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冬季水溫變化原來這麼複雜,魚難釣,不是沒有原因的!

2021-01-10 野釣人老高

冬季之所以難度,主要是低水溫的影響,魚行動緩慢、口輕、無攝食慾望,那麼當氣溫在6℃—14℃時,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在水庫如何垂釣呢?筆者從下面幾個方面探討一下。

▲水溫是如何影響魚的分布及魚的活性

▲冬季湖庫垂釣的重點是什麼,應如何垂釣

下文結合筆者的最近的野釣經驗,風開詳述一下。

水溫如何影響魚情的

水溫變化:白天水庫水溫從水深、時間兩個維度變化,具體如下:一、水深,當上午5點至10點陽光輻射能力較弱,水溫隨深度變化而變化。一般水庫較深,水下3米於水面接近,受外界冷空氣影響較大,屬於活躍區溫度較低接近水錶空氣溫度;3米以下水溫則相穩定,水溫提高的幅度也逐步減小。二、時間,上午10點以後陽光輻射能力增強,3米以上的上層水,水溫變化明顯,但水溫變化比大氣大約存在2個小時的滯後,所以在下午1點—2點達到峰值。

魚分布變化:魚是變溫動物,通過分布表皮的微血管感知水溫變化,經過體液的調節可與水溫保持0.5℃-1℃的溫差,隨水溫升高而提高,下降而降低。筆者曾多次介紹,魚趨溫性強烈,一旦感知水溫發生變化,會迅速向最適宜的水層遊動。如上文所講,水溫較高的水層從深水區向淺水區遷移,當下午3點之後,又返回深水區。值得注意的是有水草的地方,並非所有水草處都有魚的棲息、逗留,還是要看水溫、看深水,儘管水草可遮風禦寒,也只是適當水深要求低一些,水草隱身、草擬、提供植物碎屑食物這些功能吸引魚的棲息起到重要作用。

魚的活性:魚的活性受多重因素的影響,而冬季的低水溫則是關鍵的一相,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一、魚群的分布,前文做了介紹不再詳述。二、魚的攝食慾望低、覓食不積極,魚開口動作輕、頻率低,傳遞給浮漂信號微弱。三、魚的食性變化。冬季水溫低,水底的許多富有植物、動物已消亡殆盡,而魚需要能量維持必要的生理調節,偏愛腥味的高蛋白餌料、葷餌,這種刺激的氣味還能進一步激活它們的覓食積極性。

上述是水溫變化、魚的分布規律、及魚活性、食性特點,對釣魚人冬季的垂釣方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冬季水溫低、大部分魚種已不再攝食,鯽魚和鯉魚相對比較常見,魚口尚可,而鯽魚最為常見,那麼筆者以鯽魚為例,交流一下,水庫冬季到底如何垂釣。

冬季水庫具體的垂釣方法

垂釣時間:如上文所述,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魚情較好,可選擇這個時間段垂釣。另外魚趨光的特點,清晨5點天微微亮的時候,至7點鐘,魚有一段覓食高峰期,但需提前打窩。

釣點選擇:水庫靠近大堤的水面寬,而上遊的水面相對較窄。一些流入水庫的支流水面也會窄一些。這些地方經常有老釣點存在,但水溫降低,魚大部分都遊弋到水庫中部的深水區,有些釣友圖方便,還是在這些老釣位,自然魚情較差。背風向陽的地方、水草處前文以說過,也是不錯釣點。網箱附近,因經常投放飼料餌料,周圍附近有魚群徘徊,因此這樣的釣點也不宜錯過。

打窩:水庫魚群密度一般較大,如果有鯽魚個體也不小,但考慮到水面這麼大,依然建議打重窩,並且提前2-4小時打窩,主要水溫低,窩料發窩緩慢。冬季魚喜腥餌,窩料可選用紅蟲顆粒。如果在草窩附近垂釣,則優先選用酒米。水庫較深,且冬季多風,投擲窩料容易在水中散開,不易聚魚,建議用錐形打窩器,接觸到水底器皿才打開,散出窩料。

釣餌:冬季的魚喜歡腥味,尤其是鯽魚,而腥味容易招惹小鯽魚,所以餌料略微加些香餌,使釣餌呈腥香味型,餌要小、霧化要好,方便鯽魚的吞食。另外,紅蟲、蚯蚓這種濃厚的葷餌,對鯽魚也別具吸引力,也是不錯的選擇。

線組搭配:冬季釣魚線要細、鉤要小、浮漂要靈,一般主線0.6-0.8即可,子線0.4、0.6。浮漂用鯽魚準用漂,購買相對高端些的,以免錯失魚口。

寫在後面

冬季水庫釣魚現實情況遠比這複雜得多,還有氣溫更低、陰天、多風、下雪等情況,魚情也是瞬息萬變,所以提前了解一下魚的習性及垂釣技巧,對提高漁獲有所幫助。

原創:野釣分享

相關焦點

  • 【釣魚技巧】冬季野釣浮漂有信號,為什麼卻一直不中魚
    冬季到自然水域垂釣,由於低溫的原因,草魚,青魚,鰱鱅等大多數魚類已經停口,野釣的對象魚也沒有太多了,再加上自然水域魚稀少,可能冬季作釣下來也沒有多少魚口,浮漂在水面上半天沒動靜,這也許是釣友常遇到的情況。冬季在野釣過程中,浮漂有明顯的魚口信號,但釣魚人始終不中魚,你是否有遇到過嗎,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 都說秋季好釣魚,為什麼你釣不到魚呢?這多是天氣影響了野釣
    很多釣友都認為秋季好釣魚,但秋季的魚真的很好釣嗎,那為什麼依然有很多釣友會空軍呢?到了秋季在自然水域釣魚,釣魚人都知道沒有夏季的高溫,魚兒會更加活躍起來,同時有又要臨近寒冷的冬季,很多魚類會大量覓食,為抵抗寒冬存儲能量,秋季這時魚兒最為肥美,也是野釣的好時機,那為什麼秋季好釣魚的季節你釣不到魚呢?
  • 冬季溫度低釣不到魚?把握影響水溫的四個因素,根據釣位選擇釣法
    溫度包括氣溫和水溫,氣溫是受太陽直接影響的,速度快,見效快,而水溫是通過氣溫間接影響的,速度慢,見效慢,魚生活在水裡,水溫的一點一滴的變化,它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冬季,水溫很低,魚對溫度的敏感程度前所未有。二、影響水溫的因素這裡的水溫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怎麼能和釣位這一具體名詞聯繫到一起呢?
  • 冬季為什麼總釣不到魚?分析這三種變化原因後,就能找到解決方法
    秋去冬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蒙古西伯利亞冷空氣逐漸掌握住了局勢,影響著我國的大部分地區,最明顯的感覺就是,氣溫開始不斷下降,而對於我們釣魚人來說這不是問題,也不影響出去釣魚,即便下雪天也能獨坐水邊,但是釣不到魚卻是非常令人煩惱的事,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就從三個方面來詳細分析一下原因,以做拋磚引玉之用。
  • 冬季水溫升高,魚情好?不一定,魚體溫調節、水溫變化規律是重點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水溫升高,依然沒有好魚情呢?而降低或許有好魚情。本文探討一下這個話題。魚與水溫的內在聯繫每個魚種都有最適宜的水體溫度,在這個環境下,魚的活性最高,覓食最積極。比如鯽魚,通常在16-25水溫下,覓食最積極;而鯉魚喜歡在20-30℃水體環境中遊弋。
  • 春去夏來魚情發生變化,大鯽魚難釣怎麼辦
    本來水質就清澈,加上水位下降,導致原本比較不錯的幾個點都釣不了魚了,所以我就轉換戰場,從野釣改為了黑坑。自己沒有經常去野釣,所以也不知道魚情如何,但最近在網上經常看到有釣友在吐槽,說這天兒是越來越熱,釣上的魚兒卻是越來越小。 現在馬上就要立夏了,每逢換季之時,魚情發生點變化並不奇怪,而且天越熱小魚越活躍。
  • 冬季釣水庫,釣深還是釣淺?不要到了就揚竿,先分析魚情!
    冬季水情、魚情的變化2. 冬季水庫水體溫度的變化特點3. 魚會分布在哪裡4. 水庫到底是釣深還是釣淺辨析筆者從上述幾個方面,層層推薦,一步一步探知魚棲息的位置,自然知道釣深,還是釣淺。冬季水情、魚情的變化冬季水溫降低,不僅水庫的水體環境發生變化,魚的習性特點也在變化。
  • 陰天釣魚釣深還是釣淺,野釣鯽魚有什麼絕招?
    今年春季,我去倒流河釣鯽魚,很明顯的感受就是,7.2米的魚竿沒有4.5米的魚竿釣的魚多,因為7.2米的魚竿拋的比較遠,水也比較深。而4.5米的魚竿拋的比較近,釣的比較淺。春天,鯽魚都喜歡在淺水處覓食,有時候能看得見鯽魚在水中遊動。經過實戰後,得出經驗是:春季不管是陰天還是晴天,釣鯽魚都適合釣淺水處,這樣魚獲是比較滿意的。
  •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冬季筏竿釣鯽魚,天氣越降溫越冷魚越好釣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受地區和作釣水域的影響,我們這兒冬季野釣鯽魚,主要以岸笩和七星漂傳統釣為主。一、越降溫越冷,讓魚群變得越集中晴天氣溫高、溫差大的時候,水溫也相對較高,並且水層溫差大、變化快。魚在這種水溫下,活動、覓食的範圍較大,相對魚群分散不集中。到了陰天或降溫天,隨氣溫下降水溫也開始下降。最先受到影響的是淺水區,相對水溫下降要明顯的多。
  • 野釣鯽魚,選擇草洞做釣點,一年四季都不相同,不是有草就有魚!
    冬季釣鯽魚,要找魚窩再打窩,謹慎一些的一般都會試釣一下,然後再打窩。因為冬季的魚情導致了打窩在魚窩較遠的地方,這個窩點就很難發窩,所以找魚窩才是要點。凡是喜歡野釣鯽魚的釣友,都喜歡釣水草區域,因為鯽魚戀草,凡是有水草的地方釣鯽魚會容易很多。那冬季釣鯽魚,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草洞作為釣點呢?
  • 冬季釣鯽魚,想爆護先做好這幾點
    由於溫度逐漸下降,水溫也隨之下降,魚兒也隨之躲到了深水區,水草叢有障礙的地方開始越冬了,這時候魚的開口性也隨之減少,甚至不開口。也正因為如此,釣魚人常說,冬季是釣大板鯽的最佳黃金季節,那麼在冬季釣鯽魚的技巧上就有一定的變化。
  • 冬季釣魚,用這種釣法,把餌料遞到魚嘴邊,幫你快速「撬開「魚嘴
    冬季釣魚,天氣越冷越要找魚窩,因為氣溫越低鯽魚活動範圍越小,找準魚窩事關成敗。找準魚窩,把餌料遞到魚嘴邊,雖然冬季鯽魚開口比較差,但是這種情況沒有不吃的道理。如何做到把餌料遞到魚嘴邊,至少需要找準魚窩,下準鉤。
  • 野釣高手首次透漏魚釣法。原來淡水石斑魚還可以這麼釣
    淡水石斑魚喜歡水溫較高的水域,所以經常隨著水溫的變化而遊動到溫暖水域。若要真是有所變化和差異,那就應該是雨後更好。夏季雨後氣溫較涼爽,剛好能夠滿足淡水石斑魚的需要。而且雨後水裡的溶氧量明顯偏高,是浮遊生物活躍的旺季,也是垂釣淡水石斑最好的時候。按理說淡水石斑魚喜歡氣溫較高的環境,但是我國南方的夏季著實氣溫偏高,此時的淡水石斑魚也難耐炎熱,下沉到水底涼快去了。
  • 一篇讓你擁有「熱成像儀」眼睛的文章,深度剖析冬天水溫變化理念
    此釣位冬日陽光照射下升溫很慢,並且沒有魚兒躲藏和歇息合適的地點那麼此地點內的魚不會太多。C釣點:首要因素就是這是個東北角這是太陽最先照射到的地方,水溫也是最先提升的一個位置。但是這釣點水深過於淺,晝夜交替時溫差比較大,魚本身活性較差不會在這地方過多停留。B釣點:首先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在B釣點內有一個平臺,而這正是魚棲息之所。
  • 冬季釣魚魚不開口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最近幾次釣魚,都不盡人意,野外釣看見很多魚在跳,就是不來進食。在魚塘釣,看見魚泡在冒,還是無魚吃口了。那麼冬季釣魚到底為何魚難開口呢? 二是野釣處電打魚太多,有專家說魚的記憶只有7秒,我自己認為不對,野釣處長期被電打,魚就會閉口,好長時間時間不開口,都不敢到河邊進食。 三是魚塘裡長期作釣的滑口魚,黑坑、競技池 裡的老江湖,上過當的老革命,像這種魚警覺性很高,只吃窩料不吃餌料的。
  • 初冬野釣,這幾種情況,釣淺比釣深的魚口更多
    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冬季水溫低,日照差,魚的活性不足,只有合適的釣深,才有可能水溫適宜,進而才會有釣上魚的可能性。 那麼初冬野釣,釣深的選擇,其實可以遵循四淺二深的原則,雖然並不一定精準,但是卻有很強的參考價值。
  • 愛上冬釣,關注水溫!冬季河水溫度的基本變化規律,釣魚人請收好
    冬季釣魚其實挺迷人的,找個背風向陽的地方,曬著暖陽釣著魚,無異於吃著火鍋唱著歌那麼痛快!釣魚人都很想知道冬季河水溫度的一些變化規律,天寒地凍的,魚不冷嗎?水面都結冰了,水底溫度會是多少?近岸、遠岸、水錶、水裡、水底這些地方的水溫有什麼不同?這篇文章就說說這些!
  • 冬季天冷,鯽魚最喜歡藏在這3種地方,只要下竿就上魚!
    如今正值冬季,對於許多喜歡野釣的朋友來說,儘管天氣非常寒冷,但是仍然抵擋不住大家垂釣的激情,尤其是野釣資源豐富的地區,冬釣鯽魚成為了極受歡迎的項目。不過許多釣友談起釣鯽魚來說的頭頭是道,但是真的到了野外,卻發現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鯽魚就沒有那麼容易了,很多人挨著凍守了一天也沒有看見一口,白忙活一場!冬季氣溫低,水涼,在自然水域這種魚的密度比較低的環境下,餌料線組裝備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存魚的釣位!只要找準了鯽魚喜歡待的位置再下鉤,哪怕是氣溫到零度以下,上魚率仍然會保持得不錯。
  • 水溫和魚,這些都屬於基礎常識,想釣魚就不得不了解
    ,之所以水溫特別低、或者特別高的時候不建議出釣,多是因為釣魚人對這樣的環境溫度不太適應,因為造成水溫極高、極低的原因,要麼是高溫剩下,要麼就是寒冷的陰天。魚的下丘腦有調節體溫的神經中樞,通過控制體液分泌,以及運動量的大小,來調節自身體溫適應水溫,這是變溫動物為了適應環境溫度對自身影響的功能器官;水溫的變化,對魚來說,有一個適應過程,晝夜溫差值越高,適應過程越久,晝夜溫差值越低,適應過程越快,這是魚的生物本能決定,沒有任何辦法來調整的;所以,不怕低溫亦或者是高溫,就怕忽冷忽熱,因為這代表著魚在沒有完全適應溫差變化之前
  • 水庫野釣選釣位,要學會藉助工具和經驗
    水庫野釣如何選位,是個相當大的範疇,不是幾句話、幾篇文章就能說得清楚的。選位,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講起來很費力,聽起來更費力。有時候講的人說了大半天,聽的人結果還是雲裡霧裡的,仍然摸不著頭腦。野釣中,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釣場環境、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不同的釣法應該怎麼選位,可以說是一個釣魚人水平高低最集中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