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3 16:58
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 陳凱璐
連日的陰雨讓大家都感覺到溼漉漉,很多市民都紛紛購買防潮劑、乾燥劑放在家裡。形形色色的防潮劑成分到底是什麼,放在家裡安全嗎?什麼防潮劑既安全又有效呢?
目前,市面上比較常見的防潮劑有四種,分別是硅藻、生石灰、氯化鈣除溼盒以及竹炭。日前,記者從超市購買了四種防潮劑,請橋下初中的科學老師一起做了實驗。
實驗一:哪種防潮劑存在安全隱患
為了實驗的安全性,我們選擇了能承受高溫的錐形瓶,將硅藻、生石灰、氯化鈣以及竹炭分別裝入4個錐形瓶。每種防潮劑都稱取了30克,同樣倒入50毫升的水,觀察它們的變化。
硅藻
硅藻裝入錐形瓶後,溫度很快上升到18℃,並伴有很多小氣泡上升。
生石灰
注水後便開始冒煙,瓶身發燙,溫度計顯示溫度為82℃。5分鐘後,瓶中的生石灰開始凝固。
氯化鈣
錐形瓶顯示溫度為26℃,沒有其他反應。
竹炭
注水後,竹炭浮於水面,溫度為23℃。
橋下初中科學老師朱偉慧解釋,生石灰吸收水份後會釋放大量的熱,而且這種熱是以一種很劇烈的形式發生。而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鈣,遇水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鹼性物質,有一定的腐蝕性。
實驗二:哪種防潮劑最有效
從實驗一中看出,生石灰是不能遇水的,其他三種防潮劑相對安全,那麼它們的除溼效果又怎麼樣呢?
記者將三格抽屜用布擦溼,模擬陰雨天潮溼的室內環境。隨後,記者在三格抽屜內放入溼度計,溼度計分別顯示1號抽屜溼度為83%,2號抽屜溼度為84%,3號抽屜溼度顯示為85%。隨後將竹炭、硅藻和氯化鈣除溼盒分別放入抽屜。
20個小時後,記者拿出三個溼度計,並觀察它們的度數。
裝竹炭的抽屜20小時後溼度顯示為63%,下降了20%。
裝硅藻的抽屜20小時後溼度顯示為59%,下降了25%。
裝除溼盒的抽屜20小時後溼度顯示為52%,下降了33%。
實驗結果:氯化鈣除溼盒除溼效果較好。
民間除溼小竅門
正確開關窗戶:陰雨天時,建議關窗閉戶,特別是陽臺、窗戶,應當關起來,可以有效防止室內受潮。而打開空調也能有效地防潮,值得注意的是,開空調防潮的最重要時段是每天的早晨和晚上,這兩段時間的空氣溼度最高,應緊閉門窗。
熱水加鹽拖地:液體的揮發速度和溫度呈正相關,溫水拖地加快了水分揮發速度。而且食鹽裡的氯化鎂和氯化鈉很吸水,它們在地板上乾燥之後變成小顆粒,可以延長地面的乾燥時間。
食品除溼:在大米中放入一些幹海帶可以防止大米潮溼和黴變。幹海帶吸溼能力強,並且具有抑制病菌和殺蟲作用。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浙江新聞永康頻道:
145872348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