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垂釣中,憂傷的人可以散心解悶;快樂的人感覺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愉悅的心境和高雅釣情趣中,釣魚還使人們還鍛鍊了身體。
1、魚上鉤後應注意什麼?
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以便利用儘可能大的水域與魚周旋。特別是釣到大魚後,要充分遛魚,避免魚碰岸邊,以免線斷魚跑。
有不少初學釣魚的人,在魚咬鉤後,總是提起魚竿向後退,有些使用海竿的人,一邊搖輪收線,一邊不斷地向後邊退步,離水邊越來越遠。這樣做,有可能使上鉤的魚跑掉。
當然,如果是用較軟較長的手竿釣到大魚,釣手在近岸邊將魚遛乏後,可以持竿後退,將魚帶到岸邊,以便將它抄上來。這與魚剛咬鉤時不要急於後退的原則是不矛盾的。
2、魚不上鉤怎麼辦?
在通常情況下,春天、夏天打窩子10-20分鐘左右,秋天打窩子半小時後,冬天打窩子1個小時以後,魚兒就會上鉤,漂子就會動彈。可是有時遠遠超過上述時間仍不見漂動,這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
(1)如果有多人在同一水域釣魚,別人釣到了魚,唯獨你的漂子不動,很可能是誘餌不對魚的口味,再就是窩子打的不是地方。這時你就要針對存在的問題採取措施,或改換誘餌,或到別處打窩子垂釣。
(2)如果你的誘餌、垂釣位置都沒有什麼問題,而且在你的窩子裡不時泛起小泡,說明窩子有魚,但不咬鉤,這時就要考慮到:你的鉤是否沉到了水底?或是因為墜子太輕,或水下有草、樹枝等障礙物託住了鉤子?如果這些問題都不存在,就要考慮釣線是否過粗,是否是白色的,竿的影子和人的影子是否映到了窩子上?如線是白色的,可找些青草、菜葉往線上捋一遍,使線的顔色改變。
如水下有障礙物,就得另換地方。如果這些問題也不存在,又斷定窩子裡有魚,還可耐心等待一會兒,或許是因為氣溫和風力的關係令魚不咬鉤。這時也可先到別的窩子垂釣,等待一些時間再回到這裡來釣。
3、鉤子被障礙物掛住了怎麼辦?
垂釣時,鉤子經常會被水底障礙物掛住,這時如果心情急矂,不注意技巧,強拉硬拽,有可能扯斷釣線甚至折斷魚竿。
對以上情況的處理要有耐心,可以放鬆釣線,再輕輕提竿抖動,這樣反覆多次,鉤可能順利地從障礙物上脫下。如果這種方法不奏效,還可以把竿梢放到水面,使釣線鬆弛,在水中浮蕩,掛著的鉤可能由此改變位置,過一會兒,輕輕將竿向自己方向拉,鉤可能已脫開障礙物。如果一時拉不出,鉤掛住的位置離岸不太遠,水又不太深,可藉助竹竿或其它工具將鉤連同障礙物一同拉出來。
如以上方法均無效果,就只好採取舍鉤保線、保竿的辦法,慢慢轉動竿子,把線和浮漂都繞到竿子上,然後用勁去拉。這時,鉤或許斷,或許完好無損地拉出。即使鉤斷了,也可以保住線和浮漂。
4、已上鉤的魚為什麼會脫鉤?
這裡所指的魚脫鉤,不是釣住了的大魚在水中脫鉤,而是普通的魚(100-150克重)釣出水面後或即將提到岸邊時,魚兒脫了鉤又滑進水中。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鉤子的大小不合適,或鉤子的彎部不好,或鉤尖太短;二是提竿不得要領,提的不是時機;三是鉤尖不銳利,穿不透魚嘴;四是釣餌長,魚咬住了釣餌,但未能觸及鉤尖;五是拴鉤方法不對,鉤在水中不是立著而是倒著。找出了存在問題,就可以採取相應措施解決。
5、魚護放在什麼位置合適?
魚護放在釣位前面的水中當然比較方便,上魚後不用挪動位置,即可隨手將魚放進護子。特別是參加釣魚比賽時,可節約不少時間。
但大多數情況下,有經驗的釣手願將魚護放在遠離自己釣位的地方,甚至放在附近另一處水中。這是很有道理的。釣手面前的這片水面,是釣到大魚後遛魚上魚的必經之道。
尤其現在大多數釣手都是使用一線多鉤的釣具,魚咬鉤後,多餘的鉤子在遛魚時,隨著魚兒的遊動,一定會東勾西掛,魚護最易被鉤掛住,挪開護子,就是去掉水下障礙物,這是有預見之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