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不同於養殖塘,魚的密度普遍較低,除了餌料與釣技之外,天氣往往是影響釣獲的最大因素,因此經驗豐富的釣魚人在出釣前都會選擇一個好天氣。
小編收集總結了不同的天氣,影響釣魚的結果,分享給釣友們:
冬季垂釣較好的天氣是陰天或者下雨天,風向北風、東北風為佳,甚至下雪天對釣魚人來說也是連口的好天氣;如果是大晴天,釣魚人感覺身體舒適,但出釣收穫慘澹,冬季大晴天基本都是刮西南風,這也驗證了「西南風難釣魚」這句釣諺,而雪後也比較難釣魚,為何?小編分析原因是雪後一般都會放晴,所以又回到「晴天」這個問題上。但是,為什麼晴天西南風會導致魚兒難釣呢?這裡面更深一層的因素,將在下文與大家一起探討。
在談論溫度、氣壓、風向這些天氣因素時,有必要先說一下時節這個前提。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同樣的陰雨天,對垂釣的影響在夏季和冬季明顯不同。上面說了,冬季陰雨天是好天氣,但到了夏季,陰雨天,特別是雨將下不下時,由於氣壓低,並且沒有風,水體溶氧量不高,造成停口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談論天氣,我們先要考慮時節。
在小編的主觀感受看來,在冬季,溫度是主要因素,而夏季,氣壓因素則是佔據主導。為什麼?我們都知道魚兒是冷血動物,冬季溫度低,魚兒需要保存能量過冬,甚至需要補充能量,所以冬季大多數魚兒會進食。而大晴天由於陽光的照射,水錶溫度高於水底,具有趨溫性的魚兒會浮到水錶吸收熱能,因此在大晴天作釣時經常能看到成群的魚兒「曬太陽」;反之在陰雨天水底的溫度高,又有食物可吃,水底的魚兒自然會「戀上」你的鉤。冬季裡的魚兒陰雨天好釣,而大晴天難釣的原因是魚兒的首要任務是保存能量。在這個季節,紅蟲好於商品餌的原因也在於此。
夏天裡,魚兒代謝旺盛,按理說應該時刻保持食慾旺盛的狀態。但事實上,夏天魚兒受氣壓影響很大,夏季常見魚兒上浮,但與冬季不同的是,夏季魚兒上浮不是為了曬太陽,而是為了獲取更多的氧。夏季魚兒因為代謝旺盛,需要的氧也就越多,因此氣壓溶氧量小的陰雨天在冬季影響不大,在夏季卻不行(雨天在下過雨後,水中溶氧量增高,情況相比下雨之前有所好轉)。除了魚兒本身需氧量增多,夏季裡水體中的各種浮遊生物也和魚兒爭奪氧氣,並且這些不利條件都建立在一個不利的基礎之上:夏季的大氣壓低於冬季。在水質差的水體,富營養化,水底植物發酵生成二氧化碳、氨氣等氣體,那就更加不好釣了。
講到這裡,釣友們也許明白夏季肥水塘的魚兒不好釣的原因所在了。所以,影響溶氧量的氣壓因素取代了溫度,成了影響夏季釣魚的主導因素。一個實踐證據是:在炎夏季節,比較淺灘和深潭的釣獲,幾乎每次都是淺灘上魚率大大多於深潭,雖然深潭水溫比淺灘低,但溶氧量不及淺灘大,魚兒喜歡待在淺灘。
因此,「冬釣陽,夏釣潭」這些釣諺是有待商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