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天冷魚難釣,久坐沒魚咬鉤,趕緊換釣位,這些位置才有魚群!

2020-12-03 釣魚技巧

冬季氣溫低魚難釣,釣位選擇不對,基本一天就白瞎了,運氣好可能會碰上兩條路過的小鯽魚。因為冬季鯽魚的活動範圍比較小,而且氣溫越低範圍越小,所以天寒地凍的冬季要找準魚群,在找準魚群的基礎上才能有可觀的漁獲。所以冬季釣魚的最核心技巧是怎麼找到魚群,找到魚群自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向陽的方位

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不同方位受到光照影響不同,導致水溫略有差異,這個差異雖然很小,但是對魚群分布影響極大。水溫只需要稍高,就更容易有魚群。所以冬季釣魚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方位,講究向陽而釣,迎著太陽釣。受到光照時間更長的是東岸和北岸,所以建議選擇這兩個方位。迎著太陽釣並非只是逐溫的需求,還有一個隱藏的好處。冬季水中藻類、浮遊生物較少,所以水質更好。迎著太陽垂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岸邊人影或者魚竿晃動對窩點的影響,看似不重要的小細節,在釣明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二、避風的區域

冬季不宜釣風力較大的天氣,這會導致拋竿難有比較高的精準度,餌料落點偏離窩點,對冬季釣魚是極為不利的。所以選擇釣位要看風向,下風位置堅決不能選擇,這裡是流水只有高溫季節才是好位置。不受到颳風影響的區域才是最佳的位置,因為颳風還會降低水溫。所以冬季釣魚往往避風的位置容易有魚群,比如有較高的河岸,岸邊有樹林等。向陽而且避風,在冬季是可以放心下鉤的,不管明水還是水草區域,都是有魚群在這裡過冬的。

三、複雜的地形

地形的不同也會導致水溫上的差異,因為有的地方可以為魚類保暖、遮風、擋雨、抗流水,那自然水溫就會高一些。水中有水草的地方可以為魚保溫,尤其是底部有暗草的位置,不但保溫也不遮擋陽光。水中有障礙物的地方可以為魚類遮風、抗流水,比如橋墩、樹樁。水底有石碓、坑溝的地方可以給魚類抗流水。所以地形的不同,水溫也有較大差異,要尋找魚類更舒適的區域下鉤。

四、深淺要靈活

深淺的選擇也尤其重要,選對了方位和地形,還需要注意深淺的選擇。大致的原則就是水溫低釣深水,水溫不低釣淺水,哪裡水溫更高就釣哪裡。但是需要注意規律,初冬水溫不低,也是鯽魚大量進食準備過冬的時候,向陽避風的淺水就能很好的釣魚。氣溫下降之後鯽魚紛紛進入深水,就算向陽避風的位置也應該釣深一些。當魚開始進入深水,再次離開深水的時候怕是要等到來年仲春時節。所以寒冬時節出現極端的好天氣,也不宜釣淺,可以在深水試試釣浮或者釣離底。這種天氣魚不會到淺水,而是上浮取暖。

五、水色深有魚群

在第一點中說到了水中的藻類,藻類的多少是影響水色比較關鍵的因素,藻類多水色自然會深一些,尤其是偏黃綠色。到了冬季水中的藻類、細菌、浮遊生物也是需要過冬的,而且也扎堆。所以水色深往往是這些藻類較多,藻類較多往往就表示這裡水溫更高,水溫更高自然可能會有魚群;水色深也可能是水底有比較厚的淤泥,水底淤泥較多吸熱能力強,水溫也會高;水色深也可能水底有暗草,這也是容易有魚群的位置。所以看似不靠譜的看水色,其實還是很科學的。

還沒到寒冬臘月,找魚群還算容易很多。等氣溫再低一些找魚群就更困難了,那時候基本就是多窩點「碰」魚群了,啥經驗都不如多窩點走釣靠譜。敬請關注收藏點讚,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釣魚技巧#

相關焦點

  • 冬季釣鯽魚,天氣不同魚群位置不同,根據天氣找魚窩,漁獲有保證
    冬季能否釣到魚?有兩個基本條件,一個是天氣,第二個是釣點。天氣影響了魚是否進食,釣點影響了魚的密度。冬季的問題在於水中適合棲息的地方不多,結果導致了魚只存在魚水溫更高適合棲息的地方,成群扎堆之後遊動變少,所以找不準魚窩基本就很難釣到魚。不同天氣,對窩點的選擇會有一定影響。
  • 冬季該如何快速尋找魚群的位置呢?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
    冬季該如何快速尋找魚群的位置呢?老釣友教你怎麼快速找到魚窩現在大多數的釣友也都知道隨著天氣氣溫的變化,也導致現在很多的魚並不是很活躍,所以這個時候你就不能再按照之前的釣法再去釣魚,因為這個時候的魚類都選擇去溫暖一些的地方,當然還有一部分的大型的魚類則是在冬季幾乎處於休眠的狀態,所以這個時候就得需要你去尋找魚群存在的位置。
  • 冬季釣鯽魚該怎樣選釣位?這三大竅門,直擊水底大鯽
    感覺在這個位置也釣不到,在那個位置也釣不到,總是懷疑別人的釣位是不是好一些,而自己的釣位卻不好,總是不上魚。主要也是在於冬季的時候,魚確實比較難釣,釣位沒有選好,坐在那兒一口都沒有。其實野釣和技術沒什麼很大關係,環境在於釣位,底下魚多,傻子都釣得到,底下魚少,高手也難釣得到。有些位置比較藏魚,有些位置沒什麼魚,以下就來聊聊選釣位的思路吧。
  • 冬季釣鯽魚,先別著急下竿,兩大策略幫你找魚窩,不愁釣不到魚!
    這時候應該多留意天氣預報,對比出釣時和前幾天的氣溫是否有較大變化,因為氣溫穩定魚口才好。到達釣場以後也別著急下鉤,先找魚窩再下鉤。一、多看1、看地形,地形是選擇窩點的重要指標,凡是有魚的地方,都是地形較為特殊的地形。鯽魚膽小穩定,喜歡躲在「亂七八糟」的地方。
  • 天冷了,鯽魚難釣?那是你不曉得魚群所在,知道的人下竿就上魚
    釣魚人都清楚,在寒冷冬天裡釣魚的技巧肯定會與其他季節不同,通常我們在冬季釣魚會遵循兩個原則,第一個是遊釣,顧名思義就是打「遊擊戰」,邊走邊釣,主動去找魚而不是死守在一個沒魚的窩子裡;第二個是逗釣,發現窩子裡有魚但是不吃鉤,通過提竿「挑逗」的方法,使餌料在水裡「跳動」起來以引誘魚兒吃餌。
  • 冬季釣魚,最易被忽視的「隱性」技巧,釣不到魚,可能這點沒做好
    冬季魚難釣,所以關於冬釣的技巧特別多,想要有不錯的收穫需要關注各個環節。從出釣時機的選擇,到釣點的選擇,再到釣組搭配,用餌等等,說細節絕對成敗也不為過。但是冬季釣魚時還有個隱形的技巧容易被忽略,那就是打窩和拋竿的精準問題。原因為何,且聽慢慢解說。
  • 釣魚要學會找魚的規律,找對了冬季也能釣到魚
    「冬天到,魚難釣。」這是一般釣魚人的共識。其實不然,殊不知,任何事物均有其兩面性,就寒冬釣魚來說,魚是變溫動物,且又有耐寒與不耐寒魚種之分;氣象中的天氣也有陰晴冷暖,風霜雨雪之別。鯽魚屬於耐寒魚種,而成為寒冷冬季的主釣對象魚。釣魚人只要深知鯽魚在不同季節的生活習性,順應天氣的變化,因勢利導,循溫施釣,就能難釣變易釣,釣得豐收喜笑歸。
  • 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
    1、魚上鉤後應注意什麼?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以便利用儘可能大的水域與魚周旋。特別是釣到大魚後,要充分遛魚,避免魚碰岸邊,以免線斷魚跑。有不少初學釣魚的人,在魚咬鉤後,總是提起魚竿向後退,有些使用海竿的人,一邊搖輪收線,一邊不斷地向後邊退步,離水邊越來越遠。這樣做,有可能使上鉤的魚跑掉。
  • 冬季天冷,鯽魚最喜歡藏在這3種地方,只要下竿就上魚!
    冬季氣溫低,水涼,在自然水域這種魚的密度比較低的環境下,餌料線組裝備的選擇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存魚的釣位!只要找準了鯽魚喜歡待的位置再下鉤,哪怕是氣溫到零度以下,上魚率仍然會保持得不錯。接下來我就告訴大家冬季找釣位的3個技巧!
  • 魚不靠岸就把餌送出去,筏竿配串鉤遠投,輕輕鬆鬆就把魚釣了
    我覺得離岸二三十米遠一般都會有魚了,你耐心點搜索一下即可。再說說餌料,串鉤釣鯽魚最常用的餌料是紅蟲、蚯蚓,這兩個蟲餌也是最好用的,無小魚用紅蟲更好,水溫高雜魚比較活躍的話,就用蚯蚓,最好是菜地裡自己挖的野生蚯蚓。這種蚯蚓皮肉結實一些,不容易被雜魚咬斷,不過即使雜魚咬不斷,咱們也要隔斷時間去換餌,有的釣友看無魚咬鉤就不換餌,蚯蚓都泡得發白,這樣誘魚效果會大打折扣。
  • 冬季魚難釣,咱們有訣竅!給你5個建議,氣溫低也能連竿上魚!
    臨近小雪,氣溫下降的比較厲害,到了這時候很多釣友會封杆,此時不但氣溫低,而且漁獲難有保證。冬季釣魚是異常講究技巧的,不過還是有套路可尋的,按照套路來,收穫未必差。
  • 冬釣聚魚技巧,打窩誘魚只是基本,以魚誘魚,才能做到魚口不間斷
    冬季天冷水溫低,魚的活性很差,受到低溫影響變得身體僵硬,不愛活動。覓食範圍和覓食量都會減少,開始成群在相對舒適的位置。所以冬季如何聚魚非常不容易,打窩效果不好,但是又不能不打窩。冬季打窩有句話比較經典,叫做把窩點周圍的鯽魚聚一聚,打窩的效果可想而知。
  • 有魚咬鉤提竿沒魚?這些原因和解決方法,掌握之後更優秀
    釣魚是一項變化多端的活動,尤其是魚口問題,在實際作釣中,總會遇到很多種情況,其中有魚咬鉤,但是提竿卻不見魚。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肯定都能碰到這個問題,老手是會去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而新手的話,由於作釣經驗不足,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最後搞的一頭霧水,對垂釣失去信心。
  • 冬季怎樣才能釣到魚?冬季釣魚用什麼味型?冬季釣魚的幾個訣竅
    由於天氣低溫寒冷,導致冬季的魚類很難釣,尤其是一些不耐低溫的淡水魚類。不過,還是有一些魚類是可以在冬季垂釣的,比如鯽魚、鯉魚和青魚等。即使在室外不容易垂釣,還可以到冬釣大棚裡垂釣這些魚,依然可以滿足廣大釣友的釣魚需求。冬季怎樣才能釣到魚?冬季釣魚用什麼味型?
  • 夏季這樣釣黃顙魚,一旦咬鉤就不會再吐出來!
    作為分布非常廣泛的淡水魚幾乎全國各大水系都有黃顙的身影,其中以長江流域數量最多,主要以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為食,它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也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若釣到一條後一定要堅持繼續作釣,往往都會接連中魚。不過黃顙和鯽魚是不合群的,通常釣到黃顙的地方很難釣到鯽魚,當然若是能釣到黃顙可要比釣鯽魚更有成就感。作為一個兇猛的魚種想要垂釣黃顙可是不能硬碰硬的,俗話說柔能克剛即使它再兇悍也無濟於事。不過想要做到這些就要對其足夠了解才能對症下藥,這要比千篇一律的理論靠譜的多,下面就來說一說老釣手們是如何做到的?
  • 寒露過後,魚都躲在這4個地方,原來找對釣位,天冷也能爆護!
    寒露過後,魚都躲在這4個地方,原來找對釣位,天冷也能爆護!再過一陣子就立冬了,冬天也就正式來臨了。前幾天寒露剛過,溫度就下降了不少,水溫也跟著下降了,自然水域的魚活性變得越來越低,甚至都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找不到魚,那就找不到好釣位,這也導致很多釣友經常出門走空。
  • 冬季別封竿了,試試我這特色釣法,上魚率不是一般高,莫忽視
    進入冬季以來,釣魚人說得最多的就是魚難釣,有時坐等一天也沒有幾條魚上鉤,連續幾天出現這種情況後,很多釣友也只能無奈封竿了。面對冬季魚難釣,不咬鉤的情況,本人認為主要原因還在釣友自身,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釣不到魚,只不過是你的釣法和用餌策略等出現了問題。
  • 去野釣,水裡有魚可就是不吃餌料,這3個小竅門能讓魚立馬吃食!
    很多釣友反映,有時候野釣時明明看到水裡有魚,拋餌後,魚就是不咬鉤!簡直氣死個人!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怎麼解決這些魚不開口吃餌料的問題快速上魚呢?今天講講3個有魚,但是魚不咬鉤的解決方法! 3)重窩料一般都是頭天晚上打,第二天白天釣才合適,所以平時不要犯這種打一斤窩料,一個小時左右就去釣的事,第二天去效果更好! 2.換了垂釣餌料品種和配方後,還是沒魚吃!
  • 哲羅魚咬鉤後不能急於拉魚上岸,因為哲羅魚勁大力猛,性情兇暴
    羅非魚吞鉤後,常常將食鉤含在口中不遊動。所以從魚漂上反應是漂由直立變側斜,很少上下跳動,也就是一般講的「拉小漂」狀。若是星漂,反應較為明顯。當發現漂的反應後,應立即提竿,將咬鉤的魚拖出窩點,再提拉上岸,其目的是為了不驚散魚群。由於羅非魚不怕驚擾和反應遲鈍,所以發窩後,可以在短時間釣到許多魚。
  • 冬季溫度低釣不到魚?把握影響水溫的四個因素,根據釣位選擇釣法
    由於野外環境複雜,各種因素都能影響到水溫,影響到水溫肯定就會影響到魚的生活,最終影響釣位的選擇。所以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分析一下,才能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釣位。1、是否有陽光上面也說了,陽光代表著溫度,冬季有太陽直射的地方肯定是有魚存在的,它們會來這裡取暖,當身體活性提高後,就會開始覓食以增加本身能量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