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水溫升高,魚情好?不一定,魚體溫調節、水溫變化規律是重點

2020-12-06 野釣人老高

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常棲息在水底某一位置,長時間不遊動,而釣魚人投擲的窩料,對魚的誘集能力也因水溫降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衰減,垂釣難度大增。也正因此,釣友會選擇氣溫較高的天氣裡揚竿,但與預想的不同,魚情並非都變好,有的仍然魚口零星,甚至無口。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水溫升高,依然沒有好魚情呢?而降低或許有好魚情。本文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魚與水溫的內在聯繫

每個魚種都有最適宜的水體溫度,在這個環境下,魚的活性最高,覓食最積極。比如鯽魚,通常在16-25水溫下,覓食最積極;而鯉魚喜歡在20-30℃水體環境中遊弋。一旦水溫超過或低於這個水體溫度,魚的活性都會受到抑制,覓食興趣也大減。

魚屬於變溫、冷血動物,隱藏在表皮下的微血管,感知到水溫變化後,會反饋給魚的下丘腦,從而促使魚的體液(組織液、血液等)調節自身溫度,使之升高或降低,最大限度地接近水體溫度,減少能量損耗。據研究,魚的體溫與水溫可維持在0.5-1℃的溫差,保持穩定。而冬季水溫顯著降低,像北方山東、河北等地,大部分時間處於0-10℃之間,遠遠偏離最適溫度,這也是冬季魚為何覓食不積極的原因。

魚有趨溫性的特點,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與釣友的認知一致,冬季魚會向水溫較高的水層遊動,加之前文所講的體溫調節,共同作用以適應水溫。二是每次水溫降低或升高,魚在體液調節的過程中,有極度的不適感,整個過程嚴重抑制魚的活性,通常表現得不怎麼遊動,也不怎麼覓食。舉個簡單的例子,如同天氣突然降溫,人容易感冒一樣,強烈的不適應。也就是魚會趨向水溫穩定,不易波動的水域。

冬季水溫大致變化規律

水溫隨深度的增加逐漸升高,這是因為水體本身就如同一個天然的保溫棉,隔絕外界冷空氣的侵襲。同理,中上層水體,靠近外界環境,因此受陽光輻射、冷空氣、風力、樹蔭等因素影響大,水溫易波動,不穩定而下層水被中上層水體隔絕,水溫逐漸穩定,不宜波動。據研究,湖泊、河流等自然水域,水面以下3米的位置,大致可作為水溫穩定、波動的分界線:3米位置以上的水溫受外界影響大,易波動;3米位置以下的水體溫度受外界影響小,穩定並隨深度的增加緩慢升高。

除去影響水溫的水深這一重要因素外,像風向、水草、陽光輻射等因素,在有些條件下也會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深處出的水草,豐盛的水草,遮擋冷風的直吹,避免冷空氣與水面接觸,會營造出一個水溫相對較高的水域,利於魚群的聚集、棲息

冬季水溫升高,魚情並不定就好,降低或許有好魚情

上文描述了魚與水溫的內在聯繫,及冬季水溫大致變化規律,而兩者是影響魚情的關鍵,也是本文所討論的水溫升高,魚情並不定好的基礎與前提。

首先,水溫升高有兩種情況,一是水溫緩慢回升,時間較長,此時魚的體溫隨水溫逐漸升高,魚情穩定;二是水溫短時間內極速升高,且溫差較大,魚的體溫調節有明顯的滯後性,魚有強烈的不適合感,活性低、動作遲緩,不善遊動。據科學研究,一天之內水溫變化超過5℃時,儘管氣溫於人的感知來看,可能較高,舒適感強烈,但對魚而言,卻不是好環境,那麼釣友想趁機揚竿,失望的可能性極大。

其次,魚在長時間的進化過程中,感知水溫變化能力強於人類,釣友需要提前通過天氣預報判斷未來幾日的氣溫變化,而魚通過氣壓、溶氧量的因素的微小變化,便能預知水體既要降溫通常會在降溫的前一天,為自身補充能量,一般魚口猛烈,魚情較好,有經驗的釣友,會趁機揚竿,所以冬季並非升溫才有好魚情,降溫前一天也可。

再者,如上文提到的,魚會調節體溫適應水體環境,一旦適宜,魚的活性會逐漸恢復,當然再恢復,也會受到冬季整體水溫的影響,活性低依然活性低,但與調節體溫的時段相比,活性、覓食慾望都得到了恢復。因此,當冬季水溫升高或降低後的3/4天,水溫逐漸穩定,同樣適合冬季垂釣,如果遇到好的釣點等其他有利於因素,依然會有不錯的魚口。

最後,前文提到陽光輻射、風力風向、背風的遮擋物、水草等因素共同作用,最終的魚情效果,多變且多樣。絕大多數的釣友都有這樣的經歷,起初氣溫低,陽光充足,而西北風肆虐,看似並不適合釣魚的天氣,卻有不錯的魚口,為何?西北風帶來冷空氣,迫使水溫下降,不假,但選擇的釣點可能正處背風向陽的位置,魚群趨溫性的驅使,逐漸向釣點聚集,加之窩料濃鬱的氣味,進一步強化了窩點的誘魚、留魚能力。因此水溫降低,也並非一定會魚情差。

寫在後面

本文從魚與水溫間的內在聯繫,及自然水域大致的水溫變化規律,到水體升溫、降溫下,不同的魚情變化。可見單從水溫升高或降低,就斷定魚情差,顯然是不準確的。不僅涉及到魚自身的體溫調節,還與其適應度有關,所以釣魚人冬季野釣,應綜合各因素綜合分析,這樣才儘可能不錯過好魚情。

原創:野釣分享

相關焦點

  • 熟悉魚體溫調節與氣溫、水溫間的關係,選擇垂釣天氣、水深有技巧
    魚是如何實現體溫調節魚是變溫冷血動物,體溫隨著周圍水體環境的溫度變化而改變。比如夏季水溫高,魚的體溫也多集中在20℃以上;冬季水溫低,魚的體溫也隨即調整至10℃以內,那麼魚是如何實現的呢?體液調節,即魚通過血液、淋巴液、組織液及水分,通過在身體的循環及其他細節最終實現體溫最大程度地接近水溫,據研究魚的體溫與水溫可維持在0.5-1℃的溫差,當然整個過程還需要魚其他器官的配合,不僅消耗大量能量,不適感也充斥著魚自身,通常此時的魚多表現為不愛遊動,可長時間棲息某一位置,基本不攝食,特別是溫差超過5℃
  • 野釣:冬季水溫變化原來這麼複雜,魚難釣,不是沒有原因的!
    ▲水溫是如何影響魚的分布及魚的活性 ▲冬季湖庫垂釣的重點是什麼,應如何垂釣下文結合筆者的最近的野釣經驗,風開詳述一下。水溫如何影響魚情的水溫變化:白天水庫水溫從水深、時間兩個維度變化,具體如下:一、水深,當上午5點至10點陽光輻射能力較弱,水溫隨深度變化而變化。
  • 水溫對魚類有什麼作用,對魚會造成什麼影響
    1、水溫與魚類體溫的關係 在魚類的生存條件中,水溫佔有重要的位置。魚類屬變溫動物範圍。大多數魚類的體溫與周圍水溫相差在0.1—1.0℃之間,因此,魚苗或成魚轉換環境時要考慮溫差應激。
  • 水溫和魚,這些都屬於基礎常識,想釣魚就不得不了解
    ,釣好魚,甚至是能不能釣魚,都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而這些常識,能讓我們在確定釣魚之前,判斷出適合還是不適合釣魚,那麼,關於水溫和魚的常識,分別有哪些呢?二、不同的水溫,對不同的魚種來說,舒適度是不一樣的淡水魚,正常情況下,都會根據生活的水層位置,被我們分為底棲魚、中上層魚、表層魚,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水層不同,水溫也不同,而不同層的水溫,就存活著不同的魚種,久而久之,就按好水層來劃分魚種了,當然,我們不是魚類生物學家,我們不需要了解每一種魚的適宜溫度,但是對於比較常見的淡水魚適應水溫
  • 研究魚的適宜水溫,是為了知道魚喜歡到什麼溫度的水域去!
    魚是否容易咬,總是與魚的食慾密切相關。魚是否對草料開放不僅與水溫有關,而且與水溫的相對變化有關。一般來說,溫度的過度變化不利於魚類的開放覓食,溫度的長期穩定性不利於形成覓食高潮,溫和的溫和變化會形成波浪和波浪。覓食高潮,給垂釣者帶來了巨大的驚喜和興奮。
  • 懂水溫的人,才是真正的釣魚高手!(推薦)
    二、不同水溫,對不同魚的舒適度不一樣淡水魚,正常情況下,都會根據生活的水層位置,被我們分為底棲魚、中上層魚、表層魚,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水層不同,水溫也不同,而不同層的水溫,就存活著不同的魚種,久而久之,就按照水層來劃分魚種了,當然,我們不是魚類生物學家,我們不需要了解每一種魚的適宜溫度,但是對於比較常見的淡水魚適應水溫,還是應該有所了解;
  • 愛上冬釣,關注水溫!冬季河水溫度的基本變化規律,釣魚人請收好
    冬季釣魚其實挺迷人的,找個背風向陽的地方,曬著暖陽釣著魚,無異於吃著火鍋唱著歌那麼痛快!釣魚人都很想知道冬季河水溫度的一些變化規律,天寒地凍的,魚不冷嗎?水面都結冰了,水底溫度會是多少?近岸、遠岸、水錶、水裡、水底這些地方的水溫有什麼不同?這篇文章就說說這些!
  • 淡水魚養殖要注意水溫變化
    而適宜的水溫不僅是魚類自身生長、繁殖及抵抗疾病等的必要條件,同時也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之一。適宜的水溫在水產養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了解水溫變化規律及其對大宗淡水魚水產養殖的影響,對指導淡水魚養殖具有重要意義。
  • 懂水溫的人,才是釣魚的高手
    關於水溫這個知識點很重要,但很多釣友對水溫和釣魚之間的聯繫,也就局限在水溫高,魚口好,水溫低,魚口差,這樣相對淺顯一些的常識,事實上,水溫相較於魚,如同空氣相對於人,如果再延伸到怎麼樣才能釣到魚,釣好魚,甚至是能不能釣魚,都有著很密切的關係,而這些常識,能讓我們在確定釣魚之前,判斷出適合還是不適合釣魚,那麼,關於水溫和魚的常識,分別有哪些呢?
  • 冬季溫度低釣不到魚?把握影響水溫的四個因素,根據釣位選擇釣法
    溫度包括氣溫和水溫,氣溫是受太陽直接影響的,速度快,見效快,而水溫是通過氣溫間接影響的,速度慢,見效慢,魚生活在水裡,水溫的一點一滴的變化,它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冬季,水溫很低,魚對溫度的敏感程度前所未有。二、影響水溫的因素這裡的水溫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怎麼能和釣位這一具體名詞聯繫到一起呢?
  • 冬季釣魚:連續幾日高溫,窩子卻沒魚,這是哪裡出問題了?
    魚的因素魚是變溫動物,也是冷血動物,與恆溫動物不同,通過血液循環、皮膚散入等多個途徑將體溫維持在一個恆定範圍,魚的體溫隨水體溫度變化而變化,活性、攝食慾望也隨之不斷改變。所以當冬季水溫低時,魚主要通過兩個方法條件,儘量將體溫與水溫的溫差維持在一個最小範圍。魚的體液,包括血液、組織液,乃至水分,經過生理調節,將體溫逼近水溫。
  • 冬季的鯉魚,聚在一起還是四處分散?水溫、水底環境影響具體位置
    冬季水溫低,魚的習性也隨之改變,像常見的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已進入冬眠狀態,幾無魚口,北方山東等地依然有攝食慾望的仍是以鯉魚、鯽魚為主。而鯉魚體型大且生性謹慎,垂釣有一定的難度,關鍵的是水域的大部分面積很少有鯉魚活動的痕跡,那麼鯉魚都藏在哪裡了呢?
  • 釣魚要學會找魚的規律,找對了冬季也能釣到魚
    「冬天到,魚難釣。」這是一般釣魚人的共識。其實不然,殊不知,任何事物均有其兩面性,就寒冬釣魚來說,魚是變溫動物,且又有耐寒與不耐寒魚種之分;氣象中的天氣也有陰晴冷暖,風霜雨雪之別。鯽魚屬於耐寒魚種,而成為寒冷冬季的主釣對象魚。釣魚人只要深知鯽魚在不同季節的生活習性,順應天氣的變化,因勢利導,循溫施釣,就能難釣變易釣,釣得豐收喜笑歸。
  • 不要小瞧水溫的重要性!招財魚水溫的控制一旦不到位,很容易生病
    不要小瞧水溫的重要性!招財魚水溫的控制一旦不到位,很容易生病無論是新手剛開始接觸招財魚,還是有一定養殖經驗的前輩,都在討論一個永不磨滅的話題——招財魚養殖。針對招財魚養殖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招財魚養殖不僅僅是要將招財魚養活,更是要將招財魚養好。招財魚養殖是一個很大的話題,招財魚養殖可以有這麼一個公式:招財魚養殖=招財魚飼養=招財魚繁殖,那在這個過程中又會出現很多的問題。今天,小編就來同大家聊一下關於招財魚對水溫的把控。
  • 銀龍、地圖、巴西亞等觀賞魚,水溫最低在22度,需要加溫飼養嗎?
    水溫最低不要在20度以下,這個不一定需要精確,但是水溫不能長期徘徊在最低臨界點這一點也是相當重要的,並不是說養魚老道曾經把銀龍魚飼養在18度的水溫下,它們就肯定一條不死,這其中也會有一個上浮的範圍,而不是向下再去浮動,18度已經是這些中大型熱帶觀賞魚的極限耐受溫度了。
  • 四季溫度與水溫變化對路亞鱸魚的影響
    一些有經驗路亞釣手及相關專家學者都會注意到水溫魚鱸魚生活習性之間的影響。但是新手可能不了解。下面小K介紹一下關於這方面的知識,供大家做為參考。 很多釣手在作釣的時候之所以空軍,70%的原因是找不到魚的藏身之處。
  • 【釣魚技巧】冬季溫度低,釣深還是淺?
    淺水水溫低怎麼會一魚?冬季為什麼要釣深水?深水真的魚多嗎?水域面積不一樣,水域環境不一樣選擇深淺不一樣,咱們探討下這3個問題。 3、水草旁邊的深水 水草邊食物比較多,但是冬季水草邊水域很淺,水溫比較低,如果有些水域水草邊水深比較深,魚類在水草邊深水活動。因為水溫合適,也不缺少食物,在晴朗的天氣水溫升高,魚類可以在淺水區覓食,或者淺水區水草處的食物掉落深水,食物豐富水溫合適魚類比較喜歡。
  • 天氣對釣魚影響不小,關係到你的出釣時間還有能不能釣上來魚……
    釣鰱魚、鱅魚、草魚等大體型魚時要選大水面作釣,釣黑魚則宜選擇坑塘中有水草的區域。在這種天氣下釣鯽魚、鯉魚就不合適了,鯽魚、鯉魚最適宜的攝食水溫不超過25℃,在連日最低氣溫超過30℃的高溫天氣中,水溫也會隨之升高,水深2米以內的水底甚至也會超過25℃。
  • 冬天釣魚,水溫影響很大,魚類對溫度的要求
    魚類是變溫動物也就是俗稱的冷血動物,魚類的體溫會隨著水溫的變化而變化,通常與水溫相差不會超過1攝氏度,金槍魚比較特殊相差可能會高達10攝氏度以上。水溫的變化會直接影響魚類自身的代謝作用,同種魚類在適宜的溫度範圍之內,水溫越高生長速度越快,代謝作用越強,消化越快,攝食能力越旺盛,活力更高也就越容易上鉤,冬季水溫降低相應魚類的活動也會變弱,相比夏季也就更需要考研釣友們的技術,不僅如此溫度也會影響魚類的活動範圍,魚類會根據自己的體感尋找合適的水域。
  • 魚在低溫天氣下是如何確保自己不被凍死的?人工養殖需要注意什麼
    魚為什麼不怕冷?魚當然怕冷啊!魚分為冷水魚和非冷水魚,大部分淡水魚都屬於非冷水魚,而且都屬於變溫動物,都對外部溫度的變化非常敏感,由於不能夠自己調節體溫來適應外部溫度的變化,所以才會通過各種方式來禦寒或者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