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相信大家都知道,季節影響著魚類的生活活動,因為不同的季節溫度不同。所以大家會發現漁夫們對於魚兒們的各種活動特別了解,所以為了觀察溫度的變化趨勢和探索溫度對魚兒們活動的影響,通過測量海水的溫度和仔細觀察魚兒們的各個時期的各種活動,那些有心之人可謂是費事不少。
夜裡溫度對釣魚的影響,大家都知道,在一天的時間裡,從黃昏到第二天天亮之前,溫度都是逐漸下降的。並且下降的幅度是先快後慢。大家都知道很多動物都會有冬眠的現象,是為了抵禦寒冷,所以在夜間溫度比較低的時候,魚兒們一般都是不活動的,這個時候去釣魚結果可想而知,當然是不會有什麼大的收穫。也有人說,溫度不是決定釣魚多少的唯一因素,但確實佔著不小的分量。通過很多的實踐經驗,在夜間溫度與白天溫度大於五度時是不適合外出釣魚的,如果執意出去的話不是釣不了幾條就是一無所獲。從這裡便可以看出,夜間溫度對釣魚有不小的影響。
水層的溫度對釣魚的影響,水都是有深度的,所以在同一潭水不同的深度水的溫度也是不相同的,而且會隨著季節的不同,天氣的變化而變化。魚兒生活在水裡,自然這對魚兒的活動也有著或大或小的影響。一般情況下,在水的表層裡溫度是比較高的,因為表層的說水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比較多,所以溫度的升高是必然現象。而水是熱的不良導體。所以水深層的溫度變化比較緩慢,等輪到水底變化了,環境溫度也開始慢慢的下降了。
幾種不同環境溫度變化對釣魚的影響的理論依據,魚是變溫動物,魚類的側線能夠知曉水溫裡非常微小的變化,這個比人體還要敏感,當水溫發生變化時,魚兒們要調節自己的體溫去適應外界環境的溫度。這個生理調節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緩慢調節的,需要時間也需要能量。溫度的變化幅度越大,這個生理調節的過程也就越不容易,時間更漫長,消耗的能量也更多。試問,一個渾身疲憊的魚兒又怎麼去對山珍海味產生興趣,並且追逐咬上呢?還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水不同深度的溫度對溶解氧氣的量的影響不小。
水裡的氧氣主要來自於水裡生長的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空氣,空氣與水的表面接觸,但通過這個途徑溶解的只有少量的氧氣,大部分還是通過光合作用的。下雪天溫度低,適合釣魚,原因就是因為在夏天水底的溫度很高,容易對流。導致了水底層的含氧量比較豐富,這屬於特殊情況。一般情況下,表層的水溫度是高於底層的水的,不利於水的上下對流,水的溫差越大,越不利於水的對流,用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水裡的溫差越大,水底的氧氣就越少,魚兒因為這缺氧環境都沒有了什麼活力,奄奄一息,哪還有時間去覓食。
所以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實踐活動,晝夜的溫度變化越大,水的不同深度溫差越大,不同時間段的溫差越大,魚兒們就越沒有活力,自然垂釣的你們也就不會再有什麼大的收穫。相反,溫差越小,魚兒們就越有活力,垂釣者們的收穫自然是滿滿的,具體的還是要根據自己豐富的垂釣經驗慢慢的總結歸納,了解其中的規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