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魚難釣。」這是一般釣魚人的共識。其實不然,殊不知,任何事物均有其兩面性,就寒冬釣魚來說,魚是變溫動物,且又有耐寒與不耐寒魚種之分;氣象中的天氣也有陰晴冷暖,風霜雨雪之別。鯽魚屬於耐寒魚種,而成為寒冷冬季的主釣對象魚。
釣魚人只要深知鯽魚在不同季節的生活習性,順應天氣的變化,因勢利導,循溫施釣,就能難釣變易釣,釣得豐收喜笑歸。
順天時,首選睛暖天時出釣
寒冬釣魚,首要之策就是一定要選擇晴暖天出釣,這才有望釣獲。然而寒冬氣候是變化無常的,天氣的冷暖,必然會影響水溫升降,而水溫的高低,又必然會影響魚兒的生活規律,而此時的魚兒,對水溫的變化特別敏感,哪裡的水溫適宜,就向哪裡遊動。
故此,冬釣時只能選擇陽光燦爛的晴暖天氣,它是寒冬釣鯽成功的關鍵之所在。陰冷風雪天寒地凍魚兒聚集深水中冬眠,不遊動、不覓食,很難釣到魚。
與此同時,冬天溫差較大,一天中溫度最低是早晨只要不是雨雪天,等到上午9時,氣溫就開始回升,直到下午3時。這一時間段,氣溫高又暖和,魚兒也就隨著氣溫升高遊動出窩,特愛咬鉤。下午3時後,氣溫慢慢下降,魚兒又隨之遊回深水處。釣者只要抓住正常天時的中午,趁魚兒出遊尋食的時機,進行垂釣定能釣有所獲。
適魚情,循溫尋魚蹤跡釣豐收
寒冬鯽魚的生活特點是喜集群棲息,形成魚窩,找到魚窩,釣獲豐收就有了保證。針對魚兒趨溫、趨餌、趨氧和自身安全的習性,突出注重趨暖避寒、群集棲息這一特點去尋找,定能找到理想的釣位。
1 陰釣深
「春釣灘,冬釣潭。」潭即深水區域。冬天的深水域與夏季相反,夏天氣溫高、深水涼冬天氣溫低、深水暖。魚兒生性敏感,哪裡溫暖,就向哪裡遊,擁擠在一起取暖。如河灣、洞穴、石堆、倒樹、枯草、橋墩下,這些地方多為魚窩,好釣。
2 晴釣淺
在風和日麗的晴好天氣,陽光普照、避風向陽的淺水區域以及湖港、河漢、多年沒有乾涸的小水域,受到陽光照射,水溫升高較快,鯽魚會敏感地離窩遊向淺水處,曬太陽取暖。
3 釣障礙
可選港漢一邊或兩邊岸長有蘆葦、雜草、較高陡坡之處。這些地方避風受氣溫的影響較小,魚兒生活環境較穩定。
4 釣流水
可選河道拐彎處、水流平緩回流處、水生植物處。這些地方既有豐富的食物,又安全隱蔽、含氧量高,魚兒樂於聚集,也是好釣點。
5 釣舊窩
舊窩點一般都殘留有豐富的誘餌,常能聚集相當量的魚兒。
選釣具,竿軟鉤線細小又靈巧
選用4.5或5.4米軟調手竿,避免提竿用力過度,拉豁魚唇跑魚。線,選用0.6~1號的細線,入水隱蔽性能好,魚兒不易發覺,大膽咬鉤,釣獲高。鉤,採用伊勢尼3~5號小鉤,小鉤穿小餌,使魚兒吞鉤方便,易釣獲。墜要輕,漂要靈。
調漂時將鉤墜的重力與漂所受的浮力調成基本平衡,入水後此漂顯得靈敏,魚兒們咬鉤的微弱動作在漂上的魚訊反應很明顯,有利於適時提竿取魚。
重釣餌,葷腥細小又鮮活
金餌銀餌,魚兒喜歡吃的才是好餌。寒冬氣溫、水溫低,魚兒活動減弱,遊動範圍小,不主動出遊尋食;而且寒冬的魚兒對餌料的適口性以及霧化狀態比其他季節要求高得多,要想勾起它們的食慾,就必須在餌料上下功夫。
故此,在釣餌的選擇上,應以葷腥的餌為主,葷素活鮮相結合,並含有豐富的動物蛋白才有可能激發魚兒的攝食慾。葷餌以細小紅蚯蚓、蛆蟲、紅蟲、蝦肉等為釣餌。
穿餌方法簡便:選一條3-4釐米的細小鮮活紅蚯蚓,將鉤尖從紅蚯蚓中段處穿入,不露鉤尖即可。這樣穿鉤,蚯蚓在鉤上存活時間長,入水後頭尾互相不停地蠕動,如此即可增加魚兒對食餌的可見性,刺激食慾,促使魚兒咬鉤。
施釣技,動靜結合巧引逗
寒冬鯽魚少動少食怕驚擾,對此,一定要採用相應對策,達到不驚散魚群,又能激發食慾,開口吞餌才行。
1 要走釣
寒冬釣魚,不能沿用夏秋處設窩整天守釣的方法,而要邊走邊釣,走到哪釣到哪。一旦找到魚窩,就要保持冷靜,發揮釣技,不驚窩、不跑魚,就能連鉤連上,釣獲豐收。
2 勤引逗
寒冬臘月,天冷水冷,魚兒新陳代謝較慢,在窩內的鯽魚,吃食既不積極也不主動,唯有引逗,才能引魚吃餌。即將細小的紅蚯蚓,從中段穿入不露尖,入水後頭尾蠕動或釣者手持釣竿,將釣餌在窩點內斷斷續續、上下左右輕挪慢動,提逗牽引,引魚注意,激發其食慾,使魚兒開口咬鉤。
3 保安靜
冬鯽吞食,不積極主動,張嘴開口小,吃食慢條斯理,吞吞吐吐,一般在多次品嘗後,才會吞入嘴內。故此,釣者要具備耐心和信心,精力集中,做到手不離竿,眼不離漂,不急不躁,拋竿提鉤動作輕,力避人聲竿影驚擾,確保釣場安靜。
無論在什麼季節,魚兒都有一定的規律性,只要找到了它們的規律,垂釣就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