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野釣選釣位,要學會藉助工具和經驗

2021-01-10 騰訊網

水庫野釣如何選位,是個相當大的範疇,不是幾句話、幾篇文章就能說得清楚的。選位,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講起來很費力,聽起來更費力。有時候講的人說了大半天,聽的人結果還是雲裡霧裡的,仍然摸不著頭腦。野釣中,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釣場環境、不同的氣候條件以及不同的釣法應該怎麼選位,可以說是一個釣魚人水平高低最集中的體現。

作為一個愛好野釣的人來說,學習和總結野釣選位經驗,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下面學習和借鑑些野釣高手的經驗,結合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談談水庫野釣選位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

野釣水庫類型的分類及判斷

目前可供我們野釣的水庫很多,有大型水庫和中小型水庫,有高山水庫和低海拔水庫,有深溝型水庫和大水面水庫,有冷水型水庫與溫水型水庫,有肥水型水庫和瘦水型水庫,還有飲用水庫和養殖水庫,等等。雖然分得不是很精確,也不一定全面,但基本上概括了我們可以進行野釣的常見水域,對於我們野釣如何選位具有相當大的指導作用。

有的朋友可能要問,談選位就談選位,管它是什麼水庫。其實不然,正因為是談選位,才不得不談水庫的分類。例如在初春遇到活水口,有水草,那你肯定以為裡面有魚,但是下鉤後,卻沒有魚咬鉤。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後來請教野釣高人才恍然大悟:水溫低了!雖然是3月下旬的太陽天,進水口雖然有活水,但高山水庫水溫還很低,進水口水溫更低,魚不會呆在那裡,應該選向陽、背風、水溫相對高一些的地方。

由此看來,如果對水庫類型的分類有個基本的概念和正確的判斷,就可以減少選位上的失誤。因此,初到一個水庫,首先對這個水庫有個基本的了解和判斷,是能夠合理選位的前提條件。

衛星地圖的運用

如果是經常去的水庫,我們對這個水庫就會比較了解,知道哪裡寬哪裡窄,哪裡深哪裡淺,哪裡是溝哪裡是坎,哪裡是坡哪裡是灣。但如果是我們不熟悉的、沒有去過的水庫,在沒有去現場實地察看的情況下,要想事先對這個水庫的地形有一個基本的了解,為我們選位提供一個參考,那就得藉助衛星地圖了。那麼,衛星地圖上到底能給我們釣魚人提供什麼有價值的信息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查線路

這可能是我們釣魚用地圖用得最多的了。我們可以在地圖上通過搜索水庫名、地名,找到要去的水庫的線路,方便驅車前往,還有裡程數和大約時間。還可以看公路通到水庫的具體位置,離我們預定釣點有多遠等等。通過衛星地圖還可以知道水庫附近周邊農家多不多,道路是否方便等等。

2 辨別東南西北

在我國,一張規範的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我們能在電腦上、手機上查到的地圖都是如此。這樣有助於我們分清日出日落的方向,因為向陽和遮陰對選位有相當大的影響。

3 了解水庫基本情況

包括水庫大小,大壩及尾子的方位,主河道與支灣,樹林與土坡,水面寬窄,坎與灘,哪裡有水草等等,內容相當豐富了。運用衛星地圖選位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注意太陽不一定是從你頭頂上穿過,如果只通過陽光投影方向來判斷方位容易產生偏差。因為一年之中,太陽直射地球的位置是在南回歸線與北回歸線之間的範圍來回移動。在夏至時,太陽直射地球到達北回歸線後開始向南移,到冬至時直射地球到達南回歸線,然後開始向北移,如此反覆。

可能有人要問,我們知道太陽如何運行,對釣魚有什麼用?非常有用,主要就是為了知道哪些位置向陽,哪些位置遮陰,方便我們預先初步地選擇釣位。因為魚是變溫動物,它的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進行自我調節。在這個調節過程中,不論是遇到升溫還是降溫,魚都要消耗能量,溫度變化越大,消耗的能量就越多。魚為了減少這種能量的消耗,會自動向溫度相對平衡的水域轉移,這樣在很多時候能為我們釣魚人正確選位提供參考的依據。

比如冬季出太陽,最好選向陽時間最長的北面,夏季要選陰涼位,最好就選有樹林的南面等等。特別是我們初到一個陌生的水域,不能無目的地前往,更不能不管什麼季節,車開到哪裡就在哪裡釣。減少「空軍」的辦法,最好還是通過衛星地圖預先選擇一個大致的方位,要不然等到對面釣友頻頻起魚時,或者等到一起上車回來時看到其他釣魚友的魚獲滿滿,自己卻寥寥無幾,才明白自己位置選錯了。

為了方便選位,一般將水庫劃分成三段,分別是庫尾、庫腰及大壩,可以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氣儲備候條件等等因素,預先決定釣哪段,是釣主河道還是釣支灣;是釣深水還是淺水;是釣灣口、灣腰還是灣尾等等,要區別對待。

其實,魚在水庫所呆的位置,根據季節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一般夏季氣溫高,魚喜歡找陰涼的地方,而深水區水溫相對要低些,魚會向深水區轉移,而大壩段普遍比較深,所以夏季多選位於深水區的大壩段。到了秋季,氣溫已經沒有那麼高,魚又普遍從深水區向淺水區轉移,尋找食物能量準備越冬,畢竟近岸淺水區的食物豐富得多,所以秋季選位於庫腰、庫尾的淺水區均可。但到了冬季,氣溫逐漸走低,魚為了避寒,又開始向深水區轉移,因為深水區相對溫暖一些,所以冬季多在庫腰及大壩段選位。到了春季萬物復甦,魚又開始上灘,淺水區升溫快,魚會普遍到淺水區尋找溫暖,同時也是為了尋找食物補充能量準備產卵,所以又得多選位於庫腰及庫尾段,特別是有水草的近岸邊。

當然,這只是魚在一年四季之中洄遊的普遍現象,因受具體氣候條件的影響,還有些特殊性。比如溫度急劇變化,遇到急升溫或急降溫,容易造成水體缺氧,本來呆在深水區的魚會向溶氧量相對較高的淺水區轉移。遇到這種情況,就不能在深水區死守,得選淺水的區域,因為那裡溶氧量相對較高。當我們看到魚浮頭時,缺氧已經相當嚴重了,這時不管在哪個區域,都是不怎麼好釣魚的。

又比如颳風,冬季和夏季,颳風對釣魚的影響差別往往很大。不管在哪個季節,在水庫是一個不可迴避的普遍現象。冬季颳風,主要是會使本來就比較低的水溫更低,因此選位宜選背風灣。而夏季颳風,只要不是風浪大得不能觀漂,反而好釣魚。因為颳風能對水體降溫起到一定的作用,還能增加溶氧量,也能把水面許多漂浮物向下風口集中,食物相對豐富,所以夏季選位時不能死守深水區,還得注意風向的變化,宜選下風口,這就是所謂的「迎風釣」。

還有比如下雨、噪聲,等等一些特殊條件,對我們野釣選位都有一定影響。要注意根據現場狀況及時覺察、及時應變,才能不致使我們野釣出行空手而歸。

還有一點就是水位。不同的季節水位相差可能很遠,在地圖上看起來很好的釣位,結果到現場一看,水退了或者是水漲了,原本以為是上好的釣位根本沒有了。因此,看衛星地圖要注意枯水期水位與正常水位的差別。當然,通過衛星地圖了解水庫地形有它的局限性,因為地圖是平面的,能提供給我們參考的信息有限。要想真正選好位,還得到水庫現場査看後最終確定。

幾種典型地形的識別

1 主河道

主河道選位主要是選形狀與寬窄。一般遵循寬釣窄、窄釣寬的原則。

2 支灣

支灣分大灣與小灣,長灣與短灣,深灣與淺灣。還可細分為灣口,就是與主河道交接處;灣底,就是支灣的盡頭;灣腰,就是支灣的中間部位,具體選位還要根據綜合因素考慮。

有時,主河道與支灣也是相對的,對於些中小型水庫來說,主河道與支灣的區別很明顯。而對於一些大中型水庫就不一樣了,它有主河道,也有支灣,但有的支灣很長、很大,灣中還有灣。對於一些小灣來說,那些大的支灣就相當於主河道了。

3 鏵尖或凸出部位

這個容易分辨,主要是指靠近大水面的凸出部位,比較長的、窄的,一般稱之為「鏵尖」,較大的就是凸出部位了,再大的就是半島了。這些位置一般都是釣魚人喜歡的位置。因為這些位置一般靠近主河道,可能一邊是灘位,另一邊就是坎位。可以釣左邊,也可以釣右邊。可能一邊迎風,另一邊背風。這種位置方便多打幾個窩試探魚情,更容易提高上魚機率。

坎位。一般分石坎與土坎,長坎與短坎,高坎與矮坎,岸坎與水下坎。坎的高度太高,太危險,無法施釣。坎的長度特別重要,越長越好,一般超過30米,就算長坎了。坎位一般水較深,藏魚。一段長坎的中間部位,是我們的選位的首選。

一般岸坎比較容易識別,而水下坎往往不容易發現。有經驗的野釣人教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枯水期注意觀察,一般在每年的2月、3月份,到了水庫的時候多到附近去轉轉,原來在水下的地形很多就一日瞭然,可能夏季垂釣是時的一些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灘位。主要分整體淺水區的灘,靠近整體深水區的灘,大灘與小灘,有草灘與無草灘。一般灘位比坎位較淺。大草灘有時是難得的釣位。特別是在初春,魚普遍上灘的時候,一般釣魚人都知道「有草釣草,無草釣遠」的道理。如果有大面積的草灘,不論是釣草洞還是釣草邊,經常都會有比較好的收穫。特別是冬季和春季出小太陽的天氣要留意這些灘位,有時不要擔心它太淺,只要見不到底就行,哪怕只有幾十釐米深,都可能給你驚喜。

水的深度選擇

不同的季節和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魚種,它們所呆的水層深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春秋季,魚經常上淺灘,夏天和冬天,魚呆的深度要深些。相對地,草魚待的深度要淺些,鯽魚、鯉魚待的深度要深些。

而在一些特定的氣候條件下,魚待的深度又不完全是這樣。比如氣壓低時,因為缺氧,魚不會待在深水,會向淺水區域遊動。而在冬季大太陽天,魚又經常會上淺灘,因為那裡暖和。又比如漲水時,魚會大量到淺水處覓食物,因為岸邊食物豐富。而在退水時,魚大都會遊到深水區,因為那裡更安全。

因此,到底釣多深,還得綜合多種因素來考慮,但可以記住一點,就是在選釣位的時候,不要急於打窩,一定要先試水深,注意選擇不同的水深位置,比如1米、2米、3米、5米,甚至7米、8米的水深,都可以去試試。當然,一般不會每個釣位都能上魚,但只要有一兩個位置上魚,你就不會「空軍」了。這個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上午和下午上魚的水深會相差很遠的。

植物對選位的影響

植物對選位有相當大的影響。這裡說的植物,包括岸上的植物、水面及水下的植物。

1 岸上的植物

水庫邊一般都是有相當多的植物,植物的種類還很多,有的是一大片,有的是幾棵。大片的樹林和竹林,往往是很好的釣位,特別是春天有花瓣落下,夏天有小蟲落下,秋天有果實落下的地方,是值得我們選擇的好位置,千萬不要錯過。

還有些水庫四周都是光禿禿,岸邊沒有多少植物,如果有一棵樹、一叢灌木或者一籠竹子,就顯得相當珍貴了。對於野釣來說,水庫邊的樹林和竹林好處多多。因為野水域能給魚類提供的食物來源相當有限,對於長期生活在這片水域的魚類來說,已經知道在什麼地方、什麼季節有什麼食物,這些地方就是我們要選擇的好位置,千萬不要忽略了這種地方。

2 水面上和水下的植物

水面的植物主要是水草了,有的是一大片,多半在灣尾或淺灘處。大片的水草是各種魚類覓食和躲藏的場所,一般也是釣魚人爭搶的好位置。

還一種水下植物就是倒樹枝、樹樁、竹樁,以及倒在水裡的竹籠,一般被釣魚人稱為「水下障礙」,這些位置經常藏大魚,要特別注意選擇。但要注意不能離得太近,因為上魚後魚會本能地往障礙處竄,容易掛線,魚很容易斷線脫鉤。

相關焦點

  • 釣魚小技巧:野釣水庫注意好這「兩點」,魚兒自然手到擒來!
    所以小編在這裡提醒大家,夏季釣魚一定要做好相關的準備以及對目標魚種的魚情分析!初夏時,大多數魚類活性都較強,在水庫中,魚兒的種類多不勝數。但每一種魚類的習性都有所差異,釣友們還需根據當地天氣的變化,選擇出最適合上鉤的魚種。小編在這裡舉個例子,比如天熱釣鰱鱅,天冷釣鯽魚,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天氣,選擇此天氣溫度中活性最高的魚類作為目標魚,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漁獲滿滿!
  • 野釣鰱鱅並不難,選對釣位很關鍵!
    所以,我們野釣一定要選擇合適的釣位!一、下風口,洄水灣夏季有風天氣會比無風天氣好釣魚,風浪可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這樣能提高魚兒的活性,釣友們也就能在有風的天氣釣獲更多的魚。夏季有風天氣,水域便會有下風口,由於風的作用,岸邊很多植物的花粉和微生物會飄落到水中,而風浪會帶到下風口處,野生鰱鱅都以這些微小飄落物為食物,所以水域的下風口是鰱鱅覓食首選水域,釣友們作釣下風口,一般都會有很大的機率釣獲鰱鱅。,選擇河道的洄水灣處也是不錯的選擇,洄水灣就是「凹」,洄水灣處水流相對緩慢,由於洄水灣的存在,很多藻類還有其他食物會在這裡沉積,鰱鱅會追著藻類覓食。
  • 野釣:水庫釣大羅非都有哪些方法?分享一下吧
    大羅非魚 一、釣位。確定釣位尤為重要,七分釣位三分釣技,充分說明釣位在釣魚過程中的重要性,選擇釣位是驗證一個真正釣魚高手綜合實戰能力的第一道題目。垂釣水庫大羅非的話,特別是公斤以上大羅非,窩料是重中之重。所謂打窩就是用餌料將羅非魚給吸引過來,只有把魚引過來,釣魚才不會空軍。垂釣水庫大羅非一定要打窩,且要打大窩,以鴨飼料等最佳,一次用料10公斤左右,也可以加煮玉米粒來打窩。當然,也可以加一些腥味、肝味窩料,如鮮雞肝、鴨肝、豬肝之類的,甚至雞鴨腸子、蚯蚓切碎等,都可以用來打窩。
  • 大師分享:野釣水庫的幾點經驗心得!
    但根據地域和水資源的不同,廣大釣友所垂釣的環境相差太多,北方的釣友羨慕南方釣友的水庫野釣資源,南方的釣友羨慕北方釣友的黑坑激情!不管是南還是北,大家都喜歡去天然的水庫野釣,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體會垂釣的樂趣!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有不少,比如關於釣竿長度的選擇、線組的搭配、浮漂的選擇等。下邊就個人的經歷說說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參考。
  • 千算萬算沒料到,冬天水庫,鯉魚還可以這樣釣,過去都白瞎了!
    冬季,受天氣因素影響,水庫裡的魚兒基本都遊動到遠離岸邊,且水溫相對來說更為穩定的深水區,鯉魚自然也是如此的。由於大型水庫的深水區水溫受外因的影響小,所以這裡的魚兒還會開口,大家不妨在冬天到水庫野釣,嘗試一番。
  • 夏季是廣東野釣土鯪魚的好時機,解析夏季野釣土鯪魚的4大技巧
    夏季可作釣的魚種變多,尤其是野釣,總是不知道下一桿是什麼魚?最近廣東的釣友釣獲一種特別的魚,這種魚很多釣友沒有見過,更沒有釣獲過,看似黃尾,又有點像軍魚,其實這種魚叫土鯪魚。土鯪是廣東,廣西地區附近的魚種,很多地區都沒有這種魚類,主要分布在水庫,河流之中。
  • 冬季釣鯽魚該怎樣選釣位?這三大竅門,直擊水底大鯽
    冬季釣鯽魚該怎樣選釣位?這三大竅門,直擊水底大鯽冬季天氣變冷了,不知道鯽魚躲到哪裡去了?感覺在這個位置也釣不到,在那個位置也釣不到,總是懷疑別人的釣位是不是好一些,而自己的釣位卻不好,總是不上魚。主要也是在於冬季的時候,魚確實比較難釣,釣位沒有選好,坐在那兒一口都沒有。其實野釣和技術沒什麼很大關係,環境在於釣位,底下魚多,傻子都釣得到,底下魚少,高手也難釣得到。有些位置比較藏魚,有些位置沒什麼魚,以下就來聊聊選釣位的思路吧。
  • 野釣調平水的方法,簡單實用,一學即會
    在垂釣時不知道雙鉤在水裡的狀態,要想明白雙鉤在水裡的狀態,必須要學會如何調漂。小宮常年以野釣為主,今天獻醜和大家一起分享野釣如何調漂。野釣由於環境複雜,如水底不平,走水,雜魚過多。大多釣友都是以空釣調平水,釣二三目。那麼今天小宮就以調平水,釣二三目為例。與大家一起分享如何調平水,釣三四目。
  • 大海一望無際,海釣怎麼樣選釣位,漲潮時釣魚還是退潮
    在黑坑釣著發現口袋不再支持得起這麼奢侈的釣魚方式,只能改為野釣。每年回到老家後就經常到海邊釣魚,慢慢的換了海竿,發現海釣比河釣塘釣有意思。但是海釣更加的有挑戰性,釣魚環境也不比河釣的好。海上的天氣變化快,也許出海前一刻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就是狂風暴雨,海釣的影響因素比較多,第一是天氣, 時間節點,釣早和釣晚不釣中,早上和晚上的魚口相對的活躍。
  • 把握影響水溫的四個因素,根據釣位選擇釣法
    一、決定性因素:溫度我靜下心來想一想之後,感覺溫度是決定我們冬天野釣鯽魚選釣位最重要的因素。前輩們已經幫我們總結出了經驗:冬釣陽。陽就是代表太陽,有太陽直射的地方溫度肯定高,而且鯽魚具有趨溫性的特徵,這是物種基因決定的。
  • 冬季出釣水庫,選什麼樣的位置好
    由於溫度低的原因,魚兒基本不會再大範圍的活動,所以冬季選擇釣位是好魚獲的前提。冬季具有冬季的特點,和其它季節有明顯的差別,在釣位的選擇上更是如此。冬季如果出釣水庫這樣的比較寬廣的水域,那釣位的選擇尤其重要。今天就具體的介紹冬季水庫比較容易藏魚的位置。用長竿垂釣水草的前面。也就是說釣位選在越過水草的離岸遠的位置。
  • 山頂大湖野釣,離底作釣極品紅尾魚,收穫一盆10多斤野生白條魚
    五點天沒亮起床,上午同樣無口,還好對面釣位吃了,午飯返程,下午頂著烈日換了釣位,下午開始釣起了幾條極品紅尾魚,青尾魚簡直連連上鉤,所謂青尾魚就是大白條魚,極品野生紅尾魚估計兩斤,這麼大紅尾魚,我非常滿足了,但是居然還遇見切線的情況,魚影都沒有看到,太遺憾。此次山頂大湖野釣不虛此行,徹底解毒野釣的心情。
  • 溪流深潭釣魚,野釣名貴稀有華鯪魚,釣獲4條百元一斤的華鯪魚
    溪流深潭釣魚,野釣名貴稀有華鯪魚,釣獲4條百元一斤的華鯪魚。這個釣位按理說應該是此潭的最佳釣位,根據多年野釣的經驗判斷,這裡水深地勢高並且有水草,今天粉絲釣友把這個絕佳釣位讓給我,讓我體驗野釣名貴稀有魚類的感覺。終於到達目的地,雖然不是三伏天,但經過這一路爬坡下坎的早已溼身。
  • 初到陌生水庫野釣,怎樣判斷水裡魚多不多?有這4招就不怕了
    其實咱們釣魚人每天都在面臨選擇,選什麼天氣出釣,選哪個釣位,選什麼餌料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選擇的地方有魚才行。路人甲就出了次洋相,前幾年的一個夏天去一個半山小水庫釣魚,打窩後半天沒魚,同去的幾個人也是沒口。後來問當地人才知道,半個月前村裡將這裡的水抽乾抓魚了。所以,印證了釣友們的評論,沒魚的情況下再怎麼折騰也沒用。
  • 春季野釣鯽魚和鯉魚有什麼技巧?這5個要點要記牢!
    一、釣位選擇技巧野釣,4至5月份,釣友們要儘量選擇水草附近,釣草洞。或者在水草前面一點的位置作釣,只要不影響拋竿,都是不錯的釣位。切記,不要釣的太深。春暖花開的時候,魚也會出來曬曬太陽取暖。淺水區,溫度上升快,含氧量高,水裡有浮遊生物。此時釣友們要儘量選擇2米以內水深,背風,向陽位置垂釣。
  • 【釣魚技巧】冬天釣魚選這三個位置,十之八九會打龜
    有經驗的釣魚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做屁股比釣技更重要,用圈裡的話來解釋,就是坐在哪裡,比好餌料、好釣技,都要重要的多。 所以,對釣魚人來說,釣位的重要性,遠勝釣餌、釣技、釣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釣友總會憤懣的說,有魚,用什麼釣都能爆護。
  • 水庫的哪些位置魚最多?這5個地方特別藏魚,錯過就可惜了
    有些釣友在評論區留言說,有時候覺得釣魚真的沒什麼神奇的,只要天氣給力,釣位選得好,哪怕是新手也能有不錯的漁獲。但評論區有些釣友就不服了,懂得看天氣和選釣位,這本身就是要靠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來判斷的。確實如此啊,釣魚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沒啥技術含量,但想要釣得好,那還是很考驗綜合技巧的。
  • 野外水庫釣魚,谷麥釣法實踐教學,釣獲野生鯉魚和黃金鯽魚
    野外水庫釣魚,谷麥釣法實踐教學,釣獲野生鯉魚和黃金鯽魚。谷麥釣法的歷史源遠流長,谷麥釣法的精髓博大精深,如何選位?如何打窩?如何垂釣?基礎學習得差不多了,就開始實踐釣谷麥去野釣了哦,正好城邊有一個小型野生水庫,也算是很多釣友空軍鯽魚的基地,參子多得爆炸,剛好適合谷麥釣法,我的谷麥釣法學習就是從不知名的野生水域裡開始的,網上都說谷麥釣法的優點就是能夠讓我們垂釣減少了很多負擔,只需要一根魚竿、一包穀麥、再加一個魚護,就能去釣魚了,然未卵用!
  • 路亞野釣鱸魚,大口鱸魚作釣教學,學會基本功你就能釣到魚
    路亞野釣鱸魚,大口鱸魚作釣教學,學會基本功你就能釣到魚。對於路亞野釣鱸魚,首先我們去作釣前必須要去了解它,關於大口鱸魚,它值得研究的東西太多,未解之謎也很多,很多釣友也在研究,淺層的中上層魚種你要懂,它的追擊餌的水層絕不僅僅限制於中上層潛伏、追擊、悠閒都是它,但是有一點經驗告訴我,在某些時間段,它的攻擊欲望會變換水層,也就是這段時間水面系好用,下個時間段底層搜索好用,餌魚在哪魚在哪一個方面,再有鱸魚興許在變換水層玩耍,至於是不是我們也不知道。
  • 學會這幾招,下竿就上大魚
    但大魚可不是那麼容易上鉤的,一方面是因為大魚少,再者是因為大魚經歷得多了比較狡猾,但如果我們做足功課,其實也沒那麼難要釣大魚,我們要先了解大魚最有可能出現在什麼地方,再採取相應策略根據多年釣魚的經驗以及觀察,大魚最喜歡待在三個地方:深水處、回水灣、老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