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鯽魚咬鉤的常見漂相,啥時候提竿中魚率最高,就是看漂相!

2021-01-22 釣魚技巧

魚的品種不同,進食動作差異比較大,這也導致了浮漂動作,也就是漂相的不同。有經驗的釣友可以通過浮漂的不同漂相,大致推測出正在吃餌的是什麼魚,這對垂釣來說也是有作用的。比如說經常垂釣的鯽魚,鯽魚別看體型小,進食穩定,但是漂相變化比較多,這也是釣鯽魚的樂趣所在。聊一聊鯽魚咬鉤的漂相問題,希望對各位釣友有所幫助,啥時候提竿中魚率高,完全可以通過漂相來確定。

一、為啥魚品種不同,漂相差別很大?

魚的品種不同,進食動作是完全不同的。大致可以簡單分為幾類,比如說「吸」,魚發現食物後長大口腔,把食物吸進去,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鯽魚和鯉魚。再比如說「啃」,在水底啃食,此類魚基本都是底層魚類,而且口型是上長下短,比如鯪魚、黃尾鯝。再比如說「喝」,主要指的是鰱鱅,鰱鱅的進食跟其他魚類完全不同,鰱鱅是把含有懸浮顆粒的水喝進去,把才在懸浮顆粒中的魚鉤喝進去,手竿或者吊鏈,利用的都是這一點。還有最後一種是「咬」,比較典型的就是草魚,草魚會咬住食物拉扯。魚的進食動作不同,漂相所以不同,這也導致的在垂釣的時候釣不同種類的魚,調漂方法稍有區別,起碼餌料在水底或者水中的狀態有所區別。

鯉魚在水底尋找食物,發現食物後會先嘗嘗,這也是釣鯉魚用餌重味型的原因所在,不可口的食物鯉魚是不吃的。發現食物可能,吃掉繼續往前走。所以鯉魚的漂相是點動後的黑漂或者斜漂居多,出現了斜漂說明鯉魚吃掉餌料後遊得很快而已;草魚咬住餌料走,所以也是黑漂和斜漂居多;鰱鱅雖然體型大,但是進食動作的特點,導致了漂相不會太明顯,把魚鉤喝進去會出現小頓口的情況,或者餌料在下降的時候被鰱鱅接住線組,出現停頓的現象。所以這些魚可以根據漂相來獲得最佳的提竿時機,有助於提升中魚率。

二、鯽魚的常見漂相

鯽魚的進食動作主要是三個步驟,相對其他魚類來說是最複雜的,所以漂相多變而且有意思。鯽魚發現食物會先試探,會有吸吐吸的動作,但是幅度很小,然後吸餌入口,最後含著餌料抬頭遊走,這三個動作是最為標準的鯽魚進食動作。鯽魚的試探會出現浮漂上下小幅度點動,吸餌入口會出現釣的下頓,含住餌料抬頭遊走,浮漂會上頂。所以釣鯽魚,在小頓口和頂漂時提竿,中魚率是最高的。不過季節的不同,魚情也會有差距,漂相變化也稍有區別。

浮漂在水中上升一點,然後停住,基本都是小鯽魚導致的,應該在浮漂停住的時候提竿;浮漂先慢慢上升1、2目,然後下頓,應該在下頓的時候提竿;浮漂點動,然後慢慢上升1、2目,這時候應該馬上提竿,此類漂相基本都是的大鯽魚導致的,而且上浮動作越慢,鯽魚越大。上浮速度快,反而是小鯽魚,這是因為越是大魚越是文靜一些,漂相反而不誇張;浮漂沒啥動作,就是慢慢下沉,甚至斜漂、橫移、平躺等幾乎都是大鯽魚導致的,雖然鯽魚的進食動作可以分解為三個,但是多數鯽魚都只有1、2個動作而已;浮漂還沒到位,突然停住或者加速下沉,這是魚離底的表現,動作越慢魚會越大。

其實總體來說,釣鯽魚在提竿時機上主要以頂漂居多,中魚率比較高。頓口雖然也比較明顯,但是時間會比頂漂短,有時候反映不過來。不過幅度越是短促,魚反而會越大一些。傳統釣中鯽魚多為頂漂,這是因為鉛墜躺底,前面2個動作不容易出來,當魚吃餌後抬頭,拉起了躺底的鉛墜,就會出現頂漂。喜歡請收藏關注,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相關焦點

  • 鯽魚咬鉤的四種常見漂相,看到這些動作的時候提竿,中魚率100%!
    雖然鯽魚的咬鉤動作非常標準嗎,但是因為季節、水溫以及魚的大小不同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出現的漂相上面也是有所差異,下面我給大家列出釣鯽魚最常見的四種漂像,如果大家在釣鯽魚的時候發現這種漂相,馬上提竿,幾乎100%的可以中魚!
  • 【釣魚技巧】冬釣看懂以下5種鯽魚漂相,掌握何時候提竿何時不提
    冬季常釣的魚,在全國範圍內看,總體還是鯽魚比較多,我們在冬季出釣,選用的漁具和魚餌也都是為了釣鯽魚準備的,那麼重要的一點就是,在如此輕口的情況下,如何看準漂相呢?本期就為釣友們統計一下,什麼樣的漂相是好的鯽魚漂相,能看準這個,上魚機率真的會大大提高哦。
  • 不會通過浮標判斷魚有沒有咬鉤?掌握這5種魚咬鉤特點就夠了!
    釣魚的時候通過浮漂判斷魚有沒有咬鉤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判斷失誤提竿提早了,魚兒還沒上鉤,如果提竿晚了魚餌已經被魚吃了。下面小編就針對這個問題,給大家講一下幾種常見魚類咬鉤漂相的判斷方法。鯽魚:鯽魚是底雜食魚,動物餌、糧食餌都吃 。
  • 有魚咬鉤提竿沒魚?這些原因和解決方法,掌握之後更優秀
    比如:在冬季的時候,魚會改變自身溫度來適應周邊的水溫,那麼活性就低,魚口就輕;還有就是在夏季高溫悶熱的時候,魚口也是很輕的,一方面是因為水溫原因,另一方面是因為水體溶氧量過低造成的。所以魚口輕,魚咬鉤的力氣就不足,提竿可能就沒魚。
  • 調平水,到底什麼漂訊,才是給口的漂相
    >但是,同樣,也是因為釣目比較低,如果有風浪、走水,亦或者進窩魚密度比較大,小魚鬧窩,等多種原因,都會導致黑漂頻出,這個時候,只要不是長時間的黑漂,貿然提竿,貿然提竿,空竿率還是比較高的;這種情況,對老鳥來說,自然是有自己的辦法,但是對新手來說,就會有點不知所措,到底哪種漂訊,才是真實的給口漂訊呢?
  • 鯉魚索餌漂相與提竿時機
    其吃餌特點為試探性地用觸鬚碰餌、吻觸或御吐,反覆二、三次,確認無疑後才吞下,在浮漂信號的反映為左右搖晃,然後浮漂眨(頓)一下沉沒水中或臥漂(平漂)。這表現出野生鯉魚的聰明機警與狡猾。根據多年垂釣鯉魚的實踐,談談鯉魚攝食方式與提竿時機,靈活應對,防止或減少跑魚的體會。
  • 鯽魚的咬鉤動作是什麼樣?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的咬鉤動作講解
    我們在釣魚時,不同種類的魚咬鉤,呈現出不同樣式的漂相,魚漂的漂相和魚咬鉤的動作是息息相關的。不同的魚、同類魚在不同的狀況下的咬鉤動作都不一樣,要想學會釣魚,了解各種魚的咬鉤動作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我們分別以鯉魚、鯽魚、青魚和草魚為例講下魚兒的咬鉤動作。
  • 「釣魚技巧」鯉魚索餌漂相與提竿時機
    鯉魚索餌漂相與提竿時機:    熟玉米粒、紅薯粒、麵食餌,鯉魚咬鉤時,浮漂信號緩慢沉穩,力量強烈,其攝食方式計16種:    1、鯉魚咬鉤的通常方式,先是次數不等地點動,或間歇式停頓後再點動,接著浮漂下沉1-2目,又上送1-2目,邊沉邊送邊位移,等位移後適時提竿比較可靠。若開始下沉即提竿最容易滑鉤跑魚。
  • 漂相訊號看不準,提竿總是無魚,你需要知道是這幾種原因!
    很多釣友在作釣中或多或少一定都會遇到這種情況,明明浮漂出的口很漂亮,頓口、黑漂都很清晰,可就是提竿無魚,這讓很多人都十分困惑,特別是新釣友,那到底是浮漂不好還是調漂不對呢?今天就和大家分析一下空竿的可能原因。
  • 夏季溫度高,釣魚就釣鰱鱅,夏季垂釣鰱鱅漂相解析
    特別是鰱鱅,氣溫越高,活性越足,因為氣溫越高,水溫越高,水中的微生物生長的越好,食物來源越好,所以高氣溫的水域環境中,是釣鰱魚的好時節。我們都知道垂釣鰱鱅最主要的就是餌料的霧化,霧化不好就別想釣鰱鱅。但是這也會造成一個很麻煩的問題,就是霧化的餌料會吸引很多小魚搶來搶食。造成我們的浮漂,漂相很亂,極大了增加了我們抓口的難度。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釣鰱鱅是的各種漂相。
  • 冬季釣鯽魚,找準魚窩更要找準魚層,氣溫低也不要只盯著釣底!
    氣溫越低魚越難釣,如果找不準位置基本就會撲空。這時候鯽魚行動遲緩,進窩非常慢,就算窩料非常精良,在找不準魚窩的情況下也未必能有太好的效果,所以要注意先找魚窩再打窩。魚的逐溫特點非常明顯,所以在冬季某些天氣影響下不但要找準魚窩,也要選對水層,這樣才會有比較好的收穫。
  • 什麼情況要調平水釣一兩目,話空鉤半水調漂,在野釣中摸索
    去年,曾寫過一篇關於空鉤半水調漂的帖子,粗淺的講了講自己在野釣中的調漂方法,雖然對調漂有了一定的認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釣魚技術的長進,對調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其實野釣調漂就是講究的是「鈍」,既調目小於釣目。
  • 釣鯽魚的提竿時機你把握得好嗎?,什麼時候釣底?什麼時候釣浮?
    釣鯽魚把握提竿的時機你把握得怎麼樣?釣鯽魚要把握提竿的時機,這是釣鯽魚的關鍵,提早提晚都會容易脫鉤和跑魚,因此要把握好提竿的時機就是釣鯽魚的重中之重了。提竿時機的把握也不是沒有辦法的,而是都有規律可循的。
  • 野釣難得一遇的「奇遇」半斤大鯽魚排隊咬鉤,抓住機會你也行
    難得的奇遇 在我們北方每年五月的時候,天氣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正是釣鯽魚的大好時機,而且這個時候還沒有小雜魚鬧鉤,一般在野外釣到的清一色都是鯽魚
  • 秋天什麼時候上魚率最高?釣友試驗7天,終於發現了這個時間段!
    那什麼時間段是魚覓食的高峰期呢?同樣會受到水域的情況和魚的種類的影響。有位釣友分享了他記錄的每日釣魚收穫,將當天去釣魚的時候使用的釣組、收穫的魚量、當日天氣狀況以及釣魚的時間全部記錄下來了,大家看完之後,想必會有所體會的。
  • 黑坑巧用輕麩,改變餌料狀態,讓浮漂的漂相從晃動到兩目下頓
    黑坑法則:黑坑有風險,下竿需謹慎。輕麩,一直是黑坑釣友們必備的一款狀態餌料,但是很多黑坑釣友對於輕麩的運用還是不太熟練,不知道什麼情況下才使用輕麩改變餌料的狀態,有時候盲目的添加,並不能提高中魚機率,反而會因為狀態不適應當下的魚情,降低了中魚機率。
  • 釣魚時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撞見「小蝦鬧漂」了,這套辦法可解決
    其實,小蝦鬧漂和小魚鬧漂一樣噁心,能直接導致你不上魚,且餌料入水即無。在本期《漁課堂》我們為大家講下什麼樣的現象是小蝦鬧漂,再給出一些解決方法。小蝦鬧漂多發生在野釣時,黑坑基本沒有。一般是開始上魚挺好,可隨著打窩的加深,魚口越來越少,但漂相越來越多,提竿後總是無魚,這時,就考慮是中了「小蝦鬧漂」的毒了。
  • 釣魚技巧:七星漂釣組的搭配和調漂技巧,冬釣鯽魚狠招數!!
    其實就算釣明水也可以尋找淺水中的深水,但是這並不容易,需要多釣場環境比較了解。比較簡單的找釣點的方法還是水草區域,釣水草區域自然七星漂釣法更合適一些。10米長竿搭配3米以內的短線,搭配七星漂釣組,水草區域多窩點走釣,是提升漁獲的好方法。七星漂釣組看似簡單,其實有不少變化。
  • 夏季這樣釣黃顙魚,一旦咬鉤就不會再吐出來!
    若釣到一條後一定要堅持繼續作釣,往往都會接連中魚。不過黃顙和鯽魚是不合群的,通常釣到黃顙的地方很難釣到鯽魚,當然若是能釣到黃顙可要比釣鯽魚更有成就感。作為一個兇猛的魚種想要垂釣黃顙可是不能硬碰硬的,俗話說柔能克剛即使它再兇悍也無濟於事。不過想要做到這些就要對其足夠了解才能對症下藥,這要比千篇一律的理論靠譜的多,下面就來說一說老釣手們是如何做到的?
  • 冬釣鯽魚如何保證漁獲?記住這3個「注意事項」,一天一盆沒問題
    冬天封竿?釣魚人都被誰教壞了?用下面3個方法,出釣一天一盆魚。冬季釣鯽魚的技巧在前段時間給大家分享過幾次了,但有些釣友還是感覺不系統,總有顧此失彼之感,那咱今天《漁課堂》就給大家總結一下,把冬釣鯽魚的乾貨都給說說吧。一、調漂注意事項。