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魚諺說「春釣陽」,又說「春釣暖」,卻不知按照這條釣魚經,一次次掉坑裡面釣友大有人在。不按照這條魚經出釣,到底怎麼出釣?本文純屬於經驗之談,結合理論探討,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一、初春溫度劇降後的大晴天VS連續的陰雨天
14年初春時節,五湖君所在的鄂中地區,連續多天陰雨連綿,氣溫在10攝氏度,比較穩定。一個外地回來的釣友邀約去本地野塘作釣,受限於場地,我們間隔3米作釣,他用紅蟲,我用商品粉餌做拉餌,雙方均沒有打窩。我抽過10來竿後,開始中魚,前後不過三分鐘,七八分鐘之後,用紅蟲的釣友開始中魚,隨後十餘分鐘後,用紅蟲的他明顯魚口比我用商品餌強,後來我們均使用紅蟲做釣餌。當天不過2個小時,分別從釣場釣取到4斤左右的50g個體上下的小鯽魚。
當天晚上,滿天星鬥,預示著第二天是個大晴天。我們相約一大早繼續去釣一整天,上午10點左右,氣溫上升到20攝氏度上下,水面魚星燦爛,不是的攪動起水花來,也能看到鰱鱅魚浮出水面,一陣陣掠過。比較慘的是我們,釣起的主要是小魚兒,比如趴地虎,比如麥穗,唯一一條土鯰,也不過30g上下,暖暖的陽光照著,釣魚時刻變成了吹牛現場,後來實在無口,11點鐘就收杆各回各家了。
結論:表面上看起來,第二天的天氣明顯比陰雨天好,氣溫也高。實際上從魚口的反應來看,陰雨天氣明顯好過降溫後的大晴天。大晴天也有不好釣的時候。
二、久晴的大晴天VS即將到來的雨天
隨後的幾天裡,天氣晴朗,油菜花開得特別燦燦,在後面的一周左右,白天氣溫穩定在22度上下,我們基本上四處作釣,土鯰魚、黃顙魚等肉食性魚類經常被我們釣上來,小雜魚也紛紛出動,魚口非常美麗,只是被小雜魚纏身。
不久後,天氣轉陰,天氣預報報告隨後幾天會有魚,也就是即將進入長江中下流地區的梅雨季節。當天我們趁著雨水來臨前的陰天,再次作釣,此時白天氣溫已經降低到了15攝食度左右,但是在釣場,魚口與大晴天基本上沒有大區別,小雜魚比例也明顯減少,大個體的鯽魚、鯉魚上鉤更加頻繁一些。
結論:大晴天與即將來臨的陰雨天相比,很多釣友都知道在夏天是理想的釣魚天氣,經過實踐,在春季也是更加理想的作釣時間。
相信經過上述的對比,很多釣友會發現,其實春季的陰雨天氣,比大晴天往往更加有利於釣魚。這背後的原因,無外乎,因為陰雨天氣,往往氣溫比較穩定,氣壓比較高,水中溶氧充足,這樣的天氣,更加有利於激發魚兒的食慾。
釣友們,你們釣魚時在選擇出釣天氣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類似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