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鯉魚,聚在一起還是四處分散?水溫、水底環境影響具體位置

2021-01-10 騰訊網

冬季水溫低,魚的習性也隨之改變,像常見的鯰魚、黑魚等肉食性魚,已進入冬眠狀態,幾無魚口,北方山東等地依然有攝食慾望的仍是以鯉魚、鯽魚為主。而鯉魚體型大且生性謹慎,垂釣有一定的難度,關鍵的是水域的大部分面積很少有鯉魚活動的痕跡,那麼鯉魚都藏在哪裡了呢?確定鯉魚的位置,是垂釣的前提、基礎,本文的重點便是探究冬季鯉魚的分布規律,為冬釣鯉魚提供一個理論依據,整個過程主要分為兩步。

第一步:水溫及溶氧量對鯉魚分布的作用

首先,溶氧量與水溫是影響鯉魚分布的兩個重要因素。先說溶氧量,決定水體溶氧量含量的是氣壓,夏季氣壓低溶氧量少,所用夏季陰雨天氣水體的中下層缺氧,以至鯉魚呼吸困難,常有浮頭的現象發生;冬季則不然,氣壓高水體的溶氧量多,另外鯉魚受低溫的影響,活性低、呼吸頻率明顯下降,對氧氣的需求量減少,所以在冬季不結冰的水域,少有鯉魚缺氧情況的發生,因此冬季大水面不結冰的水域,與夏季不同溶氧量對鯉魚分布的影響微乎其微,可忽略不計。

再說水溫,水溫對鯉魚分布的影響是多方面,有直接的、有間接的。20℃—30℃是鯉魚最適宜的水溫範圍,鯉魚通過身體的側線感知水溫的變化,一點水溫過高或過低,鯉魚的活性和攝食慾望均會受到影響。當水溫與最適溫度溫差超過5℃時,鯉魚趨溫性的驅使,會向最接近適宜水溫的水層遊動,具體冬季遊向那個水層,下文介紹。

水溫除去影響鯉魚的活躍水層外,還對鯉魚在水域整體的分散、聚攏狀態有不小的作用。美國內布拉斯大學與明尼蘇達大學聯合研究發現,當冬季水溫低於10℃時,鯉魚有先前的四處分散的狀態逐漸聚集、靠攏,並且這種靠攏的位置在大的水域,會存在多個,但並非均勻分布或居中分布。

第二步:水底環境及水層對鯉魚分布的作用

上文是水溫溶氧量對鯉魚分布的影響,當水溫高於10℃時,分布相對分散;水溫低於10℃時,鯉魚的分布相對集中。而北方深冬大部分水域是低於10℃的,那麼分布相對集中的鯉魚,具體的位置又在哪裡呢?

鯉魚喜歡棲息、逗留在水底凹凸不平、溝壑叢生環境複雜的水底,討厭光滑、平整的水底,這與鯉魚嘴唇厚大、善於拱食的習性有一定的關係。冬季水溫急劇降低,夏秋季節活躍的浮遊生物無法適宜低溫環境,大部分消亡殆盡,因此水質變清澈了許多,但鯉魚的食物也大量減少,而溝壑眾多的水底常有殘存的食物積累,進一步延長了鯉魚棲息的時間。

溝壑叢生的水底並不少見,那麼是否都有鯉魚的棲息呢?顯然不是,這涉及到了水深、水溫的變化關係。冬季水溫受陽光輻射、風向、風力、周圍樹蔭等多方面的影響,而水下3米處的位置水溫相對穩定,當陽光輻射強弱轉換時,3米以上的水層水溫不斷隨輻射能力升高或降低,而3米水下的水溫相對穩定,並且隨深度增大而提高。正如前文所講,鯉魚對水溫變化極其敏感,當冬季短時間水體溫差變化超過5℃或水溫低於10℃時,鯉魚常棲息到3米以下的水域,基本以貼近水底為主。

寫在後面

本文從水溫、溶氧量對鯉魚習性、生活環境的影響,同時結合鯉魚棲息場所的要求,層層推進,不斷深入,描述了鯉魚在大水面的分布特點:當水溫高於10℃時,鯉魚較為分散,本文不再詳述;當水溫低於10℃時,鯉魚會向3米以下、水底凹凸不平的水域靠攏,分布相對集中。既然如此,冷冬野釣時,釣魚人可用海竿或閥杆向滿足上述條件的水域拋竿,而釣魚人又無法目視水底的環境,所以只能通過不斷的拋竿、長時間的摸索,一旦在某個水域接連上了幾條鯉魚,基本可以確定這是鯉魚的聚集、棲息地,可向這個釣點投擲窩料,聚集更多的鯉魚,同時起到了養窩的作用。

相關焦點

  • 冬季釣水庫,釣深還是釣淺?不要到了就揚竿,先分析魚情!
    冬季在水庫釣魚,到底是釣深,還是釣淺,是不少釣魚人面臨的選擇。主要有兩個難點:一、多深是「深」,多淺是「淺」,似乎本身就是個模糊的概念。二、假如在深水區,水庫面積大,深水區域並不少,魚會棲息在什麼位置呢?問題不僅涉及到冬季水情、魚情的變化,還與水庫的水底地勢結構有關,即:1.
  • 野釣:冬季水溫變化原來這麼複雜,魚難釣,不是沒有原因的!
    冬季之所以難度,主要是低水溫的影響,魚行動緩慢、口輕、無攝食慾望,那麼當氣溫在6℃—14℃時,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在水庫如何垂釣呢?筆者從下面幾個方面探討一下。▲水溫是如何影響魚的分布及魚的活性 ▲冬季湖庫垂釣的重點是什麼,應如何垂釣下文結合筆者的最近的野釣經驗,風開詳述一下。水溫如何影響魚情的水溫變化:白天水庫水溫從水深、時間兩個維度變化,具體如下:一、水深,當上午5點至10點陽光輻射能力較弱,水溫隨深度變化而變化。
  • 熟悉鯉魚食性變化的3個因素,針對不同水域,窩料選用有技巧!
    1、影響鯉魚食性(窩料)的因素2、釣鯉魚,選用什麼窩料,即用什麼打窩影響鯉魚食性(窩料)的因素鯉魚在不同的季節、水溫、水體環境下,食性是不同的,可能偏腥味,可能偏香甜,味型多變。比如小鯉魚對於植物碎屑、藻類微生物更偏好一些而,而大鯉魚嘴大、唇厚,像玉米顆粒、軟體小蟲,甚至螺絲螺都能接受。所以垂釣水域是以大鯉魚為主,還是小鯉魚多,直接影響窩料的選擇。
  • 冬季水溫升高,魚情好?不一定,魚體溫調節、水溫變化規律是重點
    冬季水溫低,魚活性差,常棲息在水底某一位置,長時間不遊動,而釣魚人投擲的窩料,對魚的誘集能力也因水溫降低,存在不同程度的衰減,垂釣難度大增。也正因此,釣友會選擇氣溫較高的天氣裡揚竿,但與預想的不同,魚情並非都變好,有的仍然魚口零星,甚至無口。
  • 冬季溫度低釣不到魚?把握影響水溫的四個因素,根據釣位選擇釣法
    溫度包括氣溫和水溫,氣溫是受太陽直接影響的,速度快,見效快,而水溫是通過氣溫間接影響的,速度慢,見效慢,魚生活在水裡,水溫的一點一滴的變化,它都感同身受,尤其是冬季,水溫很低,魚對溫度的敏感程度前所未有。二、影響水溫的因素這裡的水溫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怎麼能和釣位這一具體名詞聯繫到一起呢?
  • 冬天釣魚,水溫影響很大,魚類對溫度的要求
    冬天釣魚,水溫影響很大,魚類對溫度的要求大家都知道魚類是水域生物的一大類群,魚類的生存與水域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常見魚類對環境的要求也不盡相同,釣魚釣得好必然要每種魚類的生活環境有所了解,尤其環境溫度是影響魚類活動的第一大因素
  • 冬季水庫好釣,還是野河好釣?淺析冬釣水庫、野河的技巧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愛惜環境;為娛而釣,幼魚放流!冬季天冷水溫低,大部分不耐低溫的魚已經停止覓食,只有鯽魚等耐低溫魚類還可以釣!但是由於水溫偏低,它們的活躍度降低,覓食範圍大幅度減少,不再像夏天一樣四處遊動,主動的去尋找食物,並且魚類多藏於離岸較遠的深水區。這時我們在作釣時,就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水域。
  • 釣魚該釣窩中還是釣窩邊?結合具體魚情,詳解下鉤的位置
    也就是說這個水庫,它近岸處的水底坡度並不大,但一旦超過了某個點,坡度就直線下降了。山體型水庫水溫本身就比較低,加之這個塘是如此的構造,魚就更加不好釣,尤其是大魚在水溫沒有達到一定的程度時,大多都躲在中間的深水區不會輕易出來覓食,於是我們此行,就將密度比較大的鯽魚設定為主要魚種。
  • 冬季水庫釣鯉魚的經驗之談
    冬季天氣變冷之後,很多魚兒開始了深度休眠抵抗寒冬,而還有一些比較耐寒的魚類會小範圍的活動進食,比如說鯽魚鯉魚這些抵抗力比較強的魚兒,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下冬季在水庫中垂釣鯉魚的一些技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 處於半冬眠狀態的鯉魚,用「活」了方法一樣不能少釣!
    冬季天氣變冷之後,很多魚兒開始了深度休眠抵抗寒冬,而還有一些比較耐寒的魚類會小範圍的活動進食,比如說鯽魚鯉魚這些抵抗力比較強的魚兒,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下冬季在垂釣鯉魚的一些技巧,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 冬季釣鯉魚用什麼餌料打窩最好?(推薦)
    冬季垂釣鯉魚,打窩和誘魚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打窩不正確很可能會影響魚獲。如何才能正確的打窩呢?首先要了解冬天垂釣鯉魚的習性,怎麼樣才能讓鯉魚上鉤。其實很簡單,冬釣鯉魚餌料可以選擇味道較腥,或者帶有谷料的餌食。例如小麥粒、酒米、玉米渣、玉米粒。
  • 冬季釣魚,釣深還是釣淺?魚窩這樣找,深淺都上魚!
    冬季釣魚在選擇釣點上有兩個說法,一個是冬釣陽,一個是冬釣深,各有理論支撐,好像都正確。冬季在選擇釣點上到底是釣深還是釣淺,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看釣點的特點以及天氣情況,這樣才能更好的找到魚窩。
  • 天氣對釣魚影響不小,關係到你的出釣時間還有能不能釣上來魚……
    在這種天氣下釣鯽魚、鯉魚就不合適了,鯽魚、鯉魚最適宜的攝食水溫不超過25℃,在連日最低氣溫超過30℃的高溫天氣中,水溫也會隨之升高,水深2米以內的水底甚至也會超過25℃。在這種情況下,鯽魚、鯉魚的攝食就會受到抑制,如果非要釣這兩種魚,釣者就要選擇早晚時分和夜間出釣,或釣較深的水域。
  • 愛上冬釣,關注水溫!冬季河水溫度的基本變化規律,釣魚人請收好
    冬季釣魚其實挺迷人的,找個背風向陽的地方,曬著暖陽釣著魚,無異於吃著火鍋唱著歌那麼痛快!釣魚人都很想知道冬季河水溫度的一些變化規律,天寒地凍的,魚不冷嗎?水面都結冰了,水底溫度會是多少?近岸、遠岸、水錶、水裡、水底這些地方的水溫有什麼不同?這篇文章就說說這些!
  • 總說水溫決定魚口,那麼常見淡水魚的適宜溫度,分別是多少呢
    如果說除了氧氣,還有什麼對魚的影響最大,那只能是水溫了;作為變溫動物的代表物種,環境溫度的影響著魚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活性、進食慾望、遊曳區域等等,所以我們總這麼說,水溫決定魚口,但是又有釣友說,區域分南北,氣候大不同,更何況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就算一條水域,相鄰兩個縣,水情魚情都不同
  • 冬季天冷魚難釣,久坐沒魚咬鉤,趕緊換釣位,這些位置才有魚群!
    一、向陽的方位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不同方位受到光照影響不同,導致水溫略有差異,這個差異雖然很小,但是對魚群分布影響極大。水溫只需要稍高,就更容易有魚群。所以冬季釣魚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方位,講究向陽而釣,迎著太陽釣。受到光照時間更長的是東岸和北岸,所以建議選擇這兩個方位。迎著太陽釣並非只是逐溫的需求,還有一個隱藏的好處。
  • 立冬過後,擁有這種釣鯉餌料,鯉魚根本招架不住,錯過就可惜!
    在上一篇文章《釣友解析適合冬季的釣鯉魚餌料配方(上)》中,筆者跟大家講了冬季釣鯉魚時餌料味型的搭配使用技巧,今天再來跟大家聊聊冬季釣鯉魚時餌料的色澤、狀態調製技巧和用量多少的問題,希望大家喜歡。一、冬季釣鯉魚餌料的色澤和狀態進入初冬之後,水溫變低,水中的浮遊生物們開始逐漸消停,不再活動,水質也相對變得清澈起來,魚在水裡面的可視度增高,因此這個季節釣鯉魚時,誘餌窩料和釣餌的顏色(特別是釣餌的顏色和狀態)就變得特別重要。通過釣者們的多年實踐,發覺鯉魚最愛的顏色為深紅色,其次為深咖啡色,別的像白、黃、綠、黑等顏色的效果沒有明顯差異。
  • 懂水溫的人,才是真正的釣魚高手!(推薦)
    一、不管水溫高低,魚都會有覓食本能在淡水魚適合生存的環境水溫中,不管水溫的上下限到了多少度,魚都會有覓食本能,但是,為了適應環境溫度,會通過減少運動來降低脂肪消耗,不管是高溫,還是低溫,都是如此;所以不管是寒冬,還是盛夏,理論上都是可以釣魚的;但是,溫度特別高、特別低的時候,魚口極差,吸食鉤餌的力度都會很輕微,之所以水溫特別低
  • 熟悉魚體溫調節與氣溫、水溫間的關係,選擇垂釣天氣、水深有技巧
    魚是如何實現體溫調節魚是變溫冷血動物,體溫隨著周圍水體環境的溫度變化而改變。比如夏季水溫高,魚的體溫也多集中在20℃以上;冬季水溫低,魚的體溫也隨即調整至10℃以內,那麼魚是如何實現的呢?當魚的下丘腦接收到水溫變化的信號,隨即判斷哪裡的水層水溫更適宜活動、棲息,驅使身體向相對適宜的水層遊動。冬季河流、湖泊的水溫隨深度增加,緩慢提升:當水的上層溫度在4.3℃時,1米深處的水溫為4.5℃,2米深度的水溫則達到4.9℃,3米水深的位置則要超過5℃,顯然魚會向3米水深的水層遊動、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