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的時候通過浮漂判斷魚有沒有咬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判斷失誤提竿提早了,魚兒還沒上鉤,如果提竿晚了魚餌已經被魚吃了。下面小編就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講一下幾種常見魚類咬鉤漂相的判斷方法。
鯽魚:鯽魚是底雜食魚,動物餌、糧食餌都吃 。鯽魚咬鉤的漂相就是先點幾下,之後漂身接著勻速慢慢升起,如果不揚竿, 浮漂會上 升至側倒橫臥於水面。在漂相從升漂開始至平漂之間揚竿都是可以上魚的。
草魚:草魚以水草或陸草為食,也會吃青蟲、蚯蚓等。草魚咬鉤時的兩種基本漂相,一種是點跳漂相之後緊接著沉漂,一種是點跳之後的走漂漂相,這兩種都是鉤餌入口的漂相。
鯉魚: 鯉魚是雜食性魚類,主要吃搖蚊的幼蟲,蚌螺等底棲動物 。鯉魚生性多疑,吃食的時候非常謹慎,會反覆觸碰餌料,確認後才會咬鉤。因而構成沉墜釣先點漂後沉漂或先點漂後走漂的特徵,如果發現鯉魚咬鉤,要等出現點漂之後接連出現沉漂才揚竿。
青魚: 青魚是肉食性魚類, 沉墜釣也可以用糠餅粒、顆粒飼料等作釣。 青魚咬鉤,常見的漂相有兩種。一種邊跳邊走,一種是搖漂之後浮漂慢慢下沉,釣青魚不要一見到漂相動作就急於揚竿,邊跳邊走漂相應在跳反跳動三到四次時揚竿。
鰱鱅:鰱鱅魚採用邊遊動邊濾食的吸餌方式,很容易把鉤餌吸入嘴中,會造成浮漂會連續不斷地上上下下跳動行走的漂相,這個時候鉤子只是在嘴巴的張合中運動,並沒有把鉤餌關合在嘴內。如果浮漂跳動行走之後迅速沉入水中,是鰱鱅閉嘴的時候,此時揚竿,必然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