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溫和魚,這些都屬於基礎常識,想釣魚就不得不了解

2020-12-04 愚者論漁

釣魚這個事,簡單起來,真的是門檻極低,不用所謂的專業漁具都可以,屬於典型的易學難精,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釣魚這個事,1分靠技術,8分靠運氣,還有一分就得靠經驗和常識了;運氣來了,多菜的菜鳥都能連竿爆護,還別管用什麼餌,運氣不好,任你是國家級大師還是什麼國際咖位的大師,沒魚就是沒魚,所謂屁股決定漁獲,就是這個意思,那麼釣魚的常識,主要指的哪些內容呢?

其實不外乎地勢、水情、天氣,以及漁具、魚餌、線組等相關常識,而地勢、水情,這些都被釣友們分析的透徹了,而天氣,主要是從氣壓、陰晴、風力等角度去判斷是否適合釣魚,而關於水溫這個知識點,很重要,但是,不少釣友對水溫和釣魚之間的聯繫,也就局限在水溫高,魚口好,水溫低,魚口差,這樣相對淺顯一些的常識,事實上,水溫相較於魚,如同空氣相對於人,如果再延伸到怎麼樣才能釣到魚,釣好魚,甚至是能不能釣魚,都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而這些常識,能讓我們在確定釣魚之前,判斷出適合還是不適合釣魚,那麼,關於水溫和魚的常識,分別有哪些呢?

一、不管水溫高低,魚都會有覓食本能

在淡水魚適合生存的環境水溫中,不管水溫的上下限到了多少度,魚都會有覓食本能,但是,為了適應環境溫度,會通過減少運動來降低脂肪消耗,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都是如此;所以不管是寒冬,還是盛夏,理論上都是可以釣魚的;但是,溫度特別高、特別低的時候,魚口極差,吸食鉤餌的力度都會很輕微,之所以水溫特別低、或者特別高的時候不建議出釣,多是因為釣魚人對這樣的環境溫度不太適應,因為造成水溫極高、極低的原因,要麼是高溫剩下,要麼就是寒冷的陰天。

二、不同的水溫,對不同的魚種來說,舒適度是不一樣的

淡水魚,正常情況下,都會根據生活的水層位置,被我們分為底棲魚、中上層魚、表層魚,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水層不同,水溫也不同,而不同層的水溫,就存活著不同的魚種,久而久之,就按好水層來劃分魚種了,當然,我們不是魚類生物學家,我們不需要了解每一種魚的適宜溫度,但是對於比較常見的淡水魚適應水溫,還是應該有所了解;

鯽魚,適宜水溫16~25度,鯉魚20~30度,鰱鱅20~25度,青魚20~30度,草魚20~28度,鱖魚15~25度,甲魚18~30度;這些溫度區間,是水產研究人員專門測定過,所以就再次贅述了;在野釣實戰中,我們怎麼判斷水溫是多少呢?我們也不可能隨時攜帶一個溫度計,我們一般通過將鉛墜沉到水底,放置大約30~45秒左右,將鉛墜提上來,放置到手心,如果感覺到有刺手感,大約水溫是5~8度左右,如果只有明顯涼意但不刺骨,那麼水溫大約溫度是12~15度左右,如果只有輕微涼意,那麼水溫大約是15~20度左右,如果完全沒感覺,那水溫大約在25度以上;這種測量方式很不精準,主要原因是釣魚人個體肌膚對溫度敏感度不同導致;

三、晝夜水溫的變化絕對值越大,魚口越差,反之,魚口越好

什麼叫晝夜水溫變化的絕對值呢?就是一天之中,水溫最高和水溫最低之間的差值,這個差值對魚口的影響是很直接的,有時候明明豔陽高照,氣溫適宜,水溫測試也不錯,但是就是因為最高溫和最低溫之間的絕對差值太高,導致魚口非常差,而有時候明明就是零下的溫度,但是最高和最低值之間的差值很低,魚口反而不錯,這是怎麼回事呢?

魚的下丘腦有調節體溫的神經中樞,通過控制體液分泌,以及運動量的大小,來調節自身體溫適應水溫,這是變溫動物為了適應環境溫度對自身影響的功能器官;水溫的變化,對魚來說,有一個適應過程,晝夜溫差值越高,適應過程越久,晝夜溫差值越低,適應過程越快,這是魚的生物本能決定,沒有任何辦法來調整的;所以,不怕低溫亦或者是高溫,就怕忽冷忽熱,因為這代表著魚在沒有完全適應溫差變化之前,是不會開口進食的。

四、持續性溫度變化,為我們挑選釣位提供了明確的方向

所謂持續性的溫度變化,就是指持續3~5天,甚至更久的最高、最低氣溫連續性變化,之所以是這個周期,是因為魚的適應周期,最短也的3~5天;魚在做體溫調節時,分為靜態和動態兩種,動態調節,主要為了適應晝夜溫差變化,而靜態體溫調節,說白了就是魚會本能的根據季節變化,冬季趨溫避寒,夏季趨陰避熱,所以我們夏季高溫時釣深水,早晚時釣淺水,而冬季,多以釣深水為主,就是因為魚群遊曳、棲息的區域水溫,符合這種靜態體溫調節,對魚來說,新陳代謝的消耗最低;

而持續性溫度變化,對於魚來說,就是適應調整靜態體溫變化的最低要求,所以,我們不管在任何季節垂釣,某一日氣溫高低,對我們實戰選擇,並沒有太大的實際意義,如果綜合起來,將晝夜水溫變化,和持續性溫度變化,結合起來,如持續的低溫,持續的升溫,持續的降溫、持續的高溫,只要超過3~5天,而又沒有驟升驟降變化時,那沒有任何問題,放心出釣吧。

總結語

水溫對於魚來說,可能重要性還高於溶氧,如果水中的溶氧不高,魚最多只是活性不足,但是依然可以通過上浮來解決,但是水溫的變化,嚴重影響著魚進食、活動的欲望、活性,我們只有了解了這些常識,在選擇出釣日期,確定釣點之時,才能更加精準,而這就代表著,我們的漁獲更多,更有保障。

相關焦點

  • 懂水溫的人,才是釣魚的高手
    釣魚這件事,是最沒有門檻的,誰都可以去釣,也簡單。如果你想要增加樂趣,那也不簡單,也需要學習釣技和判別魚情水情。水溫是每一個釣魚人需要懂得知識點。關於水溫這個知識點很重要,但很多釣友對水溫和釣魚之間的聯繫,也就局限在水溫高,魚口好,水溫低,魚口差,這樣相對淺顯一些的常識,事實上,水溫相較於魚,如同空氣相對於人,如果再延伸到怎麼樣才能釣到魚,釣好魚,甚至是能不能釣魚,都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而這些常識,能讓我們在確定釣魚之前,判斷出適合還是不適合釣魚,那麼,關於水溫和魚的常識,分別有哪些呢?
  • 冬天釣魚,水溫影響很大,魚類對溫度的要求
    冬天釣魚,水溫影響很大,魚類對溫度的要求大家都知道魚類是水域生物的一大類群,魚類的生存與水域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常見魚類對環境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釣魚釣得好必然要每種魚類的生活環境有所了解,尤其環境溫度是影響魚類活動的第一大因素
  • 西藏湖泊釣魚,遊釣名貴湟魚和裂腹魚,它屬於保護魚種必須放生
    西藏湖泊釣魚,遊釣名貴湟魚和裂腹魚,它屬於保護魚種必須放生。很多粉絲釣友都對西藏釣魚非常感興趣,都對西藏湖泊能不能釣魚存在疑問,經過我遊釣經驗了解和調查,具有宗教相關的湖泊是禁止釣魚的,除此之外的西藏湖泊是可以釣魚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國家保護魚種必須放生。
  • 冬季水溫升高,魚情好?不一定,魚體溫調節、水溫變化規律是重點
    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常棲息在水底某一位置,長時間不遊動,而釣魚人投擲的窩料,對魚的誘集能力也因水溫降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衰減,垂釣難度大增。也正因此,釣友會選擇氣溫較高的天氣裡揚竿,但與預想的不同,魚情並非都變好,有的仍然魚口零星,甚至無口。
  • 懂水溫的人,才是真正的釣魚高手!(推薦)
    一、不管水溫高低,魚都會有覓食本能在淡水魚適合生存的環境水溫中,不管水溫的上下限到了多少度,魚都會有覓食本能,但是,為了適應環境溫度,會通過減少運動來降低脂肪消耗,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都是如此;所以不管是寒冬,還是盛夏,理論上都是可以釣魚的;但是,溫度特別高、特別低的時候,魚口極差,吸食鉤餌的力度都會很輕微,之所以水溫特別低
  • 天氣和氣壓對釣魚的影響,這些天氣都非常好釣魚
    釣魚是一門綜合技術,用餌和垂釣技巧往往比較好掌握。但是要獲得更好的漁獲,出釣天氣在其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適合的天氣出釣漁獲自然會更好。天氣與氣壓的變化影響水溫和水體的溶氧量,水溫和溶氧對於魚兒的活性有非常大的影響,所以什麼時候更適合出釣做到有的放矢,下面做個簡單介紹。
  • 掌握氣候,風向對魚的影響,釣魚很簡單!
    釣魚想要有的好的成果,那麼你需要了解一些關於魚類的生理特徵和生活習性的基礎知識,掌握魚類的基本活動規律,然後才能有把握地配製魚餌、選用釣具、選擇釣點,並採用科學適宜的垂釣方法,這對垂釣者來說非常重要。春季,大多數魚類繁殖生育,產卵前後十分活躍,因而食慾旺盛;秋季溫度適宜,魚兒活動頻繁,攝食量大;秋末魚兒準備越冬,需要在體內儲存足夠的養料,非常貪吃;這也是釣友們非常喜歡的兩個季節,但隨著現在的漁業資源匱乏嚴重,很多地方也都出現了無魚可釣,所以我們一定要在體驗釣魚樂趣同時注意保護好魚資源,魚夠吃就行,多的放生,循環利用,保護生態。
  • 溫度變化和釣魚到底有什麼關係?很多釣魚人至今想不明白
    最近因為天氣變冷了,大多數釣魚人們已經封竿了。但是,在北方依舊有一批熱愛釣魚的人,在雪花紛飛的寒冰天氣出釣,隨身帶著一個火爐,依然能上魚。很多人不太理解,認為冬天很難釣上魚,其實是這樣的,但也並不絕對,主要看水域。在南方,幾乎很少看到下雪,每逢冬季出太陽時候,都是釣魚的好天氣。
  • 【釣魚技巧】冬季釣魚4字訣分享,新手掌握這些,一樣可以釣到魚
    因為去了也釣不到魚,當然釣友擔心的也不是沒有錯,但如果不多次去釣魚,那麼釣魚經驗依然是不夠的。 只有實踐才能出真知,這個道理我就不多說了,明白人都曉得! 當然今天我也不是隨便說幾句,為了讓新手能提示士氣,今天給大家分享冬季釣魚4字訣,掌握這些新手一樣可以釣到魚。 當下是冬季,也是釣魚就難的季節,如果這個季節你逗能釣好,那麼對提升你的能力是很輕鬆的!
  • 釣魚:魚的八種食性特徵,了解魚的食性是十分重要的
    了解魚的食性特徵對釣魚人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了解了魚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才能有的放矢地調配餌料。 魚的食性特徵可以分為7種,即:肉食性、素食性、雜食性、浮遊物食性、水底生物食性及變異食性、癖習食性。1、肉食性:有些魚以小昆蟲、小魚、小蝦、螺螄肉、蜆肉、蚌肉為主要食物。
  • 研究魚的適宜水溫,是為了知道魚喜歡到什麼溫度的水域去!
    愛好釣魚的人要知道,研究魚的適宜水溫,知道魚喜歡到什麼溫度的水域去,這樣可大大提高魚的咬鉤率。來自釣魚愛好者的對話:釣魚迷:我看到有些垂釣書籍上介紹過魚的適宜水溫,如淡水魚類的適宜水溫大多在12~25℃,最適水溫在15~20℃;有的還進一步分類介紹,如鯽魚的適宜水溫為19~23℃,鯉魚為23~28℃等。這是否表示在這些水溫下,最適合垂釣,即最好釣呢?
  • 都說秋季好釣魚,為什麼你釣不到魚呢?這多是天氣影響了野釣
    秋季是豐收的季節,對於釣魚人來說,這也是釣魚的黃金時節。很多釣友都認為秋季好釣魚,但秋季的魚真的很好釣嗎,那為什麼依然有很多釣友會空軍呢?到了秋季在自然水域釣魚,釣魚人都知道沒有夏季的高溫,魚兒會更加活躍起來,同時有又要臨近寒冷的冬季,很多魚類會大量覓食,為抵抗寒冬存儲能量,秋季這時魚兒最為肥美,也是野釣的好時機,那為什麼秋季好釣魚的季節你釣不到魚呢?
  • 冬天野外釣魚,鯽魚在這些水層頻繁出沒,找對水層就不愁上魚了
    鯽魚的適應性有多強不用筆者說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就算現在結了冰的河裡,一樣可以看到它們在活動,而筆者認為冬天釣鯽魚最難的不是用什麼餌料去釣,而是能不能找到鯽魚所在的水層,也就是說找到合適的釣魚深度,還有一點的是用對窩料去聚魚。
  • 水溫對魚兒的影響,你知道多少?釣魚高手必備知識點!
    小編相信大家都知道,季節影響著魚類的生活活動,因為不同的季節溫度不同。所以大家會發現漁夫們對於魚兒們的各種活動特別了解,所以為了觀察溫度的變化趨勢和探索溫度對魚兒們活動的影響,通過測量海水的溫度和仔細觀察魚兒們的各個時期的各種活動,那些有心之人可謂是費事不少。
  • 釣魚多久補窩一次最好?不了解這些套路,難怪你釣不過隔壁老王
    補窩對釣魚來說意義十分重大,無論是垂釣鯽魚等小體型魚種還是垂釣大魚,都必須時刻保證窩點裡有適量的窩料,一旦沒有及時補窩,窩料完全消耗光,就意味著窩點裡的魚會很快離窩,同時也無法繼續通過窩料誘新魚進窩。釣魚人無法通過肉眼觀察來判斷窩點中窩料的剩餘量,因此什麼時候需要補窩完全依靠釣魚人的經驗判斷,面對不同的魚情需要採用完全不同的補窩頻率和補窩策略。兩種做窩方式的差異對比可能有一些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釣魚要確保窩點裡一直都有適量的窩料,那麼一次性多投放一些窩料,讓魚在很長的時間內都無法將窩料吃光不就行了嗎?
  • 釣魚就是釣水溫,要懂它!
    因為大家都覺得氣溫是影響魚獲的最為重要的因素!水溫,釣魚人只是有所感知,卻很少有釣魚人真正了解它的變化規律,只是知道氣溫高水溫也就高,氣溫低水溫也就低。實際上,這種認識還很不全面。看到這個水溫數據,釣魚人就應該明白了,此時的水溫是絕大多數淡水魚的舒適溫度區間,也就是說,這個時候它們的活力和攝食慾望都是最好的,這就是夏季清晨好釣魚的原因,此時,人舒服,魚也舒服!
  • 釣魚要學會找魚的規律,找對了冬季也能釣到魚
    「冬天到,魚難釣。」這是一般釣魚人的共識。其實不然,殊不知,任何事物均有其兩面性,就寒冬釣魚來說,魚是變溫動物,且又有耐寒與不耐寒魚種之分;氣象中的天氣也有陰晴冷暖,風霜雨雪之別。鯽魚屬於耐寒魚種,而成為寒冷冬季的主釣對象魚。釣魚人只要深知鯽魚在不同季節的生活習性,順應天氣的變化,因勢利導,循溫施釣,就能難釣變易釣,釣得豐收喜笑歸。
  • 釣魚中這些「不成文的規矩」,讓釣友釣不到魚,還走入了歧途
    為了讓釣友不再迷茫,本期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這些「不成文的規矩」,希望大家看到這些,儘早改掉,不然就會影響到釣魚。釣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不代表任何規矩都得遵從,在釣魚領域當中,沒人給定規矩,但很多東西大家都默認了。這些耽誤釣友時間不短了。話不多說了,大家耐心往下看。
  • 我的世界有關魚的冷知識 很多人都不知道 魚有這麼多種類
    ,水域的面積相當寬廣,但是大家是否真的了解這些水域的情況呢?魚類作為水域中最常見的生物,可以說掌握了一些魚類常識,就可以讓你在利用水域資源的時候,能更加得心應手。那麼對於魚類的常識你了解嗎?下面一起來看看這些常識吧。
  • 老釣友帶你了解這些路亞的目標魚!
    針對新手學路亞釣魚,到底該從哪裡入手呢,大部分路亞新手都會經歷這樣的過程,喜歡路亞釣魚的方式,看著大師們上魚視頻或圖文,習慣性買了一堆路亞釣具,結果半年都沒有上一條魚,作為路亞新手你是否也經歷過呢?路亞釣魚有水上高爾夫之稱,也是比較環保時尚的休閒方式,這也許是越來越多的釣友喜歡上路亞的原因。其實路亞釣魚並不簡單,上魚需要很多的技巧,那新手學習路亞釣魚該從哪裡入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