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通過浮標判斷魚有沒有咬鉤?掌握這5種魚咬鉤特點就夠了!

2021-01-21 新世界任我遊

釣魚的時候通過浮漂判斷魚有沒有咬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判斷失誤提竿提早了,魚兒還沒上鉤,如果提竿晚了魚餌已經被魚吃了。下面小編就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講一下幾種常見魚類咬鉤漂相的判斷方法。

鯽魚:鯽魚是底雜食魚,動物餌、糧食餌都吃 。鯽魚咬鉤的漂相就是先點幾下,之後漂身接著勻速慢慢升起,如果不揚竿, 浮漂會上 升至側倒橫臥於水面。在漂相從升漂開始至平漂之間揚竿都是可以上魚的。

草魚:草魚以水草或陸草為食,也會吃青蟲、蚯蚓等。草魚咬鉤時的兩種基本漂相,一種是點跳漂相之後緊接著沉漂,一種是點跳之後的走漂漂相,這兩種都是鉤餌入口的漂相。

鯉魚: 鯉魚是雜食性魚類,主要吃搖蚊的幼蟲,蚌螺等底棲動物 。鯉魚生性多疑,吃食的時候非常謹慎,會反覆觸碰餌料,確認後才會咬鉤。因而構成沉墜釣先點漂後沉漂或先點漂後走漂的特徵,如果發現鯉魚咬鉤,要等出現點漂之後接連出現沉漂才揚竿。

青魚: 青魚是肉食性魚類, 沉墜釣也可以用糠餅粒、顆粒飼料等作釣。 青魚咬鉤,常見的漂相有兩種。一種邊跳邊走,一種是搖漂之後浮漂慢慢下沉,釣青魚不要一見到漂相動作就急於揚竿,邊跳邊走漂相應在跳反跳動三到四次時揚竿。

鰱鱅:鰱鱅魚採用邊遊動邊濾食的吸餌方式,很容易把鉤餌吸入嘴中,會造成浮漂會連續不斷地上上下下跳動行走的漂相,這個時候鉤子只是在嘴巴的張合中運動,並沒有把鉤餌關合在嘴內。如果浮漂跳動行走之後迅速沉入水中,是鰱鱅閉嘴的時候,此時揚竿,必然能中。

相關焦點

  • 被鉤跑的魚還會不會吃餌,隔多長時間會再次咬鉤?
    有人說『魚只有7秒鐘記憶』,意思是七秒過後看這個世界又是嶄新的,之前受過的傷痛也會一併忘記。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咱釣魚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魚不但有記憶而且記憶很好不過類似「記憶只有七秒」的故事到底有沒有呢?
  • 鯽魚的咬鉤動作是什麼樣?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的咬鉤動作講解
    我們在釣魚時,不同種類的魚咬鉤,呈現出不同樣式的漂相,魚漂的漂相和魚咬鉤的動作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魚、同類魚在不同的狀況下的咬鉤動作都不一樣,要想學會釣魚,了解各種魚的咬鉤動作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分別以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為例講下魚兒的咬鉤動作。
  • 有魚咬鉤提竿沒魚?這些原因和解決方法,掌握之後更優秀
    釣魚是一項變化多端的活動,尤其是魚口問題,在實際作釣中,總會遇到很多種情況,其中有魚咬鉤,但是提竿卻不見魚。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肯定都能碰到這個問題,老手是會去分析其中的原因所在,而新手的話,由於作釣經驗不足,可能會產生許多疑問,最後搞的一頭霧水,對垂釣失去信心。
  • 有魚咬鉤卻還是釣不上來魚?要找對方法,改變思路!
    #釣魚#大家在野釣的時候經常會碰到有魚咬鉤卻怎麼都釣不起來,魚口很好卻就是不中魚,那麼我們該如何來應對這種有魚咬鉤卻釣不起的情況呢?如果餌粒太大了,鯽魚是吞不進的,這就是我們經常見到浮漂有吃餌的信號,卻總是拉不上來魚的主要原因之一。2,餌粒是否過硬,釣魚初學者對餌性的不熟悉,往往是生怕餌料化得散太快了而把餌開得過硬,這樣的話狡猾的魚兒是一咬就吐,自然是拉不上魚的了。3、餌料的味型不對魚的口味。過於刺激的魚餌不適合魚的口味,魚兒僅僅是觸碰而不吞食。
  • 釣魚時遇到切線跑魚,大魚還會不會進食,多久會回來咬鉤?
    我們在出門釣魚的時候,尤其是在野釣的情況下,很容易遇到脫鉤跑魚,有時候是因為操作不當引起的,有時候則是因為細線搏大魚切線跑魚,那麼大魚在逃跑之後,還會不會進食,或者說還會不會回來咬鉤,想必這是很多釣魚人心裡都有的疑問吧。
  • 夏季這樣釣黃顙魚,一旦咬鉤就不會再吐出來!
    作為分布非常廣泛的淡水魚幾乎全國各大水系都有黃顙的身影,其中以長江流域數量最多,主要以底棲小動物、小蝦、水生小昆蟲和一些無脊椎動物等為食,它的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也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餚。若釣到一條後一定要堅持繼續作釣,往往都會接連中魚。不過黃顙和鯽魚是不合群的,通常釣到黃顙的地方很難釣到鯽魚,當然若是能釣到黃顙可要比釣鯽魚更有成就感。作為一個兇猛的魚種想要垂釣黃顙可是不能硬碰硬的,俗話說柔能克剛即使它再兇悍也無濟於事。不過想要做到這些就要對其足夠了解才能對症下藥,這要比千篇一律的理論靠譜的多,下面就來說一說老釣手們是如何做到的?
  • 朝天鉤的好處及綁法,愛釣魚的你得看看!
    朝天鉤,俗稱立鉤,又稱砣鉤,它的特點是鉤墜一體,鉛墜位於釣鉤的鉤眼上,形狀為橢圓形,中間有一凹槽,做拴結釣線用,也有用銅皮包鉛焊制的,下面介紹朝天鉤的好處及綁法。 釣鉤入水後,在浮標的浮力作用下,使鉤尖向上,高於水底平面,不易被淤泥或水草遮蓋,利於魚咬鉤,上鉤率較高,且大小魚皆可。
  • 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
    1、魚上鉤後應注意什麼?一般情況下,魚咬鉤後,釣手要儘可能地向水邊靠近,以便利用儘可能大的水域與魚周旋。特別是釣到大魚後,要充分遛魚,避免魚碰岸邊,以免線斷魚跑。有不少初學釣魚的人,在魚咬鉤後,總是提起魚竿向後退,有些使用海竿的人,一邊搖輪收線,一邊不斷地向後邊退步,離水邊越來越遠。這樣做,有可能使上鉤的魚跑掉。
  • 哲羅魚咬鉤後不能急於拉魚上岸,因為哲羅魚勁大力猛,性情兇暴
    當發現漂的反應後,應立即提竿,將咬鉤的魚拖出窩點,再提拉上岸,其目的是為了不驚散魚群。由於羅非魚不怕驚擾和反應遲鈍,所以發窩後,可以在短時間釣到許多魚。垂釣羅非魚除了沉鉤外,也可以下懸鉤,因為它常在水的中層或離底8釐米的地方接鉤。
  • 鯽魚咬鉤的四種常見漂相,看到這些動作的時候提竿,中魚率100%!
    雖然鯽魚的咬鉤動作非常標準嗎,但是因為季節、水溫以及魚的大小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出現的漂相上面也是有所差異,下面我給大家列出釣鯽魚最常見的四種漂像,如果大家在釣鯽魚的時候發現這種漂相,馬上提竿,幾乎100%的可以中魚!
  • 冬釣大鯽魚,蚯蚓餌料的升級用法,魚咬鉤更猛,萬能釣餌不是蓋的
    這是因為小水面中有豐富的藻類,也有豐富的水生昆蟲資源,吃慣了這些食物的鯽魚對有較多添加劑的餌料往往不敢吃,這種現象在夏秋季節非常明顯。但是更換上蚯蚓之後就很快有口,還是比較有意思的,除了蚯蚓更為天然,動態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在冬季小水面中釣鯽魚,也存在這個問題,所以很多時候都是酒米打窩蚯蚓掛鈎,蚯蚓除了直接使用之外還有幾種比較另類用法,用好蚯蚓餌料才是真的釣魚老司機。
  • 野釣的時候,窩子裡有一大串魚泡,但就是不吃鉤的原因在此
    魚兒是不是找不到餌料如果水底有水草,雜物之類的障礙物,鉤餌陷進裡面,魚兒中找不到餌料,同樣也會出現魚兒不咬鉤的情況。一般來講,水底的情況,我們在在調漂找底的時候,基本上是可以判斷出來的。這也是為啥找底的時候,建議在釣點周圍多拋幾竿的原因所在。綜上所述,餌料的問題同樣是魚兒不咬鉤的重要原因。而餌料問題中的味型和鉤餌狀態是最為關鍵的兩點。
  • 一種可無線充電,咬鉤變色的電子夜光漂
    夜光漂不靈敏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漂主浮體有空洞,不穩定,也有可能是因為漂本身的質量問題,今天介紹一款夜光漂-凌匯無線充電夜光漂,靈敏度可調,咬鉤變色,支持浮漂無線充電,而且無線充電寶內內置高亮手電筒,可以在釣魚過程中提高釣友的垂釣體驗。
  • 露出鉤尖魚就不咬鉤?
    在春天釣鯽魚很多人喜歡用蚯蚓做餌料,關於用蚯蚓釣魚有個很有意思的爭論:要不要露鉤尖?露鉤尖會不會影響魚口?相信很多釣友在初學釣魚的時候都聽老釣友說過這樣一句話:釣蚯蚓千萬別露鉤尖,魚兒看到鉤尖就不會吃餌了。不知道其他釣友怎麼認為,反正路人甲小時候是信了老釣友的話。
  •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
    鄉村野河溝,草洞探釣「半桶」野生鯽魚,蚯蚓作釣野魚瘋狂咬鉤,行走在鄉間小路上已是豔陽高照,釣魚人也停不下來,又有幾天沒摸魚竿了,在這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要去水邊魚樂魚樂,這次依然是探釣一個鄉村野河溝。再看看,小灣子裡面有點草,淺,這裡不好架杆,自然沒得人,心中竊喜,這些位置正是我喜歡的釣點,野釣嘛,往往越難下竿的地方越藏魚,畢竟又有水草,肯定是釣野生鯽魚的絕佳位置。
  • 悄悄跟你說,蚯蚓釣大魚用這3個黃金技巧,大魚挨著來咬鉤
    然而相信不少人跟小編一樣有過質疑,自己也是用的蚯蚓,同樣的地方,為什麼人家釣的魚又大又多,自己釣時大魚怎麼就是不上鉤?這是怎麼回事呢?小編專門向釣魚達人請教了這個問題,原來用蚯蚓當餌料是有技巧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3個黃金技巧,讓你漁獲翻倍,滿載而歸。1、首先蚯蚓的大小選擇是一個技巧,許多人以為紅色的小蚯蚓對大魚的誘惑力更大。
  • 想有高著鉤率又不想老掛底?鉛頭鉤輔鉤能解決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鉛頭鉤,鉛頭鉤的作用非常多而且也很好用,因此在路亞當中會經常被運用到,比如說它的配重、誘魚作用還是挺突出的,但是如果我們在實際當中想要有更好的路亞效果,那麼通過改裝來增強一些功能或者是彌補一些缺陷是一個好的辦法,其中我們就可以通過增加輔鉤來實現這個目的。
  • 天氣冷,連板鯽都不咬鉤了?那是你沒試過這用餌秘訣,莫洩露哦
    細心的釣友就會察覺到,無論哪個季節都可以垂釣鯽魚,只不過到了寒冷的冬季,要麼沒有吃口,一有吃口準是大板鯽所為。當然今年的霧霾天氣特別多,要想在這樣的天氣下釣好魚,除了靠運氣,餌料用法也挺有講究。所以下面就來分享一下,關於冬釣鯽魚時的一些用餌思路,希望能夠幫助到各位!
  • 有魚泡卻不見魚口?別慌,原因和解決方案都在這
    魚吃餌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將鉤餌吃進嘴之後魚並沒有很快察覺到魚鉤的存在,於是含著魚鉤在水中遊動,此時浮漂一定能出現清晰的信號,釣魚人也一定能見到魚口。另一種情況是魚的警惕性較高或食慾不佳,將鉤餌吃進嘴之後停留在原地細嚼,所以能夠很快感覺到魚鉤的存在並將魚鉤吐出,此時浮漂很可能不會出現清晰的信號,而釣魚人就會錯誤地認為魚並沒有咬鉤,於是魚順利的盜食了餌料。
  • 認識鯽魚咬鉤的常見漂相,啥時候提竿中魚率最高,就是看漂相!
    魚的品種不同,進食動作差異比較大,這也導致了浮漂動作,也就是漂相的不同。有經驗的釣友可以通過浮漂的不同漂相,大致推測出正在吃餌的是什麼魚,這對垂釣來說也是有作用的。比如說經常垂釣的鯽魚,鯽魚別看體型小,進食穩定,但是漂相變化比較多,這也是釣鯽魚的樂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