能一釣就是三四米,這種地方你可以不加狀態餌,但要加粗顆粒的東西進去,這樣才能釣得大,或者用搓餌去釣也行,頻率不需要太高。

釣餌比重要大、片狀要粗,可以應對深水的大鯽魚。

最後是關於線組問題的補充:天熱以後你釣鯽魚很可能碰上其他魚種,鯉魚是最常見的,可能還有一些掠食性魚類,所以這裡建議大家線組適當放大,別再考慮入口性等問題了,除非你喜歡釣一指長的。我建議主線1.5或1.2,子線1.0或0.8,魚鉤用四號以上的伊豆,當然這是針對大個體鯽魚兼顧鯉魚的,你要是純粹釣鯽魚,個體在半斤以下,那1.0+0.6用得最多。

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秋末冬初想要釣大鯽魚,這樣的餌料吃著更「香」,釣大鯽魚更容易
    魚類都是冷血變溫動物,體溫跟水溫接近,體溫越高活性越足,隨著氣溫的下降魚類的活動能力會受到限制,這個是低溫季節魚難釣的最大原因。低溫的秋末初冬之際,目標魚自然是以鯽魚為主,而是是極易收穫大鯽魚的好時候。此時釣大鯽魚,要注意用餌,什麼類型的餌料適合此時的魚情呢?
  •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結合具體魚情,詳解下鉤的位置
    作釣實例:昨天我去隔壁鎮找朋友釣魚,然後朋友就帶我去了他家附近的一個小水庫,該水庫面積不大七八分鐘就能逛完一圈,裡面主要魚種為鯽、鯉、草、鯿、鰱、鱅,其中以鰱魚和鯽魚的密度最大。在這種理想的情況下,釣餌和窩料當然是要在同一個地方,即我們應該「釣窩中」,尤其是你使用商品餌,商品餌是有霧化的,東打一桿西打一桿就容易把魚弄的很分散。而釣窩邊一定是在魚情發生變化的時候去使用,比如說你在窩中久釣無口、窩子附近有魚星但魚不咬鉤,總之是在沒有把魚釣上來或上魚的數量達不到自己預期的情況下,才去使用「釣窩邊」。
  • 夏季悶熱鯽魚會上浮,別只盯著釣底,用這些釣法,絕殺上浮鯽魚!
    夏季是釣魚的淡季,也是釣鯽魚的淡季,夏季通常只有小鯽魚可釣,想要釣大鯽魚,往往需要等待涼爽的時候才行。這是因為鯽魚不耐高溫,氣溫低反而更容易釣到。不過這只是常規情況,部分天氣等外在原因會導致鯽魚上浮,其中自然也包括難得一見的大鯽魚,所以夏季釣鯽魚,一定不要只盯著釣底,有時候釣浮反而有不錯的收穫。鯽魚其實是全泳層的魚類,在個水層都可以進食,所以浮釣鯽魚也沒啥特別的。
  • 冬季釣鯽魚找到魚是關鍵,3種方法讓你找到魚窩
    老釣魚人會發現天氣越是寒冷,我們釣到的鯽魚個體越大,冬季的魚的活動性差,對鯽魚來說活動範圍很小,想要通過窩料誘魚進窩是特別難的事情,這也是很多釣友冬季釣不到魚的主要原因。其實冬季釣魚並不難,難得是如何找到魚窩。大亮今天就來分析一下自己通常如何找魚窩,希望能幫助到大家。一、用眼看1.
  • 冬季釣水庫,釣深還是釣淺?不要到了就揚竿,先分析魚情!
    冬季在水庫釣魚,到底是釣深,還是釣淺,是不少釣魚人面臨的選擇。主要有兩個難點:一、多深是「深」,多淺是「淺」,似乎本身就是個模糊的概念。二、假如在深水區,水庫面積大,深水區域並不少,魚會棲息在什麼位置呢?問題不僅涉及到冬季水情、魚情的變化,還與水庫的水底地勢結構有關,即:1.
  • 冬季釣鯽魚,這些鮮為人知的4大技巧,熟練掌握,大鯽魚排隊上!
    不過總是有一些關於高手的傳說,每次出門就是比其他人釣得多。其實冬季釣魚魚情極為穩定,魚情什麼時候都比較差,需要注意的技巧很多,但是關鍵還在於一些小細節上。細節決定成敗,對於冬釣來說也是極為適用的。有一些冬釣的小竅門分享下,可能能夠幫助到各位釣友。一、陰天開口早在冬季釣魚時,上魚的主要時間一般都在中午前後,但是天氣或者溫度的差異也會影響到魚開口和停口的時間。
  • 春釣草魚,夏釣鯉,秋釣花鰱,冬釣鯽
    夏釣深水大鯉魚3:鯉魚釣點選擇。一般選擇3~4米深的水域為宜。水色以深暗為佳。選擇水面泛起魚星的地方。秋釣大花鰱5:秋季釣花鰱選擇。其次,一定要注意打窩時的動作,一定要輕,要儘可能少數範圍的圈養鯽魚。還有就是在釣點的選擇,可以選擇風向和風力較小的地點進行垂釣,在風力較大的天氣下垂釣是比較困難。而且還要選擇少數人,沒有釣過的釣位,因為那個地方冬季鯽魚活動範圍比較大,會最好進行捕捉。
  • 【釣魚技巧】別覺得冬天氣溫低就釣不好鯽魚,注意這幾點,再冷的天...
    鯽魚一年四季都能釣,春末夏初、夏末秋初魚口最好,冬季魚口最輕,冬末春初魚口最差,但是,除了極端氣象的日子,鯽魚是怎麼釣,都會給口。 但是,相對而言,還是氣溫越低,魚口越差,即便是鯽魚,其活性和活動範圍也會隨著低溫而降低,但是,只要注意細節,做到這幾點,冬天釣鯽魚,倒也不是特別難。
  • 小野塘釣鯽魚最忌諱亂打窩,想要釣的大就記住4個字
    溫度一天比一天高,釣起來的鯽魚越來越小,五月過後想要釣大板鯽,除了一些資源特別好的地方,真得靠運氣去湊大板鯽難釣的原因在之前的文章中講過,第一是產完籽後魚兒回到深水;第二是水中的藻類、浮遊生物變多,食物豐富,魚兒有的吃;第三水溫影響了魚兒的作息,溫度越高、光照越強,鯽魚覓食越集中在早晚釣魚要懂得變通,既然大鯽魚難釣,不妨試試其他魚種,如鰱鱅、草魚
  • 冬季釣鯽魚,調四釣二太靈,調二釣四太鈍,調二釣二剛剛好!
    冬季釣鯽魚,面對口輕的魚情,調漂還是非常講究的。魚口輕,越是不能釣靈,稍鈍一些餌料完全躺底,子線稍稍鬆弛,既保證了餌料容易被魚吃進去,也保證了信號傳遞還算及時。調漂需要考慮餌重和魚鉤重量,在冬釣鯽魚時,餌料很輕,魚鉤很輕,所以在調漂的時候往往調四釣二太靈,調二釣四太鈍,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 野釣:冬季水溫變化原來這麼複雜,魚難釣,不是沒有原因的!
    水溫如何影響魚情的水溫變化:白天水庫水溫從水深、時間兩個維度變化,具體如下:一、水深,當上午5點至10點陽光輻射能力較弱,水溫隨深度變化而變化。一般水庫較深,水下3米於水面接近,受外界冷空氣影響較大,屬於活躍區溫度較低接近水錶空氣溫度;3米以下水溫則相穩定,水溫提高的幅度也逐步減小。
  • 冬季釣鯽魚,找準魚窩更要找準魚層,氣溫低也不要只盯著釣底!
    氣溫越低魚越難釣,如果找不準位置基本就會撲空。這時候鯽魚行動遲緩,進窩非常慢,就算窩料非常精良,在找不準魚窩的情況下也未必能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要注意先找魚窩再打窩。魚的逐溫特點非常明顯,所以在冬季某些天氣影響下不但要找準魚窩,也要選對水層,這樣才會有比較好的收穫。
  • 野釣難得一遇的「奇遇」半斤大鯽魚排隊咬鉤,抓住機會你也行
    當天魚口特別的好,我野釣這麼多年,都沒有遇到過這麼好的魚情,幾乎是鉤餌入水就有口,而且我釣到的都是半斤以上的大鯽魚,那天我硬是把野釣,玩釣成了釣黑坑的感覺,比較可惜的是,最後被一群大汗攪了我的魚窩。
  • 釣友私藏:冬季釣鯽魚餌料搭配技巧
    冬季天冷,體積小的鯽魚對溫度的變化感知極強,受水溫變化影響明顯,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魚便不會活動覓食。即便冬季垂釣的主要對象魚為鯽魚,此時不搭配好餌料也是不行的。如果鯽魚個體比較小,餌料配好後,可以用粉碎機將餌料簡單的粉一下,讓魚餌變得細膩,而野釣大鯽魚則無需粉碎。此外由於鯽魚吃口變小,相應的拉餌餌團需要小一點,釣組精細一點,可比平時作釣小個一到兩號,同樣浮漂也可以小一號,調的目數可以少一目,而且所出的動作也並不大,可能是半目或者三分之一目,此時揚竿即可中魚。
  • 夏初兩不釣,一不釣大肚子魚,二不釣紅尾巴魚,這是什麼意思呢
    穀雨一過就是夏,天氣再度降溫的概率也是越來越低,只要不是遇到寒流,幾乎天天都是出門釣魚的好天氣,所以不管是新手還是老鳥,只要條件允許,都是欣然而往;在釣魚的圈子裡,有經驗的老鳥卻說,夏初兩不釣,一不釣大肚子魚,二不釣紅尾巴魚,這話讓很多新手頗為摸不著頭腦,尤其是第二句,是什麼意思呢?
  •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已是豔陽高照,釣魚人也停不下來,又有幾天沒摸魚竿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要去水邊魚樂魚樂,這次依然是探釣一個鄉村野河溝。再看看,小灣子裡面有點草,淺,這裡不好架杆,自然沒得人,心中竊喜,這些位置正是我喜歡的釣點,野釣嘛,往往越難下竿的地方越藏魚,畢竟又有水草,肯定是釣野生鯽魚的絕佳位置。
  • 把魚釣明白是一件多麼難的事情,有些人一輩子都在糊塗釣魚
    而這些經驗技巧就來源於不斷的思考和總結,魚情總是複雜多變的,鉤餌扔下去魚就咬的超高密度魚情極少出現,釣魚人在多數時候面對的都是具有一定難度的魚情,例如天氣變化、小雜魚鬧窩、輕口魚、魚離底上浮等等,這些不同的魚情都需要釣魚人來對症下藥才能取得滿意的漁獲。
  • 野釣鯽魚技巧大全,釣組選擇最為重要
    鯽魚是很多釣友酷愛垂釣的淡水魚類之一,野釣鯽魚的難度不大,而且野生鯽魚也是人類進補的食材之一。野生鯽魚營養豐富,肉嫩鮮美,是淡水魚類中的高蛋白質上等佳品。要想在野外水域釣到大鯽魚,首先需要了解大鯽魚的生活習性,才能有更多的機會釣到它們。
  • 釣魚技巧:圖解單餌調漂步驟,最適合釣鯽魚的調漂方法!
    最近天氣太冷,但是氣溫低不是釣不到魚的主因,寒潮剛過氣溫不穩,這才是釣不到魚的真正原因。這次寒潮比較厲害,怕是至少要等待一周以上,等氣溫回升後再次穩定,魚才容易釣到。釣不到魚的因素較多,調漂也是其中一個,所以介紹下釣鯽魚的調漂問題,希望能幫助到各位釣友。
  • 釣鯽魚的提竿時機你把握得好嗎?,什麼時候釣底?什麼時候釣浮?
    一、要了解鯽魚的性格,鯽魚不是那種吃餌幅度特別大的魚類,鯽魚在吃餌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如果稍有不正常的情況它們就會遠離釣餌。釣鯽魚的時候魚漂出現頂漂或者直接黑漂,這個時候就是提竿的最佳時機。二、不同因素差異,在釣鯽魚的過程中除了鯽魚本身吃口輕以外還有很多外在的因素會影響提竿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